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草食男”现象的教育学思考
2011-04-02◎李洁
◎李 洁
都市“草食男”现象的教育学思考
◎李 洁
都市“草食男”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新人类,这群青年男性在特殊的生活境遇中长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但同时也陷入了自我问题、婚恋两难、人际疏离的生存困境,对此,教育者包括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及其领导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应承担起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生存困境的教育责任。*
草食男 生活境遇 心理诉求 生存困境 责任
“草食男”这个网络新名词诞生自日本作家深泽真纪笔下,其在网络专栏中首次用“草食”这两个字形容日本当前青年男性的生活状态,随后“草食男”便被广泛认知和引用,近年来在日本风行并席卷全球。
一、“草食男”:内涵与表征
新新人类——“草食男”的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日本一家周刊的问卷调查表明,受访女性70%感到身边存在 “草食男”,24%表示 “不存在”,16%表示 “不懂什么叫 ‘草食男’”。①“草食男”主要指现时30岁以下的男性,颠覆了传统男性的“肉食”特质——刚强、好斗、主动、攻击性强,沿袭了草食性动物本性——温和、友善、被动、攻击性低。
日本一家网站罗列出了“草食男”的标准,如果具备以下三条或以上,则被有幸冠之以名:更喜欢呆在家里而非外面;心思纤细;认为光顾从事色情交易的“风俗店”是浪费精力和金钱;会与女性朋友一起去购物旅行,但多数不会发展成恋爱关系;对恋爱态度不积极;与其花时间和精力与人交往,倒不如费些心思打扮和犒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停留在一定阶段就不想再往下发展。②
日本东京一家市场研究公司的总裁牛久保惠美对位于东京和日本其他大城市的100名20多岁到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进行访问后,总结出“草食男”的六个主要特征:其一,职场生活中,没有出人头地的欲望,能够做好上司安排的事情,却绝对不会主动做上司没有安排的工作;其二,家庭生活中,与母亲的关系比较亲密,经常和母亲一起出去购物;其三,婚恋生活中,缺乏男子汉应有的主动,不会积极追求恋爱或性爱方面的事情;其四,人际交往中,言语不多,表现出性格温和、友善,不易和人发生冲突,更喜欢独处、自娱自乐;其五,闲暇生活中,对时尚比较敏感,爱打扮,喜欢使用化妆品,喜欢购买高档服装,甚至喜欢女性服装,常常通过节食保持苗条身材以便可以穿紧身衣;其六,物质生活中,对自己的钱看得比较紧,身上经常会带着多家零售商的优惠卡,他们认为那些不知道如何精打细算省钱的人是傻瓜。牛久保惠美认为,从这些特征来看,“草食男”其实和女孩子非常类似,因此,“草食男”更准确地说应该被称为是女性化的男人。
总之,这群具有女性气质的青年男性的生活字典中从来没有积极、主动,形象而言,就像一只动物只顾低头吃草,不懂得放眼看四周,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崇尚“温”、喜欢“慢”。
二、“草食男”:生活境遇
“草食男”恋上“草食”主要与其特殊的生活境遇有关,主要表现为:
(一)生活在物质与精神文化极大丰富的环境
30岁以下的青年男性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成长与改革开放同步。30年来,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民主,经济腾飞,社会和谐,人民的生活从温饱逐渐到达小康,有的甚至到达了富裕。“草食男”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受益匪浅的幸运儿,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还被戏称为“富二代”,他们的生活不再缺衣少食,不再受病痛折磨,也不再饱经风霜,而且,还有幸安乐在父母为他们这群“独生子”营造的温馨港湾,尽情地享受着丰富的、前沿的、时尚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从来不为明天的生存与发展而忧虑。
(二)成长于女性环绕的世界
据调查显示,现代家庭依然沿袭着传统——几乎所有的男性家长要么在外忙于生计,要么忽略下一代的教育,因而多为独生子的“草食男”从出生到学龄前一直在奶奶、外婆、妈妈、姑姨的万般宠爱之下。当“草食男”上学之后,传统文化又令大量的男性教师在学校教育场域缺席,因而,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草食男”面对的又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老师。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幼儿园,男教师人数所占比例约为1%。而在国外,不少幼儿园男教师所占比例可达到10%,甚至20%以上。③由于成长在女性环绕的世界,“草食男”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在气质、性格与能力等方面与传统男性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女性世界还影响并塑造着“草食男”对他人、社会和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追求,对幸福的定义。
(三)生存于计算机网络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初,适逢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微型电脑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大量进入都市学校和家庭。1993年,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urcture),人称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发达国家相继仿效,掀起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次年5月,以“中科院北大清华”为核心的“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设施”(简称NCFC)已与Internet联通。我国作为第71个国家级网加入了Internet。④被科学界誉为“第五次信息革命”的高速率、多媒体的全球性的信息网络时代,对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身为80后的“草食男”恰恰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革命,并且成为这一场革命的第一代受用者,他们徜徉在网络经济、虚拟社会、数字文化之中,足不出户便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购买到需要的物品,欣赏到喜爱的音乐和电影,甚至能“坐”在虚拟的公共娱乐场所慢慢品着咖啡翻着书页,或者与理想中的伴侣在线一起收拾着“爱的小屋”……青春“草食男”的黄金时代,只要在家中,就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几乎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
