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女杰韩幽桐
2011-04-06张怡民
张怡民
韩幽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学生运动领袖、我党女革命家,更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她是旧中国东北吉东宁古塔(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所辖宁安市)人,1908年生于牡丹江边的宁安镇一户贫苦的回民家庭。她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周恩来在天津的同学和战友马骏烈士的同乡。
韩幽桐原名韩桂琴。她自小聪明好学,1926年5月她在省立女中毕业后,到北京考入师大附中,得到我党女革命家、北京“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的郭隆真的帮助与教育,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步很快,决心要为解放苦难中的同胞、为共产主义奋斗。1926年6月加入共青团,8月,由郭隆真介绍加入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斗争。入党后,她主持我党和国民党左派合办的《妇女之友》杂志,并编写号召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革命文章,产生很大影响。《妇女之友》被反动军阀查封之后,1927暑假她考入了国立京师大学法学院,攻读政治学与法学。同年12月,她与北京地下党市委负责人马骏、谭哨云、张友渔等被捕。在牢中对革命对党忠贞不渝,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狱警们十分敬佩,称其为奇女子。因敌人找不到她是共产党的证据,在吉林同乡会的帮助下取保释放。这时,北京已改称北平。她出狱后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参加《人言周刊》的编辑发行工作,并继续在法学院读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她看到东北故乡将要沦陷,三千万同胞要变为亡国奴,她悲愤难禁,失声痛哭,组织几位东北同乡学友到各大学讲演,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暴行。不久,她被推选为北平大学生抗日联合会的领导者之一,领导北平青年学生进行抗日宣传、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救国。为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12月4日开始,她和学生抗日联合会负责人带领各校数百名青年学生,在前门火车站卧轨三天三夜。迫使北平国民党当局派火车送学生代表,到南京向中央政府请愿,出兵抗日。到南京后,爱国青年学生的要求遭到国民党拒绝,她和学生们冲进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央报社,表达人民群众的爱国要求,痛斥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被强行押回北平。回到北平后第二天遭到逮捕。在审讯时,她大义凛然,大讲抗日救国,指责国民党蒋介石卖国媚敌,纵容日寇侵略东北大好河山。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她又一次被保释出狱。
正是因为她在领导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中的出色表现,深得广大北京青年学生的敬佩与爱戴。她讲演时响亮悦耳的东北口音,特别在带领大家高呼口号,常常引起海潮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因此,北京的青年学生称她为“关东女杰”。
1932年党组织为培养自己的法学专家,送她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与日本帝国大学做研究生,研究国际法和世界外交史。1937年夏天她完成学业回到北平,改名韩幽桐,参加华北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成为颇负盛名的女革命政治活动家。先后到天津、济南从事党的统战工作、交通联络工作,到西北联大担任教授讲授国际法和日本问题。1939年,韩幽桐奉党中央之命,到重庆参加全国救国会核心机构工作。皖南事变后被派往香港作统战工作,并参加党在香港的刊物《知识青年》编委会。两年间,在紧张的革命斗争中,她从事宪政问题、国际问题、妇女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写出数十万字的文章和著作。1943年,党组织调她回重庆,在邓颖超的领导下,开展并领导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和妇女运动,成为著名法学家和妇女运动领袖。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派军队抢占东北。党中央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选派大批干部到北满建政。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调韩幽桐到松江地区做司法与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1946年4月韩幽桐从重庆出发经武汉、南京、上海、北平,行程四月,终于回到一别十多年的东北故乡。这位关东女杰受到哈尔滨乡亲们的热情欢迎,她赶到宾县参加松江全省人民代表会议。登台讲话时,半天才喊出:“各位父老兄弟姐妹们”,顿时泪如泉涌,既为故乡终于从日寇铁蹄下获得解放,广大同胞不再做亡国奴而兴奋不已,也包含思乡的感伤,百感交集。来自松江省各地的人民代表选举她与冯仲云等九人为松江省政府委员,她兼任教育厅厅长。后来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她又被选为委员。为了尽快培养出革命事业急需的人才,她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创立了后来闻名全国的行知师范,从京津各地聘请教师,亲自编写教材,很快为北满各省培养了大批中小学教师。同时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使一向落后的北满教育事业很快出现繁荣兴旺局面。在三四年间,她为东北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和司法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历任天津市教育局长、教育部副司长、最高法院副庭长、中国政治法律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从五十年代起,她当选全国人大各届代表,出国二十多次到亚欧非二十多个国家参加国际会议,进行法学学术交流,为国家赢得荣誉,促进了我国与各国友好关系,受到周总理赞扬。
文革之后,她不顾年迈体衰,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工作,为法学界解放思想,制定国家法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5年3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