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定位研究

2011-04-07王炳春

关键词:金砖经济体世界

王炳春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哈尔滨150080)

2010年12月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表了《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具有不确定性,严重的下行风险继续困扰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漫长曲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全球增速将达到4.2%,但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绝非易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2011年可望实现4.8% 的增长,但是,世界经济在表现出复苏态势的同时,复苏强度不足、速度缓慢,呈现出不稳定、不平衡的增长。

通过对各有关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数据的分析和梳理,可以观察到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之下,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壮大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变数。

一、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新兴经济体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结构或框架。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战后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两极”格局,即美国和前苏联各占一极。前苏联的解体,使“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第二次,即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是“一超多强”,即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多个世界经济大国(包括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并存的格局。从本质上讲,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国不是决策型的霸权,即以命令式或独裁式的方法对其他国家拥有绝对的指挥权,而是一种博弈型的霸权,即建立在与列强博弈,或讨价还价基础上的霸权。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各种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但是,这次危机,并没有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有根本性的改变。

近年来,美、日、欧经济依然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点不容否认。但新兴经济体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攀升,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全球的50%,贸易量占40%,外汇储备占70%。有关研究世界经济的专家指出: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进入衰退期,世界经济重心将持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关于新兴经济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笼统地将新兴经济体分成前后两个梯队: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也称“金砖四国”,为第一梯队;墨西哥、韩国、南非、波兰、土耳其、埃及等“新钻”国家,①指成长潜力仅次于金砖四国的11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新钻国家普遍人口众多,有着劳动力资源和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其中人口在1亿到2亿之间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更是超过2亿。能源方面,伊朗、尼日利亚和墨西哥都是产油大国,越南、印尼、埃及以及菲律宾也出产石油和天然气。为第二梯队。

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中国三亚举行,5国领导人将商讨如何协调应对重大国际问题,如何深化和扩大彼此间合作,如何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问题。

按日本学者门仓贵史的说法,新兴经济国家要具备5大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增长的年轻劳动人口,国内政经稳定,积极引进外资,消费人群扩大。

新兴经济体的构成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近年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都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和认可。在经济上,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逐步缩小,作为世界经济中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变化。新兴经济的出色表现,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发达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困扰尚未摆脱之际,新兴经济体正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稳定的来源。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济总量增大。经过1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目前新兴经济体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已达43.7%(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到2013年该数字将上升为50.2%。截至2010年底,新兴经济体9国②指“金砖四国”与“展望五国”,即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GDP总量占全球比重已从2000年的11%升至16%以上,与此同时西方七国③指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同期从77%降到56%以下,扩展与萎缩对比鲜明。

二是经济拉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增幅的约80%以上来自新兴经济体,全球石油金属消费增幅的90%和粮食消费增幅的80%都依赖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拉动,两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金砖四国”更是贡献了约50%的世界经济增幅。

三是国际竞争力提高。连续近10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国际竞争力排名显示: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印尼等国的位次每年都在前移。在西欧并购案中,新兴经济体并购次数和金额均呈逐年增长态势。新兴经济体实体工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201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中国今明两年短期增长的2/3将来自国内私人需求,政府活动将贡献1/3,来自净出口的贡献将接近零。认为中国经济中期增长取决于是否能够对增长驱动力进行再平衡,即更多的增长应来自国内,而不是依靠外部需求。报告预计2010年和2011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将分别增长9.2%和7.9%。印度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9.7%和8.4%。巴西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计分别为7.5%和4.1%。东欧新兴经济体今明两年预计将分别增长3.7%和3.1%。俄罗斯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4%和4.3%。

二、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2011年4月7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①本书分别对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对金砖国家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对外贸易发展、区域发展以及收入分配改革与社会保障发展、国际竞争力、金砖国家合作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近年来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国际经济影响力提升。近十多年来,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发展迅速,追赶发达国家的势头相当明显,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世界排位提升、对发达国家赶超效果明显。在21世纪头十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佼佼者。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增长率最高,年均保持在10% 以上,印度2002—2010年的增长率超过7.5%,俄罗斯为6.6%左右,巴西平均年增长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1.7%提高到近十年的3.6%,南非近十年的年均增长率则在3%左右,多数年份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十多年来全球经济构造板块重心漂移速度加快,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以超乎欧盟领导人想像的速度飞速前进,比欧元区和全球其他地区要快得多。

2011年4月14日《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2011年度报告》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经济体(E11②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论坛组织方首次提出“E11”(新兴经济体11国)概念,这11个新兴经济体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空前加强。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积极参与到应对经济危机、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中,推动了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公平公正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新兴经济体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经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说:“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中,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贡献了近60% 的增长。其中,金砖国家的贡献就占了1/3。”

(一)新兴经济体对地区经济格局的影响

有相当数量的新兴经济体成员,互为邻国,在亚洲、美洲的一些地区,新兴经济体呈现块状分布,彼此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而紧密,互补性强。

1.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学把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分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目前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在东南亚和南美地区,以新兴经济体为主力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得到了实质性推进。1967年由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和菲律宾五国创建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目前成员国数量已扩大一倍,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在南美洲,2004年诞生的南美国家共同体,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为紧密层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平台——南美洲国家联盟成长速度很快,有蔓延之势。

2.地区经济环境和平稳定。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亟须和平稳定的环境。协同维护周边和区域内安全秩序,成为新兴经济体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亚欧大陆,由中、俄、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长期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进行反恐合作,自2001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举行联合反恐演习。在南美洲,殖民统治的烙印和大国纷争,给该地区留下了政见不和、领土纷争和战乱频发等“旧伤”,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有鉴于此,在巴西等国的倡议下,成立南美洲国家防务理事会,由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组成,对避免新冲突的发生和塑造稳定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意义深远。

