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扇公主》: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2011-06-07陆小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铁扇公主牛魔王孙悟空

陆小玲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中国动画启蒙于20世纪初,当时美国动画片传入我国,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动画学派的创始人当时也被深深吸引,于是奋力探索,在简陋的环境下终于找到了动画制作的诀窍,从而揭开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序幕,成功拍摄并放映了世界上第四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也是全中国、全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在亚洲引起了轰动,影响了众多动画人。《铁扇公主》虽然是新中国之前的作品,但凭借其艺术成就和巨大的国际影响,这部动画长片完全可以称为我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一、探索时期的艰苦创作

1918年,万氏兄弟在看了刚传入我国的美国动画片《大力水手》、《勃比小姐》、《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后,被深深吸引,据万籁鸣回忆:“当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外国‘卡通片’时心里不禁一震,想画笔底下的人物果真动起来了!从此我视卡通片为至宝,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买票观看,有的片子还重复看多次,研究其中的奥妙。”①然而,在当时,想要了解国外相关的动画拍摄技术和资料是不可能的。万氏兄弟决定从最初的皮影、走马灯和“西洋镜”开始研究,通过不断的努力试验,模拟出了“手翻书”式的最简陋的动画,终于发现了动画电影的秘密。1922年底,万氏兄弟成功拍摄了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诞生,标志着中国动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真正突破。1928年,此片与后来绘制的《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在上海放映后,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尽管这三部短片较为粗糙、幼稚,且都是模仿欧美将真人与动画合成拍摄的风格,但作为中国动画的雏形受到了广泛关注,万氏兄弟也开始受到制片商的青睐。

1939年,美国迪斯尼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在上海引起轰动,人们争相观看。由此,万氏兄弟决定制作出中国特色的《铁扇公主》,与美国特色的《白雪公主》一争高下。虽然由于当时经济、人员、技术等多方限制,他们的许多优秀的设想未能实现,并且由于风险较大,制片方中途想要退缩,《铁扇公主》面临夭折,但是万籁鸣他们克服种种艰难困苦,拍着胸脯担保不亏本,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奋战,终于将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摄制成功。

这部影片长9 200英尺,放映时间80分钟,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全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

二、取材于中国古代题材

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学,从诗词歌赋到神话传说,无一不为世界所惊叹,许多题材更被美国、日本、韩国等著名的动画公司改编成动画片。尤其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小说《西游记》,从《悟空大冒险》到《龙珠》再到《最游记》,无一不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改编自我国古代文学《木兰辞》的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更是受到全球观众的好评,一举席卷了3亿美元全球票房,书写了当年的动画电影票房神话。

万氏兄弟早在几十年前就意识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有关章节改编成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作品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便想办法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来扇灭火焰,经过一番斗智斗勇,三人还是失败了,于是唐僧告诉三人要团结协作,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一起消灭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取得最终的胜利。该片不仅讲述了著作上原有的精彩故事,让人们以全新的形式去看作品,而且有意识地借降妖灭火的故事,暗示真理和正义必然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号召大家团结一致,赶走日本侵略者。

三、中国的制创团队

小说《西游记》原本就是中国古典名著,而将这部小说节选并改编成动画剧本的作者便是万氏兄弟。万氏兄弟经过慎重考虑,反复琢磨,终于改编出《铁扇公主》的动画剧本,并四处拉赞助,组织人员进行绘制拍摄。最终,这部由中国人创作、投资、制作的作品终于和观众见面并取得了成功。

此外,万氏兄弟经过综合考量,决定在配音上模仿国外模式,请来了白虹、严于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当时著名的演员为动画人物配音,不仅迎合了观众的口味,为影片增色不少,也开了我国动画明星配音的先例。

四、大量中国元素的应用

《铁扇公主》不仅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而且融入了中国服装、音乐、背景、生活习惯、武打动作等多种民族元素,这与后来同样取材于《西游记》的《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再到与之相关联的《哪吒闹海》、《宝莲灯》,无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作品不仅在人物造型、动作设计、服装、建筑等方面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而且具有动画片的趣味性。

(一)人物形象设计上中国元素的应用

在人物形象设计上,作品巧妙借鉴了一些中国戏曲元素,又使得人物性格忠实于原著。孙悟空头戴软皮帽,身穿武生短打装,脚穿皂角靴,在天空腾云驾雾,在地面蹦蹦跳跳,手持金箍棒能做七十二般变化,对不肯借扇的铁扇公主巧施计谋,对偷懒的师弟顽皮捉弄。铁扇公主面对前来借扇的“仇家”孙悟空是一身干净利落的侠女打扮,手持宝剑要为儿子报仇;面对许久不曾归来的夫君牛魔王又是充满柔情蜜意,着一身款款长裙翩翩起舞的温婉女性打扮,她既是中国式女侠又有着古代贤妻良母的烙印。猪八戒更是土生土长的形象,长嘴巴、大耳朵,扛着钉耙挺着大肚子,眼睛总是溜溜转着想些偷懒的点子(见图1),面对美味的糕点要多吃多占,看到美艳的玉面狐狸又立马心猿意马起了色心,从铁扇公主那儿骗到宝扇后立即得意忘形,唱歌赞叹自己计谋巧妙,急着要回去向师傅邀功,让大师兄看看自己的本领。片中亦把言语不多、老实巴交的传统沙僧形象发挥到了极致。

