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修的生平与图书馆学成就考察
2011-04-04郑锦怀
□郑锦怀
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界可谓名家辈出。这些名家无疑是众多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这些图书馆界名家当中,有不少人或者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或者到海外各国工作,长期远离中国图书馆界,使得后辈研究者对他们的生平活动、交游情况、著译成就等都了解得不够详细准确。
查修就是我们知之甚少的图书馆界名家之一。他曾在多家重要图书馆担任管理工作,亦有多种著译存世,是中国第二代图书馆学家中成就颇显的一位重要人物,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目前所见的图书情报领域的重要工具书中,似乎仅有申畅等编纂的《中国目录学家辞典》一书极其粗略地介绍了查修,称他是“近人,生平不详。编《清华学校图书馆中文书籍目录》,1927年清华学校图书馆印行。”[1]这种叙述显然与查修在20世纪中国图书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因此,我们有必要更为深入具体地考察查修的生平与成就。
1 查修的字号与籍贯
1.1 查修的中文名字、别号与英文姓名
要弄清查修的生平详情,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一点,即查修亦称“查修梅”。此说有据可寻。我们在在1934年9月出版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6卷第3期所载《校闻》中发现:“查修梅博士本年已赴上海就暨南大学图书馆长兼教授之职。”[1]既曾在文华图专执教,又曾在上海暨南大学担任教授与图书馆长,这位“查修梅”肯定就是查修,而“修梅”应当就是查修的字。
此外,黄光域编的《近代中国专名翻译词典》将“查修”写成繁体字的“查脩”[3]。而据1924年8月出版的《北平图书馆协会会刊》所载《会员调查》中的“乙种会员(个人)”部分,可以知道查修有一个别号叫“士修”[4]。
至于查修的英文姓名,程焕文编著的《裘开明年谱》中,查修的英文姓名为“Lincoln H.Cha”[5],《近代中国专名翻译词典》则将其写作“Cha,Lincoln Hsiu”[3],二者其实都是“Lincoln Hsiu Cha”的不同写法。另外,在1935年12月出版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7卷第3、4期合刊上,查修发表了他翻译的《(荷兰国国立图书馆)海牙皇家图书馆》,标题下注明是“查修译(上海暨南大学图书馆主任)”,再下则有其英译“Translated by Dr.Cha Hsu(Librarian,Cheenan University,Shanghai)”[6],可见查修又有另一个英文姓名“Cha Hsu”。但总的来说,查修更常用“Lincoln Hsiu Cha”这个英文名,他在美国留学与旅居时均使用该名。
1.2 查修的籍贯与出生年份
了解到查修字修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考察查修的籍贯、出生日期及其他相关信息。我们发现,现有文献对于查修的出生地点基本上持相同说法。或称“查修梅”是“黟县东源乡株林村人”[7],或称查修“字修梅,安徽黟县人”[8],或称“查修,安徽黟县人”[9]。由此可以断定,查修的籍贯是安徽省黟县,甚至还可以具体到黟县东源乡株林村。
关于查修的出生年份,现有文献资料说法不一。或称查修生于1904年[7],或称查修生于1901年[3][8]。我们无法找到直接证据来弄清查修到底是出生于1901年或1904年。不过,我们已经知道,查修乃是在1922年毕业于文华图书科,而假设查修出生于1904年,那么他在1922年毕业时才19岁,这个年龄未免过小,其真实性值得怀疑。这一点可以从其他文华毕业生那里找到旁证。比如,1903年出生的钱亚新到1928年26岁时才从文华图书科毕业,1908年出生的汪应文则到1935年28岁时才从文华图专毕业。
那么,查修是出生在1901年吗?似乎不是。我们在程焕文所著《裘开明年谱》中找到了裘开明在1947年4月5日写给耶鲁大学图书馆副馆长David H.Clift先生的信。裘开明在信中向David H.Clift推荐查修前往耶鲁大学任职,称“查修博士年龄约45岁”[5]。由于欧美人在计算年龄时均以周岁(实岁)为准,而裘开明所说的“45岁”应当就是查修的周岁(实岁)年龄,因此可以推算出查修应当是出生在1902年。但这终究只是推算而来的结论,正确与否,还有待论证。
2 查修的求学经历
2.1 查修在文华大学图书科求学
尽管已经查知查修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黟县,但我们仍然不清楚他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的求学经历。
目前,我们仅知道查修乃是文华图专的第一届毕业生。比如,1933年3月出版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5卷第1期所载《校闻》在介绍文华图专新近聘为教授的“查修博士”之时便提到:“查博士为本校第一届毕业同学……”[10]。
根据文华大学图书科的规定,查修在1920年之前肯定已经在某所高校修业两年以上。我们在程焕文编著的《裘开明年谱》中发现,在1920年春天“韦棣华女士与沈祖荣和胡庆生先生仿效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制度,在文华大学创办图书科,学制两年,从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中招收学生。第一班入学者有来自文华大学文科三年级的陈宗登、裘开明和黄传楞3人,以及来自文华大学读文科二年级的许达聪、查修和桂质柏3人,共计6人……”[5]由此可见,查修原本已经在文华大学文科就读了大约两年时间,也就是说他应当是在1918年秋考入文华大学文科,到1920年春天又考入文华大学图书科第一届本科。
