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2011-04-02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机关作风作风效能

郎 平

(常熟市机关效能投诉督查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0)

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除了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外,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推进和深化机关的作风效能建设,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显现出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作风和效能建设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

作风建设概念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使用“作风”一词,主要是指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1942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党的作风”一词,并把它简称为“党风”。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他把树立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称之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1]813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2]4952011 年1月 10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4这里说的作风建设是我们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

效能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建设”是一新生事物,它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高层次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实施效能告诫等,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能,提高政府机关为基层、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质量。[4]29机关效能建设根本目的是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保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5]62综上,笔者认为效能是效率和功能的有机结合。机关的效能应该是行政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它包括数量、质量、效果、影响、能力、公众满意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机关干部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的体现者,是效能的主体;群众是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主体更好地服务客体,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并接受客体的有效监督,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行政环境。

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曾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充分说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这也要求我们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必须不断全力抓好作风效能建设,以优良的机关作风、高效的行政效能来体现了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它取决于思想的解放、机制的创新、人才的素质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各地发展的竞争,最主要的就是争环境、争人才,经济发展对经济环境特别是对软环境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实践证明,经济环境与经济增长形成正比效应,哪个地方经济环境好,经济增长就快,反之经济增长就慢。要在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竞争大潮中抢得先机、争得优势,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创造优良经济环境。

(二)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发挥整体优势、激活经济潜力的紧迫要求。一个城市如果只拥有优良的岸线港口、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而没有人的优势,那么其它所有的优势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机关干部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居于重要位置,肩负着城市跨越发展的重要使命,只有通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激发机关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谋发展、干实事、求突破上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诸多自然优势和经济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扩大招商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投资主体的环境选择具有候鸟效应,项目往哪里选点,资本往哪里流动,要素往哪里集聚,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的力度,而是这个地方的软环境状况。如果一个城市在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与其他城市的办事速度相比竟相差几倍,这样的办事效率有哪个外商不被吓跑?机关的低效能,不但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实效,而且会扼杀意向项目的落户。

(四)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客观要求。低效能不仅仅是个作风问题,在它的背后,往往反映和潜伏着腐败问题,更多地表现为办事不公、不廉、乱作为和谋私利。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将行政权力运作透明化,如推行政务、党务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行使;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绿色通道”、“联合年检”、“集中收费”等,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时效,节省企业办事成本;建立行政权力库,推行行政权力监察系统,实现行政机关、行政权力事项和网上监察三个“全覆盖”,有效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腐败现象。

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近几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机关的作风效能建设,成立了“马上办”、“督查局”等机构,开展了“效能年”、“效能风暴”等活动,出台了“绩效评估”、“综合评价”等一系列制度。对机关部门在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些问题和不足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存在,目前来看,机关作风建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大局意识还不够强。少数部门研究问题、开展工作,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部门利益多,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及时、不到位。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第二,创新举措还不够多。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一些部门的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层面,缺乏超常规的思路举措,没有攻坚克难的进取作为;一些部门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不多,在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方面不够积极主动,导致在化解土地瓶颈、加快项目报批、扩大有效投入、推动产业升级等重点、难点问题上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三,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少数部门和少数干部工作浮于表面,深入企业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少,对基层实际情况了解少,难以为企业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个别部门对上级新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第四,执行力度还不够大。对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些部门和机关干部执行意识不强,执行速度不快,执行力度不大,执行办法不多,个别部门和人员办事拖拉,“中梗阻”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第五,提速增效还不够优。对一些需要多部门协调审核的重大事项,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不够,事项审批交叉重复,衔接不畅,有的部门只强调自己办事的合法性,没有考虑企业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审批环节过多,效率不高,导致企业群众来回奔跑,费时费力。第六,少数干部形象还不够好。少数党员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不严,操守不佳、行为不规,甚至违法乱纪。

上述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部门和个别机关干部的身上,但却影响到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成效,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四、抓好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是生产力,作风是竞争力,效能是推动力。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夺取产业转型、社会转型的新胜利,就必须在提升机关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上有大的突破。

(一)加大权力监督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政务环境。坚持“制度+科技”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手段,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定“点”、“线”、“域”结合模式,分层分类推进。一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点”,切实履行政府信息公开,开展市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开发领导干部党风廉政信息管理系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抓住部门行业这条“线”,研究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系统等,对行政权力、行政收费、行政处罚、执法程序等进行实时监督,压缩行政执法自由裁量空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抓住重点领域这个“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形成专门机关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察监控体系。

(二)加大效能督查力度,营造政令畅通的发展环境。实践证明,治理“庸、懒、推、拖、贪”机关病的一大利器是督查曝光。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机关部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业务水平、协作配合等情况的督查力度,对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执法不规范等典型事例公开曝光,将督查暗访情况与年终考核考评工作直接挂钩,促进机关部门勤政、廉政、优政。加强对党委、政府出台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特别是要重点开展对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执行政策中的问题,认真督促整改,确保政令畅通,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支持潜力,为经济发展服务。

(三)加大效能提速力度,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引导机关部门在发展观念、发展方式、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进一步优化产业、企业结构、科技结构、人才结构等,形成城市发展创新指标的标杆效应。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围绕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重塑审批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工程项目联合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集中收费、企业集中联合年检等,以一流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汇聚更多的发展要素。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认真受理、查处影响企业发展以及作风恶劣、效能低下的投诉举报,为企业提供廉洁高效的服务。

(四)加大考评考核力度,营造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开展机关部门绩效考核,通过设置科学考评体系,细化量化评价指标,对机关各部门的履职服务、提速增效、实践创新和工作成效等进行客观公正考核,评价结果与各部门的评先评优等挂钩,以此推动机关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的不断提高,形成一个精心谋事、潜心做事、专心干事的工作氛围。开展纳税人评议机关、服务经济发展专项评议、机关中层干部评议等各类评议工作,以评议带作风,以作风提效能,以效能促发展,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形成“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

(五)加大执纪执法力度,营造健康干净的干事环境。温家宝总理在应对金融危机讲话时指出,我们不能只抓经济,而忘记或忽视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一手抓经济,一手抓腐败,让国家应对危机的各种方式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服务发展、服务经济的推动作用,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利用手中职权干预市场正常竞争等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充分拓展反腐败的激励与约束、保护与惩治、治标与治本的双重功能,使执纪办案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稳定中发挥长远、积极的作用。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江泽民.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监察,2011(2).

[4]郝婕,杨勇.机关效能建设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载体——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谈机关效能建设[J].人民论坛,2002(3).

[5]王志华,张国家.高素质提升机关工作效能[J].大江周刊(纪实),2008(6).

猜你喜欢

机关作风作风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拧紧机关作风建设的“发条”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