图1 猪八戒形象

(二)动作设计上中国元素的应用

在动作设计上,片中的许多幽默片断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对猪八戒、孙悟空、土地庙、牛魔王等等的刻画。猪八戒是片中重要的滑稽演员,他走到火焰山处热得满头大汗,便摘下耳朵当扇子扇。按照往常的逻辑,大耳朵的动物如大象扇着耳朵散热,这里猪八戒的大耳朵通过工作者的想象,不仅可以扇风,而且可以拿下来当扇子用;在芭蕉洞和沙僧一起被铁扇公主扇飞,在半空中抱住一个山峰,沙僧又抱住了他的脚,八戒因为狂风的撕扯,身体被拉得老长,下半身被拽离了身体,他又用腰带将下半身绑了回来(见图2),这种腰都被吹断的夸张手法和用腰带把身体拽回的想象,给了观众极大的乐趣。他在翠云洞调戏玉面狐狸,又去偷牛魔王的神兽坐骑,他先将巨大的神兽如同吹气球一样从尾部吸光气,卷成卷轴从墙上的小洞里偷出来,然后在外面的空地上铺开,吹足气又让它变回神兽。他变化成牛魔王时,身体从中间分开卷成两个快速转动的球,然后合到一起就变成了牛魔王的样子。他骑神兽下山时,从神兽的背上滚到鼻子上,眼看快要掉落地上,又被神兽一抬头甩回背上。孙悟空在芭蕉洞借扇时,铁扇公主要孙悟空先受自己三剑才肯借出宝扇,孙悟空在被铁扇公主砍过后把脖子变得又细又长,绕在铁扇公主的宝剑上问可否借扇,既能表现孙悟空本领的神通广大又表现出他借扇心切的心理(见图3)。土地庙在屋顶被强风吹走时,伸出“双手”将屋顶又拽了回来(见图4),这里将土地庙拟人化,如同人们在自己的帽子快要被风吹走时伸出双手护帽子一般。牛魔王变成一头巨牛横行时落入人们预先做好的陷阱中,夹在一棵从中间锯开的大树中,任凭头撞脚踹也动弹不得。这一系列夸张、滑稽的场面,都属于中国原创。而这一系列滑稽场面、动作的设计,正是创作者开放想象力,用尽可能夸张变形的动画手法来传达影片所要表现的精神与意境,也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轻松诙谐的气氛,让人们在欢笑中接受严肃的主题,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a)

(b)

(a)

(b)

(三)背景设置上中国元素的应用

背景设置上,沿途的中国山水风光,芭蕉洞中式的房屋建筑(见图5),古色古香的室内屏风、案几等家具摆设(见图6);人物语言上,丫环称铁扇公主“奶奶”,猪八戒称玉面狐狸“小娘子”,甚至唐僧分析三个徒弟失败原因为不团结,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消灭牛魔王等紧密结合时代形势的话语,无处不在彰显中国风格。

图4 土地庙形象

图5 芭蕉洞外景

图6 芭蕉洞内景

五、巨大的国际影响

《铁扇公主》故事情节与情景处理复杂,主题表达隐讳。这部影片在1941年9月放映期间深受观众喜爱,在上海“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影院同时放映一个多月,盛况空前”②,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制作精美的动画,而且暗示人们只要同心协力,正义和真理必将战胜一切黑暗与压迫,同时电影公司和投资者也可谓名利双收,初次感受到了动画电影的商业潜力。

《铁扇公主》还在全亚洲引起了轰动,受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日本动画之父手冢治虫也是受到该片的触动,决心投身动画事业,从而创作了一系列优秀动画片③。

《铁扇公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它既是对这一时期动画发展成就的总结,也为我国未来动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为1956年以后中国动画学派在国际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纵观这一时期动画的特点,首先,《铁扇公主》虽然受启发于迪斯尼动画,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作为中国动画学派始祖的万氏兄弟从一开始创作便注重民族元素的融入,在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上强调民族化,用中国的人物以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讲中国的故事。其次,《铁扇公主》的题材和内容紧跟时代,反映当时的政治气象,强调教化作用,体现作品的社会功效。再次,建国前,由于动画片制作成本高,要靠电影公司自己去拉赞助集资,在制作时往往要考虑商业回报,于是造就了一部既能保证市场,又具有较高思想内容的作品,也为我国商业动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我们不能仅仅因为《铁扇公主》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或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忽视其在历史和艺术上的地位,《铁扇公主》应当被认为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注释:

①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整理:《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40页。

②鲍济贵、梁苹:《中国美术电影69周年》,《中国电影年鉴》1996年,第187页。

③汪宁、高博:《中外动漫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29页。

[参考文献]

[1]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小林,钱博弘.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许婧,汪炀.读动画——中国动画黄金80年[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

[4]孙立军,易欣欣,陆铭.影视动画经典作品荟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5]严定宪.美术电影动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铁扇公主牛魔王孙悟空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牛魔王
哪吒失手
让魔王消失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牛魔王
——封建社会下的好男人形象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