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仔与严羽诗学观之比较
——以《苕溪渔隐丛话》与《沧浪诗话》为视角

2011-04-07殷海卫

关键词:少陵论诗严羽

殷海卫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胡仔与严羽诗学观之比较
——以《苕溪渔隐丛话》与《沧浪诗话》为视角

殷海卫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沧浪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胡、严二人都对宋代诗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他们的诗学观既有相合处:如推崇诗骚、汉魏、晋、盛唐,追求诗歌的整体美与含蓄美,注重创新等;也有差异处:对宋诗的批评态度不同,二人提出的师法对象有别,以体派论诗的精深度有别等。他们促进了宋代诗学批评理论体系自身的建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严羽;《沧浪诗话》;诗学观

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1](以下简称《丛话》,分前后两集,《前集》60卷,《后集》40卷)与严羽的《沧浪诗话》[2]分别代表了宋代诗话总集和别集的最高成就。前者博大,后者精深。两书都对陷入发展困境的宋代诗学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所体现的诗学观虽有相合之处,分歧也显而易见。从其相合处可以看出以李、杜为代表的盛唐诗歌的辉煌成就;从其分歧处则可观照宋代诗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因此,有对两书进行比较研究之必要。

一、胡仔与严羽诗学观的相合处

(一)推崇诗骚、汉魏、晋,标举盛唐

胡、严生活的时代有先后之别,其书也有总集与别集之异,但二人对《诗经》、《楚辞》、汉魏、盛唐诗歌都极为推重。胡仔《丛话》论诗先列国风楚汉魏六朝诗,肯定了《诗》之朴拙和汉魏风骨,称道渊明之诗真率自然。

钟嵘评渊明诗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余谓陋哉斯言,岂足以尽之。不若萧统云:“渊明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此言尽之矣。[1]《后集》卷3

严羽也认为晋人诗当推渊明,其质朴自然非谢康乐之精工所能及。

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2]《诗评》

二人都对盛唐诗歌作出了高度评价,尤其是李、杜之诗。胡仔赞叹太白之诗“泣鬼神”[1]《前集》卷5的艺术感染力,也赞扬他“飞扬跋扈为谁雄”的傲岸风神。他又引用了王安石和苏轼的题画诗,对李、杜的人生际遇、人格风神、诗歌的气韵格调等进行了细致比较,从中也显示出他对盛唐诗歌的推崇。

李、杜画像,古今诗人题咏多矣。若杜子美,其诗高妙,固不待言,要当知其平生用心处,则半山老人之诗得之矣。若李太白,其高气盖世,千载之下,犹可叹想,则东坡居士之赞尽之矣。半山老人诗云:“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东坡居士赞云:“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1]《前集》卷11

但他更钟情于杜诗,论诗时径直标举以老杜为宗。

余纂集《丛话》,盖以子美之诗为宗,凡诸公之说,悉以采摭,仍存标目,各志所出。今更拾遗,类次为一,以便观览焉。[1]《前集》卷14

他还从诗学渊源、诗歌技法、诗学精神、诗艺新变等方面对杜诗进行了细致解读。

严羽不仅推崇汉魏,甚至直接标举盛唐,欣赏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2]《诗辩》

他尤为推重李、杜,称其诗达到了入神的境地,足以傲视群雄。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2]《诗辨》

虽然胡、严都无意论李、杜之优劣,但较之胡仔的论述全面,严羽剖析得则更为精深。他从诗歌风格、题材、内容、章法等方面对二人进行了细致比较。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少陵如节制之师。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2]《诗评》

李、杜各有所长:太白美在飘逸、子美志在沉郁,皆能入妙而难分高下;太白之诗天才横放、不拘绳墨,子美之诗顿挫有致,法度森严;太白师心以自任,子美集汉魏六朝之大成。由此可见,宋代诗学批评自身在朝着更加深细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诗歌的整体美与含蓄美

