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
——白蕉的诗集《白蕉》
2011-04-07陈青生
陈青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上海 200021)
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
——白蕉的诗集《白蕉》
陈青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上海 200021)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52首,其中第一辑含29首,第二辑含22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
1 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
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中“大都是爱的悲愁和欣喜的歌咏”。这是对诗集大多数诗篇表现题材的归纳,也是对整部诗集基本主体和旨趣的概括。
《白蕉》诗集中居首的诗篇,篇名也是《白蕉》。诗篇《白蕉》含3节149行,是诗集中篇幅最长的诗作,诗中以第一人称讲述“我”爱恋一位“白蕉”姑娘的经历和情感历程。这首诗开篇写道:
在神秘之稚年,/我早已爱了你了。/可是以这样的神秘,/我的双亲没有知道,/你的双亲也没有知道。
接下来,诗篇讲述萌发于童稚心间对于“白蕉”姑娘的爱恋,伴随日月增长,在“我”的心中引发的期待、忧虑和焦灼等心情,有深恐冒昧不敢对姑娘表白爱情的羞怯和自责,有分离时对姑娘的牵挂与思念,有梦境中两人亲密依偎嬉戏的甜美和欢喜,还有“我”对心上人忠贞不渝的表白:
我望你永远活泼而芳菲,/如泰岱之崇高;/我望你永远爱我,/如太阳之临照!/你呀,早已是我生命的主宰了。
……
爱人呀,让我的泪流罢,/你的手帕不能干我的悲伤!/但是倘使我能在你/颤动的嘴唇上死去时,/我便是永生了!
我是怎样一个幸运者,/我听到你这样说时:/“日月永远发光,/那我也便永远爱你;/长江之水是永远充满的,/我的爱你也不减少一分”!
白蕉本名何法治,字旭如,1907年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今属上海市)的一户世代行医人家,1969年在文化劫波中罹难于上海。据他的长女何雪聪回忆,其父母少年时订婚,彼此情投意合,两人一度都在上海读书,学校不同,时常相约相伴一起往返上海和故乡,1927年成婚后,父亲在上海做事,母亲在故乡服侍老人、照顾孩子,夫妇一直相亲相爱。何雪聪在回忆中还提到她的母亲“喜欢美人蕉”,父亲也喜欢美人蕉,且因此“自取笔名白蕉”。何雪聪以为“白蕉”意为“白色的芭蕉”,世人也有如此揣测。其实不然。“白蕉”的寓意是“白色的美人蕉花朵”。因为两人都爱美人蕉,因为心爱的姑娘“雪样的白”,“月样的地皎”,“活泼而娇小”,何法治便在倾诉爱情的诗篇中将自己的恋人取名为“白蕉”,还以“白蕉”作为自己的又名,替换本名,使用终身,以此表示自己和自己的爱人合为一体,朝夕相伴,共生共存。诗篇《白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白蕉本人爱情经历和恋爱心绪的真实写照。也难怪诗人将此诗篇名,兼用作自己的诗集名。
如果说《白蕉》诗篇从较多方面讲述了诗人的爱情经历,坦露了诗人的恋爱心理和情感,那么,另外一些诗作则从不同侧面、角度或层面,分别表现恋人、爱情的某一种境况、景象或情状,其中既有诗人的亲身体验,也有不拘个人体验的感悟。例如,《我有一个》表白诗人理想的恋人,或者说是诗人有意寻求的恋人的标准:
她像是一个母亲,/又像是一个先生;/但是有些时候呢,/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不,是一个我需要的天使!