三、“草食男”:心理诉求
生活在特殊境遇的“草食男”表现出如下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
(一)尊重女性
在崇尚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活跃在家庭、职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场域,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力量。数据显示,上海女性的经济及社会地位在21世纪急剧升高,在上海,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女性约有70万人,分布在IT、媒体、广告、金融等10大金领行业中,女性就业的比例接近50%,名列全国前茅。《理财周刊》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上海女性是家庭理财的主力军。在被调查的家庭中,有58%是由女性主持家中财政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储蓄、股票、商业保险、债券等几大品种,而且大部分被调查的上海女性对自己理财的业绩感觉良好。⑤正因为“草食男”从小到大在各种场合中大多接触到各色各样的女性,如家庭中的贤妻良母、学校中的女同学和女老师、职场中的巾帼英雄,以及生活中的出色异性,因而,他们能很好地体察到女性的柔情似水、心细如发,欣赏到女性在生活中的美丽与智慧,更能理解职业女性为人妻母的艰辛与坚韧……这一切,让作为男性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出喜爱女性、尊重女性的心理诉求。
(二)崇尚中性之美
中性之美具体可以表现为:婚恋观念由郎才女貌转化为女才郎貌,性格气质由男刚女柔转向女刚男柔,性别文化从男女有别到阴阳同身等。⑥正如台湾从事男性文化研究的女作家蓝怀恩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构成,现今女性已不再满足于趋向男性的心理预期,女性的社会角色已日益‘雄性化’,而男性似乎也难以抵御社会各方因素影响而转为‘阴性化’。在生态失衡的情况下,‘中性’在二者间提供了一条微妙的界线。无论男女,都可以通过调节内在的阴阳间距,而趋于成熟完满的平衡状态。”从2005年超级快女李宇春到2008年小品王小沈阳迅速窜红的现象来看,中性之美已成为现代社会大众审美的趋势。而我们目光中的“草食男”则是一群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青年男性,他们在生活中追求开放不羁、优雅时尚、简约自然的“中性”状态——这就是他们内心所追求的美的境界。
(三)追求个性
个性,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开始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任何人都有个性,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在职场生活中甘于平凡,被动做事;在家庭生活中依恋母亲;在婚恋生活中被动、温热;在人际交往中温和、疏离;在闲暇生活中女性化;在物质生活中狂热、偏好等”——这些都是“草食男”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个性追求。换言之,“草食”就是这群青年男性的个性化生存,反映了他们的需求、兴趣、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自尊与自信等。
四、“草食男”:生存困境
都市“草食男”是特定时代、特殊环境造就的一群独具个性的青年男性,他们的出现恰似山间野草给人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但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狭小空间里的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存困境。
(一)自我问题
自我,调节着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它在人格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的核心问题。自我是一个开放系统,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全面系统地分析“草食男”的自我问题。从主客关系维度来看,“草食男”的主体自我意识不够明确,尤其是自我实现——作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草食男”对它的渴望不大;从与人的关系维度来看,“草食男”的个体自我突出,但是体现与他人关系的自我和与群体关系的自我不够清晰;从发展的维度来看,“草食男”较为重视身体自我与物质自我的发展,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相对停滞或落后;从个人活动领域维度来看,“草食男”在家庭自我、工作自我、学校自我、学业自我上缺乏干劲与激情,表现出冷淡、被动、无所谓的态度与行为;从个体意识关系方向的维度来看,“草食男”更注重对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评价的“私我”意识,而忽视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们的评价的“公我”意识;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的自我维度来看,“草食男”的自立、自强和自信意识相对弱化。总而言之,“草食男”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不够强烈;一般自我价值感倾向于个人取向而非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倾向于心理价值感和生理价值感,而忽视家庭价值感、人际价值感等。
