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术的临床护理应用解剖
2011-04-02曾莹
曾莹
气管插管术的临床护理应用解剖
曾莹
气管;环甲膜;护理;解剖
临床上对于病情危急,需立即抢救者,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手术,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术。其目的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所致呼吸困难。气管插管术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抢救技能。
1 护理应用解剖[1]
气管上端起于颈部环状软骨,下端达于胸骨角平面,相当于4~6胸椎之间,长10cm~12cm。在主动脉弓下缘,相当于胸骨角水平形成气管叉,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主支气管之间的夹角一般为65°~80°,平均为70°。在管腔内相应部位为隆嵴。气管中轴线与左主支气管之间的夹角一般为40°~45°,与右主支气管之间的夹角一般为25°~30°,故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主支气管内。
气管由16~20个马蹄形软骨构成的环部和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部连接组成。气管的后方紧靠食管,其左前方有主动脉弓。自气管叉以下,分左右主支气管,属一级分支终到第九级,为呼吸性末端支气管连于肺泡。支气管管壁有软骨环支持,但六级以下软骨消失,代之以平滑肌。
2 护理操作要点[2]
2.1 部位选择 第二至第四软骨环或环甲膜。
2.2 体位 一般采用仰卧位或平卧位。病人仰卧,肩下垫枕,头部由一助手扶持,自鼻尖经喉结至胸骨宜保持正中线位,不可向两侧偏斜,以免气管离开颈部中线,偏向一侧。同时将头向后仰,但不宜过度,以免增加呼吸困难。呼吸极度困难的病人,因为不能仰卧,可以采用坐位。病人正位坐,两手扶椅臂,身紧靠椅背,在不严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头部尽力向后向上仰起,同时保持正中线位,使气管处于较浅的部位。助手在椅后用双手将病人的头部固定,以免手术时发生左右偏斜。
2.3 操作方法 颈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前麻醉。一般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小儿可另辅以基础麻醉。一般选取直切口,有利于分离舌骨下肌群充分显露气管,确认气管后进行气管切开,放置气管套管。
3 手术要点
3.1 气管切开术
于环状软骨下缘沿颈前正中线作纵切口,下达胸骨上切迹,切开皮肤、皮下及颈阔肌;用血管钳顺颈白线切开分离颈前肌群。两侧牵开切口,显露出气管,务必使气管保持正中位。 用刀尖沿气管正中线由下向上挑开软骨环,注意刀刃向上,刀尖刺入不应过深,切开的软骨环最好在第二至第四软骨环之间;用剪刀将气管切口剪成十字型,迅速插入气管套管,气管垫覆盖创口,手术结束。
3.2 环甲膜切开术
术者于病人左侧,右手拇、示两指紧捏钳头两叶,大鱼际肌部紧贴曲柄,小指、环指作支撑;左手拇指和中指固定喉部,绷紧皮肤,在示指扪及环甲凹后,刀刃向术者,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间隙作一长约3cm~4cm横行皮肤切口,并分离颈前肌层,迅速行环甲膜处横切口,长约1cm直至喉腔完全切通,用止血钳撑开,有落空感后稍稍撑开钳把取出切开刀,将钳头倾斜,沿气管长轴推进,再撑开钳把。换左手固定切开器,右手持气管导管,沿钳头两叶片间插入管内,并将导管固定于颈部。在急救现场,也可将患者头枕在术者右膝上,扪及环甲膜凹后,切开插管。
3.3 气管切开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
成人一旦切开气管后,出现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反映病情;小儿若无人照顾,可能由于分泌物或被服将套管堵住,仍有窒息的危险,故应有专人护理。室内湿度在50%以上,室温在21°C左右。病人处于仰卧位,去枕或低枕(颅内压高者禁用)。固定气管套管于颈部,注意患者颈部位置及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位置不正,套管末端压迫气道壁,造成气道损伤出血。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术后皮下出现气肿的患者,于气肿消退后及时加紧。套管口盖以单层湿纱布以防干燥空气直接进入套管内。随时吸引分泌物,观察套管是否通畅,注意分泌物性质,若分泌物粘稠,可加强套管内滴入药物或经套管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若气管内有干痂时应及时取内管,清洗并消毒后放入。内管取出刷洗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外管内分泌物干结,内管不易再放入。外管在手术后一周内,如无特殊要求,不宜更换。因瘘口窦道尚未形成,取出后不易放回。万一需要换时,应准备好气管切开包。拆除缝线以拉钩拉开切口,更换外管。每日更换纱布垫2~4次。清洗消毒内管,每6~8h一次。分泌物稠厚时,可随时换刷。取下内管后应先用清水及毛刷将其内的痰液刷洗干净,然后煮沸消毒再放回外管内。
3.4 脱管的紧急护理
套管自造瘘脱出称脱管,脱管的体征是患者重新出现呼吸困难,或者突然发出哭声或声音,以棉丝放在套管口不见有气息出入。一旦判断为脱管时,可以试行双手执套管底板将套管顺其窦道送回,若有阻力时,应将套管拔掉,取床旁血管钳沿创口插入,直至气管内,并用钳子将切口左右撑开,呼吸得以缓解,并应迅速通知医师,重新插入套管。插入外管时,应将管芯放入外管中,做为引导。
3.5 拔管护理
当原发疾病治愈,病人可经喉正常呼吸时,即考虑拔管。长期带管者,拔管前应做气管镜检查,若气管瘘口内有肉芽应先予以摘除后再堵塞,先堵管24~48h观察,如患者呼吸平稳、发声好、咳嗽排痰功能佳,即可将套管拔出,创口处盖以无菌纱布,待自然愈合。拔管最好在上午,以便日间观察。
3.6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有无皮下水肿、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定时换药和更换套管内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利于避免伤口感染。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双层无菌盐水湿纱布覆盖套管口外罩,以保持吸入空气的湿度,稀释空气道分泌物,利于吸出。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减少肺部并发症,防止伤口感染。气管插管时,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1] 钟世镇.系统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3-173.
[2] 王怀经.局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54.
[3] 肖静.气管切开病人的心理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6):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1.26.086
445000 湖北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