到1922年6月24日,文华大学在文华公书林楼上举行夏季毕业典礼,其中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文科毕业生名单中有查修与桂质柏等10人,而图书科3人名单则亦包括查修、桂质柏与许达聪[5]。由此可知,查修于1922年6月从文华大学图书科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2 查修留学美国
目前,国内的许多文献资料均称查修曾留学美国,但对于他的留学经历则说法不一。这些资料或者仅提到“查脩留美博士”[3],或者仅称查修“1930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9],或者称查修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博士、图书馆学学士”[8],或者甚至称查修“赴美留学于哈佛大学学习6年”[7]。由此可见,学界对于查修的留美经历根本就是所知甚少,不仅所说不详,甚至相互矛盾,疏漏错误之处为数不少。
那么,查修究竟何时赴美国留学,又是在哪所学校攻读、何种专业、获得何种学位?我们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网站找到了一份由哈里森·爱德华·坎宁安(Harrison Edward Cunningham)编纂的《伊利诺伊大学:董事会记录(1932年7月13日至1934年6月15日)》(University of Illinois:Transactions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July 13,1932-June 15,1934]),其中有一份《1933年6月16日伊利诺伊大学董事会会议及1933年6月27日紧急会议记录》(Meeting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une 16,1933 With Emergency Meeting of June 27,1933),其中有1933年6月获得各级学位的毕业生的姓名与求学经历,而在“哲学博士学位”(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获得者名单中,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IN POLITICAL SCIENCE)者中便有查修。该条记录如下:“LINCOLN HSIU CHA,A.B.,Boone University,1922;B.L.S., A.M.,1929,1930”[11],译成中文即为:“查修,文学学士,文华大学,1922年;图书馆学学士,文学硕士,1929年,1930年”。
我们又在1936年5月12日出版的《伊利诺伊大学简报》(周报)第33卷第37期(Vol.XXXIII No.37)所刊载的《图书馆学校校友通讯》第22期(Library School Association News Letter Number 22,March,1936)的“校友著作”(Alumni Publications)栏目里找到如下记录:“CHA,LINCOLN H……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Library School,he took his Doctor s degree at Illinois,with a major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 minor in Library Science.”[12]译成中文即为:“查修……从图书馆学校毕业之后,他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政治学,副修图书馆学。”
由上可知,查修在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学校先后获得图书馆学学士学位(1929年)与文学硕士学位(1930年),其后又继续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政治学,副修图书馆学,最后在1933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可惜我们仍然没能查到明确的文献资料来指出查修于何时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学校就读。
不过,据1933年3月出版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5卷第1期所载《校闻》中对查修的介绍:“查博士为本校第一届毕业同学,在清华图书馆服务有年,后在美深造五年余,即得图学士硕士及博士等学位,现在校任研究暨编纂部主任并担任西洋目录学等课程。”[10]。这段介绍文字是在查修从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文华图专执教时发表的,其可信度自然不容怀疑。由于查修在1933年2月便来到文华图专任教[13],而由美国返回中国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可以推知他应当是在1933年1月左右便从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再由1933年1月回溯“五年余”,即为1927年秋。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查修前往美国留学的时间应当是1927年秋天。
我们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网站上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记录(1910-1954)》(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Records,1910-1954)的《国际法类奖学金获得者名录(1925-1935)》中找到如下记录:“Cha,Lincoln H.Application blank,request for-370 (1930-1931):28”[14]。显然,查修获得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1930-1931年度的奖学金。
