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4-02王芬朱文斌
王芬,朱文斌
(1.天津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天津 300193;2.绍兴文理学院科研处,浙江 绍兴 312000)
科技创新团队是地方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是地方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
一、科技创新团队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实体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两大类。其中,实体性要素指的是团队成员、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和其他条件平台;精神性要素主要指共同愿景、目标任务、组织结构、制度和团队文化等。
实体性要素是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的主体和基础。团队成员是科研创新的主体,其中,领导者更是整个团队的核心;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和其他平台条件是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些硬件,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
精神性要素是科技创新团队必须具备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共同愿景和目标任务是团队工作的方向,是开展工作的根本动力,团队的文化能使团队更加团结一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组织结构及其他各项管理制度是团队的组织保障,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明确分工,互相配合,权责明确,保证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激励机制则能为团队发展提供外部动力。
二、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普通高校中,90%以上是地方高校。但由于办学经费紧缺,高水平的师资少,学科、专业单一等因素,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类似的原因使得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团队目标不明,拼凑现象严重
地方高校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因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特色鲜明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将为团队指明具体的努力方向,使之不走或少走弯路。具备了方向,科技创新团队才能在同一领域开展持续性研究,取得大的成果,否则就丧失了其作为科技团队存在的意义。但当前很多地方高校的科技团队缺乏明确的团队目标,科学研究没有特色,研究方向不稳定。
随着政府和高校对团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日益增多,但拼凑现象严重,目标不明确,功利性强,稳定性差,协调性弱。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只是在申报项目或应付检查时才临时拼凑在一起,甚至有的优秀人才会被列为若干团队的骨干成员,这样的团队往往是一盘散沙,没有共同的目标,缺乏合作互助精神,相互信任程度较低,研究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的合力。
(二)领军人物缺乏,合理梯队难成
领军人物是科技创新团队的核心,是集学术权威、道德楷模于一身并具备相当的组织协调等管理能力的灵魂人物。地方高校中,这种高层次人才相当缺乏,并且由于地方高校学校知名度不高,学术影响不大,办学经费不足,国家级重点学科少,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引进领军人物也存在较大困难。
除领军人物外,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须具备合理的梯队,梯队成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应相对合理,同时应注重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而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常常由博(硕)士生导师、青年教师及博(硕)士研究生组成,其他学校、不同部门的成员少,尤其是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少,因此团队成员知识结构相似,缺乏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经验,研究方法雷同,研究方向单一,创新活力不足,难以产生原始创新的成果。
(三)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科学管理
由于地方高校几乎得不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政府拨款又不能很好地到位,自身从社会中得到的科研经费又极少,因此多数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十分紧缺,相应的能投入到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上的经费就少之又少了。而经费是团队开展科研创新的基本条件,没有足够的经费,人才引进、设备购置、平台建设、合理的薪酬分配等都会产生困难,导致团队的科研创新只能是“无米之炊”,很难实现科研创新。
在管理方面,虽然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已经制定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办法,但大多只对团队组建、考核、管理体制等进行了一些比较笼统的规定,缺乏具体的薪酬分配方案、激励制度以及团队文化建设方法等管理机制,特别是在人事政策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限制了团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四)成员缺乏沟通,文化建设薄弱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成员相互合作,彼此信任,顺畅而有效的沟通必不可少,且领导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沟通、情感沟通缺一不可。但是,当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间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成员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
团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团队文化的支持,团队文化能为团队的运行提供不竭动力。但在地方高校中,众多科技创新团队并未有意识地进行团队文化建设,缺乏共同愿景,团队内部知识难以共享,学习创新的动力不足,工作干劲不强,缺乏互助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涣散。
三、地方高校建设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规划,加强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地方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对促进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各地方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自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规划,规划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同时操作性要强,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结构要求、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具体内容。已经形成的团队也应制定团队本身的发展规划,明确运行中的各项管理规定。
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发展,必须加强平台建设。地方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有助于锻炼和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的成长。地方高校应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吸引和汇聚一批高水平人才,争取更多大项目和资金支持,以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
(二)引进培养并举,构建合理梯队
人才是科技创新团队的主体,地方高校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快科技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军人物的引进和培养迫在眉睫。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物,是团队取得高绩效成果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领军人物不仅要在学术上具有较深的造诣,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学术发展的动态,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提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保证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还必须要有大胸怀、大气魄,领导整合团队,将所有成员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创造团队文化。
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除了优秀的领军人物外,还需要包括学术骨干、青年人才等在内的合理梯队。地方高校应关注学科汇聚,强调学科交叉,注重专业融合。在组建团队时,应注重改善团队学缘结构,可通过严格规定不直接聘任本校毕业生等方式,尽快引进海内外名校教师,改善学缘结构,创造人员交叉、学科交叉的基本条件。
地方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应加大投入,广开渠道,注重宣传,通过媒体、招聘会、以才引才、猎头公司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要注重从外省市甚至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引进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经费资助、专题培训、外出交流、出国研修等多种培养方式并举,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人才,尤其是要给青年人才压担子。
(三)多方筹措资金,建立管理机制
经费投入是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经费,团队建设只能是“无米之炊”,人才引进、仪器购置、科学实验等都无法实现。地方高校应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第一,地方高校应多争取国家各部委如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投入,积极申报课题,争取获得他们的资助;第二,地方高校应多争取地方政府的资助,如“十二五”综合投资计划等,并确保专款专用;第三,学校应安排专项经费,进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第四,地方高校应加强校企联合,这样既能尽量多地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又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建立科学高效、协调有序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是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功发展的关键点。地方高校应改革现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综合集成的创新模式和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使考核结果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每位团队成员的贡献,将对团队整体的考核与成员个人的考核有机结合;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使成员的贡献与获得的薪酬成正比,同时应注重精神激励,对业绩优秀者进行宣传表彰,晋升职称,甚至是授予更大的管理权限。
(四)强化沟通理念,建设团队文化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高效运行,必须具备顺畅有效的沟通。团队的领导与成员应树立并强化沟通理念,认识到沟通对于团队发展的重要性,能自觉地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方面,不仅要有工作上的学术沟通,还应进行信息沟通、思想沟通、情感沟通;可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并通过培训提高沟通技巧。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应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增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团队文化应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尊重和重视人才,注重人才发展规律;团队文化应增强成员间的信任,注重和谐,同时要鼓励竞争;团队文化还应注重学习,建设学习型团队。
[参考文献]
[1]魏晓卓,吴君民.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瓶颈与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2-108.
[2]杜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9(3):205-206.
[3]曾卫明,王海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J].科技与管理,2008(9):126-128.
[4]李慧敏,李卫东.省属高校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9(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