(二)新兴经济体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挑战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受新兴经济体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小,由绝对优势向相对优势转变。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日益得到首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遭到质疑,使得其长期作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程倡导者、推动者的形象受损。一直以来雄踞世界经济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受到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顽强挑战。

2.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变革。众多新兴大国参与二十国集团峰会,因而备受瞩目,“金砖四国”财长就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联合发表一揽子方案,展现了新兴经济体推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的强烈愿望,会议作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特别提款权的决定,被认为是认同了新兴经济体的关切。实际上,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在上升。

在世界经济格局受新兴经济体的影响的同时,新兴经济体自身也遭受“拐点”的困惑。2011年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风险事实上已经显现。2010年新兴经济体成长显著,是推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客观上也给发达经济体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是,新兴经济体在短时间内集中扩张财政投入,快速形成公共资本,不可避免地加剧了通胀风险,而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多数新兴经济体又执行金融紧缩政策,尝试金融率先退出,而不是放缓财政扩张,进一步加剧了民间企业的融资成本,形成新兴经济体内部失衡结构,以南非、巴西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出现经济下滑端倪。在发达国家普遍执行超宽松金融政策下,新兴经济体面临更严峻的“货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发”的风险。新兴经济体国家在未形成有效技术体系下,能源和环境等主题被过热炒作,形成投资泡沫,进而造成不良债券,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

三、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当中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新兴经济体之一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类似“中国模式论”、“中美共治论”、“中国威胁论”等各种各样的言论脱颖而出,不绝于耳,“捧杀性”言论和“指责性”言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在仇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在各个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实际国情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综合经济发展尚需承受诸多考验,尚需在探索中求发展。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出根本原因所在,更好地规划新的发展蓝图,都需要重点研究和仔细思考。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的定位,首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主要发达国家在综合竞争力、经济增长质量、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1.理智地处理好与大国间的相互关系。今后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软硬约束”“硬约束”是指逼迫人民币升值、提高关税、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出口等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措施。“软约束”是指炮制“中国制造威胁”、“人权”等问题牵制中国,通常以媒体为先导,捏造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甚至以一定的局部民意为基础,达到分散中国发展经济的注意力,增加经济运行成本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畏浮云遮望眼,要一心一意谋求经济发展。

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软硬约束”,要理智地处理好与中美、中欧、中日和中俄等大国间的关系,核心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由于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差异,要建立全方位的互信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奢望的,但不能建立互信不等于不能建立互惠,利益的双赢也可以使两国加强合作,谋求各取所需的经济利益。中美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依赖,即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美国也需要中国的产品和资金,互为贸易伙伴,为两国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美两国由于综合实力的差距,分享利益时可能是不对等的,但可以实现“双赢”,不会影响两国间“分享全球化利益”。

2.实现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成就巨大,但是经济不可持续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贫富差距已超越社会大多数人可接受的限度,且这种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各种矛盾也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现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让改革成果得到广大人民即全社会公平合理地分享,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让社会成员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和宽容非主流的发展模式。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方位的改革。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审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但人们普遍期待,除经济领域外,会议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展现出新的改革思路,以全方位改革的视野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已经进入各种社会矛盾的活跃期和多发期。腐败蔓延、贫富差距扩大、城乡二元鸿沟、教育不公平、房地产市场失衡、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难题横亘在眼前。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发展来解决。但是,这种改革发展不能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应该是覆盖各领域、兼顾各阶层的全方位均衡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①在现有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东部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主要对加快开发开放,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探索;中部有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主要开展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验;西部有重庆市和成都市,进行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此外东北地区的沈阳经济区则以新型工业化为改革的重点方向;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已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担负着为全方位改革探路的使命。通过这些试验区逐步出台的改革方案不难看出,将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置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正在成为中国新的“改革共识”。

2011年1月8日,在“中国改革(2010)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对和讯网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要克服体制障碍,全方位推动改革。如何开好局事关重大,不但关系到今后5年,而且关系到今后10年,甚至新的30年的发展。中国是不是能够真正实现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真正腾飞于世界,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候。目前中国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或者叫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早已经走到了尽头。另外一个难题就是腐败的蔓延。腐败已经侵入了党和政府的肌体,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要解决两大难题,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即市场化改革,以及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政治改革、社会改革。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不科学、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主要症结在于缺乏配套改革,摸着石头过河,体制改革不到位、深层次问题没有有效涉及,缺乏预见性,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还严重滞后。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就告诉我们,在中国只有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才有出路。但肯定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也要认真反思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确定科学的改革开放取向,全方位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不打破改革的障碍机制,只会使改革半途而废。在当前,要特别注意推进全方位的改革。在经济领域,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格市场主体。深化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改革,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力和能力,包括自负盈亏的约束力。通过深化行政、财税、金融、资源和价格等领域的改革,注意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真正使全社会各阶层公平享有经济发展的机会和改革的成果,把全社会的贫富差距控制在广大人民群众可接受的限度内,使差距成为市场主体自我发展的动力,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能够得到弥合。此外,还要进行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方位的改革,紧紧抓住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良好契机,不断解放思想,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美]温迪·道伯森.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何海峰.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征途待启与变中求稳[J].农村金融研究,2011.

[3]魏松明.新经济时代浮出地平线[J].新重庆,2009(9).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课题组.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态势[J].中国金融,2011,(1).

[5][日]门仓贵史.2010年俄巴印三大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展望[J].日本《钻石》周刊2009.12.26.

[6]门仓贵史.世博会将推动10% 的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展望[J].日本《呼声》月刊2009.12.

[7]林跃勤周文.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金砖经济体世界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迎金砖会议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金砖”褪色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