这样的爱人,像母亲关心自己的衣食冷暖,像先生督促自己好学上进又劳逸结合,像孩子对自己依赖撒娇,是天使让自己的生活欢乐幸福。
再如《我已懂你了》:
我已懂你了,/最亲爱的!/什么是你对我说的:/——在你浅笑的秋波里。
我已懂你了,/最亲爱的!/什么是你对我说的:/——在你努弄的唇儿上,/在你流动的注视里。
全诗表现“我”对于恋人的“懂”,“懂”的什么不作实写,突出的是恋人的几个情态细节,通过“浅笑的秋波”、“努弄的唇儿”、“流动的注视”几个意象,巧妙展现了恋人间传递情意的心领神会。这首诗情景交融,言外有意,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类似的诗作还有《这是一张白纸》等。
《使梦也睡去》、《月夕》、《小诗五首》等,侧重抒发诗人对于身在异地的恋人的思念:
我用沉默之笔,在诗笺上/写了无数“爱”字与“念”字;/她却羞了躲在云幕之背后,/还轻轻地语着:不要胡诌!
但是我说:这是真实!/你,你摸呀,我的心跳得多快!/澎湃的浪又层层起自我的脑海;/我的面孔,何等发烧呀,正在!
她浅笑着自云幕之背后出来,/吻我的髪,我的额,我的耳朵和手……/她难过地说:呵,我不能使你欢悦;/只有眼泪和忧愁,从我俩别后!——《月夕》
寂寂的黄昏,/在窗下的灯前,/百无聊赖地/把头侧卧在桌了;/在茶滴里,/无意又写成了/你的名字!
——《小诗五首之三》
同是表现恋人分离的相思,《我怕》、《爱,你现在忘了我多好》、《枕儿是我眼泪之银宫》等,则突出渲染了思念引发的的惆怅和凄楚情状。
还有一些诗篇表现对恋人爱得深切真挚,追求和维护爱情的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献给处女之诗》倾诉一对恋人相亲相爱的真诚和甜蜜之后,不惜以死反抗父母的阻碍,希望死后埋葬在一起。《再不用疑心》则表现爱的决心和坚持,能够争取到幸福的未来,显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胆量与气概:
爱!/再不用疑心,/人家说我俩痴,/那便痴;/说你愚蠢,/难道我是聪明?
也不用灰心!/说死,/谁知道?/到了那时,/你死,我也是,/谁是爱情的骗子!
(小草如怯风吹,/不该生长山巅;/倘我怕烦恼,/早不爱你!)
摧残,/怕甚么!/不勇敢,/活着也死;/失败,/死也是胜利!
眼前,/爱!/只一条路。/想!/在那端,/是幸福的日子!
不要退缩!/前途,/看——/多光明?/你,就是/我生活的意义!
此外,还有《依丽雅的髪》热情赞美恋人的美丽温柔,《对街的一个她》表现两位少男少女邂逅时彼此吸引羞怯交往的情愫。
这些诗作所表现的恋爱心情、心态、情景、情状等等,主要基于诗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也有超越个人经历的艺术想象,两者共同构成生活情趣盎然,又有现实社会意趣的爱情放歌。它们是诗人内心对于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渴望和追求,也讴歌了美好爱情和婚姻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白蕉》诗集中也有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在讴歌山水风光的同时抒发情怀。
我捷足而登彼高邱,/晚风满挟悲凉之气而扑来。/草木如毛,人如蚁,河如带……/望四大的辽廓,/恨浓碧之烟,/遮断我远去之目!/仅留夕阳在我的眼中斜挂,/天末晚霞,银峰耸峙,/如富士之盖雪/而又镶以黄金之奇丽!/乌鸦落在古树之枯梢,/击着倦飞之翼而放歌。——《高邱之上》
这首诗是诗人身在山巅,仰望苍穹,俯瞰原野,视野所及的实景描绘,意境高远壮阔。《寄白云之歌》也是写景抒情,而气概激昂奔放:
呀,太空之云涛呀,/你,可是天神之噫气?/你的伟大的灵动:/摄跑了游子和情人之心,/飞向他们所向往/而不可至之乡。
你如欢悦之来,/忽又模糊地过去。/泛滥于八垠;/飞驰于一瞬/而不可以久留。
你又如战士之大群,/驾着白马奔赴战场;/仗大风之呼号,/勇敢地,威武地,陷阵就死/而毫不彷徨。
啊啊!你的神速,/——飞向天外,/直欲决赛我的幻想。/不假休憩之须臾/而追逐于昙花之既丧。
《芳草》篇幅短小纤巧,意境则委婉哀怨:
情如原野芳草,/在春阳温暖的光下滋长。/诗人不来,/供牛羊践踏!