3 查修的工作履历
3.1 查修在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2年9月11日出版的《清华周刊》的“校闻”栏目中刊载了多则“图书馆消息”,文中提到:“编目部中文编目部,已请定武昌文华大学毕业生查修先生担任编目,英文编目部,据说由戴志骞夫人帮忙。”[15]此外,查修在1923年11月2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第20卷第22号上发表了《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第一部分,其标题下写有“民国十一年七月至十二年六月的经验”[16]。由此可知,1922年6月,查修自文华图专毕业,同年7月便应聘到清华学校图书馆工作,并负责该馆中文部编目工作。
在清华学校图书馆期间,查修对该馆的中文编目工作进行改革,进行科学管理,极大地推动了清华学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17]。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北平图书馆协会的创立与活动。1924年3月30日,由中华教育改进社敦请戴志骞发起的北平图书馆协会成立,戴志骞当选会长,冯陈祖怡为副会长,查修为书记;1925年,北平图书馆协会改选,袁同礼当选会长,冯陈祖怡为副会长,查修仍为书记[18]。1925年4月25日,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查修当选为该协会首届33位干事之一[18]。
尽管我们未见有文献资料明确指出查修于何时离开清华学校图书馆,但前文已经推算出查修应当是在1927年秋天前往美国留学。因此,查修应当是在1927年夏天学期结束后便离开了清华学校图书馆。
3.2 查修在文华图专任教
大约在1933年1月,查修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随即返回祖国,来到母校文华图专执教。对此,1933年3月出版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5卷第1期所载《校闻》提到:“几年以来,本校曾积极物色富有图书馆学识与经验之留学生为专任教授,现幸已聘得查修博士于本学期开学时到校,担任此席。查博士为本校第一届毕业同学,在清华图书馆服务有年,后在美深造五年余,即得图书馆学士硕士及博士等学位,现在校任研究暨编纂部主任并担任西洋目录学等课程。自兹已往,学校课程之改造,当如旭日东升也。”[10]同期还刊载了查修撰写的《暂定本校研究及编纂工作之计划》,文中亦提到:“余于本年二月间来本校就教职时,沈绍期校长委以组织本校研究及编纂之工作。”[13]由此可以知道,查修于1933年2月来到文华图专执教,担任该校研究暨编纂部主任,同时承担西洋目录学等课程。不过,查修在文华图专执教仅一年有余,便辞职离开,前往上海暨南大学工作。
3.3 查修在暨南大学图书馆
关于查修在上海暨南大学的工作经历,张玉春主编的《百年暨大人物志》一书认为他是在“1935年到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图书馆主任”[8]。不过此说明显有误,因为我们在1934年9月出版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6卷第3期所载《校闻》中发现了以下两条信息:“查修梅博士本年已赴上海就暨南大学图书馆长兼教授之职。”[2]“查修君与陈令女士于八月十九日在上海结婚。”[2]由此可见,在1934年暑假,查修在学年结束之后便已经从文华图专辞职离开,并前往上海暨南大学担任教授,并兼任该校图书馆主任一职。同时,也正是在这个暑假,查修与陈令女士于1934年8月19日在上海结婚,但目前我们尚不清楚查修妻子陈令的相关信息。
对于查修担任暨南大学图书馆主任之事,很少有文献资料提及。《百年暨大人物志》之外,似乎仅有汪巩在其回忆文章《忆真茹时期的暨大》中提到:“图书馆主任:查修教授(美国意利诺大学博士)”[19]。
在1936年7月20-24日,中国图书馆协会第三次年会在青岛山东大学礼堂召开。根据时桂山所辑《1936年图书馆年会资料集锦》,1936年6月9日《青岛时报》上刊登了一篇《图书馆物博馆定于七月间同时在青举行年会》,提到查修担任此次年会的筹委兼索引检字组书记[20];1936年7月20日《青岛日报》上刊登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出席年会会员名单》列出的上海市各类图书馆与会者中却无查修其人,其中暨南大学图书馆无人与会,而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与会者是该馆参考部主任钱存训[20]。
3.4 查修在交通大学图书馆
学界均称查修离开暨南大学之后又转到同在上海的交通大学图书馆工作。不过,关于查修在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任职始末,同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纂的《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与《上海交通大学志(1896-1996)》却说法各异。
《上海交通大学志(1896-1996)》收录的“图书馆领导人员更迭一览”表称查修担任交通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时间为“1937.7-1947.11”[21]。
而据《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上卷)》,在1936年6月22日,当时担任交通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杜定友接到中山大学的邀请,决定前往中山大学任职。交通大学于7月初决定在聘请新图书馆主任之后准许杜定友前往就职。不久,交通大学聘请查修继任该校图书馆主任一职,而杜定友在9月正式就任中山大学图书馆主任[22]。
