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质
2011-04-07符永雄
符永雄
(海南师范大学宣传部,海南 海口 571158)
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质
符永雄
(海南师范大学宣传部,海南 海口 571158)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必须明确何谓有效性及其实质。笔者从三个层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质进行阐述: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全局;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性。
有效性;实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必须明确何谓“有效性”及其实质。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在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一书中指出,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属性的体现,是指“特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所具有的相应特性,且这种特性又是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在与相应价值主体构成的价值关系,即对相应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特定属性,有效性便没有了得以确立的根基;离开了特定的价值关系,有效性也同样无从谈起。”[1]也就是说,有效性一般是指完成实践活动和达到实践结果的程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有效性,是指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完成结果和产生效力或效用的程度,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者主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真实度。《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有的学者亦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始终离不开教育结果的效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质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对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本文拟从以下三个层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质进行阐述。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两句话对人们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他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句话鲜明地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明确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方法可以丰富多彩,阶段目标也可以具体细化,但其根本目的只能是一个,即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一种带有阶级性的社会现象。毛泽东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3]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4]社会主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社会主义大学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更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高校要求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及最高价值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现实的人,它的理论归宿和最高升华是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人的发展及其素质的提高和改善需要复杂的社会化过程,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等。在高校持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培养广大大学生的唯物观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伪及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毛泽东讲过,“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无产阶级经过革命夺取政权以后,肯定会将如何巩固政权作为自己工作的核心。而巩固政权,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和领导权。无产阶级切实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可以保障学校教育青年一代沿着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5]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对广大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意义。邓小平曾说:“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是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实现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做到后继有人,必须对青少年进行理想和道德的教育。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结果的应有体现。
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全局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内部至少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相互发生作用的中介或载体。用传播学的语言表述就是发射体、接受体和传导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最基本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联系和矛盾运动的过程。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有机构成的“三元素”。因此,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必须把“三元素”纳入通盘考虑的范围,任何单凭其中一个要素就事论事,或者截取其中的一个环节进行论述,都注定很难涉及问题的要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必须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各种关系,认真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构成要素、结构方式、动力源泉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元素之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或“发射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功能的开发。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教育、引导、提高人的工作。在这里,宣传、教育、引导、提高都有一个“源”。“源”定位的准确、功能的强大、主导的有力,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政治理论的传授、作风意志的培养、观念的转变、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充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高校从事一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即教育者。教育者基本素质的高低,功能发挥程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其教育者功能的发挥。
作为合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尤其是人格魅力,一个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是根本无法“感动”大学生的。此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思想要解放,眼界要开阔。知识贫乏,不学无术,目光短浅,是做不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真做好社会价值导向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必须作为社会要求的代表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必须是代表社会的,并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组织的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其基本目的是教育者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有力的说服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逐步理解、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社会先进性理念,弘扬时代主旋律精神,体现社会价值。再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其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度。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其工作的目标都已经到位,如果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在推进工作上软弱无力或不肯用力,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成为一堆摆设。
总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的开发,主体意识不到位,主体要素缺失,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反之,主体意识到位,主体要素具备,主体正确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形成向心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元素之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或“接受体”。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发出的信号最终是为了客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都要在对象的身上得到体现和反映。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研究。
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大学生,是有意识、有意志并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青年人。广大青年大学生一方面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主体化特征,譬如:他们的需求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个体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功利性。在当前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富裕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民主化氛围的浓烈和社会开放化程度的扩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必然导致大学生个体和群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在大学生的需求多样化面前,单一性的、单向性的、强制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势必受到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个性和人格得到凸现,自主选择性得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大学生逐渐主体化的客观事实和个性化的发展倾向。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大学生这样的教育对象作为纯粹的客体来加以认识和改造,必须重视客体的能动性。通过主、客体能动性的发挥,使青年大学生这样的教育客体自觉达到教育主体的期望和目标,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标志。