类似的《池畔》又表现了一种悠闲恬淡的情致:
那里倒映着丹枫,碧落,/与那红屋之一角。/为金鱼儿的亲吻,/看,你在笑了!
老了的弱柳再不能柔媚地舞蹈,/残了的荷梗再不能在风里飘摇。/黄叶飞来告诉你秋的消息,/看,你在笑了!
歌咏自然风景的诗篇中,还有融合诗人对于社会人生感怀的。《惠山之诗》先描绘诗人登临惠山山巅所见,苍鹰低飞、山下田畴春光、太湖帆影点点的景色,再由诗人登山的疲乏,想到朝山老妇的步履艰难,责问惠山“你为什么不能再低些”。《犹有》先写诗人对于灵秀山水的向往和“我欲常留”而不能的遗憾,接着对“宇宙之胜境”多为僧道辈“所占”有所感叹。像《惠山之诗》、《犹有》这样的诗篇,都表明诗人和他的诗作,并非一味谈情说爱,观风赏月,并非仅仅关注一己的喜怒哀乐,也有关注社会、体恤他人愁苦的仁爱善良情怀。
这部诗集中还有一些诗作着重宣示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一些看法。如《灰色的音响》。请看该诗部分诗句:
世界原是一最大的舞台,/每一个生物便是登台的角色;/他们时刻在扮演自己的悲剧与喜剧,/伊古以来,没有一个站在台前的看客。
鄙夫终日在经营身后的浮名,/好像要教这短命之灯火不熄。/莫再迷信古代圣哲的说梦,/喂,醒吧!永生是灭绝!
你,且和我清歌一曲,/呀,何必追问曾在何处相识。/回忆都是凄恻,无益;/今昔之变迁,正如日月的递易。
快乐时会当尽情狂笑;/悲伤时原何妨放声痛哭。/人生里没事便更平凡,/命运之神本非惨酷!
因为有厌弃乃又争逐;/因为有爱所以恨是需要。/倘有人问我这是为什么,/我说这便是人生之秘奥!
呵!美丽的花好在萎谢迅速,/所谓伟人每恨他死得不早!/哦,你Sweet maiden呀,/到你老丑了,空自令我哀悼!
听呵,狂飙在吼,洋海在啸;/诗人更深夜在遥远之山巅号叫。/不知你感着的是快乐或烦恼,/在你沉默的时候听到?
生命真似波浪中水花之细泡,/要你能把细泡中盛满快乐!/朋友,到那天我走尽了这过程,/你当笑着,遥为我举杯祝福。
在诗人看来,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生的目的是灭绝”,在人生过程中,爱与恨、凄苦与甜蜜、快乐与烦恼等等,不过是一体两面,始终相伴相随,不必苛求一方面,快乐时尽情狂笑,悲伤时放声痛哭,能使生命的过程充实,就心满意足了——其中隐约透露出与李白《将进酒》、老子《道德经》相似的旷达与超然的人生态度。《新生》、《水与石》、《在世上》、《青春的走》、《南岳》等,均与《灰色的音响》类似,只是篇幅较短,分别表现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某一侧面的看法或感悟。这些诗篇,不见当时有些诗篇注重反映社会阶级对立、阶级压迫、呼唤阶级斗争,所具有的强烈愤慨和激昂情绪,然而不乏对于社会与人生中虚伪、丑恶的蔑视与鄙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洁身自好、淡泊旷达的处世原则,以及诗人既不对生活抱有过高的奢望,又珍惜可以把握的美好和快乐的生活态度。
《白蕉》诗集中的诗篇,就表现爱情的经验、情感、心理等等而言,可谓多方面、多层次而又真切、细腻;然而就表现社会人生而言,则表现的方面和层次相对不够深广。这是《白蕉》诗集内容上的一个特点。
2 舒张有致的诗歌体式
《白蕉》诗集中的诗篇都是自由体,然而体式不拘一格。《白蕉》诗篇大多采用分节组合体。《高邱之上》和《新生》不分节,一气呵成。《小诗》也不分节,但诗句短小,有一首七行,有一首四、五行,还有一首两行,近似日本的俳句。
《心祷》也采用分节组合体,但每一小节的首句、末句词句相似:
美丽的姑娘:/请以你的白嫩的小手,/放一刻在我的胸前。/(我只要一刻!)/当你觉得我的心在忐忑;/气在频促时,/我将告你:/“我爱你”!
