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变中的图书馆对馆员的挑战

2011-04-04李笑野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挑战

□李笑野

现代信息环境在挑战传统图书馆的同时,给图书馆界提出了一个尖锐而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对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质疑。时下,颇富强势的数字资源将取代纸本文献馆藏的说法,读者到馆利用文献率明显下滑的态势,阅读浅层化、娱乐化、快餐化的现象,以及不必依赖馆舍条件通过网络即可获取文献的现实等等,都令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面临考验。其实,在面对这些纷繁现象和诸多说法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任何一个“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个体的人,求知是他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图书馆是收藏并提供知识和思想成果的地方,而大学图书馆,又是保障学生培养,保障知识发现、思想创造的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这样一种真实的需求,或可换一个角度看,现代信息环境挑战的不是图书馆,而是作为图书馆经营主体的图书馆人。或者说,在文献、信息存在样态和获取方式的巨变中,在图书馆经营方式的巨变中,只有重塑馆员,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张扬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1 对传统图书馆的回顾

为了看到未来,我们首先要剖析一下给馆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极大惯性的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形式。

质而言之,传统图书馆是以文献价值为第一位的一种“静态”的存在。它集中体现在对文献的“藏”与“用”这图书馆永不能摆脱的一对矛盾的处理形态中。传统图书馆更发达的是“藏”,在推藏于用的过程中,由于文献资源推送的手段不发达,几乎是单一的守护馆舍的坐馆服务,即使是馆藏目录的对外揭示、文献资源的专题编辑宣传等等,也受到传播条件的制约而不能使图书馆“动”起来,不能以活跃的姿态影响、吸引、服务于读者。

就图书馆的现实意义而言,它的价值可用其凭借的条件与功能所实现的服务水平来表达。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条件与功能,依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长景祥祜先生的概括,可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最基础的条件是馆藏(包括纸质文献、数字文献以及体现该馆个性化的特藏文献),通过对馆藏的利用来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其次,是图书馆的设备、环境、阅览空间条件,通过这些条件的利用来实现服务功能;还有,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参考咨询功能,以及对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功能,赖此功能以实现服务。综合这些服务功能,才全面表达了图书馆的存在,而其功能全面性,能动性,有效性的实现程度,是表达一个图书馆的价值水平的天然尺度。而在传统图书馆中,更为显著的,更为关注的是馆藏水平,于是,“藏”——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就成了吸引读者的价值表现和评价图书馆优劣的评判尺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馆舍的建造与布局,图书馆的内部组织结构也都具有了与之对应的意义。

馆舍的建造与布局是以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办公空间各自独立,自成格局,互相间之联系松散为特征的。内部组织结构,依资源的采访、入藏、使用的流程为依据,形成了采访、编目、流通、阅览(报刊阅览、图书阅览)、信息咨询、办公室等部门。部门间虽各有业务上的联系,但仍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以“藏”为第一价值,以等待读者来求为服务方式,以缺乏必要性、迫切性的馆员联系为特征的传统图书馆格局,它的长久的客观存在,便塑造了传统图书馆馆员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这种特征可以大致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看似有机系统中的实质上的独立性

现代图书馆经过长久的探索和运行,其自身,早已构成了一个严整的有机的科学的系统,不但有广布的存在实体,而且在大学里还设有图书馆学科专业,在理论和实践上满足它自身系统的发展与圆足。因图书馆实体各具特点,而使它具有相对的自身建设、发展与功能实现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一方面为馆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和相对优越的条件。有资源,较为平静,面对领域较为固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去钻研图书馆业务,开拓各自的领域。所以,一些令人仰慕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古籍整理的大家,多出自图书馆,或多曾在图书馆工作过。他们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而有分量的成果,图书馆员成了学问的象征。在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的个别研究中,也颇有成果。

另一方面,客观环境和图书馆自身管理对这种相对独立性的长期的机械的理解,也制约了馆员的综合创造性。部门自身淡化了对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全面、自觉的观照与理解,就形成了以自身利益为关注点的利益主体,部门间或多或少地因利益而形成了壁垒、隔阂。互相间联系不紧密、需要不迫切,这就难以形成每个馆员对图书馆自身系统研究的动力。读者需求方式的单一性,也缺乏对馆员服务主动性的激发,这就制约了馆员对自己面对的工作领域的主动研究和将其深化的推动力。长久的,相对固定的服务格局、需求状态,使馆员逐渐形成了由研究型向“工作型”转变的习惯。

1.2 队伍建设意识的淡化

由于相对固定的服务格局和需求状态,对馆员自身的要求就由学问型,转而为管理型。长期存在的意识,是管理。图书馆的运作系统,注重的不是专业人员对各自岗位的开发、研究,而是各不同层面的管理。即便是管理,也多停留在管图书,管读者,各项规章制度的主导倾向都是以图书馆为本位的对外管理。这就势必导致客观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对专业人员理解的简单化。看到图书馆只是采购、流通和阅览,管理读者和借还图书,而没有看到作为一个具有科学规律,经过长久探索和积累而形成的图书馆自身的科学含量和能动力量。主、客观的情况存在,使图书馆自身对馆藏的整合、发掘、服务方式的积极改变,没有感到压力,也就是没有积极推动图书馆的价值实现的压力。因而,不论是管理者还是馆员自身都没有队伍建设的紧迫感。

