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式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新思路探索
2011-04-03凌晨,周毅
凌 晨,周 毅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河床式水电站具有水库淹没土地较少、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等特点,因此成为许多江河水能梯级开发主要方式。但我国农村居民自古以来就有依山傍水而居的传统,众多临江而建、防洪标准较低的村镇房屋拆迁与安置都十分困难,这已成为河床式水电站开发中的一大制约性因素。以下,笔者就浙江省青田县三溪口河床式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的经验,对河床式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新思路进行探索。
1 工程概况
青田县三溪口河床式水电站工程位于丽水市青田县境内,坝址位于大溪和小溪汇合口下游湖边村附近,距青田县城约6.0 km。工程的兴建对合理开发流域水力资源,对改善航运条件和上游工程建设及影响区的取水条件和区域水环境,对推动丽水市及瓯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溪口河床式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结合改善航运条件的河床式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为18 m,调节库容247万m3,电站装机容量110 MW,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提供30100万kW◦h的清洁能源。
2 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过程的主要问题
为保证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水电站淹没范围界定阶段,笔者会同项目业主、工程指挥部等就水电站在设计水位下的淹没实物指标进行了初步调查。初步调查成果显示该电站涉及552户,影响房屋11.70万m2、土地184.54 hm2(其中耕地77.65 hm2)。如按常规水电站的处理方法,涉及淹没土地184.54 hm2均予以征收,552户移民进行外迁安置处理,不仅移民安置工作量巨大,同时工程还将遇到以下问题:
(1)经测算,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总投资将达到5亿元以上,严重影响该水电站建设的经济合理性。
(2)根据对涉及移民的走访调查,大部分移民都不愿离开其现有居住地,希望能继续居住于拟建的水电站水库周边,这也给该水电站移民远迁安置的方案带来了难度。
(3)工程所在地青田县土地资源紧缺,工程涉及区域人均耕地仅0.02 hm2(0.3亩)左右。因此,工程所涉及的77.65 hm2耕地,经测算将会产生近4000人的失地农民,其带来的生产安置问题也成为了工程建设的一大制约性因素。
综上所述,在无防护方案的情况下,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难度极大,基本无法满足大多数移民的安置意愿,同时其高昂的移民安置补偿投资也是工程的不能承受之重。因此,按常规水电站的处理方式进行移民安置基本不可行。
3 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对策
在常规处理情况无法解决该电站移民安置问题的情况下,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移民、水工、地质、测量等相关专业多次至现场进行查勘。最终通过库周防护、原址重建、耕地垦造3者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前文所述的淹没范围界定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问题,完成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
3.1 查勘成果分析
初步调查成果显示,该工程涉及的552户11.70万m2房屋中仅有100户2.12万m2的房屋淹没影响涉及到其一楼地坪以上部分 (以下简称A类房屋);有450户9.54万m2房屋其淹没影响只涉及其房屋基础或其架空层、地下室(以下简称B类房屋),工程正常蓄水位的抬高不会对其一楼地坪以上部分房屋造成影响。同时调查显示,在库周各居民点处上述2类房屋往往处于混杂分布,基本无单独分布的A类房屋。
调查成果还显示,工程涉及的船寮镇、石溪乡大量A、B类房屋临水侧存在一定数量的耕地、园地,其现状堤防均在这些耕地、园地的临水侧。因此这些耕地、园地从防护条件来看,不会对原有瓯江干流大溪、支流小溪的行洪造成影响,同时可以通过对这些耕地、园地的防护来达到保护B类房屋基础的目的,并为A类房屋宅基地的再利用提供了条件。
根据地质勘探分析,库周涉及房屋大部分基础置于粉细砂、粉土或粉质黏土层上,其下为砂砾卵石。房屋地基下存在强~中等透水地层,存在地基渗漏问题,蓄水后会使地基含水量提高,承载力下降,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地质勘探同时分析指出,库区两岸的边坡总体稳定,无大型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水库蓄水后不存在大规模的库岸失稳或岸坡再造问题。
综上所述,工程涉及的房屋、土地存在被防护的可能,且根据工程涉及两类房屋分布特点,涉及A类房屋的宅基地也具备再利用的可能,因此可以通过库周防护、原址重建、耕地垦造3者结合的方式解决该工程的移民安置问题。
3.2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根据查勘成果分析,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确定了该工程库周防护的范围,并按防护范围重新划定了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在此基础上,工程成功进行了实物详查,并以实物详查成果为依据进行了移民安置规划的设计工作。
3.2.1 耕地垦造设计
根据综合分析、主导因素、最佳效益3项原则并结合当地乡镇政府的意见,在不影响瓯江干流大溪、支流小溪防洪要求的情况下,以获得最大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拟定工程区块。共计整理垦造土地范围为70.763 hm2,其中原有耕地数量54.175 hm2,新整理耕地数量16.588 hm2。
拟定的耕地垦造主要技术流程为:将拟垦造土地表层耕作土剥离收集并清除杂物,同时将周边可能淹没的部分耕植土层进行收集后作为复耕土地的耕种层用土;确定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土石方平衡后的弃料量,选择填筑料的取料场所;将弃渣料和填筑料运至填筑区,对拟垦造土地进行抬高填筑;沿河岸建造驳坎护坡;完成耕作层的回填和平整;建设排、灌渠道体系和交通体系。
