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向导》周报对国民革命的分析及启示

2011-04-08刘向辉

关键词:国民革命周报军阀

刘向辉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论《向导》周报对国民革命的分析及启示

刘向辉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向导》周报在分析近代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帝国主义的压制,封建军阀的控制以及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议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革命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途径;国民革命之策略是建立联合战线。

《向导》周报;政治问题;国民革命

朱自清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社会时说:“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一切都在摇荡不定之中,一切都在随时变化之中。”[1]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一个“革命”的中国,正如郭沫若在1926年说,“我们现代是革命的时代”。国家主义派代表人物曾琦1925年也说:“居今日而言救国,舍革命实无他道。”[2]因此,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药方便是革命。

一、资本主义议会制在中国行不通

政治问题是近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国际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上的侵略以及封建军阀的残酷剥削,使近代中国社会极端不稳定,那么,要解决国内的政治问题,“就是非继续革命,完全打倒军阀,解除封建阶级的武装不能解决的”。[3]因为,“政治改造初步就是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就是改造中国政治的先决问题”。[4]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党宣传革命理论的重要传播媒介。《向导》周报在分析近代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帝国主义的压制,封建军阀的控制以及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议会制在中国行不通。

北京政变,曹吴军阀被推倒。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发表宣言,召集国民会议,他指出:“现在我们求解放之唯一的方法,就是赶快组织民众的力量,预备国民会议之召集,由此国民会议选出为国民所愿意的人们组织政府,此政府一定可以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5]然而,由于中国的国会在奉张、直吴和帝国主义的政治势力控制下,“自然完全处于军阀支配之下,不论是贿选国会或是约法的新国会,现在甚至于连粉饰共和招牌的假面具作用都完全没有了”。[6]因此,国民会议对于一般民众没有丝毫意义,“只是多一种卖国殃民的机关罢了”。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分子鼓吹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过时了”,因此,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地取得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制度。针对以议会制解决中国社会的政治问题,陈独秀指出,议会制度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因他们的资产阶级都很发达,大部分的议员都有相当的职业,隶属于政党,且每个政党都能代表资产阶级的意见和利益,所以议会制在资本主义中国行得通。但由于产业幼稚的中国,小资产阶级的势力尚未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阶级,没有一个政党能代表阶级的意见与利益,且所有的政党是非阶级化的无业游民单纯为自己个人利害关系而组成的,因此,议会制度不适合中国的社会状况。“救济之道,惟有用革命的手段废去现行各级议会的组织法及选举法,改用由现存等团体(如工会商会教育会律师公会等)选举的国民会议。”[7]彭述之认为,国会运动只是揭露资产阶级的假面具,但绝不能达到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内受封建专制压迫、人民没有民主,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民族没有独立的国家,且中国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有根本的不同,因此,议会斗争更是一条“万万行不通的歧路”。那么怎样解决中国的问题?

二、国民革命——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途径

中国革命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向导》周报探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彭述之指出,经济的变动是革命产生的最深远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物的方面和人的方面。“在物的方面是新生产力与旧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人的方面是新阶级与旧阶级的冲突。”[8]陈独秀在《联省自治与中国政象》一文中分析,“武人割据是中国政象纷乱的源泉,它是军阀冒用联省自治的招牌,实行‘分省割据’、‘联省割据’罢了。”因此,他不承认“联省自治,能够解决现在的中国政治问题”。他认为“任何好名词好主义好制度,而不为社会实际生活所需要,必不足以救济社会的疼痛;拿联省自治来救济中国,简直是药不对症,不但不能减少疼痛而且还要增加疼痛;因为中国此时的疼症,是武人割据不是中央专权”,救济中国的方法,是“用革命的手段,铲除各方的恶势力,统一军权政权,建设一个民主政治的全国统一政府”。[9]蔡和森认为,中国政治的乱源既然在军阀,所以现在根本的问题不在政制而在怎样推翻军阀,即怎样革命。“若忘记现状——封建残局——以为改变一种政制就可止乱定国,那末(么),不将乱源嫁于政制,便将政制认为是止乱的方法……在今日而讨论未来的政制可以说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若讨论现实的政制,则决不能置现状于不顾。所以现今的政治问题既非势必成为割据的联省自治所能解决,又非北洋正统的武力统一能所奠定,惟一的出路,只有贯澈(彻)民主革命。”[10]

