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园林生态学理念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2011-04-09王彩敏
王彩敏
运用园林生态学理念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王彩敏
(郑州市世纪游乐园管理处,河南 450000)
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根据郑州市园林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的具体措施。
生态园林;生态园林城市;途径;措施
2008年,郑州市提出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生态郑州的一项重要举措,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生态郑州的目标,优先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各级政府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人为破坏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已成为城市建设当务之急。
1 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
生态是指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园林就是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态圈交互作用,协调共存,使人类环境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园林的主体是在城市中大量营建以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工程,发展对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有影响的各种园林绿地,如公园、行道树、宅旁庭院、机关和厂矿企业周围绿地、城市防护林、卫生林带、远近郊区森林、风景名胜古迹以及铁路、公路两旁边的绿化带,并以艺术手法配置,点、面、线与乔、灌、草、花卉等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园林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必须把环境保持事业和园林绿化事业统一起来,而不只简单地模拟自然,再现自然,要结合社会经济条件,使之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把美学特征与植物联系起来,运用丰富的植物资源营建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使之在物质环境中满足人们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需要。同时,还要使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物质与信息进行交换、转换、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园林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风景景观,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
2 建设生态园林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造园阶段、城市绿化阶段、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我国现状分析,我国园林发展应处于第3个阶段。我国一线城市上海、北京等地,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快,观念超前,资金充足,将城市园林建设形成绿色网络,城市的绿化不再囿于城区范围,而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格局,营造城市森林;城市绿地具有合理的分级系统,城市绿地率高,城区大型绿地比例大;城市绿化重视生态过程的恢复,将自然保护列为绿化的基本内容;植物配置合理,城市景观效益显著。例如上海延中绿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都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典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主题思想是“通往自然的轴线,充分体现了“生态园林”、 “师法自然”的理念。
我们引用国内外建设生态园林先进城市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城市绿地现状,认为建设生态园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在城市规划中重视城市绿地和绿地系统规划
近几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已从过去单纯发挥游览观赏和景观装饰功能转向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存质量等多方面功能的发挥。所以,绿地系统规划要面向生态过程,着眼区域城市景观整体的绿地系统,在新的城市绿地体系规划理论和空间规划新理念的指导下,真正体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优势,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为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和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树种选择,群落结构,栽培管护,空间配置等方面都要体现建设生态城市的思想。重视生态学理论、空间规划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重点解决城市各类绿地用地指标的规划,各类绿地用地范围的选定,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合理设计群落结构和树种配置,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
2.2 大型绿地的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在建城区我市大型绿地(面积20 hm2以上)较少,急需完善绿地功能,稳定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一个大型没有分割的绿地,其生态作用是许多分散的绿地无法代替的,这是由于大型绿地具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边缘效应。在城市绿地养护中,我们不能把绿地当做城市景观装饰材料,使城市绿地有指标无效益,特别是作为物种栖息的植物群落不断被人为破坏,而结构简单,高投入,高消耗、高维护费用的“小品”,“精品”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物种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城市植被是人工营造的植被,要发挥城市植被功能的前提是人类对城市植被的保护和管理,而城市植被受人类影响后其组成结构及生态过程发生改变,如枯枝落叶的清除使植被的养分循环不能自我实现,矿物质不能返回土壤等问题又严重影响了城市植被的良性循环。将来我们力争达到城市植被的目标为乔木是主体,灌木是基础,草地为铺垫,花卉为点缀,可以基本不施人工养护就使植物生长繁茂。这样一方面维护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平衡,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绿地的养护费用。
2.3 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与生态园林建设并重
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要素的同时,积极建设生态园林,是构建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可持续城市不可偏废的。二者互为基础,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其一,保护和建设并重。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自然要素在城市景观管理中的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的破坏严重,许多城市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已经十分有限,只重视保护还远远不够的,也是片面的,必须加强恢复和建设,增加城市中以水体、绿地为核心的自然景观要素比重。另一方面,保留下来的、人工恢复和重建的自然要素如果得不到合理科学的维护和养育,也很难健康成长并发挥其功能。其二,保护和利用兼顾。城市水系和绿地一方面要保护好,更重要的是利用好,为居民生活服务,其三,满足多目标多功能要求。不仅要发挥生态功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功能,环境美化功能有时还要适当兼顾生产功能,如道路绿化体系就要同时发挥塑造城市景观,营建城市户外活动空间,生物生态廊道,游憩观赏和休闲等多种功能。
2.4 改善城市区域水循过程,降低雨水径流量
由于城市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地区降水的径流系数大幅度提高,加上城市河流渠道管道化,雨水同城市废水一起排出城市景观之外,直接带来了两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是割裂了城市水文循环过程,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其次是改变了城市附近河流的水文状况,提高了洪峰流量,洪峰期提前,而且缩短。这些问题都破坏了区域水循环的平衡,导致洪涝灾害风险增加,河流侵蚀……堆积过程发生变化,河岸生物栖息地生境适宜性下降。所以,增加城市透水地表面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建成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50%),恢复植被,减少河岸带的硬化处理或渠道硬化处理,多建设人工湿地。
3 郑州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探讨
郑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3.1 物种多样性急待提高
粗略估计郑州市绿化现使用的植物种类有一百多种,距生态先进城市物种数量有较大的差距。
3.2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硬化面透水面积急待增加
现在城市建成区硬化面透水面积几乎为零,雨季地表径流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急待改建。
3.3 绿化指标基本能达到
但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迅速增加,按照现有绿地管养方法已不能适应上千公顷绿地的养护,急需改进绿地养护办法。是否以培养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方向,使植物在稳定的生境中良好的生长,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让多个生物群落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3.4 城市绿色廊道建设有待改善
城市道路及其绿化带在新建设道路上已有显著改善,其植物配置水平有待提高;河流及其河岸绿化带在河道整治时多数河床和边坡硬化,割裂了河道与河岸带的生态联系,带来了河流治理中人工河岸类似的生态和水文问题,应采用多种模式,多样化的方法,解决美化,自然化和生态化的矛盾。
2010-10-25
S731.2
B
1003-2630(2011)01-0027-03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