通过拟定的垦造方案,工程保护了原水库淹没区涉及范围内的所有基本农田,并通过新整理的耕地极大程度缓解了水库淹没带来的生产安置问题。
3.2.2 原址重建典型设计
青田县鹤城镇白蒲村F1-2区块共有30幢房屋需拆除重建。原房屋地基为坡残积土、粉质黏土、砂土或粉砂土,房屋现基础高程为14.25~18.37 m,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该区域需拆除重建房屋30幢,防护区利用居民点临江侧外的耕地垦造工程所建堤防进行一并防护,拆除重建房屋基础采用砂砾石回填,设计高程为19.0 m。防护区内有5条道路,长度分别为262,75,243,248,106 m,宽度分别为3.5,6.0,3.5,5.0,4.5 m,现路面高程均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需加高,路基采用砂砾石回填,C25混凝土路面,加高后路面高程为19.30 m。拟改造涉及房屋化粪池,抬高出水管标高,室外新建管网,统一收集废水,就近排入水体,末端使用鸭嘴阀,避免倒灌现象。电力、通讯设施均按原有线路接入。
3.2.3 房屋防护加固典型设计
该典型设计方案适用于坡残积土、砂砾石、砂土、粉质黏土地基,房屋一层地坪高程为18.50m以上,架空层或地下室地面在高程18.50m以下,干砌石或钢混凝土基础顶面在室外地面以上。
清除原有砖墙体表面的找平层,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墙内外侧均采用厚150 mm,C20混凝土护面,护面混凝土距迎水面50 mm处布置双向 Φ 6@200钢筋网片,设拉接筋 Φ 6@500梅花形布置锚入墙内300端部与双向布置的Φ 6@200钢筋网片拉接。干砌石或钢混凝土基础部分设拉接筋Φ 10@500梅花形布置锚入基础内500 mm,端部与双向布置的Φ 6@200钢筋网片拉接。室内护面从干砌石或钢混凝土基础顶面至高程18.50m,底部设150mm厚0.6m宽的水平段;室外护面从原室外地面标高至高程18.50 m,底部设1.5 m宽的水平段,其端部下设深0.5 m,宽0.2 m的抗滑键。室内底部回填砂土或碎石,分层夯实 (层厚小于300 mm)回填至18.350 m,再用C10素混凝土回填150 mm厚压顶。
此方案主要作用是防止蓄水后水位的上下波动带走地基内的土颗粒和砂土,以保护基础的稳定性;避免因水位的上下波动及长时间的浸泡而造成砖墙体强度降低,起到保护和增加墙体强度的作用(见图1)。
图1 防护方案示意图
4 与常规安置方案的对比分析
4.1 安置方案效果对比
该工程2种安置方案的对比:常规安置方法需涉及土地184.54 hm2。采用原址重建安置方案仅涉及土地113.78 hm2(均包括无需征收的国有河道面积),并且节约了大量耕地;常规方案需搬迁安置人口近2000,而新安置方案仅涉及342人;常规方案需新征收安置用地14.81 hm2,采用原址重建安置方案仅需对坝址处2户4人的拆迁安置新征收安置用地;常规安置方案建设征地补偿投资42500万元,采用新安置方案仅需31535万元。2种安置方案对比成果见表1。
表1 安置方案效果对比表
4.2 安置方案效果分析
该安置新思路突破了传统库区防护只针对耕地、可防护房屋的思想束缚,在进行多次防洪影响论证的基础上,将拟淹没拆除房屋范围以及部分非耕地范围纳入了防洪堤的保护范围,体现了集约使用土地、以人为本、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集约使用土地的设计理念。通过耕地垦造工程的实施,完成了对原库区范围内所有基本农田的保护,减少工程淹没占地70.76 hm2,并新增垦造耕地4.13 hm2;在耕地垦造工程基础上,实现涉及房屋原址抬高重建,在保证移民住房安全的基础上,为当地节约安置用地2.70 hm2。通过耕地垦造和房屋原址抬高重建,工程遵循了集约使用土地的设计理念。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安置方案拟定阶段,开展对涉及移民进行了安置意愿的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移民都不愿离开其现有居住地,希望能继续居住于拟建的水电站水库周边。因此原址抬高重建的方案符合涉及移民的安置意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在安置方案拟定阶段,对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投资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估算常规安置方案补偿投资42500万元,而新安置方案补偿投资仅需31535万元,达到了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
5 结论与建议
该工程采用库周防护、原址重建、耕地垦造三者结合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工程移民数量,节约了大量土地,同时还满足了当地居民希望留在原居住环境的要求。从安置效果来看,该方案达到了移民利益、企业利益的双赢,实现了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帕累托改进,为类似的河床式水电站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提供一条新的安置途径。
根据在该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经验,该类安置方案的设计建议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防护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原有河道的行洪断面宽度,应通过各防护方案的调洪演算来保证原有河道的行洪条件不因防护工程而恶化。
(2)房屋加固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对房屋所处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勘察,保证房屋地基所处土地的承载力不因蓄水影响而大幅度下降乃至威胁房屋的基本安全。
(3)在拟定搬迁移民的安置方案过程中应充分征求移民的意见并与当地乡镇有关部门的新农村规划相衔接。
(4)耕地垦造方案应对防护后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充分考虑水库蓄水影响,以保证防护后土地的垦造方向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5)如库周拟防护地块的现状高程过低,则会大大提高耕地垦造、房屋原址地基抬高等相关防护费用,造成防护经济效益降低甚至无防护经济效益,因此在拟定防护区块前应对现状地块进行经济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