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图景:哲学安身立命之本——兼论哲学的价值属性

2011-04-07

关键词:图景哲学世界

赵 磊

(武汉工业学院 思政部,湖北 武汉 430022)

世界图景:哲学安身立命之本
——兼论哲学的价值属性

赵 磊

(武汉工业学院 思政部,湖北 武汉 430022)

人都有世界图景的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直接触发了对真正的世界的爱与寻找。这也凝聚了中西哲学的共同特点。对世界图景的自觉思考和探索是哲学发展的本质。从世界图景角度定义哲学可以凝聚时代精神,因为哲学关于人的生死迷思的重大议题都可以从对世界图景的思考中找到答案。可采用逻辑与经验型、隐喻型以及情感主导型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图景,从而使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完成哲学的未竟使命。

哲学;世界图景;安身立命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价值何在?千百年来,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困心衡虑、研精覃思,却始终是众说纷纭、殊无定论。面对这个问题,也许是有心无力致望而却步,也许是事不关己而冷眼旁观……那么,能不能另辟蹊径,找到一条人人好走的道路让我们突出重围?为此,笔者试图从世界图景的视角,触摸一下这个斯芬克斯之谜。

一、人的世界图景冲动是哲学产生的人性背景

世界图景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思维,物质与精神等在内的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生活的基本理念,是人与价值,人与真理,人与神秘接触的窗口,是人运用智慧构建的客观与主观统一的世界理想与世界全貌。

每个人都存在着本能的世界图景冲动,它是一种不学而能、不困而知、不求而出的心向。世界图景冲动是对于万物之谜的致思,是对于世界的起源、本性和一般规律等问题的追求。“五月,当海风刺穿我们的孤独/一丛清新的杜鹃让我在林间停驻。无叶的花朵在潮湿的角落里铺开,荒野和迟缓的溪流也感觉到了爱。……杜鹃啊!如果智者问你,这样的景致,为何要留给不会欣赏的天空与大地……/可是,无知的我有一个单纯的想法/是引我前来的那种力量引你(指杜鹃,引者注)来到世间。”[1]诗中对生机盎然、有着各种生命目的世界的追问是一种人都有的发自内心的本能追问。它不仅追问物质世界的起源,更追问万有之谜。小孩子看见一朵美丽的花,他把它捧在手心里,仔细端详,爱不释手。然后他剥开花的外层,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他看到白白的嫩嫩的一层,然后他又不停的剥下去,直到花心,直到还剥已经没有意义为止。无疑,他想找到真正的世界,当然,他失望了。对于真正的世界的爱与寻找,就是世界图景冲动!俯察人类世界,对于万有之谜,存在着铺天盖地、深入骨髓的爱!那份神秘指引人们寻找:飘兮渺兮,众妙之门!

现实世界是一个流变的世界,生命指一段时间的存在,那么一般人必然产生的问题是:人突然来到世界,又绝对离去,那么是不是死后有一个非流变的世界?人能不能“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2]“遂古之初,谁传道之?”[3]生前世界又怎样变化而来?通过寻找变化之源的方式能够解开万有之谜吗?一方面,他在寻求一种解释一切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在求取一种无限超越的价值,那么,人类思维极限的宫殿在哪里?人类价值追求的真境又是什么?

对世界图景进行严肃认真、发自本性的探索是人走的现实之路。人通过养育后代使生命得以延续,通过改造世界、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绝对的意义。总而言之,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有限行为绝对化,这是不自觉地在世界图景背景下追求人生价值。例如人在结婚生子的时候,要举行仪式,祭拜祖先与自然,表达各种各样的喜悦之情,通过这种仪式人似乎看到价值的永恒与人类的责任。当人开始对这个带有绝对性质的世界图景进行自觉思考的时候,就形成了哲学。可见,哲学是人为了自己安身立命而产生的。

对世界图景进行艰苦卓绝、气吞山河的探索是哲学发展的本质。把问古希腊,可以知道世界的起源、人的来源与本性、世界的本质、人是否能够永生等是最神圣、最有用、最值得人思考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问题。为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前仆后继、孜孜以求,赫拉克利特放弃了皇位,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不求高官,苏格拉底甚至放弃了生命。作为对世界图景追求的哲学,被他们视为人类幸福生活的巅峰与人生的谜底。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图景如何呢?柏拉图以理念作为解释一切的宇宙之谜,这开启了论证精神高于物质的历史长流。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由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形式),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4]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肯定有一个变的总的发端,这个不变者就是哲学要寻找的。这种寻找哲学本原的方式,以变化局限了上帝的特征,可以称为变因本体论。中世纪与近代则是一部以上帝为世界图景的哲学史。近代,康德以本体界与现象界的区分为特色,然后通过实践理性与判断力的分析来把握世界图景。黑格尔以绝对理念为世界图景的哲学认为生活现实只是抽象理念的展开,一切都是绝对理念的产物,以此来论证精神的绝对地位,却有忽视实践与客观的嫌疑。当代海德格尔拒斥用逻辑论证证明上帝的方式,但是他却说:“形而上学(即哲学)就是超出存在者之上的追问,以求反过来对这样的存在者整体获得理解。”[5]

