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术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1-04-03王洪洋
● 王洪洋
关于高职院校学术文化建设的思考
● 王洪洋
学术文化建设对于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具有重要作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学术素养是高职院校在加快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对高职院校学术文化的建设措施进行了探讨。
高职院校;学术文化;重要性;措施
学术文化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人在从事学术研究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即拥有共同的学术信念和追求、肩负共同的学术使命并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学术文化可以提升高校的层次,提高高校的教育能力,学术研究则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我国很多高职学院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起来的,虽然已进入高校行列,但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学术研究的基础较为薄弱,教师的学术水平亟待提高,高职院校的学术文化建设明显滞后。虽然高职院校不象本科院校那样特别注重理论研究,但深厚的理论与学术积淀也是指导应用实践的重要基础。如何通过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通过应用和开发研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都是高职院校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高职院校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术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术文化的软环境不足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学术和科研活动均由教师完成,学生很少涉及和参与。同时缺乏激励学生从事学术科研活动和培养相关能力的机制和管理机构,使学术文化的形成缺乏制度保障和组织支持;缺乏高层次的学术讲座,缺少与名家、大家亲密接触的机会,使高校的学术文化层次不高、氛围不浓。如果没有浓厚的学科文化与积极进取的院校文化所构成的学术文化,学术研究的发展就会在深层次上丧失动力与支持。
(二)功利色彩明显,学术精神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学术文化存在浮躁与功利的现象,急于求成、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导致了弄虚作假、包装炒作等现象。在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学者放弃了踏踏实实著书立说的传统,公然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制造一些缺少创新的“学术泡沫”,更有少数人为了谋求发表、出版和获奖,为了获取学术地位及相应待遇,采取某些不正当的交易行为。没有理性和健康的大学学术文化,大学的学术发展往往会追求短期的泡沫式“繁荣”,甚至不惜“拔苗助长”乃至“拔苗收割”,没有耐心酝酿积淀并获取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三)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
大学之中存在两种差异巨大的文化——以学校行政人员为代表的管理文化或行政文化和以大学学者为代表的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的特点是注重效率。倾向于建立相对清晰和统一的组织目标,设置严格的等级,按照有序的程序和有效的责任机制来管理学校。学术文化的特点是注重自由和学术活动的实际效果。大学学者往往对管理文化所追求的秩序和效率不以为然,他们更倾向于能够相对自主地确定学术发展目标甚至安排个人的生活,认为大学的管理应该因势利导,尊重个性与差异,只求达到发展学术的效果,而不必强求表面的秩序与效率。大学管理文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大学学术生产中的主观随意性,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但它的刻板和繁琐程序却可能妨碍大学学者的学术自由,降低大学学术的创造力。
(四)学术活动的物质条件不足
学术活动必须要有设备、场地、经费、技术等各方面的保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经费、场地和设备首先保证用于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而对学术活动所需的场地设备和经费则投入不足或者根本没有。物质条件的不足,使现有许多高职院校的学术活动浮于表面,仅仅处在了解专业领域的基本情况阶段,很难深入下去,出成果、出效益。
(五)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学术活动意识不够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十分强调应试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学习初期就重书本知识的记忆,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便到了大学,这种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很多大学生仅仅满足于掌握书本知识,考试得高分,而对锻炼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术活动则很少关心和参与。有的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参与的重要性,但在崇尚学术的意识和实际参与的行为之间存在很大距离,缺乏实践的勇气和能力。
二、建设高职院校学术文化的措施
(一)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学术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拼搏进取、能力强、水平高、有凝聚力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学术带头人是学术团队的核心,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已在该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建树或学术成就,另外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其次鼓励和支持学术带头人组建学术团队。按照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培养和引进数量适当、专业分布合理的学术成员,按学科的层次或建设目标提出学科的职称和学历层次要求,引导和促进学术队伍按学科要求合理配置和优化。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是学术团队成功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各个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合作,对学术团队和创新平台的科技项目进行科学筹划,搭建学校科研平台,创建多学科联合攻关、协调运行的文化环境和制度保障。学术团队内部要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一整套有效运行的机制确保团队健康发展。
(二)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的性质、任务及师资队伍状况决定了教师不是理论研究型学者,而是从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不能不切实际地去追求高深的理论研究,而是要求真务实结合实际需要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科研工作,倡导产学研结合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使教师获得更多与实际接触的机会,使教学内容与当地经济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工作也更加面向生产实际,体现了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也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搭建平台。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术活动运行机制
学术活动的开展,尤其是长期开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建立为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后台支持。运行机制的建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成立学术活动管理机构;建立层次合理的学术队伍;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评价制度。为了保证学术活动有序、持续地开展,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对科研的申报、评估、推广、奖励等实行规范管理。科研管理和科研成果的评价对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克服以往按成果的数量而不是按质量评价科研水平高低的方法,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研究、制定和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相关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
(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应加强学术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学术研究工作者应具备的学术使命感、责任感和正义感。要通过刻苦努力、认真履行学术责任和为人师表来赢得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术风气,要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和学术争鸣。完善学术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此外,还要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教师要做好学术研究,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坚持不懈地劳动。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术活动的举办,也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载体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越来越多地与社会接轨。
[1]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赵菊扬,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57.
[3]沈曦,大学学术文化的构成要素[J].当代教育论坛,2003,(11):23.
[4]潘蜀健.关于学科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3,2(8):50-53.
[5]邢以群.论高校学科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69-70.
[6]戴燕.学术期刊的优化模式与学术文化重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5):34.
[7]陈何芳.大学学术文化与大学学术生产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72.
王洪洋/潍坊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责任编辑: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