那么这两种说法哪种正确呢?应当是第二种说法正确。因为在查修之前的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确实是杜定友,而根据张世泰整理的《杜定友先生传略》一文,杜定友是在1936年夏天受中山大学之聘担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23]。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查修确实是在1936年7、8月间被交通大学聘为该校图书馆主任,并于9月正式就职。
3.5 查修的报人生涯
但查修是否如《上海交通大学志(1896-1996)》所说是到1947年11月才离开交通大学图书馆呢?这一点值得怀疑。我们在许多文献资料中发现,查修在抗战期间乃是在“孤岛”上海的一些报刊任职。比如,范泉在其《朱生豪的“小言”创作》一文中提到:在1939年8月,《中美日报》教育版发表《上海教育界总清算》,触怒汪伪政权,被勒令停刊一周;《中美日报》社长吴任沧趁机调整和充裕编辑力量,“聘请了世界书局编译所所长詹文浒代替查修任总编辑;原为交通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查修,调离总编职务,改任《中美周刊》主编。”[24]又如,谭汝俭在其《四十七年来广东报业史概略》一文中提到:“抗战期间中美日报的旧同仁,大多沦陷匪区。……在美国的有曾任总编辑及总主笔的查修先生。”[25]
《中美日报》乃是在1938年10月15日试版,11月1日正式发刊[26],而《中美周刊》在1939年9月23日发行第1卷第1期(创刊号),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6日出完第3卷第12期后停刊。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查修应当是在1938年10月左右离开了交通大学图书馆,但仍留在上海,先在《中美日报》担任总编与主笔,1939年9月后则在《中美周刊》担任主编,一直到该刊1941年12月6日停刊。
至于《中美周刊》停刊之后查修又从事何种工作、靠什么维持生活,我们没有查到资料。我们只查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前线日报》迁回上海继续出版,查修曾受邀为该报写社评[27]。1946年3月25日,上海记者公会召开成立大会,查修当选为21位理事之一[28],足见他已经在上海报刊界获得了不小的声望与地位。
3.6 查修的晚年生活
关于抗战胜利后查修的相关事迹,学界知之极少,许多文献资料均未论及。比如,《百年暨大人物志》仅称查修“抗战后事迹不详”[8]。
目前所见,似乎仅有《黄山市近现代人物》认为查修在“1947年,复赴美国旧金山,录取在联合国秘书处任秘书及外交使等职。中美结交之前,曾通过加拿大政府(当时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邦交)申请回国,但未得批准。1972年退休,住美国纽约市。”[7]但此说颇值得商榷。
我们在程焕文所编《裘开明年谱》一书中发现,裘开明曾于1947年4月5日同时写信给耶鲁大学图书馆副馆长David H.Clift先生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馆长Donald Coney,向他们介绍查修。裘开明在写给Donald Coney的信中提到,查修“去年持签证来美国,曾在联合国有一份临时工作,但现在纽约没有任何工作。他刚来信说想在美国找一个较为长久的图书馆职位(大概为期3-4年)。”[5]由此可见,查修在1946年就已经到了美国,并曾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到了1947年,仍然呆在纽约的查修却无业赋闲,且在4月5日之前不久写信给裘开明,让对方帮忙找个比较长久稳定的图书馆职位。
1947年5月29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副馆长Douglas W.Bryant先生致函查修,称将为他提供东亚图书馆研究助理的职位,负责中文资料编目及协助挑选中文图书[5]。查修于1947年6月8日收到了这封信,并于6月14日回信。查修写道:“如果你的电报早来两星期,我一定会去加州。我有点失望在6月8日才收到你5月29日来函,因为在等待的两个月中我花掉了五六百美元。因为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担心你们对我的申请不感兴趣。因此,我到处找工作。”[5]。1948年5月11日,裘开明写信给耶鲁大学图书馆副馆长David H.Clift先生,信中写道:“去年此时,你来函要我推荐一位中文图书编目人选,当时我推荐了查修(Lincoln H.Cha)博士,但他因接受了英国一个机构的更好的选择而没有接受这一职位。”[5]显然,查修之所以拒绝耶鲁大学图书馆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提供的职位是因为他在等待对方回复的过程中还一直在找工作,并且接受了英国某机构提供的更好的职位。
前面资料称查修在中美结交之前,曾通过已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加拿大政府申请回国,但未得批准;到1972年,查修退休,住在美国纽约市[7]。也就是说,查修后来应当又到加拿大或者美国工作,到1972年退休,此后一直住在纽约市。但我们未找到直接证据来支持此说,只能留待后续考察,期待有一天能弄清查修到底是在英国的什么机构工作,他又于何时回到加拿大或者美国,都在什么机构工作过,又从什么机构退休等问题。
4 查修的图书馆学成就
查修的前半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在文华大学图书科(1920年春-1922年6月)与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学校(1927年秋-1930年夏)接受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其间及其后,他既曾在文华图专执教过一年有余(1933年2月-1934年6月),亦先后在清华学校图书馆(1922年7月-1928年夏)、暨南大学图书馆(1934年秋-1936年夏)、交通大学图书馆(1936年秋-1938年秋)等三所高校图书馆工作。如此算来,从1920年到1938年,查修的图书馆生涯长达18年之久。在这18年间,查修主要是在图书分类法、目录学等图书馆学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推动了中国早期图书馆学研究。