中国古代哲学中,老庄哲学影响很大。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6]这和亚里士多德的方式接近,不过还进行了一番文雅的描述。在孔子是“仁”为本体,在佛家是“性”本体,在《易经》是“无极本体”,理学把道德伦理看作是宇宙规律和万物的本原。无论是以通过理性论证寻找万物的本源为代表的西方哲学还是以反身而诚为特征寻找本体的中国哲学,对于世界的爱与寻找是它们的共同之处。

二、世界图景可以帮助解决哲学关于人的生死迷思议题

世界图景是人开始做人的首选问题。如前所说,一个人总要先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识,然后才在这个基础上树立其价值观。没有世界图景,人无法确立价值的永恒性,没有世界图景,人生是否有意义都不能确定。世界图景是确定人生是否有价值的前提,是树立人生价值内容的前提,是把人生价值提升到最高境界的前提。人只有对整个世界的图景进行勾勒后,才能够投身世界。

对世界图景的思考是解读生死之谜的宝典。世界永远存在,人类永远存在也有可能,我却要永远的离去,回不到人类回不到世界这个温暖的家。既然人要归于绝对的虚无,岂非人的努力就没有了意义?这的确是生离死别的体验。由人有死的问题再加上人在现实中要经历的各种磨难,还使人有了这样一些尖锐的问题:人活着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如果没有意义,是因为什么而没有意义?能够用理性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吗?人习惯于区分有肉体与灵魂,那么这个灵魂的本质是什么?人死后灵魂是否还存在?如果肉体决定灵魂,那么肉体死了,灵魂就没有了,人归于绝对的虚无,人生可能没有意义;如果灵魂决定肉体或者互相决定或者互相平行,那么人死后可能不会归于绝对的虚无。这就是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最深层原因。所以,泰勒指出:“形而上学不涉及生活,而涉及为何生活。”[7]

由人死问题人可以产生积极与消极、注重精神的与注重物质的、犹豫的与坚定的、主动的与被动的人生态度,对于生死之谜的合理解答就可以让人形成正确的态度甚至良好的信仰。信仰是对于精神世界的坚定的思想感情,是人对生命的再创造。非常明显,现在社会的人出现了过于重视物质的情况,归根到底在于人们自身对于精神生活的价值不清楚或者不坚定。世界图景可以让人安身立命,当人们研究世界图景并形成一门具有体系性、理论性的学问时,世界图景就变成了哲学。哲学,通过对于世界图景的研究让人明白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明确自己的世界使命,由此形成坚定的信仰。

世界图景是解开人的奥秘、使人把握真我的根本方法,世界图景是最高的人学。在世界发展历史之中,人出现了。这是一种不但能够用感觉把握世界而且能够反思世界与自身本质的存在,这是一种在地球形成了一个基本上无所不在的人化世界并且把握了许多神奇的宇宙奥秘的存在,这是一种知晓生命的困境并追求精神世界的存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人的需要、人的个性开始张扬,怎样提高人的地位与树立人的理想?什么是人?人与自我同一吗?自我是精神吗?如果说西方哲学关注的是形而上学,那么按照中国式哲学的追问方式,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具体而言,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在道德的基础上,人还应该怎样提升生命的格调,创造一个价值的世界?为什么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人性有什么关系?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良的还是恶的?真我到底是什么?

总之,对世界图景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如果创建能够拨动大众心弦的世界图景,那么国民悸动的心灵就有了依靠,腐败者就会因为受到新的文化形态的规范而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构建新的世界图景对腐败的动机有比较大的弱化作用。纵观现在的不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实事求是地说,其统一意识形态的规范功能是远远不足的。例如,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又不能使人信服地说明其原因;死守苏联版原型教材的各种观点,显得与生活距离太远;忽视生死之谜;没有接受现代科学的新的世界图景的洗礼……总之,它们不能搅动心灵的底层,经常产生与己无关感。这样,可能人由此就失去了最深层的心灵需求,指导行为的坚定信仰由此丧失,人的行动就不坚决,腐败之心也可以乘虚而入,对自由与责任的逃避由此开始。

三、把握世界图景的思维方式关系到哲学使命的达成

人作为一个整体面对世界,各门学科都是从其生命结构中生发出的。古希腊认为所有的学科都是人类迈向自由之境的保障,因此,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形而上学,一以贯之为哲学。哲学在科学的追求之中,科学的追求之中有哲学。哲学离不开知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智慧,为了人的生命。遗憾的是:科学不能统一哲学,哲学也不敢借鉴科学,其结果是统一的世界图景的丧失与哲学被低估。

雅斯贝尔斯指出:“哲学就意味着在途中。它的问题要比它的回答更根本些,而每一回答都会成为新问题。”[8]哲学是无限发展的,世界图景当然也在无限发展。世界图景的视野是最广阔的视野,这种最广阔的视野可以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一个最理想的背景。对世界图景思考的结果固然是为了安身立命,但是世界图景的建立却意味着与其相应的方法论功能。那么,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图景,以解开形而上的困惑而能够使人安身立命?