这种对队伍建设意识的淡化,不断促成馆员将图书馆作为事业的观念的淡化,将作为一种受到过专业训练、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员的角色意识的淡化,将独特的自我价值的意识的淡化,而仅把它作为一份得到工资的“工作”来看待,加之体制的保障,也就养成了对待“工作”的心理惯性。

1.3 图书馆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图书馆的存在形态,也导致了图书馆自身管理的误区。人们很容易把它作为一个“单位”,而不是作为一个科学系统来对待。在管理方式上比照行政管理,馆领导班子看似分工明确,各自分管几个部门,客观上造成了管理上对系统的割裂,彼此各守一方,养成了各自的长官意识,它也成为确认、强化图书馆各自为业的独立性格局的重要因素。它自上而下地使得具体岗位、具体馆员形成事业观念淡化、角色意识淡化、独特自我价值意识淡化的心理状态,并促进着这种心态的巩固。

上述几种情况所造成的馆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过去图书馆形态的结果,也是图书馆在今天挑战的对象。

2 巨变中的图书馆之变

还是从“藏”与“用”的图书馆不能摆脱的一对矛盾的角度来审视巨变中的图书馆之变。

所谓“变”,是指在各种客观条件发生变化而使得图书馆在处理“藏”与“用”的矛盾时,由“藏”的主导型,变而为“用”的主导型,也就是满足读者的需求程度,成了最活跃的因素,成了挑战图书馆的最显著的标志。这个因素、这个标志之下,实际上是挑战了过去所塑造的馆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对馆员心理习惯的冲击。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就应对不了这个巨变。

2.1 馆藏形态的变化对馆员的挑战

由单一的纸质馆藏,到纸质与数字文献的复合馆藏变化,彻底冲决了过去相对固定的静态的服务格局。那种稳定性被打破了,读者可以不必与馆员谋面,就通过网络解决了诸如查询、获取等问题。文献资源获取的直接和多渠道,使馆员在资源的持有者和管理者的意义上变得貌似可有可无了,再用过去以图书馆为本位的一套管理制度来“管”读者,已经成为了“无的放矢”。这就势必使馆员重新理解资源、面对资源,重新理解自己。

这先要看一下馆藏形态。那种“谷歌”型的冲击力极强的库藏和检索平台取代图书馆,那种“数字”就是图书馆的全部的说法,现在看来,还是要经过一段实践、时间的检验,至少目前还无法成为定论,还不是图书馆界的共识。复合型馆藏将长期存在的观点为大多数人所认可。

馆藏是馆员提供服务的基础,以资源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的特质所在。复合馆藏的新形态就是巨变的标志之一,它挑战了馆员的心态和业务素质,使馆员必须由过去的对待“工作”的心态,向研究型、职业素质型转换。馆藏由过去的静态存在,变成了动态存在,必须充分熟悉,不断整合才能具有读者针对性,才能对读者有用,才能激发读者的有效需求。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读者对本馆馆藏和服务的依赖程度,是本馆办馆质量和图书馆价值的天然尺度。这样,主动服务及服务水平,就成了新型馆藏资源的特点,建设这种能够充分满足服务需要的新型馆藏资源,也就成了馆员存在状态的新特点,也成了考察图书馆的价值承担者与实现者的馆员自身的价值尺度。

2.2 读者需求方式的变化对馆员的挑战

读者需求方式的一般变化,除前述诸如,阅读浅层化、娱乐化、快餐化的现象,不必依赖馆舍条件通过网络即可获取文献等等,还有读者到馆利用文献率明显下滑的态势。尽管在近年高校造新馆风潮中,几乎都注入了现代理念,追求了馆舍安排的大开间,藏阅一体,用心是方便读者,吸引读者,尽量让读者利用图书馆高质量地完成学业,促进创造性的成果。但调查下来,这样方便阅读和借取的客观条件的极大改变,并没有激活资源,并没有改变资源的流通效率。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这里反映了读者需求方式的变化却是无庸质疑的。另有,读者到馆,多为自习等。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校园读者的需求结构日益多元化。其中最显著、最富挑战意味的是需求的国际化,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国际化需求,对服务方式的国际化需求。这些变化不可谓不大,而这样多元的,甚至让人来不及有充分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的需求变化,直接挑战的就是我们的馆员。怎样应对读者需求而建设有效的资源,怎样面对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去改变服务方式,这都是对旧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挑战。不摆脱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跟随国际化的脚步,不理解并应对这种多元化的需求,就不能“适者生存”。