元素之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中介或“传导体”。这是连接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媒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功能的“过程”。中介的缺失或者不畅,同样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体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体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体建设,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三种特性:第一,作为中介传导体,其传递内容必须保证不失真、不走样,具有极高的“保真性”;第二,作为中介传导体,其传递形式应该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充分体现其内在的“丰富性”;第三,作为中介传导体,其传递通道应该保证双向对流或多向复合顺畅,从而展示其较高的“开放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是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中介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介体系由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介体共同构成。一般地说,它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载体等方面。它们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种互动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一切思想观念,都必须借助一定的中介传导体来施加影响、外化或发挥作用。如果中介传导体缺失,纵有良好愿望也只是一厢情愿难以实现。反过来,只有重视各种中介传导体内容、手段、途径、设施建设,并着手加以完善,好的思想观念才能由抽象转化为具体,才能落实到实体,落实到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中介这三个基本环节,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系统体系。在这个系统体系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教育者,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即青年大学生)施加影响,改造他们,促进他们接受社会要求,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客体的青年大学生同样会对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发挥能动作用,青年大学生以自身的属性和规律性以及自身的思想影响着教育者的活动范围、方式和目的。此外,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等为中介的,教育主体主要通过教育内容、手段等来影响教育客体。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等必然要为教育主体的目的服务。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主、客、介体三个基本环节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从三个基本环节入手,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体现实效,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个系统运作的“有力、有序、有效”。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性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层次性,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要分层次还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大千世界,时代巨变,由于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不同,每个人的思想也会不同。不同的具体对象、不同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不同的分层次的方法解决,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不存在万能钥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次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该《意见》指出,对于不同目标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应有所差别,需要分阶段地逐层推进。该《意见》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这是对所有大学生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是更高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是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提出的教育要求。该《意见》还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这表明,爱国主义与公民道德教育要求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础性要求,这些基础性要求正是进一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而理想信念教育又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根本目标,高等教育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培养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同时,其中的一部分先进分子还应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由此可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带有明显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仅从内容的划分上体现出逐层递进的关系,而且在同一内容范畴中也有明显的层次化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有层次性。譬如,在利用榜样的示范教育问题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榜样的行为层次化、序列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不一致,因而需要各方面和不同层次的示范行为。对不同思想水平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榜样教育,榜样层次过高或过低,都不易激发学生模仿的积极性。如一个不愿意学习且成绩很差的学生,不大可能从优等生的榜样教育中吸取经验,却有可能从后进变先进的学生榜样身上燃起学习的火花。所以说,对大学生起榜样作用的行为不是单一的,而可能是一个榜样群。对大学生来讲,思想行为都是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示范作用的榜样群也应该分层次地排列起来,将榜样教育层次化、序列化,构成一个科学的教育系统,以发挥更大的效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化概念的提出,不是将学生分等级,制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公平待遇,它完全是立足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以便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就整个社会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有层次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社会力量、部门力量和家庭力量的分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很好地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但社会上其他理论部门、学术机构和社会传媒也应该承担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宣传教育责任,承担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责任,运用社会资源进行大面积、大容量、高时效的信息传播,形成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另外,学校和家庭也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变化,及时从个体人和团队人的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调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正从课堂教育变为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并重。高等学校除了强调大学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以外,其大学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正在日益凸现。大学社区和家庭实体是大学生的生活落脚点,要加强大学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说,合理的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尺。有效地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工,有利于在新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6.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5.
[3]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6.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学习手稿(节选)[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9-53.
[5]胡锦涛.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1).
[责任编辑:吴晓珉]
Abstract:Effectiveness and its essence must be defined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e esse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the substantial aspect,the panoramic aspect,and the aspect of hierarchy.
Key words:effectiveness;substance;university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Esse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FU Yong-xiong
(Propaganda Department,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G 641
A
1004-1710(2011)01-0116-05
2010-08-12
海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资助项目(HJSK2009-79)
符永雄(1962-),男,海南文昌人,海南师范大学宣传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