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2011-04-08姚雪英
金 枝,姚雪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易于操作、低感染、价格适中、留置时间长及对患者生活基本无影响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d以上的连续输液[1]。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安全、无痛、持续的静脉化疗通路[2,3],但使用过程易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5.15%[4]。现将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机制
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5],通常发生于PICC后48~72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6]。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使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性反应,加上血液凝固作用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
2 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2.1 加强宣教指导 PICC前进行宣教,能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避免因紧张而引起血管收缩,同时可减轻穿刺时疼痛感;加强PICC后宣教,让患者对PICC有正确的认识,做好自我维护和观察;给予正确的活动指导,PICC后3d内,抬高置管侧肢体,有效握拳,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肘关节屈曲运动(穿刺点在肘关节下方者),避免过度活动,必要时制动。
2.2 规范和提高PICC置管技术
2.2.1 静脉选择 右侧上肢置管行程较左侧短,应多选右侧上肢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因贵要静脉位置较深、血管走向较直,且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较少,利于置管顺利完成,发生静脉炎几率相对较低;头静脉表浅,有分支,且管腔由下而上逐渐变细,静脉瓣多,增加了置管难度,易发生静脉炎[7];肘正中静脉管腔虽粗、血管行走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多,也不利于置管。肘部以下静脉因屈肘时导管对静脉管壁的摩擦刺激,较肘上静脉更易发生静脉炎,故在条件允许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8]。
2.2.2 置管时机选择 化疗药可使血管上皮细胞坏死,管壁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静脉萎缩变细,置管后更易引起血管机械性损伤而导致静脉炎[9]。选择化疗前2d置管,使化疗前机体对导管有一适应过程,避免导管本身和化疗药物两者同时作用于血管,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10]。
2.2.3 无菌屏障的建立和无滑石粉手套的使用穿刺过程中建立无菌屏障,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使用无滑石粉手套,穿刺成功后用镊子送管,减少手套与导管的接触,减少滑石粉等微粒物质在导管上残留,避免微粒物质对静脉管壁的摩擦刺激形成机械性静脉炎。
2.2.4 使用地塞米松液浸泡和预冲导管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对各种因素(包括细菌性、化学性、机械性和过敏性等)引起的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用40ml等渗盐水加5 mg地塞米松,预冲导管并将地塞米松溶液注入配件盒中,使导管完全浸泡于其中约5min。4F三向瓣膜式PICC容积是0.49ml,导管中地塞米松的含量约为0.07mg,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杨洁等[11]报道此方法在预防静脉炎中取得显著疗效。
2.2.5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 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和超声引导进行PICC置管的优点:提高置管成功率,文献报道[12],传统PICC穿刺法的成功率在60%~75%,而超声引导结合MST的穿刺成功率达到91%~100%;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能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意外脱出、血栓形成的发生。超声导引结合MST进行上臂PICC置管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医院能够逐步开展该项技术,以解决部分患者因血管条件差的穿刺难问题[13]。
2.2.6 选择最佳时机松解止血带 置管时,见回血后先送管至结扎止血带处再松开止血带,可以使送管时初始静脉充分保持充盈状态,有效地降低了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14]。
2.2.7 提高护士的穿刺技巧 Aglleatgl经过统计发现,在美国,75%静脉炎的发生与护士的穿刺技术有关[14]。操作护士要熟练掌握PICC的相关理论及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轻柔、准确,送管时不要过猛,前进中有阻力不可强行送管,可适当调整手臂的方向及高度,或稍拉回导管,轻微调整穿刺针位置,解决静脉瓣引起的置管困难;有研究显示[15],采取在上臂扎止血带后一边输液一边送管的方法,对处理送管困难问题有一定的作用;置管后要妥善固定体外导管。
2.2.8 胸片定位导管头端位置 置管后,务必胸片定位导管头端位置。PICC导管头端应在上腔静脉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有研究报道[16,17],PICC导管头端位置放置的正确率为44%~99%,位置不正确可引起心律失常、血栓形成、静脉炎、心脏穿孔,进入右心房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对导管头端未达预期位置者要引起重视。对少部分患者反复多次送管仍无法送至预期位置,则以中等长度保留导管。
2.3 导管和敷贴的选择
2.3.1 PICC导管的选择 选择三向瓣膜导管,经放射能显影导管,全长60cm,直径0.85mm,导管内容量0.49ml;头端封闭设有专门设计的三向瓣膜,可有效防止回血、进气,末端可根据所需长度,适当修剪;其材料为相容性硅胶,对静脉刺激小;此外,放射显影的圆形导管头设计,大大减少了在导管漂移时对静脉管壁的刺激。三向瓣膜的作用原理:导管内压力<8mmHg,瓣膜向内开放,可以抽回血,当压力在8~80mmHg,三向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反流和空气进入,静脉输液时,导管压力>80mm Hg时,瓣膜向外开放,允许液体进入。有资料显示,使用三向瓣膜导管对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8]。
2.3.2 敷贴选择 临床常用的普通透明敷贴透气性较差,不能有效地吸收局部渗出液和有毒物质,局部易发生感染,不能有效控制静脉炎的发生。研究表明[19],康惠尔透明贴、增强型透明贴、软聚硅硐保湿敷料这些新型半通透性的敷贴,除了良好的固定作用外,还有保湿、减轻疼痛、促进内膜组织修复等功效,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 预防性用药和物理治疗的应用
2.4.1 预防性用药 局部外用药物或者敷料对预防静脉炎是极有帮助的[20]。
2.4.1.1 双氯芬酸钠乳剂 双氯芬酸钠乳剂为新型强效消炎镇痛药,主要成分是双氯芬酸钠(辅料为异丙醇和丙二醇),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研究显示[21],该药对静脉炎疗效总有效率为96.3%,治愈率为74.04%,且已列入医保,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用法:置管成功后立即将双氯芬酸钠乳剂均匀涂抹置管侧上臂并轻轻揉搓,使用量0.95g/次,涂抹面积为3cm×4cm,3次/d,连续7d。
2.4.1.2 喜疗妥药膏 喜疗妥的活性成分是粘多糖多硫酸酯,能迅速透过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具有抗炎、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等作用,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何佩仪等[22]报道,PICC置管后预防性使用喜疗妥能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且使用方便、安全,经济实惠,患者易于接受。方法:置管后4h取适量的乳膏在穿刺点上方约2cm处,沿穿刺静脉走向均匀外涂,并轻轻按摩,3次/d,连续3d。