胡、严二人都追求诗歌整体的艺术效果。因为诗歌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整体虽然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但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则处于一个有机统一体中,整体的艺术效果大于部分之和。美籍德裔心理学家考夫卡就说:“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们的。这意味着它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3]阿恩海姆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4]胡仔论诗十分注重诗歌整体的力度和美感。

词句欲全篇皆好,极为难得。如贺方回“淡黄杨柳带栖鸦”,柔处度“藕叶清香胜花气”,二句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若其全篇,皆不逮此矣。[1]《前集》卷59

要形成一种“整体型”式的审美效果,必须注重部分的艺术处理要与整体的艺术魅力保持一致。否则,整个作品的艺术张力或艺术表现力就会被削弱。胡仔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此两句全无意味,收拾得不佳,遂并全篇气索然矣。[1]《后集》卷39

严羽对此阐幽发微,论述得更为精深:去除语忌、语病,讲求发句、对句、结句端好,重发端、结裹、首尾相应。

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人亦有之,惟语忌则不可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诗难处在结裹,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裹,若南人便非本色。[2]《诗法》

不难看出,这些正是宋人对诗歌技艺精益求精以取得更为完美的艺术效果的客观写照。

他们也追求诗歌的含蓄美。胡仔提倡要含蓄蕴藉,有“文外之重旨”,[5]《隐秀》能够“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后集》卷22如果过于直露,语尽意亦尽,则不足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索,这样的表达也就无足称道。

《宫词》云:“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虽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之也。诗贵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1]《后集》卷15

“细考此歌,想花卿当时在蜀中,虽有一时平贼之功,然骄态不法。人甚苦之。故子美不欲显言之,但云“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语句含蓄,盖可知

矣。[1]《前集》卷14

严羽对含蓄婉美的要求,理论上概括得更为精炼。

不必太着题……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2]《诗法》

相比胡元任立论的具体、形象、生气蓬勃,严沧浪之言则闪烁着理性思辨的精深之光。陶明濬曾对严氏之言做过精妙的阐释:“语何以忌直?缘诗主文而谲谏,寓意微远,所称其小,所指极大。意何以忌浅?若率尔操觚,不加锤炼,任心任意,偶然而为,安能入人头地乎……脉何能忌露?气脉之来绵绵如绳,前后相连,首尾互应,虽千言万韵,依然生气勃勃……味何以忌短?渊永浑厚,非鸡豚味薄者可比。”[6]

(三)强调创新精神

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不断地追新求变,所谓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胡仔在诗学理论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倡新变精神,反对屋下架屋,因循模拟。

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诚至论也。[1]《前集》卷49

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他不仅肯定了杜诗大而能变,变而能化。对律诗的新变,也称道欧公不蹈袭前人,师心自任,以文为诗的创新精神。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凡此皆律诗之变体,学者不可不知。[1]《前集》卷7

欧公作诗,盖欲自出胸臆,不肯蹈袭前人。[1]《后集》卷23

恰如滕守尧所言:“只有那些在我们熟悉的传统中经过大胆创新的艺术形式才会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和敏锐的知觉。”[7]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2]《诗法》

显然,反俗是其表,求新乃其质。“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俗意者何?善颂善祷,能谀能谐,毫无超逸之志是也……俗句者何?沿袭剽窃,生吞活剥,似是而非,腐气满纸者是也……何谓俗字?风云月露,连类而及,毫无新意者是也。”[6]因此,尽管严氏对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颇有怨词,但也没有忽略他们的创新精神及诗学成就。

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2]《诗辩》

以时而论,则有……本朝体、元祐体、江西宗派体……以人而论,则有……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王荆公体、邵康节体、陈简斋体、杨诚斋体。[2]《诗体》