(一)“重病须以猛药医”

中国乱源的原因,一是北洋军阀,二是欧美日本的资本帝国主义者。而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创法改制而在于怎样革命”。只有完全打倒军阀,解除封建阶级的武装才能解决一切政治问题。

《向导》认为,国内人士感受恶劣政治之痛苦,不忍中国长此沉沦,所以有种种的主张,但主张的人们,仍多走入歧途,如主张制宪的、主张联省自治,主张裁兵等等,总上各种主张,都是梦想,没办法,是军阀捣乱的变化,将来无论任何主张实现出来,也同样是一样纷乱,所以我们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怎样打倒军阀,换句话说,也就是怎样革命,现在从中国的国情和国民的需要上看来,能够挽救中国的,算是民主革命。[11]1924年9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对于时局宣言》一文指出,帝国主义的剥削操纵以及国内军阀的扰乱是中国的病根,因此,只有以革命的手段反抗之,以解除军阀的政权和武装。

(二)国民的历史使命: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一词,最早见于孙中山1906年所著《军政府宣言》。“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其枢机而已”[12]。1922年3月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进行NationalRevolution,即“国民革命”或“民族革命”。在《向导》第2期的《造国论》一文中,陈独秀以“国民革命”一词取代“民主革命”。他认为解除国内外一切压迫的方法就是国民革命。之后,又解释说:“我们以为真正的民主政治固然是我们所需要,然而民主革命这个口号,未免偏于纯资产阶级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地位,决没有欧洲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之可能”,所以“便改用‘国民革命’来代替'民主革命'这个口号”[13]。他认为,国民革命包含着民族革命、民主革命两个意义,即“打倒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半封建势力这两个意义”[14]。

蔡和森在分析近代“中国在国际地位上早已处于半殖民地地位”[15]以及“半封建半民主的局面”[16]的基础上,提出国民革命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药方。蔡和森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宰割中国的十大纲,提出“中国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就铁案如山”[17]。其后,他在1923年又对资本主义先进国的民主革命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进行区别论述。指出,资本主义先进国的民主革命完全是对内的革命,他的敌人只有一个即封建阶级,而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革命则不然,不仅是对内的革命而且是对外的革命,因此,他的敌人除封建阶级外,还有强大的外国帝国主义。“殖民地的革命运动已不是纯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事实上业已变成国民革命(亦可称民族革命)的问题。”其“特性就是:一面打推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18]。在《北京政变与吴佩孚》一文中,蔡和森指出,中国现在的政治问题,不是别的问题,是简单一个“国民革命问题”,“用国民的力(量)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国帝国主义,这是中国国民历史的使命。”[19]那么,为使中国民众不至成为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奴隶,真正救出中国民众于帝国主义和军阀双重压迫之下,以解决中国问题,就必须根本消减一切帝国主义与一切军阀的国民革命,与工农联合,建立革命的联合战线。

(三)国民革命之策略:联合战线

马克思在1837年起草的《德国共产党应有的要求条件》中曾指出,德国无产阶级为本阶级的阶级利益起见,必须与小资产阶级农民联合。列宁在1905年说,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共同组织革命在原则上是对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非联合不可。因此他提出工农民主革命专政的口号。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及革命之策略。异常凶残而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且相互勾结,破坏国民革命事业,因此,须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但又因国际帝国主义异常强大,要打倒资本主义不能没有工农的联合,因此,工农联合是革命成功和维持革命胜利的保障。

郑超麟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联合战线的理论与中国的特殊国情,指出中国工人一方面需要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以解放中国民族,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解放也需要各被压迫阶级间的联合战线。“反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是中国民族唯一的出路;然而必须所有被压迫的阶级在这共同的目标底下一齐联合起来,中国的国民革命才会成功。”[20]彭述之分析法国大革命及俄罗斯十月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工人阶级能够与乡村农民结成坚固的同盟。”“像中国目前的民族革命,在战略上联合战线更为重要,因为目前中国革命是多阶级的。从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学生,小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等)以至民族的资产阶级都在帝国主义和残余的封建重重压迫之下,他们的共同敌人即革命的目标是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所以目前革命的主要问题是‘联合战线’。”[21]《向导》指出,由于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代表工农民利益的党,无论中国工农占大多数,但在社会进化阶段上,中国目前的革命尚未到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带资产阶级性的国民革命。在目前的革命阶段上,无论中国资产阶级表现某种反动倾向,但客观上仍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为有利的。