4.1 图书分类法
1922年秋,查修受聘到清华学校图书馆工作,负责中文部图书编目工作。查修发现,当时清华学校图书馆的中文编目存在不少问题,如图书分类法不一、著者号码不科学、卡片目录不健全等等。特别是在图书分类方面,旧书采用四库旧法,而新书则采用杜威十进法,引起了不小的混乱与问题。于是,查修经多方探讨,决定采用杜威原表的架构,但充分利用原表的未用号码来安置中文典籍,如将《乐》类图书归入美术类,《小学》图书归入语言类等等[17]。有了这种实践经验,查修积极对杜威十进法进行改造,编写了《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一书,由清华学校图书馆在1924年印行,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29]。
在1925年6月出版的《清华学报》(The Tsing Hua Journal)第2卷第1期上,查修又发表了《中文书籍分类法商榷》一文。同年,该文可能还由清华学校出过抽印本[29]。《中文书籍分类法商榷》一文分为上篇“历史背景”与下篇“方法应用”。在上篇“历史背景”中,查修主要回顾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所创“七略”分类法,以及不同时代“四部”分类法的演变。在下篇“方法应用”里,查修则根据他在清华学校图书馆的工作经验,试图对杜威十进法进行改造,以便将中国经籍纳入杜威十进法的范畴之路,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馆内收藏的旧书进行分类编目[30]。
4.2 目录学
在目录学研究方面,查修的主要成果是《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一文。该文连载于1923年11月2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第20卷第22号(页96-110)与1923年12月10日《东方杂志》第20卷第23号(页86-103)。由该文标题之下的“民国十一年七月至十二年六月的经验”来看,查修主要是根据1922年7月至1922年6月这一年间他在清华学校图书馆的中文编目经验而撰写了这篇论文;由全文最后所标明的“十二,七,二三”字样则可以知道查修是在1923年7月23日撰就了《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一文。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包括“初办事时候的情形”、“对于分类问题的办法”与“对于著者号码问题的办法”三大章,第二部分则包括“对于制目录片问题的办法”、“对于检字法问题的办法”与“对于中文书籍装订问题的办法”三大章以及一小段“结言”。全文充满了查修的经验之谈,附有诸多实例与图像,对于当时的中国图书馆编目人员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中文编目实践方面,查修主要是跟同事一起编纂了《清华学校图书馆中文书籍目录》一书,由清华学校图书馆于1927年排印。全书将清华学校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图书分为十类,即总记、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学、科学、应用艺术、美术、文学、历史,卷末还有两个附表,即“类别索引表”与“类别号码表”。此外,该书卷首附有“中华民国十六年六月曹云祥序于清华园”的《曹校长序》与“中华民国十六年六月戴志骞序”的《戴主任序》,由此可知该书至少是在1927年6月之后刊印的。由《戴主任序》也可以更正目前学界对于戴志骞的一个误称,即误将戴志骞称为清华学校图书馆第一任馆长。
4.3 图书馆学其他领域
查修曾在《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发表了多篇图书馆学相关论文与译文,其中尤以连载于《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5卷第1期(1933年3月,页1-7)与第5卷第3、4期合刊(1933年12月,页281-288)上的长篇论文《欧洲书籍装潢小史》水平最高。《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5卷第1期所载部分为“上篇 古代及意大利”字样,文末标明“未完,法英德及其他各国书籍装潢史,俟于下期续登”字样[31];但第5卷第3、4期合刊刊载“法国”部分,文末标明“其他各国待续”字样[32]。可惜的是,我们未见续载,显然查修计划要撰写的这篇涵盖欧洲各国图书装潢史要的长文最终未能完成。
在《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5卷第1期上,查修还发表了《暂定本校研究及编纂工作之计划》一文。该文的主体是查修组织编纂委员会成员讨论通过的《暂定出版事宜则例》,主要是被文华图专聘为编纂之人欲出版书籍所必需遵守的一些规定。同时,文中还列出了编纂委员会决议出版的一些书籍,分为“图书馆必需之工具”、“本校现在急须应用之课本”与“纪念册”三类。其中,在“图书馆必需之工具”一类中含署名“查修梅先生”的《中国图书馆习见书录》,“纪念册”一类中亦有署名“查修梅先生徐徐行先生”的《韦棣华女士在华致力图书馆事业三十年小史(英文本)》。据查修介绍,这些书籍均按计划正在编纂,务必要在短期内完成[13]。也就是说,在1933年,查修计划独力编纂一本工具书《中国图书馆习见书录》,并与徐徐行合作编写一本英文纪念册《韦棣华女士在华致力图书馆事业三十年小史(英文本)》。可惜的是,我们未能得见这两种书籍,无法弄清查修是否依计划将其编纂完成。