(二)婚恋两难
爱情、婚姻与家庭是人的本能需要,医学研究显示,爱与被爱的情感因素对于人的心理、身理的健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然而,对于这一本能需要,“草食男”的表现依然不温不火,被动等待,甚至压抑着本能的渴望。有专家认为:“在恋爱关系中,男性与女性的相对地位、相对均衡状态应该是由男女双方自行协调、自然形成的。这就是说,既不应该是男性主动、男性强势,也不应该是女性主动、女性强势。合理的现象应该是,有主动的女人,也有被动的女人;有强势的男人,也有弱势的男人。对于很多被动的人来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爱对方,适当的表达,总比压抑好。”虽然“草食男”喜欢异性,但是慢热、被动的他们却欠缺爱的能力或爱的表达,这令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因此错过了美好的姻缘,仍旧一味等待的他们,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悄悄步入了大龄未婚男性的行列。总之,目前陷入婚恋两难境地的“草食男”,常被视为潜伏在当下的未来“剩男”一族。
(三)人际疏离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起人际关系网络,以满足自身发展的各种各样的需要,尤其可获得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然而,生活中的“草食男”更喜欢独处、自娱自乐,不擅于或不喜欢人际交往,即便偶尔与人交往,他们交往的对象与方式也非常之少并且单一,交往的过程中也缺少言语交流与沟通。虽然,无限广阔的虚拟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为“草食男”提供了弥补因人际交往不足而引发的需求紧张的便捷途径,但是,科学证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疏离必然会令个体难以全面获得满足自身发展的基本心理需要,因此,“草食男”个性化的生存状态所产生的人际疏离危机,是制约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又一大困境。
五、“草食男”:走出困境
基于“草食男”的生活境遇及心理诉求,教育者包括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及其领导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可以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帮助“草食男”走出生存的困境。
(一)渗透性别平等观念的教育理念
“草食男”虽然尊重女性、追求中性之美,但却不能与异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他们仍然不能真正理解性别平等。关于性别平等,上海女作家王周生有如是描述:“无论男人女人,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人,那么,谁洗碗,谁洗内裤,谁拖地板,这样的问题都不在话下。当所有的女人都待在家中,而你出去工作没有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当所有女人都在外面工作而你选择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没有人说你落后的时候;当所有的男人都不做家务而你包揽家务,没有人说你‘小男人’的时候,男女才是真正的平等。”可见,“性别平等”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平等要改变的是不平等的思想、霸权的理念,而不是要打倒具体的每一个男人;平等并非以牺牲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的平等,而是生活世界中的两性在生理差异基础上的和谐互动的平等、在生活世界中发挥各自所长的平等。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应处处渗透这一性别平等观念,才能引导“草食男”与异性之间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二)培养具有“公我”意识的人才
如前所述,“草食男”虽然个性十足,但是自我问题却很突出——“总体自我价值感不够强烈;一般自我价值感倾向于个人取向而非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倾向于心理价值感和生理价值感,而忽视家庭价值感、人际价值感等”。可见,“草食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由于“小我、私我”情结严重而缺少“大我、公我”意识,因此,“草食男”往往局限在自我营造的狭小世界中,很难融入社会群体生活,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成为能够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贡献型人才。所以,教育者们的教育工作的目标中除了鼓励“草食男”的个性发展之外,还应培养他们的“大我、公我”意识,增强或弥补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理想。
(三)营造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个体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个体的人格发展、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脱离“草食”困境,需要营造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的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养育环境中,重视父亲的教育作用。家庭是人一生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塑造者和调节者,无论何种家庭,它都帮助个体形成对他人反应的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反过来变成个体一生与他人交流的基础。新兴研究表明,父亲在婴儿社会性、情绪和智力发展中有着与母亲同等重要的作用。与父母都是安全依恋型的儿童反应最正常(恐惧表现最少),更少表现出焦虑和退缩,入学时的适应情况更好,在儿童和青春期表现出更好的情绪自我调解能力与同伴交往的社会能力等,甚至在离开家之后,和父亲形成安全的、支持性的关系也有利于个体成长和健康。