地震引发海啸——人类难以抗御的自然灾害
2011-04-09白桂龙贲景富
白桂龙,贲景富
(宾县居仁镇水利站,哈尔滨150432)
1 前言
在人类遇到的所有灾害中,数自然灾害最为频发。暴雨或长期降雨造成的洪水泛滥、农田渍积成涝;大面积长期无雨造成的干旱灾害;虫害、低温、早霜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飓风、台凤、龙卷风形成的灾害等。另有一种属于卫生防疫灾害,如疟疾、鼠疫、病毒性引起的致命性流感等。在现今的高科技信息时代,以上灾害都是可以提前预知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防范和达到减免的程度;并可逐渐恢复。唯有大地构造、天体运动引起的地震,特别是强震加海啸是人类难以抗御的最大自然灾害,随之带来一连串的社会灾难。
2 海啸灾害
2.1 名词的定义
关于对海啸定义的较多[1],首先源于日语,指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另有定义为: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涨落。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物理海洋学(三级学科)。还有学者精碎定义为: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剧烈的起伏,形成了强大的波浪急速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瞬时淹没,称之为海啸。
2.2 海啸的危害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 km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渊源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动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300~1 000 km/h以上。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 m,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3 近年国外地震频发
据资料,近几年来,国外已发生的强烈地震的国家有:
1)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地震9级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造成30余万人丧生。
2)加拉比岛国海地于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之后又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
3)智利比奥近海林尼治时间2011年2月11日20时05分(北京时间2月12日4时05分)发生里氏6.8级地震。
4)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4 km,其灾害程度可想而知。
4 今年3月的日本地震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随即日本气象厅对岩手、宫城、福岛三县太平洋沿岸发生大海啸警报,地震引发10 m之高的水墙,有的网站描述最高达23 m。据3月21日新华网东京3月20日电,日本警察厅20日发布,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8时,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造成8 277人死亡,另有12 722人失踪。
3月12日,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日本政府把核电站周围人员撤退10~20 km,之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14日上午11时过后发生氢爆炸,3月15日早晨,2号机组又付出爆炸声。之后围绕保4号、5号机组安全采取了减压、降温等一系列措施,但今后福祸难测。
综上,强烈地震引发海啸是人类的顶级自然灾害,可谓防不胜防,难以抗御。
5 目前可以选择的防御措施[1]
1)运用当代科技设备现代数字化信息系统,加强地震、海啸预报系统建设,使其提前报警,可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2)合理规划,后退避让。
3)加强海岸线植线造林,与景观结合设计坚固的防浪墙。
4)建设核电站要十分慎重地考虑地震与海啸的后果,工程选址及工程构造要严防核电爆炸产生的后果。
[1] 郭迅.海啸破坏特点与工程防御方法初探.
[2] 自然灾害学报,2005,(1):175-176.
[3] 互联网2011年3月11日~21日各网页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