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外感发热卫分证的治疗及病因病机探讨
2011-04-09邬国龙郭选贤
邬国龙 郭选贤
艾滋病外感发热是指确诊的HIV/AIDS患者又感受外邪之后所引起的发热,其临床表现符合卫气营血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可按照卫气营血的原则去治疗。结合笔者使用银翘散为主方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中卫分证发热的临床经验体会,探讨此病证产生的病因病机。
1 用银翘散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卫分证的临床经验
卫分证是一类证候群,艾毒所致之外感发热卫分证是其中一种,以发热为主症。卫分证按其病因又分为风热卫分证、燥热卫分证、湿热卫分证及暑湿卫分证等,银翘散乃是治疗风热卫分证(又称肺卫表热证)的代表方[1],而艾滋病外感发热的卫分证其临床表现最接近于风热卫分证。
艾滋病三期(急性期、慢性进展期和艾滋病期)均可表现为此种卫分证,但笔者临床仅见到慢性进展期和艾滋病期的卫分证。笔者采用银翘散为主方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1.1 辨病与辨证
HIV/AIDS患者经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确诊。
中医辨证外感发热病在卫分者,一般症状是:发热(为主症),伴有恶寒或不恶寒,咳嗽,口渴或口微渴,咽喉红或疼痛,舌苔薄,脉浮数等。若兼湿、风等邪,则另兼它症。
艾滋病外感发热卫分证其发热同一般外感发热有所不同。即使在无症状期(慢性进展期)其外感发热的频次也多于常人,外感时发热症状较多且重,且逐年增多,病情也逐年加重,治疗难度也逐年增加。AIDS患者则动辄外感,感则发热,反复出现,缠绵难愈。
1.2 银翘散用法、用量以及随症加减
以银翘散作为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卫分证的主方[2],多采用汤剂,其煎服方法按照吴鞠通《温病条辨》第4条所云:“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3]
如病人感觉恶风寒较重,仍遵《温病条辨》第4条所云,选用桂枝汤治疗。待恶寒解除,即转用银翘散治疗。临床见有银翘散及桂枝汤证之症状各半或有偏重者,可将二方合并加减使用,具体用药及用量随症而定。
此病证也常出现内虚的表现。治疗应内外兼顾,清热解表兼补虚培元。常在上述二方中加入西洋参、黄芪等补虚培元之品。
艾滋病外感发热还常兼有湿、风、痰等邪,临证时还要根据舌苔、脉象及兼症判断证兼何邪,并进行灵活加减。兼有湿者临床常见苔白腻,口粘,身重乏力,胸闷纳呆,大便稀薄等,可在银翘散中加重竹叶、芦根之用量,并酌情加茯苓、白蔻、薏苡仁等;兼有风者常见身体瘙痒,干燥脱屑等,可加蝉蜕、丹皮、白藓皮等祛风止痒之品;毒热较重,高热、便干、舌红者,加水牛角、大黄炭;溃疡流水、皮损感染者,加化湿解毒之药,如龙胆草、公英等;喘咳吐痰者,加胆南星、化橘红等。用量均酌情而定。
热退身凉,体温正常,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即为治愈。运用上述方法治愈者较多,疗效满意,但由于具体条件(诸如经济、生活工作环境)的限制,未设对照,须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研究,以取得更加肯定的共识疗效。
2 艾滋病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探讨
艾滋病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艾毒入侵,元气受损,正虚于内,复感外邪,内外相引,肺卫失宣,正邪相争所致。与常人外感不同的是,艾滋病外感是内虚外感,逐渐加重,病情复杂,治疗较难。
2.1 艾滋病外感发热的主因是艾毒
艾滋病属于新发传染病。从艾滋病具有的强烈传染流行性来看,它可归属于温疫,归属于温病。《温疫论》提出了杂气(异气)说,它属于是温病的总病因温邪中的一类致病因素,是温疫的病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而其中“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4]。从传染流行这个意义来讲,艾滋病的病因属于杂气(异气)之一、疠气之一、温邪之一。
