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之“文白异读”的思考*
2011-04-02赵贤德
赵贤德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之“文白异读”的思考*
赵贤德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称《审音表》)的颁布和实施,结束了过去几十年所谓的“标准”摇摆混沌的状态(徐世荣 1995)。《审音表》执行二十多年来的语言实践证明,审订为“统读”的异读词基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方便了全国人民学习普通话。但是没有辨义作用的文白异读的审音在语言实践中操作依然困难。
一、文白异读在语言实践中的误读
由于文白异读发生学的特殊性,在语言实践中,异读词的准确发音且不说一般老百姓不容易把握,即便是具有示范和辐射效应的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或者影视演员,也是经常误说误读。如:
“逮”:央视一套 2003年 5月7日《周末喜相逢》,两个相声演员现场向主持人周涛请教“逮”的发音。周涛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音为dài,并举例“逮(dài)耗子”。而《审音表》音 dǎi耗子。
“色”:央视十套2003年6月 3日《子午书简》,主持人读了一句话:“他腰间挂着褪了色 (sè)的麻布……”2005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电视台一套和部分省电视台插播的雕牌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透明皂,我还是用雕牌,洗得干净,还不褪色(sè)。”其影响不可谓不大,而《现代汉语词典》注为“褪色(shǎi)”。
“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9月5日上午9:50《中国之声·娱乐新干线》主持人说:“那种美丽不是任何化妆品能给予的。”主持人将“给予”念成了“gěi予”,而《审音表》审订为“jǐ予”。王力先生(1965)说:“‘给’字一律读‘gěi’,还有利于分化同音词(‘自给’不致与‘自己’相混)。”
“血”:有时候读“xiě”,有时候读“xuè”,现倾向于读“xuě”。这个音在广大群众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口中多发“xuě”。2009年 2月 24日,央视十套《绿色空间》主持人说:“随时准备对小熊猫抽血化验。”其中将“抽血”说成“抽 xuě”。
“嚼”:《咬文嚼字》刚创刊的时候,第一期封面上除了“咬文嚼字”几个汉字之外,还有拼音YAO WEN JUE ZI。后来第二期根据读者的意见作了更正,“嚼”注为“J IAO”。
“塞”: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堰塞湖”中“塞”字的发音难倒了广大群众,更难倒了电视台众多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刚开始大部分人读堰塞(sāi)湖,有的读堰塞(sài)湖;随后又是大部分人快速地改称堰塞(sè)湖。遇到这种情况,即便是查字典,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连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刊物和国家级主持人、播音员尚且如此困惑,那普通百姓如何能够认读准确呢?中考生、高考生、普通话测试员、语文教师等对这些异读词非常无奈,他们得花大量的时间痛苦地记忆这些东西。比如“血债要用血来还”、“这种塑料薄膜挺薄的”就要分别读成“血(xuè)债要用血(xiě)来还”、“这种塑料薄(bó)膜挺薄(báo)的”。同形同义的词在同一句话中却硬性规定两个读音,徒增学习普通话的难度而已。
二、加快文白异读统读的思考
文白异读要解决取舍的问题,必须有一个标准。通常认为,审音统读的大体原则是:群众读音取向,异读音常用程度,异读音语义方面差异大小,以及构词能力的强弱等(王群生 1998)。根据这些原则,1985年颁布的《审音表》将586个常用的异读词进行了统读,为统一语音标准作出了贡献。
其实,对于目前仍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些常用异读词,尤其是《审音表》列举出来的三十个文白异读词,也完全可以进一步统读(以下分类“统读”不一定正确,但可以抛砖引玉,引发争鸣)。
(一)根据构词能力和群众语言习惯,取文读音作为统读音。如:
露:统读 lù 虹:统读 hóng
蔓:统读 màn 貉:统读 hé
疟:统读 nüè 色:统读 sè
葚:统读 shèn 熟:统读 shú
削:统读 xuē 钥:统读 yào
苔:统读 tái 勒:统读 lè
杉:统读 shān 馏:统读 liú
血:统读 xuě
薄:在 bó、báo 之间统读 bó,同时保留 bò音 ,如薄(bò)荷 ,因属辨义异读
塞:在 sāi、sè音之间统读“sè”,同时保留“sài”音 ,因属辨义异读
(二)根据构词能力和群众语言习惯,取白读音作为统读音。如:
剥:统读 bō 嚼:统读 jiáo
逮:统读 dài 给:统读 gěi
壳:统读 ké 荨:统读 xún
翘:统读 qiào 螫:统读 zhē
(三)意义有细微区别,语音分歧较大,这样的个别文白异读可以留待以后再以适当的方式解决。如:
澄:chéng(文) dèng(白)
绿:lǜ(白) lù(文)
厦:shà(白) xià(文)
落:luò(文) lào(白) là(白)
王力先生(1965)说:最使群众不满的就是文白异读……审音时似乎可以多搞一些“一律”和“不取”,少迁就一些文白异读。这些不辨义的异读,不审倒还罢了,审定以后成为规范,对全国学习普通话的人来说,实在太繁琐,也太困难了。文白异读是语言中的客观事实,一时不容易加以改变。但是适当加以精简,还是可能的。
李宇明先生(2001)说:从理论上讲,应当根据学理来制订规范和标准,但是,一旦某些现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又有悖学理时,就已经“习非成是”,应当“从俗从众”,这就是说,应该尊重学理而不拘泥于学理。
对于这些没有区别意义的异读词,希望有关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切实以人为本,组织相关人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尽快研究修订《审音表》,加快统读的步伐,为全国人民学习普通话,为加快推广普通话的进程,为汉语尽快走向国际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徐世荣(1995)说:“语音的变化,较文字字形之变为快。所以语音的审定,时间不宜太长(比方说,10年为一期)。”我们期待着。
1.李宇明.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1(2).
2.王力.论审音原则.中国语文,1965(6).
3.王群生.关于“普通话异读词”的几点思考.中州学刊,1998(4).
4.徐世荣.四十年的普通话语言规范.语文建设,1995(6).
5.徐世荣.《审音表》剖析.语文建设,1995(11).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的研究”项目(编号:08JC740020)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常州 213001)
(本栏责任编辑 刘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