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制研究生神经内科试题结构变化与PBL教学
2011-04-03李建川王薇薇
李建川 袁 云 王 颖 王薇薇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PBL教学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教学模式,我国近几年来的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十分提倡“PBL”这一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已在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1]。神经内科是8年制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大部分同学,这也是他们系统学习神经内科疾病的唯一机会。在尽量短的时间让同学掌握相关知识,PBL教学方式起了很大作用。笔者医院神经内科已实行以PBL 3年,本文拟对这三年神经内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了解PBL教学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2~2004级8年制临床研究生,分别为第一组(83人,平均年龄23.5岁,男性40人,女性43人),第二组(79人,平均年龄23.4岁,男性39人,女性40人),第三组(67人,平均年龄23.5岁,男性34人,女性34人)。
2.方法:3组学生均先接受17学时的课堂授课,学习神经内科的解剖、脑血管疾病、癫痫、变性病、周围神经及肌肉病等的基础知识。之后开始13天的神经内科见习。神经内科见习将神经内科分成数个专题,包括脑血管病、偏头痛、脊髓病、变性病(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肉病等[2]。3组同学均采取PBL教学模式,包括先是同学对当天所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做一个介绍,之后同学就老师给定的病例讨论。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的病例均为中文,第三组同学的病例20%为英文病例。第三组同学每天早上增加1h的时间在病房,而介绍所学内容及病例讨论时间相应缩短。在病房的时间用来随病房医生交班,查房,学习基本的神经内科操作,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参与开医嘱,及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和讨论。每组同学的考试题均为70道选择题,每题1分。包括中英文两种题型,考题分为理解应用型和记忆型两类(表1)。记忆型考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如:感觉系统的中继站在:A.脊髓侧索;B.脊髓后索;C.脑干;D.丘脑;E.丘脑下部。答案为D。而理解应用型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如:女性,38岁。因四肢刺痛麻木不适4年伴行走困难,如踩棉花状半年来诊。患者有胃病史10年,无反酸。曾检查血糖正常。体检有轻度贫血症。为明确诊断需进一步检查的是:A.肌电图检查;B.骨髓穿刺;C.血清维生素;B12的测定D.头颅CT检查;E.脑电图检查。答案为C。考试成绩分为优秀(分数≥60分),良好(60分>分数≥50分),及格(50分>分数≥40分)和不及格(分数<40分)(表2)。分别比较各组间考试题类型及成绩有无差别。
表1 各组考试题类型[n(%)]
表2 各组考试成绩[n(%)]
3.统计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SPSS 11.0处理,比较考试题类型及成绩采用χ2或fisher's精确检验法。
二、结 果
第一组中文记忆型试题比例较其他两组明显偏大(P=0.001)。第二组和第三组试题结构没有统计学差异。考试成绩第一组优秀百分比最高(P= 0.024),不及格率最低。第二组及格百分比(P= 0.012)和不及格百分比最高(P=0.006)。第三组良好百分比最高(P=0.012)。
三、讨 论
8年制临床研究生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间短,而且在集中授课,学习基础知识后,还没有对知识充分了解时就开始临床实习,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知识不能活学活用。从对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考试结构分析来看,第二组考试时理解应用型的试题比例较大,与记忆型试题只是考查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同,此类试题与临床情况更加接近,需要综合运用相应知识要点才能答对。反映在成绩上可以看到优秀百分比和良好百分比下降,及格和不及格百分比升高。因此较多的理解应用型试题,有很好的区分度,有利于更好的测试学生的能力,反应了同学解决临床问题的真实能力。
实习时间短的第二个弊端是,同学缺少足够的时间形成对疾病的总体认识,这种认识需要对病人的反复观察和接触才能形成。而且只是通过教师提供的病例来学习,只是学到了某一个具体病例的相关知识,对于神经内科查体,和病人沟通的技巧,常见情况的处理这些基本知识都很少接触。从这两组考试分析来看,第二组和第三组考试试题结构相似,但第三组同学增加了每天1h的病房查房时间。第三组考试成绩确有提高,优秀百分比不变,良好百分比提高,不及格百分比下降。很多研究证实PBL教学较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3]。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很难在短期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4]。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间太短,每日增加1h的病房实践时间,和病人实际接触是对它的有益补充。而且,随着国际交流愈发频繁,对医生的英文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对8年制研究生的英文要求不再是会背专业单词,而是能阅读甚至书写英文病例。因此在第三组同学的实习中,我们增加了每天1h的病房查房时间,让他们能和病人面对面的接触,在真实情景下学习。同时将一部分病例讨论改为英文,以提高他们的医学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在第二组和第三组同学的考试中提高了英文试题的比例,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对同学学习英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推测第三组同学的成绩提高,与此也有关系。
1 Lam TP,Wan XH,Sau-man M.Current perspectives on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Medical Education,2006,40:940-949
2 王云甫,罗国君,刘光健,等.分专题进行《神经病学》教学的初步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09,11(11):123-124
3 Tiwari A,LaiP,SoM,etal.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J].Medical Education,2006,40:547-554
4 吴红花,于峰,李海潮,等.递进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