艾滋病的病因可称为“艾毒”[5]。艾毒入侵,深伏体内,耗伤元气,导致肺气虚损。肺虚又感外界风、热等温邪,进而导致肺卫失宣(主要指肺宣发卫气的功能失常),故临床上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的肺卫表热证,这正是银翘散所主证候。
银翘散证所见的发热,微恶寒,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一般症状,正是HIV/AIDS患者外感发热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根据“辨证求因”的原则,可推求出这种卫分证当是以艾毒为主兼有风、热等外邪的复合病因所致,这也正是选用银翘散为主方并随症加减的原因。
艾毒不能在中医病因学说中另立门类,目前还没有形成关于“艾毒”的完整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理论体系。艾毒的病邪特性还脱离不了传统的六淫及杂气学说,它还兼具其中多样已知病邪的特性及致病特点。艾毒本身具有毒、疫的特性,从艾毒所致的外感发热卫分证来看:患者发热等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等,这些均与邪甚为毒、毒性酷烈、毒性顽固、毒结局部有关,银翘散中有金银花、连翘等解毒之品,这也正是用银翘散为主方的理由之一。艾毒兼有湿和热的双重属性,患者常见的苔白腻,口粘,身重乏力,胸闷纳呆,便稀等均为湿的表现;临床上常出现的口疮,溃疡流水、皮损感染等则为湿热所致。对于这些兼证,笔者常在银翘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凡此种种,均说明艾毒尚未脱离传统的已知的病因学说。
2.2 艾滋病外感发热病机
2.2.1 内外合邪 艾毒侵入人体之前,属于外邪,但其从血络侵入人体之后,就成为内邪。艾毒深伏体内,耗伤元气,元气耗伤之后,又容易感受热、湿、寒、等外来之邪。故艾滋病外感发热的机理当是内外合邪,外邪容易诱发内在的艾毒,内在的艾毒又易招引外邪。但这种诱发因素毕竟来自于体外,加之艾毒从源头来讲也来自于体外,故所导致的发热仍称之为外感发热。艾滋病外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艾毒所致,但又兼有其他病邪的因素在内,这就决定了这种发热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这种发热的困难性。
2.2.2 元气耗损,正虚邪实 艾毒“布散全身,直接损伤并渐进地的消耗人体元气,最终导致多脏腑之气亏损”[6]。元气决定人体的免疫状态及活动机能,元气受损,则人体抗病能力日渐衰弱。这就是艾滋病外感发热的频次、发热症状明显多于常人,且逐年增多,病情逐年加重,治疗难度逐年增加的原因;这就是AIDS患者动辄外感,感则发热,反复出现,缠绵难愈的原因。笔者用人参大补补气,甚则人参、黄芪同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元气为一身之本,它敷布于人体各脏腑即是脏腑之气,敷布于肺即为肺气。艾滋病潜伏期(慢性进展期)的外感发热之卫分证较轻,此期多见卫分证的一般症状,是由于艾毒入侵,首先犯肺,肺气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及卫,肺卫失宣所造成的。随着艾毒的不断肆虐,元气的不断亏损,则病情深入至艾滋病期,此时不但影响于肺,而且及脾,肺脾虚极,元气亏乏。肺合皮毛,脾主肌肉,此期的卫分证症状更复杂,病情更严重,除一般卫分证的临床表现外,还常常兼有口疮、皮疹、脘痞腹胀,大便稀薄等脾经症状,此时治疗除运用银翘散或桂枝汤以外,还要人参、黄芪、山药并用以补元气,加白蔻、白术以补脾,加龙胆草、公英以解毒化湿等。至艾滋病后期,累及命元,变证丛生,治疗更为棘手,此文不赘。
[1] 梁华龙,牛宝生,郭选贤,等.中医辨证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8-131.
[2] 郭选贤,彭青鹤,刘爱华.银翘散治疗艾滋病[J]. 江苏中医药,2008,40(3):6-7.
[3] 杨进.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7-49.
[4] 马健.温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25.
[5] 郭选贤,郝秀梅,谢世平,等.艾滋病中医病因命名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38):5-6.
[6] 彭勃,李华伟,谢世平,等.论艾毒伤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