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环境设备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

2011-04-08郭兆均赖学江陈小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建筑

郭兆均 赖学江 陈小勉

(1.广东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2.湛江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5)

建筑环境设备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

郭兆均1赖学江1陈小勉2

(1.广东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2.湛江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5)

文章介绍建筑环境设备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科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的区别、目前应用型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八个方面提出建筑环境设备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既符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结合专业特点,探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实际意义。

一 建筑环境设备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目前的教学计划是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计划框架下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制定的,培养的目标是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应包括:传热与传质、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计算机、电工、电子、机械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空调用制冷技术、供热工程、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等专业基础知识。

2.较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设备工程的专业知识,包括空调系统的组成、空调工程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等。

3.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

4.基本掌握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灵活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画工程图。

5.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科技人员必备文化修养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能吃苦,能在工程公司工作及带领队伍完成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制定的教学计划把各门课程的实验时数统计进实践教学环节时,理论教学约占60%,实验教学约占30%,创新实践约占10%[1]。在制定教学计划或课程开出时,尽量拓宽专业口径,增加建筑给排水工程及设计、建筑电气工程及设计,把我们的学生定位在既能到设计院又能在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工作的层次,从目前学生就业及适应市场能力来看现行培养方案基本可行。目前,建筑环境设备工程除了对本科应用型人才需求,对高职高专的人才需求也旺盛,学校也在开发高职高专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根据最近本专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及企业的用人反映来看,把本科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两者按不同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 本科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的区别

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专业技能型人员,目前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需求较大,我们不能把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等同于高职高专教育。[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主要体现在:

1.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进而技术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体现为以通识为基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培养的是掌握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用通俗语言来说,本科生要按项目监理及管理者来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要按项目施工者及施工管理来培养。

2.学习的知识构造不同,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为学生在某专业领域中搭建知识框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较高,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强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造力;高职高专是为学生搭建技能模块,在知识构建上以专业理论“够用”和“实用”就可,以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为主,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为目标。

3.能力培养不同,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重视的是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高职高专培养学生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题实训较多,实践环节占总学时50%以上。

目前学校已制定了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但专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所需的几个专题实训所需的实验室尚未搭建,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往往忽视专科教学所需的实训,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简单的认为是本科生培养的缩小版,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够,那就会使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降低,我们区别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专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因为目前专业实验室的教师的课程实验工作量不高,有高职高专的实践课程的补充,有利于实验教学人员队伍的稳定,也为本科生的综合性实验提供基础。

三 建筑环境设备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的评估及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的能力方面来考虑,需要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些优化及改革。

目前本科应用型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教材编写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跟不上学科发展前沿的有关新科学、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不能适应知识更新快、产品换代频繁的现状。

2.教学模式单一。上课时老师一直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听,教师基本上都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法上课,造成教师一言堂的原因是教师备课简单、学生不肯花时间准备学习内容,缺乏启发式、研究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学生参与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创新精神和综合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求。

3.重理论课、轻实践教学是我们过去的教学习惯,课程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少综合设计性实验;实习、实验、实训方面时间、经费、设备投入相对不足;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时间较长,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4.教师多为从高校毕业出来就进校门,工程设计及安装的经验严重不足,不能适应“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师资类型及结构的要求。建环专业应该迈开步伐走向社会,与地方建设局、设计院多交流,外聘工程设计人员作为教师,拓宽本专业教师队伍,成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所。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筑环境设备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以下方面去改革我们的培养模式[4]:

1.通过组建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开设专业综合性教学实验,包括环境参数测定、空气处理过程实验、供热计量监测实验、热网水力工况实验、制冷循环实验、制冷系统性能测定、热水器热工性能测定、烟气分析、局部排风罩性能测定,使学生在学校中已对本专业的系统运行有全面的了解。

2.利用大三的暑假,有任务要求、有指导教师参与的到企业实习,参与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而不是简单的参观,这个模式要得到学校的支持方能实现。清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都是实行三学期制,暑假就是利用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3.学校的工科专业实验室应具备基本的工具及简单的设备,如台钳、砂轮机、扳金工具,学生可以制作些试件,拨放各实验室的低值易耗的经费,由实验室制定自己该学期所要完成的实验所需的耗材或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这样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易得到实验室的支持,高职高专的学生的风管制作、水管安装、电气安装这些实训部分在实验室完成,学生动手能力提高,通过在校实训,学生的作品可以逐渐累积,为以后的系统搭建建成构建基础。

4.课堂教学应该改变模式,增加探讨式、现场式等模式的教学,安排学生就某个专题集中学习,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工程案例分析。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扩大和提高在某一个专题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科知识的发展及实际应用的变化不断进行补充和修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互动,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行业的新动向。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建筑环境学、流体力学等课程目前已在学校的网络平台申请了资源,网络课程建设正抓紧进行。

5.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双师型”[4]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证。“双师型”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起到“主导”作用,更适合于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已全部都是硕士以上学历,但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多,年轻的教师几乎都是从学校毕业就加入教师队伍,这几年也没有外聘教师,目前学校重视博士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老师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资格证的考取问题、实验教师的专业领域的培养问题,这对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不利。希望学校出政策,鼓励教师考专业资格证。实验室的规划及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实验指导老师的素质分不开。

6.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重要环节,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树立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等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在实习基地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科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不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我们专业的实习基地有几个,长期合作的有一个,但学生实习尚不能独立跟班,实习效果有待改进。产学研结合,既有利于生产单位的科学研究及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能力。目前我们教师正着力开展此项工作,希望努力,能有几个产学研项目带动专业的科研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专业领域的竞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5]。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每年有同方杯“全国人环奖学金”竞赛、“美的”杯空调系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各种类型的科技竞赛,通过选派教师指导,使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8.改变以往对实践环节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考试、鉴定、答辩等方式,其特点是重视实践能力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一般性实验实行“平时成绩+操作考试+答辩成绩”,研究探索型实验实行“科学报告+答辩成绩”。在企业实习,由企业给出学生实习的鉴定,我们能从企业的评语中得到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表现,有利于检查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

[1]赖学江,郭兆均,等.谈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7):26-28.

[2]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4]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D].西南大学,2008.

[5]陈美銮,等.理工科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35-37.

G642.0

A

1673-2219(2011)09-0168-02

2011-07-10

郭兆均(1954-),男,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实验师,从事制冷空调工程理论研究。

(责任编校:京华)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建筑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建筑的“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