美丽的姑娘:/请以你的白嫩的小手,/放一刻在我的额上。/(我只要一刻!)/当你觉得我的额上灼热;/看见我的绯红的双颊时,/我将告你:/“我已醉了”!
美丽的姑娘:/请以你的白嫩的小手,/放一刻在我的手上。/(我只要一刻!)/当你觉得我的手在颤抖;/我的脉搏在急跃时,/我将告你:/“我欲病了”!
美丽的姑娘:/请以你的妩媚的双瞳,/望一刻在我的眼里;/我的唇边。/(我只要一刻!)/当你觉得我的眼里有微笑之泪;/我的唇边如玫瑰般红时,/我将告你:/“我已复活了”!
《树在呻吟》的体式与《心祷》近似,然而首尾两节完全相同,且每小节末尾采用两个同音字构成的词组:
秋夜睡了,/树在呻吟。/何处偷偷地跑来了/桂花之清芬,阵阵?
来吧,我的爱宠!/我好像吻着你的嘴唇。/生活该是在梦里的,/让我们且沉醉,深深!
回头我望着天幕:/星儿丽着,如此清醒。/呵,这样夜深人静,/你不去睡么,星星?
月儿西沉,路上满是阴影,/只你是我眼前的光明。/哦,这喜兆信而有征:/你笑着瞅我,频频!
感谢你,星呀,在你的眼里/显出这样仁慈又温存,/似在祝福未来的成功——/如此低音语着,轻轻。
秋夜睡了,/树在呻吟。/何处偷偷地跑来了/桂花之清芬,阵阵?
这样的诗体,一方面使得诗作要表现的意象、意境一再重复,使得诗作主题、情绪逐步加强,意味渐浓,另一方面也构成了诗作回荡萦绕的韵律。《我已懂你了》、《对街的一个她》等,也是这样的体式。
《摘星歌》则采用的民歌体:
摘了星儿当金鑚,/以之饰着一顶花冠:/我双手捧了赠所欢,/呵,双手捧了赠所欢!
捉了月亮当明镜,/放在所欢的妆台上:/我对伊说:这是我的心,/呵,爱与天地永无尽!
嫦娥姐姐害心病;/织女姑娘停织锦:/她们妒忌我俩太亲近,/呵,妒忌我俩太亲近!
