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两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1-04-07朱卫卿

关键词:应用型理论院校

朱卫卿

应用型本科院校“两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朱卫卿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两课”教学大多面临“无位”“无力”“无用”的困境,如何有效地推进“两课”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成了摆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两课”教学的困难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一些特点,应及时将“两课”教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大学校“两课”教学建设的改革力度,并且积极推动“两课”教学的实践转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两课教学;困境;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迅速推进,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与其他传统的综合型、研究型、学术型高校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两课”是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我国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承担了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时代重任;“两课”教学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弘扬人文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由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重物质轻精神倾向,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所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对校园的冲击和影响,客观上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两课”教学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加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属于升格时间并不长、本科办学经验缺乏、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实力与基础均为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致使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两课”教学处于“三无”(即“无位、无力、无用”)的困境。

第一,“无位”,即不受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理工科类院校,理工科院校一贯重视实用重视技术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西方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广泛传播,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如对“两课”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培育现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两课”教学的相关经费投入不足;在常态的教学管理中,对“两课”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很不规范,存在压缩“两课”教学课时、减少甚至取消“两课”实践课时等现象;再者,对“两课”教师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第二,“无力”,即苍白无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近年从专科院校升格而来,从担任“两课”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状况来看,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与学历结构尚不合理,教师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短期内难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在实施“两课”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沿用对待专科层次学生的教学思路,少数甚至不能完全适应本科层次的教学。部分“两课”老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脱离社会现实,人为的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很显然,一旦“两课”教学成了纯理论的说教,就会空洞乏力、苍白无力,毫无说服力,也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从学生的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素质相对一般本科院校而言稍逊,有的因中学时代并未选修文科类学科而兴趣大减,有的因注重自己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两课”知识的重要性,对于“两课”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做到勤于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从学校的角度看,教学管理部门对“两课”教学的管理无力,认为“两课”教学可有可无,“两课”课时可多可少,忽视教育的一般规律,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一味地急功近利,力图立竿见影,注重于单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两课”教学出现不可避免的边缘化趋势。

第三,“无用”,即效果低下。“两课”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渠道,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两课”教学多偏重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缺乏学生的实践感悟,缺少对理论进行创造性的改造,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针对工科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致,因而也就难以起到促使学生内化的作用。“两课”的使用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也使得学生难以及时消化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并且“两课”的理论内容脱离社会和学生的个人实际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重要因素。从学生对“两课”学习的认知态度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他们认为“两课”学习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上的约束,对自己没有任何价值,看不到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不少学生对“两课”学习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个别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些都使得“两课”教学不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如前所述,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之真正进入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变成青年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喜欢的知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1.将“两课”教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使专业形成特色,使专业与学科建设紧密联系,形成有特色的课程群,培育出优良的“两课”团队精神。人才培养方案既反映出一所学校既定的培养目标,又体现出该学校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制订科学、合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找准学校的定位,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备坚定的信仰与信念,必须具有深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感,等等。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培养出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机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将“两课”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机结合显得十分必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将“两课”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机结合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在“两课”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体现“两课”教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规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它既是“两课”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两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两课”教学过程中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客体对主体的有用程度越高、满足主体需要的范围越广,其价值也就越大,在“两课”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必须重视“两课”的价值性问题,而有用、有益、有效也是衡量“两课”价值的关键所在,“两课”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而不应仅仅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客体,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化的过程。“两课”教学还应具有人文性的关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两课”教学与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提升学校人文精神相结合,维护人的尊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两课”越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则越能体现其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时间效应与速度效应。

