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英语听说现状研究
2011-04-09李晓芸
李晓芸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高校新生英语听说现状研究
李晓芸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据此,本文针对高校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有所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听说教学;语言交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单靠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发展的需求,因此,社会及人才市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用流利的外语进行交流成为考察大学毕业生是否具备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往,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要求应征者具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而今,很多用人单位发现这些证书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应聘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于是,现在的用人单位不再单单只是看证书,而是当面考察应聘者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大部分高校中,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只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有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然而,在大家疾呼“重视听说,拒绝聋哑英语”的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却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利用两年的时间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呢?笔者就此首先对大学新生的听说现状进行了调查,而后有的放矢地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些许建议。
一、新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武汉理工大学2009级新生,分别来自电气、工商、软件、机电等非英语专业。调查对象共223人。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至少都在8年以上。年龄大多在17到22岁之间。
2.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包括问卷、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三个部分。问卷的设计参考了相关主题问卷调查的内容,并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问卷由23个问题构成,主要为单选和多选题,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背景情况,个性心理差异,口语能力,听力水平,英语学习的动机等等。听力测试则要求被调查者完成一套听力题,难度相当于英语三级水平。试题的内容包括短对话、长对话、填空以及篇章重点信息记录(Note-taking)。最后一项是口语测试。对调查的对象进行测试并录音。测试采取抽话题进行即兴演讲的方式,演讲完后由任课老师对主题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最后,根据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准确性、流利程度以及应变能力对其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给与评价。
3.调查结果
在问卷调查中,76.3%的被调查者觉得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说”最为重要,而18.4%的人觉得“听”最为重要;84.2%的人觉得四项技能中“说”最能体现英语水平;57.9%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太满意,而28.9%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英语口语很不满意;47.3%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听力水平不太满意,而36.8%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听力水平很不满意。
听力试卷的完成情况并不太理想,只有将近24%的人通过考试。
口语测试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大部分被调查者口语表达的用词和句型都非常有限;(2)语音方面的问题较大;(3)表达常常会中断;(4)近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建构准确简单的句子时有难度。
二、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听说教学情况
1.大学英语课时的分布及听说比重
在大部分的高校,只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设置了英语课,大部分采取一周两次的频率,每周设置一次读写课和一次听说课。而武汉理工大学正尝试推行学生自主学习,每两周会抽出一次听说课安排学生利用学习软件自行在电脑上完成“交互英语”学习,老师会在网络管理辅助平台上进行监控和答疑。虽然充分利用了新科技,可是人机对话毕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同,缺乏主动性。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
2.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形式
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听的部分主要以播放听力和讲解答案为主,说的部分则以简单的对话练习为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太少,形成了传统的“老师—教材—学生”的关系,学生的听说兴趣不大,听说能力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更不说交际策略能力。在与学生们交流时,我们发现,多半的学生在课外完全不听听力,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课外没有练习过口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三、“听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原因
1.习惯性依赖
在中国,学生自学习英语开始,英语便是作为“知识”来进行传授。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学习英语,已丧失了部分的自学能力,需要老师的督促才能“学到东西”。而仅靠每周两次英语课堂上的学习,很难实现练好听说能力的目标。
2.高校对新生的“严格要求”
部分高校,为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禁止学生一年级时在寝室使用电脑。其次,安排学生每晚在指定的教室进行自习,以培养学生自习的好习惯。然而,在执行这些“严格要求”的同时也错过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听说兴趣的好时机。在我们的调查中,55%的被调查者表示在他们所就读的高中很少展开诸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42%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他们就读的高中从未开展过此类活动;78%的被调查者期待参与大学中的英语活动。由此,部分高校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影响。
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压力
四级考试大纲表明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学生在进入四年制本科大学后便面临大二时的这项考试,因此,最迟在第三学期,教师与学生不得不将教学中的重点放在应对考试上。试想,如果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确能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如直接把大学英语课改为四级辅导班,这样岂不是更有针对性?有的学校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将要进行四级考试的学期会抛开教材停课讲解四级考题,使用题海战术,希望帮助学生通过四级考试,一味追求通过率,以体现该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
此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达到一定的分数才能参加其口语测试,于是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笔头内容为主,学生的听说能力依然不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换句话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学生和老师形成了压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而应试教学必定忽视语言的交际能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焦虑,不利于语言的习得。
4.此“听说”非彼“听说”
在我们的调查者中,97%的人表示希望通过学习英语而能与本族语者进行交际。然而,大学英语课堂上针对有英语基础的英语学习者的“听说”的训练和真实语境中的“听说”有着很大的差别。课堂上大多的听力材料是以考题的方式出现的。学生在处理听力题时,可以通过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对所听内容进行预测,而在真实语境中,很多情况下无法准确预测对方将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听力练习中“听”的“可预见性”和真实语言交际中“听”的“不可预见性”形成了矛盾。在口语教学中,老师常常会给出一个话题以及语言素材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学生会想方法进行应对。而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学生应做到的是随机应变。正因为对方的表达是一个变量,因此,不单单是如何表达一个内容和一个观点的问题,而是要随对方的表达而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在课堂上,“听”和“说”的技能常常是分开进行的,而在语言交际中存在着语轮的转换以及听说者角色的转换,使得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三、关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几点建议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英语的动机
20世纪60年代,R.C.Gardner和他的导师W.E.Lambert提出可将学习者的动机分为两类: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工具型动机的代表者希望通过学习一种语言来利用它找工作、阅读报纸或者通过考试;而融入型动机的代表者则是想通过学习一种语言而能与另一文化背景说这种语言的人进行交际。这两种学习动机是否可以在同一个体的外语学习中出现?是否可以共同促进语言学习?这在学术界已激发了激烈的讨论。我们也就此问题在问卷中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学习英语的实际动机是前者,但他们同时也表示非常期待能达到后者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希望能通过工具型动机里的内容最终达到融入的目的。由此,我们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英语的动机,培养他们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2.增加语音训练
大学英语课程中很少涉及语音训练。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由于语音不正确或不准确,导致别人无法听懂其表达。而正因为他们自己的发音不准确,因此在听到标准的发音时会出现无法辨认的情况,导致听力水平无法提高。针对这一点,笔者在这里建议在高校新生的英语课上以模仿跟读方式开展语音训练。
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真实性口语活动
自大学英语改革开始,大学英语教学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听说训练的比重在课堂上已开始加大。而我们这里强调的真实性口语活动主要指学生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自己决定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交流,与课堂上指定的口语训练有着较大区别。举例来说,各大高校的英语角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去英语角之前是需要做一些功课的。去英语角能够锻炼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毕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讲英语的心理压力比面对陌生人讲英语要大得多。能开口之后便要将重点放在语言和交际策略上。
四、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已接受过至少8年的英语教学,甚至更长时间。对于大学生来说,高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们的英语基础。因此,不妨能给大学英语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堂外使用英语说英语。我们的教材和考试决定了英语老师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老师想教却没有足够得课时可以利用,有些内容学生想学却又学不到。英语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门语言,需要得到应用才能更好的被掌握。
注释
①Allwright,D.“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Applied Linguistics5(1984).
②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88.
③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④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责任编辑 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