2.4.1.3 紫草膏 紫草膏的成分为紫草、当归、防风、地黄、白芷、乳香,该药有活血镇痛、收敛修复、消肿生肌作用。对非首个疗程化疗PICC置管患者预防静脉炎疗效显著[23]。用法:PICC置管后12h,在穿刺点上方2~3cm沿静脉走向涂抹紫草膏,范围8cm×10cm,2次/d,持续7d。
2.4.1.4 伸筋草等中药 取伸筋草100g、冰片30g、赤芍50g、桂枝30g、牡丹皮50g,将伸筋草、赤芍、桂枝、牡丹皮炒炭后研制成粉未,混合均匀,使用前加蜂蜜和冰片,搅拌成糊状,于PICC置管后24h,在患者穿刺点上方3~4cm处延穿刺静脉走行涂敷10cm×5cm,2次/d,连续5d,对静脉炎预防疗效显著[24]。上药中,伸筋草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作用;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散淤消痛作用;冰片有清热止痛及泻火解毒、消肿之功。
2.4.2 物理治疗
2.4.2.1 湿热敷 置管12h开始,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8~10cm处行湿热敷,2次/d,20min/次,连续3d。杜华[25]报道,湿热敷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低氧,减少致炎物质产生,减轻导管对血管的刺激,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2.4.2.2 理疗 远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TDP照射(TDP由33种元素组成的特定电磁波)等物理治疗,均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低氧、减少致炎物质产生、降低血管对导管刺激的敏感性等作用,且操作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在PICC置管早期,应用治疗仪进行预防性照射,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26]。远红外线照射:穿刺结束12h始,应用HK型远红外线理疗器照射局部(穿刺点及以上20cm),2次/d,20min/次,照射距离20~30cm,连续5d。紫外线照射:将紫外线治疗仪接通电源预热1min,调到体表治疗,时间设定20s,离皮肤表面约0.5~1.0cm,在穿刺点直至三角肌中部进行紫外线来回照射,2次/d,连续5d。TDP治疗仪照射:置管后24h开始,在置管穿刺点上方,照射2次/d,30min/次,连续3d。
3 结 语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延长PICC管的使用时间,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护士必须规范和提高PICC置管技术,正确选择导管和敷贴,早期预防性用药和物理治疗,同时对患者加强宣教指导,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邹勤,杜晓红,陈民宵,等.早期功能锻炼预防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9):49-50.
[2]王春妹,陈美谦,陈妃寅,等.经锁骨下静脉置入PICC导管加皮下隧道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4):336-337.
[3]施巧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1):40-41.
[4]Moureau N.Vascular safety:It is all about PICCs[J].Nuts Manage,2006,37(5):22—27.
[5]Robinson—Reilly M,Fletcher T.PICC innovation leads to improved health Bel"vice8[J].Aust Nurs J,2006,14(3):29—35.
[6]Falkowsld A.Improving the PICC insertion process[J].Nursing,2006,36(2):26-27.
[7]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8]付阿丹.不同部位置入PICC导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5):1246.
[9]宋宇,王欣然,韩斌如.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6—267.
[10]黄石群,胡敏芝,梁艳芳.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化疗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
[11]杨洁,王东平,李薇.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对预防静脉炎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1):1523-1524.
[12]Robinson MK,Mogensen KM.Grudinskas GF,et al.Improved care and reduced costs for patients requir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the role of bedside ultrasound and a dedicated team[J].Journal of Parenteral end Enteral Nutrition,2005,29(5):374-379.
[13]张晓菊.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4-555.
[14]周超群,王瑞.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J].当代护士,2009(12):5-6.
[15]高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70-71.
[16]Venkatesan T,Sen N,Korula PJ,etal.Blind placement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antecubital central catheters:initial catheter tip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carina[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07,98(1):83-88.
[17]Orme RM,McSwiney MM,Chamberlain-Webber RFO.Fatal cardiac tamponade as a resul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07,99(3):384-388.
[18]赵晖.PICC导管经股静脉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9):844.
[19]刘宇,王英.软聚硅硐保湿敷料用于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96-97.
[20]Lisa Dougherty.IV therapy:recogni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filtration and extravasation.British Journal of Nuring(Mark Allen Publishing)[J].Br J Nurs,2008,17(14):896,898-901.
[21]杨月华,沈玲玲.双氯芬酸钠乳剂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16-417.
[22]何佩仪,杜萍,何美清,等.喜疗妥乳膏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07,(38):2.
[23]王建辉,宋艳茹,齐娟,等.紫草膏外敷预防非首疗程化疗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10,25(10):21-22.
[24]杨方英,吴慧莉,胡巧云,等.中药涂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03-204.
[25]杜华.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l(12):7-8.
[26]张仕碧,江庆华,张海霖,等.TDP照射预防放化疗病人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10):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