2.必须加大“两课”教学建设的改革力度。

适应社会形势变化以及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快“两课”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推动“两课”教学的科学化进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成为首要工作,这不仅是“两课”理论学科建设的自身需要,更是回应时代对“两课”教学提出挑战的需要,“两课”教学只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加紧研究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在方法论上不断创新,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转变“两课”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作为“两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两课”教学也要树立活动意识、开发活动资源,克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思维,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位、以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本位。在“两课”教学中不要刻意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课堂上结合有关内容进行逐一梳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辩证分析。并且,“两课”教学作为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作为“两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两课”教学也必须根植于人的现实生活的主体性活动,现实生活中必然蕴涵着丰富的“两课”理论教育活动资源,合理开发这些社会资源,大力传播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辨别认识那些非主导、非主流的思想道德文化,消除学生的绝对性、片面性观点。“两课”教学如果能是在正确认识分析社会要求与学生身心实际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优化整合“两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不断变化要求教育者不断修正和调整既定的教学内容,“两课”教学必须做到目标清晰、内容明确,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成长规律相匹配。从当前“两课”教学的内容体系来看,“两课”教学所用教材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两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将讲课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并且及时充填新的知识。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尤其要把握时代脉搏,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或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改进“两课”教学方法,提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如何让学生感兴趣一直是“两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应变传统的刻板僵硬的教学理念为生动活泼的,彻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等被动式、单向式的教学,“两课”教学也要适应培养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人。教师要在如何把课讲活上下功夫,摆脱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拓展“两课”教学的空间概念,把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里,并逐渐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动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活跃课堂,“两课”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教育者是当先生,他们就有一个先接受教育的任务。”[1]应用型本科院校多设有“两课”教学中心或教研中心,但师资力量薄弱、科研能力欠佳、科研基础与氛围淡这是普遍的事实,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已经丧失了知识权威的传统优势,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推动教学,学校应鼓励攻读学位,参加培训进修、访问访学、合作交流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3.积极推动“两课”教学的实践转向。

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应把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破口的明确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是“两课”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两课”教学的主导性原则。“理论向实践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至于理论向实践转向就因此成为一个时代课题。”[2]目前我国处在一个急剧变革和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两课”教学在其自身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如果既不能灵活适应外在社会的发展,又不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势必出现僵化和孤立化的倾向,直接导致“两课”教学的效果欠佳以及与实际脱节。知识技术化和理论实用化成为当前任何一门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的要求,“两课”教学也必须越来越重视理论的可操作性,正如毛泽东曾强调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更应当突出“应用”二字,要实现“两课”的价值,就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两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本质属性,在实施“两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理论教育的实践转向,这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内容。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具体化,理论联系实际内在的要求“两课”教学也应结合发展的实践进行,面向实践,自觉向实践的转向,避免“两课”教学的抽象化、概念化和纯知识化,以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一样,“两课”教学同样要迎接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挑战,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关心学生的各种需要,找准“两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切合点。

课堂教学是“两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完整的“两课”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包括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成为“两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既是单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与补充,又是“两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同时,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接近社会现实,能够在实践中更有利于辨别社会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将教材中相对死板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变原来消极被动地学习公共政治课为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主动认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课。

一般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多是为了培养适应本区域内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需求、紧扣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职业实践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两课”教学应当积极利用其地方性色彩比较浓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突出应用教育的特色,依托本地丰富的社会资源,通过合作、挂牌等方式拓展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在当地建立起若干实践教学基地并保持长期性、稳定性和时效性。采取社会调查、基层走访、参观考察、会议座谈、校园展览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走近社会,提高其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保证“两课”实践教学的切实有效的实施,以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建构一套“两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上升为学校的一项专门制度。“两课”教学只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加紧研究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同时在方法论上不断创新,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两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高等学校“两课”教学任重而道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两课”教学既存在各类高校所遇的共性问题,又有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这就需要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兼顾科学与价值、外化与内化、个人与社会、时代性与发展性,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完成为培养紧密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1.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29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DifficultiesandCountermeasuresofTwoCoursein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Colleges

Zhu Weiqing

Nowadays the teaching of Two Courses is in a dispositional, weak and useless situation , and how toobtain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achieve the teaching aims of Two Course has been a critical issu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Two Cours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wo Coursesteaching should be reformed and it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collegiate talents cultivated project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Two Courses;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

朱卫卿,硕士,讲师,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研究方向:政治理论。邮政编码:221000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编号:SGSY2009YB193)、徐州工程学院高教所重点课题(编号:YGJ1014)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1)04-0025-3

G642.0

A

猜你喜欢

应用型理论院校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