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方许具一只眼。[2]《诗评》

他肯定了苏、黄等人对唐风的新变,承认江西诗人的努力;既标举了他们自成一体的诗风,也承认整个宋代诗歌的独特风韵。

二、胡仔与严羽诗学观的相异处

(一)对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态度不同

北宋诗歌无疑当以宋四家为代表,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促使他们不断突破前人。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8]胡元任与严沧浪对宋诗的态度却同中有异,有时甚至到了对立的地步。胡氏认为诗歌代有才人,各领风骚。他将苏、黄与李、杜等人并举,称其诗皆能集大成,名动千古。

从马老的话中,高潮突然明白了马老才真正是卓木文化传媒的幕后老板,而田卓明艳光鲜的背后,不过是马老手中的提线木偶而已,她的一举一动,都由马老暗中来操纵。高潮只是搞不明白,马老说安排自己与田卓这一对孤男寡女一道出去旅游,究竟是何用意?

开元之李、杜,元祐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1]《后集·序》

若唐之李、杜、韩、柳,本朝之欧、王、苏、黄,清辞丽句,不可悉数,名与日月争光,不待摘句言之也。[1]《后集》卷2

他还对苏、黄等人之诗的用事、偶对、炼字、押韵、句法、格调等做了细致的剖析,实乃对宋人的新变精神及其诗歌成就的高度肯定。

相比之下,严沧浪只肯定了宋初的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及欧、梅、苏三大家,因为他们能够“合于古人”。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2]《诗辩》

他以古度今,用唐诗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宋诗,对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提出了严厉批评。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2]《诗辩》

苏、黄之诗过于求奇,少有韵致,皆为不争之事实。严氏以“别材”、“别趣”论诗,对宋人刻意于使事、炼字、押韵等所带来的弊端批评甚烈且切中其痛处。这对宋诗的健康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比之胡仔的偏爱有余而纠病不足,严羽更显清醒、深刻。但同时他又犯了削足适履的错误,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自有其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创作心理和审美追求等支配因素。严羽对此也有体认。

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诗有词理意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2]《诗评》

既然唐宋诗气象不同,宋诗长于“理”而短于“意兴”,那么严氏为何还要尊唐抑宋呢?其实还是他贵古贱今的思想在作怪。“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得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8]其实明人乃是受到了严氏的影响。他把唐诗胜宋的原因归结于诗赋取士,显然有些本末倒置,恰恰是唐诗的繁盛影响到了唐朝取士的方式。“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9]

(二)提出的师法对象有别

由于对唐宋诗的评价态度不一,致使胡、严二人在诗歌取法对象上有所不同。胡仔兼取唐宋,既尊唐之李杜韩白,又推宋之欧王苏黄等人。如前文所言,他不仅直言论诗以老杜为宗,并搜罗各家论杜之语加以类次以便后人观览,还称欧、苏“人物文章,俱为天下第一”。[1]《后集》卷26针对江西诗人的流弊,胡仔还为后学指出了“师少陵而友江西”的发展道路。

近时学诗者,率宗江西,然殊不知江西本亦学少陵者也……今少陵之诗,后生少年不复过目,抑亦失江西之意乎?江西平日语学者为诗旨趣,亦独宗少陵一人而已。余为是说,盖欲学诗者师少陵而友江西,则两得之矣。[1]《前集》卷53

胡仔此论无疑是方回“一祖三宗”论的先声。[10]

严羽在师法对象上,秉着“取法乎上”的宗旨,直接标举以盛唐名家为典范。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先须读《楚词》,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2]《诗辩》

所谓“圆照之象,务先博观”,[5]《知音》严氏提出要“饱参”诸家是合乎情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古人之真精神。

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己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2]《诗法》

但他“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显然过于偏激,这无疑将中晚唐诗人一并宋人一棒打杀。其宗唐黜宋论比起张戒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后世经久不衰的唐宋诗之争在胡、严等人的言论中已初见端倪。