⑦可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父亲的教育作用往往被忽略,父亲的缺席往往制约了“草食男”正常的人格发展、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有父亲参与的家庭养育环境的建设非常之重要。二是学校教育环境中,重视和谐的教师性别比。学校是个体除家庭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我国幼儿学校与中小学校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现象,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使“草食男”从小失去了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同性榜样,令其社会化学习产生了缺陷与不足。因此,消除教育领域就业的性别歧视,提高男性教师在中小学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是又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环境建设。
(四)开展挫折与情商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草食男”的成长经历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尤其缺乏的是挫折教育和情商教育。挫折教育就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生活压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条件,而挫折引发的生活压力就能够起到这种作用。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让生活安逸、富足的“草食男”从小就“吃点苦”,顺势开展挫折教育,是家长和老师应增设的教育内容之一。1995年,美国学者戈尔曼对情商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情商可概括为四种能力:一是自我认知能力,指认识自身的情绪,是情商的基础。一个不了解自己情绪的人必然失去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只有把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感觉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二是自我激励能力,指保持一种高度的热忱完成工作和任务。可以说能够自我鼓励的人应该是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三是情绪调控能力,指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的管理有赖于自我认识,并需做出意志性的努力。情绪控制必须建立在自我意识和自我鼓励的基础上。四是人际协调能力,包括认识他人情绪并能管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⑧这四种能力中,除情绪调控能力外,“草食男”明显在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以及人际协调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情商教育也是他们的必修之课。
(五)运用情境教育法
德国教育学家鲁宾逊认为,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培养其应付未来生活的能力。而对“草食男”展开挫折教育与情商教育的目的同样也在于此,因而,情境教育法是最适切的教育方法。现实生活中,运用情境法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情商教育、感恩教育、博爱教育等的类似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湾仔码头的创始人、号称“水饺皇后”的臧健和为了让自己的孙女养成勤俭持家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亲自带着孙女到非洲贫困地区游历,途中非洲小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真实生活情境触动了她孙女,从此,她孙女对贫穷有了切身的认知与体验,生活中不再大手大脚,而是将大人给的零花钱都节省下来寄往世界各国的贫困地区。还有近年,中国出现的专门针对“富二代”创办的军事化管理学校,也是为了让“富二代”们能够培养吃苦耐劳、应对挫折的生活能力。可见,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局限于教育场所,也可以在其他场所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将教育场所变为学生的生活环境,等等。⑨
①蒋丰.日本为何流行阴柔中性化的 “草食男”[EB/OL].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ln.xinhuanet.com/misc/2010-05/21/.
②百度百科.草食男[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17876.htm/2010/09/29.
③彭薇.给幼教注入“阳刚之气”[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2/20/.
④朱文光.计算机社会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63.
④陈宪.上海头脑[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125.
⑥林亚斐.中性美:当代审美新视阈[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4).
⑦David R.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23.
⑧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11-212.
⑨史静寰等.学前比较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0-71.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 许 臻
G40
:A
*本文系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0年度,项目编号:hzf0901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