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造就了“礼奴”?

2011-04-03林鸣

大众标准化 2011年10期
关键词:登门名酒茅台酒

□林鸣

据分析,“礼奴”的心理相当复杂。其中有战战兢兢的,有坦然登门的,有心存不甘的,还有送完就后悔的。

几乎形成惯例——每逢节假日,北京就要发生全城大堵车。因而有市民嘲讽:这里面起码一半是送礼的。由于年节越来越多,因而造就了一个“礼奴”的新行当。这种“奴隶”显然与房奴、车奴、卡奴、儿奴不同,他们衣冠楚楚,满脸堆笑,汽车后备箱装满了各式礼品。据说,这个现象在全国各大城市里都很常见。用不着调查就能发现:凡是有资格受礼的,均为有权有势的主儿,哪怕他手里握着芝麻大点儿的权力,也会收到丰厚礼物。至于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则无福接受“礼奴”的朝拜——当然,那些带着摄像记者登门给贫困户送一桶油、半袋面的不算,因为那属于官员的“政绩”。

和预料的一样,今年中秋节,月饼再次引起风波。本来,吃月饼是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伴随着“月饼税”的争论和各种天价月饼的诞生,吃月饼从“传统”渐渐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讨论。爱多管闲事的西方报人说,月饼本身热量高不利于健康,再加上价格昂贵,已经成了中秋节的“多余礼品”。比如星巴克一盒6枚装月饼售价60美元(约合人民币380元),包装得像珠宝包装或高档用具箱。哈根达斯的员工则评价说:“多数顾客只是把这些东西当成地位的象征,显示他们有钱。”很显然,那些痴迷礼品的人,跌入了炫耀型消费的陷阱。

送礼之风盛行,也误导了某些企业,因而奢华包装屡禁不止,高档商品价格直线飙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茅台、五粮液大耍“酒疯”。短短几个月,名酒的价格“闻节而动”,中秋节、国庆节都成了“劫”!业内人士说,茅台酒一般是“买的不喝,喝的不买”,“便宜了反而销售减少”,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茅台酒进入了“销售循环怪圈”,中秋节、春节时送礼,人情公款消费需求大增,使得茅台酒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当购买者越来越多时,新一轮的涨价又开始了,如此循环往复,连发改委的约谈都当成了耳旁风。买酒的、喝酒的都看得清楚,名酒涨价的真正幕后是“公务酒”、“办事酒”、“人情酒”的大量存在。

更加严重的是,送礼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如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行贿受贿已成为一种习惯——送的应该,收的坦然。人际交往由朴素的礼尚往来,到变了味儿的请客送礼,再演变成权钱交易。甚至越是打击,越是猖獗,致使人们无奈地形成共识:不送礼办不成事。有识之士指出,利益的冲动与欲望原本就是人类的本性,没有约束与规则,欲望就会迅速无限度地膨胀转而变成贪婪。我们看到,权力资本化,权力寻租,利益集团迅速的形成,搅乱了社会的价值体系与经济秩序,颠覆了良好的道德标准,并且构成了对建立和谐社会的严重威胁。办事必送礼的潜规则,通融了社会的每根神经,在“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达到预期目的就是成功”理念的强势驱动下,加速了社会风气的滑坡。虽然中央反腐决心起到一定震慑,但行贿受贿像“地火”一样隐蔽地燃烧着,纵然有千百个禁令,又奈何“地下之火”?应该说,腐败“事业”的“红红火火”,断然少不了礼奴们的“贡献”。

据分析,“礼奴”的心理相当复杂。其中有战战兢兢的,有坦然登门的,有心存不甘的,还有送完就后悔的。如今,在一些“礼奴”那里,还形成了一整套的“送礼艺术”,他们彼此传授交流,并将这种艺术归纳为“借花献佛,暗渡陈仓,烘云托月,移花接木,醉翁之意,锦上添花,异曲同工”等诸多花样,时时加以细心揣摩,认真演习。毋庸置疑的是,在官场上,送礼常常是腐败的“第一乐章”,只要没把好这一关,奏响了这一“乐章”,接下来肯定就是腐败的“大合唱”。弄不好曲子未终,便会有人因此遭殃下台。究其原因,某些“礼奴”的罪责实在难逃。

猜你喜欢

登门名酒茅台酒
“名酒投资”骗了数百名美国老人
房山区西潞街道夏庄社区党总支:“满意服务360°”党建品牌共建 和谐新社区
嗜賭銷售員竊名酒半價網售
茅台酒
茅台酒
中脉名酒事业部 领航酱香白酒之旅
化学家的声明
“登门槛效应”让你变冲动
“非常害羞”
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