其一,逻辑与经验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以描述客观对象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把握客观世界的总的规律来使人安身立命。既然宇宙处在时间之中,那么这个处在时间之中的宇宙的演变规律怎样,是不是通过时间的追溯就能够解开万有之谜?现代科学关于宇宙、生命、人类起源的大概蓝图是怎样的?其理路怎样?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怎样?(除了传统辩证法的世界一般规律外,还可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关于整个世界的其他一般规律,例如世界的对称规律:细菌和病毒、人的脸、任何动物的外形,都是左右对称的。对称作为一种法则普遍性现状如何?形成原因怎样?哲学上怎么解释?)在这里,对世界观的追溯既可以满足形而上学的冲动,又可以增长对这个世界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构建新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方法论,还可以锻炼人的理论思维,增长人的各种才干。科学是理性的最高境界,而一种不以科学为基础的世界图景不可能成为最合适的世界图景。哲学之境是真善美的统一,哲学怎么能够离开真?

其二,隐喻型思维方式。人与动物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着驱使其运动的生命意志,各种生命都是受需要即生命意志推动的,那么究竟精神还是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原则?人生活在自由之中,每次行动都得自己负责,有时,人因为自由而感到烦恼。人想到人生活在必然世界,但是人却永远在追求自由,人总有必然不能规定的自由,那么人有没有可能既生活在必然的世界,又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这是从自由本性来猜测世界奥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世界会有这样的本性?这是宇宙本意的表现吗?这是从自然之理来看世界的奥秘;“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草木的荣枯其最终的来源怎样?这是从生死交替的大化流衍来猜测世界图景;我们曾经寻找着现实的东西,我们认为自己能够找到绝对,但是我们发现一切都是绝对的表现形式,我们似乎由此可以产生对绝对的爱……。在这里,哲学的思维具有深刻、神秘、窥隐的特点。这种隐喻型思维方式的本质是什么呢?首先,这种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本质上不是演绎的,而是归纳的;以理念作为标准,这个理念往往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无法也不需要实验验证的宇宙大法;是逻辑标准、客观标准、价值标准的统一。

其三,情感主导型思维方式。无论具体的世界图景如何变化,对于无限的渴望永远不变。在宇宙时空的苍远背景下,生命的短暂、个体的微不足道、生活的不堪重负,在人类的心灵深处产生着神秘、惆怅的人生体验,人类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情感追溯:用宗教的迷狂达到永恒,用艺术的美妙若有所悟、化身绝对。从宗教的方式来看,人渴望通过宗教理想、宗教仪式与宗教理论表现自己对神灵的依赖、对宇宙秩序的拟人化、对道德的畏惧、以及对神灵交往的神秘感和期待感,当然,遗憾的是现在的宗教大多容易陷入一种异化的、削弱人的能动性的方式;从艺术的方式来看,它表达对于永恒与无限的追求是非常有效的,它以优美的人体动作暗示观众以抽象人的方式进入美(舞蹈)、它将视觉定格(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使人通过视觉意象进入生命之境、它以绝妙的声音让人听到生命的本真(音乐)、它以口头或者文字符号模仿生活(文学)让人构造形象进入万有之谜、它以综合各种手段的电影电视为手段构造全面的生活场景,宣泄与启示对于无限之境的热爱,从有限跳跃到永恒。人的思维都是靠直觉与爱推动的,所以对世界图景的把握也可以以浓浓的爱来进行。

哲学应该是综合三种把握方式对整个世界达到一个最高的理解。当然,仅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实现安身立命还远远不够,应该实现学科的圆融互通,共同完成安身立命的伟大使命。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文集[EB/OL].[2010-07-15].http://wenku.baidu.com.

[2]陆永品.庄子通译(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熊任望.屈原辞译注[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6.

[6]林语堂.圣哲的智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泰勒.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8]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4.

World vision: Foundation of philosophy

ZHAO Lei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2, China)

People have the impulse of world vision that directly actives people’s love and study to the world, which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philosophy.The conscious pondering and study to the world vision is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development.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pirit of the age can be congealed by defining philosophy from the world vision, for philosophy can get answer about life and death by pondering deeply over the world vision.People can get the concept of world vision from several thinking patterns, hence they have idea about philosophy how to settle down and play their proper social function and vitality.

philosophy; world vision; philosophy how to settle down

B014

A

1009-2013(2011)02-0073-04

2011-03-22

赵 磊(1970—),男,湖南南县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哲学元理论。

曾凡盛

猜你喜欢

图景哲学世界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菱的哲学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青岛新图景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