因此,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中不宜于屏除资产阶级。对于国民党,我们不能看做纯粹代表第三阶级的党,应该看做是中国各被压迫阶级的一种政治联盟。这种政治联盟在目前的革命阶段上是必要的。

三、启示

《向导》周报所发表的大量言论中无疑也有失误或不恰当的地方。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22]但瑕不掩瑜,其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它在探索武装斗争及联合战线等关于国民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上对后来的革命具有重大意义,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接纳和创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宝贵财富。这些思想虽然经过历史的沉积而成为思想遗产,但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立足国情,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在1920年3月论及出国留学时说,“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23]。同样,“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24]1923年,瞿秋白在担任《新青年》主编后,明确指出办刊的宗旨是“研究中国的现实的政治经济状况”,以“求得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以及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在不断反思总结中国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上,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同时正确的理论离不开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的主题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同时又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以世界的眼光,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的联合战线理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的联合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分析中国各阶级的特点,通过《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二大及三大会议,逐步确立了联合战线的政策。联合战线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策略,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国内人民的努力奋斗,同样也离不开与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团结协作。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之一

恩格斯曾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即研究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与实际相结合。

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它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里闪烁着从中国实际出发,有的放失,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光辉思想,对共产党人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先导。

[1]朱自清.动乱时代(1946年7月)//朱乔森,编.朱自清全集(3)[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15.

[2]曾琦.军阀构乱与全民革命(1925年10月)//陈正茂,等编.曾琦先生文集(上册)[M].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1993:322.

[3]蔡和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N].《向导》周报,1922-9-20:15.

[4]张国焘.中国已脱离了国际侵略的危险么?——驳胡适的《国际的中国》[N].《向导》周报,1922-10-18:50.

[5]魏琴.列强与国民会议[N].《向导》周报,1924-12-17:794.

[6]瞿秋白.最近中国之中央政府问题 [N].《向导》周报,1926-5-15:1456.

[7]中国之大患——职业兵与职业议员 [N].《向导》周报,1923-2-7:150.

[8]彭述之.辛亥革命的原因与结果[N].《向导》周报,1924-10-8:699.

[9]陈独秀.联省自治与中国政象[N].《向导》周报,1922-9-13:2-4.

[10]蔡和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N].《向导》周报,1922-9-20:15.

[11]读了“阅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之后 [N].《向导》周报,1923-9-8:299.

[12]孙中山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1:296.

[13]本报三年来革命政策之概观 [N].《向导》周报,1925-9-7:1173.

[14]陈独秀.我们现在为什么争斗? [N].《向导》周报,1926-9-25:1752.

[15]蔡和森.统一借债与国民党[N].《向导》周报,1922-9-13:6.

[16]蔡和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N].《向导》周报,1922-9-20:15.

[17]蔡和森.中国国际地位与承认苏维埃俄罗斯 [N].《向导》周报,1922-9-27:17.

[18]蔡和森.中国革命运动与国际之关系 [N].《向导》周报,1923-5-2:169.

[19]蔡和森.北京政变与吴佩孚 [N].《向导》周报,1923-7-11:233.

[20]郑超麟.今年的五一与中国的反赤运动 [N].《向导》周报,1926-5-1:1430.

[21]彭述之.目前革命中的联合战线问题 [N].《向导》周报,1927-1-27:1961.

[22]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610.

[23]毛泽东.《致周世钊信》(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早期文稿 [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474.

[24]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84.

Guide Weekly's Analysis of National Revolution in China

LIU Xiang-hui
(Luoding Vocationl Technical College,Luoding Guangdong 527200,China)

By analyzing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modern China,points out that parliamentary system can not work in China due to international imperialists'repression,feudal warlords'control and the conflicts among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in China;the only way to solve China's problem is national revolution;and the strategy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is to establish a united front.

political problem;national revolution

K250.6

A

1674-7356(2011)02-0059-05

2011-03-30

刘向辉(198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猜你喜欢

国民革命周报军阀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画与理
一样的周报
画与理
画与理
浅析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启示计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中共在四大前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探索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