1935年8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平出版了一本英文版《中华图书馆协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其中收录了裘开明、吴光清、沈祖荣、蒋复璁、柳诒徵、查修、严文郁、杜定友等人的论文[18]。该书的书名为Papers Prepar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of China,而查修提交的论文标题为Library Legislation in China(中译为《论中国的图书馆立法》)。
在1935年12月出版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第7卷第3、4期合刊(页488-492)上,当时担任上海暨南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查修发表了他翻译的《(荷兰国国立图书馆)海牙皇家图书馆》(De Koninklyjke Bibliotheek,The Hague)一文,分沿革、馆舍、目录、组织、服务、地位、职员、经费等八部分介绍海牙皇家图书馆的相关情况[6]。
4.4 政治学及其他
1933年,查修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其英文博士论文后来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为Liability in the Law of Aviation(中译为《航空运输之责任》)[12]。
此外,查修曾经担任《中美日报》的总编辑与主笔,因此肯定曾在该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尤其是政论性文章。比如,有资料指出:“《中美日报》……社论则由潘公弼、倪文宙、周宪文、詹文浒、钱纳水、鲍维瀚、胡传厚、周世南、查修、徐蔚南等轮流执笔。”[33]又如,有资料指出,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前线日报》迁回上海,而查修便曾受邀为其撰写社评[27]。不过,一来查修的这些著述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研究兴趣所在,二来我们也没有渠道去查阅《中美日报》与《前线日报》等报刊,无法弄清查修曾在这些报刊上发表了什么文章。因此,这些就只能留待后来者细加考察了。
5 结语
至此,我们已经基本上考察清楚查修的许多生平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查修是安徽黟县人,1902年出生,字修梅,别号士修,有英文姓名Lincoln Hsiu Cha与Cha Hsu。他于1918年秋考入文华大学文科,1920年春天转入文华大学图书科第一届本科,到1922年6月从文华大学文科与图书科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22年年7月,查修受聘到清华学校图书馆任职,负责中文编目工作,到1927年夏辞职离开。1927年秋天,查修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学校留学,至1929年获得图书馆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其后他继续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政治学,副修图书馆学,最后约于1933年1月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33年2月至1934年夏天,查修回到文华图专执教,担任研究暨编纂部主任,同时承担西洋目录学等课程。1934年秋至1936年夏,查修在上海的暨南大学担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36年秋-1938年秋,查修转到同在上海的交通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大约在1938年10月,查修离开了交通大学图书馆,先在《中美日报》任职,曾担任总编与主笔,1939年9月后则在《中美周刊》担任主编,一直到该刊于1941年12月6日停刊。抗战胜利后,查修仍在上海,曾为《前线日报》等报刊撰写社评。1946年,查修前往美国,并曾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1947年,查修失业赋闲,曾由裘开明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与耶鲁大学图书馆推荐求职,但因更早接受了英国某机构提供的工作而不得不拒绝了这两所图书馆提供的职位。
同时,我们也梳理清楚了查修在图书馆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图书分类法方面,查修主要是对杜威十进法进行改造,曾出版《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1924年)与《中文书籍分类法商榷》(1925年)二书。在目录学方面,查修根据他在清华学校图书馆的工作经验,撰写了长文《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1923年),并跟同事一起编撰了《清华学校图书馆中文书籍目录》一书(1927年)。查修还发表了《欧洲书籍装潢小史》(1933年)、《暂定本校研究及编纂工作之计划》(1933年)、Library Legislation in China(1935年)、《(荷兰国国立图书馆)海牙皇家图书馆》(1935年)等与图书馆相关的文章与译文。
不过,由于资料所限,我们尚未能弄清楚查修在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的数年时间里的具体行踪,同样也没能梳理清楚查修的晚年经历。这些都只能留待后续考察。
1 申畅等编.中国目录学家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2 校闻.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4,6(3):541-542