诗歌体式自由灵巧、多种多样,文笔流畅清秀,情绪节奏依随内容或欢快、或哀婉,或高亢,或忧郁,舒张有致,重视诗句尾字的押韵和全诗韵律的起伏和谐,几乎篇篇可读可吟,尽管对于爱情深挚浓烈,却带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意蕴,具有高洁典雅的气质。这是《白蕉》诗集的又一艺术特点。
3 以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
与主要叙述和表现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白蕉》诗集中的诗篇,大多采用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如实记述诗人的爱情经历和情感变换、心理活动基础上,抒情言志。从前面引示的一些诗篇如《白蕉》、《灰色的音响》等,均可清晰看到这种创作方法,故在此不做赘引。
除了写实主义,《白蕉》诗集中还有采用其他创作方法的诗篇。如《使梦也睡去》表现诗人思念分离的恋人,想以睡眠解脱悲哀,然而睡梦还是想到爱人,梦中拥抱爱人,睁眼看到的却是可怕的黑夜,这时,“我抱住我的心:/因为在那里,/便是我的爱人!” 又如《忆》:
她给我以一双爱的手,/我的灵魂获得了住所。/一双爱的手是个圈儿,/我的颈儿成了一个甜蜜的囚犯了。
诗中别致美妙的意象和意象的叠现、组合,具有典型的现代派诗歌特征。
表现超现实的艺术想象,倾诉诗人的情感和理想,有时以不同程度融和到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的诗篇,此外也有全然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诗篇——《小雀儿》:
我站在窗前,/望着园中的一切。/每天清晨起来,/当太阳爬向茅亭尖。
小雀儿跳着,叫着,/在衰柳的肩头:/“唏!唏!早上好!”/它说了便飞去了。
我站在窗前,/望着园中的一切。/每天晚上散步回来,/那时已日落西山。
小雀儿跳着,叫着,/在衰柳的肩头:/“唏!唏!晚上好!”/它说了便飞去了。
好几天不见小雀儿,/我想念它心如焚煎。/我每天呆在窗前,/看太阳没落又升起。
莫不是遭了厄运:/被猫儿抓去?/或受了弹丸?/或吃了暗箭?
一天在月亮里它飞来了,/和从前没有一些改变;/它带来了一首歌,/它唱得非常动听。
它说在路上曾遇一诗人,/他的手里捧着一颗心。/要献给自然献给爱;/她们也都笑着接受这可贵的礼物。
从此“忧愁”不能相侵,/“颓丧”也不能相寻!/这里好,那边也可爱,/世界里满是和谐的歌声。
笑笑……/笑笑……/跳跳……/跳跳……
春天好,.秋天也好,.夏天冬天没有不好,.一切都是生的创造!
笑笑……/跳跳……跳跳……/笑笑……”
小雀儿唱着飞了。
根据叙事、抒情、言志的不同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或者融合不同的创作方法,使诗篇呈现多姿多采的意境和情致,是《白蕉》诗集的第三个艺术特点。
《白蕉·后记》中说,诗集中的诗篇陆续产生于1926—1928年间,且绝大多数是1927—1928年间的作品。白蕉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今属上海市)的一户世代行医人家,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后,16岁到上海继续学业,先后就读上海的海澜英语专科学校和法政大学。白蕉何时开始文学写作,目前尚无确切资料披露。《白蕉》出版时诗人刚刚20岁出头,还在大学就读,诗集中的诗篇大多是他在上海读书期间所作。1920年代,是中国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初兴阶段。传播和张扬包括个性解放、恋爱和婚姻自主等在内的新思想、新观念,提倡和实践包括使用白话和新形式在内的文学革新,是“两新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白蕉身处“两新运动”中心的上海,又就读英语专科学校,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较为便利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教育,这些都成为《白蕉》诗集产生的历史因素。开端于1917年的中国新诗运动,到1929年,刚有十来年经历,这期间陆续出版的新诗集,不过近百部。与同时期问世的近百部新诗集比较,就艺术性、思想性而言,《白蕉》都不失为比较好的诗集,属于这阶段较为出色的新文学作品。
在《白蕉》诗集的《后记》之后,还有一页“本书作者其他著作”的广告,宣称白蕉有一部“五幕剧”《悔》“在著中”,一部“小说集”《画家及其他》和一部“散文集”《路上》“在编中”,透露白蕉除新诗外,还从事过小说和散文创作。《白蕉》诗集的诗篇在结构、文字、形象等方面能有较为出色的艺术表现,《白蕉》诗集能有不俗的艺术成就,与作者当时积极而多面的新文学创作实践密切关联。
由于复杂的原因,在迄今为止的中国新文学或中国现代文学史籍中,难以看到有关《白蕉》诗集的介绍和评论。希望此文能对改变上述状况有所助益。
(责任编校:文君)
2011-10-10.
陈青生(1951— ),男,上海社会科学文学院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I226.1
A
1673-0712(2011)05-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