(三)以体派论诗的精深度有别

在诗学批评的标准或体系建构方面,二人也有不同。胡仔《丛话》以时间为流程,以人物为纲目,将搜罗的各家诗话铺陈排列,并以“苕溪渔隐曰”的方式结撰全文,表达自己的诗学观点。这种以选为主、选论结合的形式,对诗话总集的批评体例是个创举。它将抽象的理论批评与细致的文本解读相结合,显示出博杂、具体、形象、生动特点。不过,胡仔只是粗线条地论作家,并没有以明确、具体的标目对作家各方面的艺术成就展开批评;他将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列在同卷,其实也只是具备了流派意识,并没有进一步提炼升华,形成明晰的流派观念。如他对唐代李杜韩白及宋四家的论述,对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的论述,对韩孟诗派的论述等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比较而言,严羽论诗的体系更加完善,理论性更强。这首先表现在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的结构特征。它既保留了诗话总集论诗的某些标准,又能自成一体。其次,他虽然也以时、以人论诗,但已经有了具体的体派特征和个人风格的区分。

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江西宗派体。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曹刘体、陶体、谢体……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孟浩然体、岑嘉州体、王右丞体、韦苏州体、韩昌黎体……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卢仝体、白乐天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王荆公体。[2]《诗体》

严氏还提出了诗法、诗品等更为具体的标准并作了细致的分类。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2]《诗辨》

比起严羽的严密、精深、细致,胡仔有些相形见绌。这也是诗话总集与别集自身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它也客观显示出宋代诗学批评的渐进过程。

三、结语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到胡仔与严羽对宋代诗学的积极思考,尤其是对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批评。二人都直言以维护诗道为己任,对宋代诗学补弊纠偏,为其指出健康发展的向上一路,显示出可贵的无畏的批评勇气。二人的诗学观同中见异:都推尊汉魏晋盛唐、注重整体美、追求含蓄美、强调创新。对宋诗的不同批评态度,也决定了二人师法对象的差异。这些差异乃是宋代诗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在诗学批评领域的一种必然反应,也是二人不同的诗学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他们不仅客观地促进了宋代诗学批评理论体系自身的构建,同时又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对唐宋诗学的不同态度。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严羽.沧浪诗话校释[M].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3]考夫卡.艺术与要求性[M]//[美]李普曼.当代美学.邓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412.

[4]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引言[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陶明濬.诗说杂记(卷9)[M]//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108-123.

[7]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60.

[8]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0.

[9]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M].北京:中华书局,1984:2.

[10]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与大光同登封小阁[M].李庆甲,集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81.

Comparison of the Poetics of Hu Zi and Yan Yu——Based on“Series of Poetic Notes Taken by the Recluse of the Brook Tiao”and“Cang Lang Notes on Poetry”

YIN Hai-wei
(College of Humanities,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Series of Poetic Notes Taken by the Recluse of the Brook Tiao”(《苕溪渔隐丛话》)is one of the top three poetry collections of Song Dynasty,“Cang Lang Notes on Poetry”(《沧浪诗话》)is one of the best three poetry anthologies of Song Dynasty.Both Hu Zi and Yan Yu led a great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a deep reflection.Poetics of both are identical:thinking highly of literary writings of Qu Yuan,poetries of dynasties Han,Wei,Jin and Tang,pursuit of beauty for ensemble and the beauty introverted,with creations emphasized.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points of view:attitudes of criticism towards the poetries of Song Dynasty,the view they hold of characters,and the profundity of their personal style.They two truly promote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criticism system of the poetics of Song Dynasty.

Hu Zi;“Series of Poetic Notes Taken by the Recluse of the Brook Tiao”(《苕溪渔隐丛话》);Yan Yu;“Cang Lang Notes on Poetry”(《沧浪诗话》);poetics

I207.22

A

1672-3910(2011)06-0046-05

2011-07-1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JD-003);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186)

殷海卫(1971-),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宋诗学研究。

猜你喜欢

少陵论诗严羽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不是没碗
探析《论诗》与《人间词话》中的诗歌批评观
拜谒杜甫草堂
鲐巴鱼奇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论严羽的诗歌创作特色——试析严羽所自为诗反映的思想风貌
论诗四绝
美女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