3 黄光域编.近代中国专名翻译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 会员调查.北平图书馆协会会刊,1924(1):28-47
5 程焕文编.裘开明年谱.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查修译.(荷兰国国立图书馆)海牙皇家图书馆.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5,7(3、4):488-492
7 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黄山市近现代人物.合肥市:黄山书社,1992
8 张玉春主编.百年暨大人物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9 谢灼华.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图书情报知识,2007(4):104-110
10 校闻.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3,5(1):129
11 Harrison Edward Cunningham ed..University of Illinois:Transactions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July 13,1932-June 15,1934).http://uihistoriesproject.chass.illinois.edu/REPOSITORYCACHE/102/otE9yi6arcfSFv7P2h3UUA7 LPVe45V233px648y7jsCSyQ9p14AdqzC4IF3715Zh64QpAgE9 CoOUBj8cf8a88aCx125DY5FfyH6tZ06nM2B_4197.pdf.
12 Alumni Publications.University of Illinois Bulletin,May 12,1936,Vol.XXXIII No.37:10-11
13 查修.暂定本校研究及编纂工作之计划.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3,5(1):127-128.
14 Subseries IV.D.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Law-Fellowships,1925-1935.http://www.columbia.edu/cu/lweb/eresources/archives/rbml/CEIP/index.html?ceipindilf.html&1
15 校闻.清华周刊,1922年9月11日,250期:33-41
16 查修.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东方杂志,1923,20(22):96-100
17 苏云峰著.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8 陈源蒸等编.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1840-2000).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9 汪巩.忆真茹时期的暨大.刘寅生等编.何炳松纪念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70-473
20 时桂山辑.1936年图书馆年会资料集锦.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青岛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22辑(青岛市《文化志》资料专辑).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印刷厂印刷,1990:408-427
21 上海交通大学校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交通大学志(1896-1996).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上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3 张世泰整理.杜定友先生传略.广东图书馆学刊,1981(3):50-52.
24 范泉.朱生豪的“小言”创作.范泉编选.朱生豪“小言”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261-276
25 谭汝俭.四十七年来广东报业史概略.李瞻.中国新闻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459-475
26 胡传厚.抗战期间之《中美日报》.李瞻.中国新闻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447-458
27 王文彬编著.中国现代报史资料汇辑.重庆市:重庆出版社,1996.
28 马光仁.旧上海新闻社团的嬗变.林克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18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68-296
29 蒋复璁编著.图书馆.上海:正中书局,1942
30 查修.中文书籍分类法商榷.清华学报,1925,2(1):353-406
31 查修.欧洲书籍装潢小史.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3,5(1):1-7
32 查修.欧洲书籍装潢小史(续).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3,5(3、4):281-288
33 散木著.乱世飘萍——飘萍和他的时代.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