2.3 服务工具的变化对馆员的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图书馆的应用技术,呈现出了更广阔应用平台。不但出现了数字资源及其应用技术,而且在传统图书馆的操作领域中全面注入了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反映在网络之中,这意味着个体馆员的活动方式,已经被联络着的工作环境所覆盖。它不但要求馆员熟悉这些技术,而且只有在网络环境中才能实现技术的应用,实现自己的工作。现代图书馆对技术的依赖,也就是馆员对普遍联系的依赖。服务工具的变化,以其不可回避性,在挑战着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挑战着馆员的综合素质。

2.4 服务方式的变化对馆员的挑战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已经清晰地摆在了面前。但它不是说,数字平台,信息化工具是图书馆服务的唯一方式,正象数字文献还没有成为唯一馆藏形态一样,传统的图书馆系统,仍将长期存在。新的挑战,在于能不能将新工具与传统的图书馆系统做科学的把握,使之成为有机的,有效的服务支撑的宏大平台,重新塑造一个图书馆的新的服务形态。

我们看到,当今条件下图书馆的服务形态,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各业务部门必然、紧密的联系和各服务条件——诸如信息工具、馆藏资源、馆舍环境等等的综合利用。对此,它既需要有馆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的达水准,又要求有极大的,团队合作的自觉意识。任何一个服务项目,任何一个服务着的个人,都是整个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具体表达。这些因素,必然会促激馆员自身的重塑,让馆员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它也会促激图书馆自身组织形式的变化,让图书馆探索大部制的形式,去弥补分工过细所带来的功能障碍。这种种因素,本身就挑战着各自为业,应对“工作”,缺乏系统意识与部门间合作精神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充分利用馆舍条件,是服务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图书馆的空间格局,已经否定了传统图书馆的分散的小开间的形式,但并不是说,大开间就解决了以往分散经营,各自为业的问题,如果株守旧的思维方式,它仍可以分散割裂,自成格局,仍可以用过去对待阅览室的态度去对待服务。现在的网络条件、资源揭示的条件,提供了吸引读者、主动服务的可能性,它们是可以探讨、实现的新的服务领域。阅览空间既是传统服务,又注入新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活力,这挑战的也是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

团队协作,是在新的图书馆条件下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是图书馆自身的业务推进,还是服务项目的推送,也就是图书馆价值的开发,都越来越将团队现象突显出来了。这个团队,不是过去意义上的部门分工下的狭义的团队,而是打破部门间静态的格局,为具体事项组织的、既有部门间的分工协作,也有从各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组织的具体团队,还有为具体服务项目长期的人员合作等等,对馆员说来,这不止考验着个人的具体业务素质和能力,也考验着馆员的事业精神。合作的成功与否,预期的实现程度,都取决于每个馆员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必须改变旧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大挑战。

服务方式的另一个重大改变,是要求图书馆深入到学科的服务。它要求图书馆由过去等待读者上门,变而为与学科紧密联系的主动服务,而且是对馆员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的服务方式。这不仅有学科馆员的建设,还有服务团队的建设;不仅对馆员有图书馆专业学养的要求,还有对所服务的学科专业熟悉程度的要求;不仅有知识的要求,还有服务技能的要求。

上述这些服务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要求馆员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工作型”的状态,而回归到馆员的真实形态上,即属于馆员的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是研究型的、拓展型的。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效服务,才能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生存条件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指向下,使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

2.5 图书馆经营理念的变化对馆员的挑战

巨变中的大学图书馆,也表现在其经营理念的更新变化。图书馆的主旨,“服务”的理念,“文献、信息保障”的理念,是在经营理念更新变化的过程中获得强化的,或者说是在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变化中获得活力、获得其可能性和现实性的。

经营理念变化的最突出的现象,是在近些年办馆经费获得一定程度保障的情况下,对效益的关注。也就是“效益”,这个市场经济的评价杠杆,带着市场经济的意味进入了图书馆这个公共服务体系。对资源的建设,用“效益”的眼光来审视它,借阅率、点击率、下载率……成为了关注点,成为了学校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效益的评价要素。这是和现在有限的经费与大量的纸质、数字文献的市场涌现情况相对应的,是投资办学面临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就是在挑战着图书馆的办馆经营理念。在这样的挑战下,考察的不仅仅是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部门和资源建设决策,更主要的是挑战所有馆员对已有资源的熟悉、把握和推广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了具体馆员的学养、技术、协作能力、服务精神等各方面要素的深刻挑战。回应了这样的挑战,才能做好具体岗位的工作,才能使图书馆把资源能动、有效地推送到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处,实现它“服务”的真正活力,表达图书馆的价值。

3 结论

由此得出这样的认识:不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图书馆,都在说明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表达着图书馆的真实存在,馆员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核心。在面对图书馆巨变的时候,只有创造一个崭新面貌的馆员队伍,才能创造一个新形态的适应这场巨变的有生命力的图书馆。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挑战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