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词典释义模式”的应用价值

2011-04-02张少英

辞书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变体词义

张少英

试论“词典释义模式”的应用价值

张少英

符淮青利用《现代汉语词典》中词语释义时所用的语言形式,归纳出六种词典释义模式,并认为利用释义模式的结构差异,可以对比、分析出不同词语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释义模式产生的原因,说明释义模式的应用是受条件限制的。

释义模式 一般释义程序 基本形式 形式变体

一、引 言

解释词义是词典学、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界都感到棘手的课题。怎样释义才能清楚、明晰地展示词义的区别是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符淮青对于词典的释义有深刻、独到的研究,本文准备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词典释义中所隐含的释义原则。词性不同,释义原则亦有异,本文主要考察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的释义原则问题。

符淮青(1996)的《词义的分析和描写》里,对能充当谓词的表述动作行为的词进行了意义分析。他以《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材料为根据,研究了表述这类词意义的扩展性词语的内容和结构,归纳出六种“词典释义模式”,分别是:

模式一:d1D1

模式二:d1D1+eE

模式三:bB+d1D1+(eE)

模式四:(bB)+d1D1+(eE)+d2D2+…

模式五:A+(bB)+d1D1+(d2D2)+…+(eE)

模式六:(bB)+d1D1+(d2D2)+…+(eE)+F

其中A=原因、条件,B=施动者,D1=动作1,D2=动作2,E=关系对象或事项,F=目的、结果。左上角的小字母是对相关成分的修饰限制。b、e表示数量、性状,d1、d2表示身体部位、工具、程度、方式、数量、时间、空间。

符氏认为这六种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模式有相当的普遍性,可以用来作为解释词语意义的基本框架,并认为由于描写说明的角度不同,不同词典的释义内容或详细或简略,或具体或概括,但是释义中一般都包含了具有区别词义作用的内容。因此,释义时,应比较不同词典的释义内容,并考察语言的应用情况,以确定词语的意义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释义模式,说明词义。另外,由于释义模式结构分明,符氏认为可以用来检查词典释义,比较同义近义词的意义,说明普通话、方言词词义的异同,以及说明词义的发展。

不可否认,符氏的看法是精辟独到的,然而,我们认为《词义的分析和描写》里归纳出来的六种释义模式是在一般释义程序和词典释义原则的指导下形成的必然的释义结果,不是人为的产物。只要按照一般释义程序和词典释义原则,自然会得出其中一种模式结构。至于释义模式能否用来检查词典释义,比较同义近义词的意义,说明普通话、方言词词义的异同,以及说明词义的发展,则应视各种模式的产生是否科学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释义模式是在一般释义程序和词典释义原则的指导下形成的释义结果。词典释义有两种方法:一是替代法,即直接用同义近义词、反义词加否定式表示词义;二是说明描写法,即符氏所说的用“扩展性词语”释义。本文下称词项为“被释义词”,扩展性词语为“说解语句”。在释义过程中,说解语句里的核心词(动词)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取:一是借用法,即借用跟被释义词明显地有某种语义关系的动词作为核心词,如同义近义词、意义相关的词。二是分析法,即从不同的角度对被释义词的动作行为进行语义解剖,以确定核心词,如把带组合动作的被释义词分解为几个简单动作,或从不同的角度对被释义词进行描写说明等。

二、六种释义模式的来源分析

(一)与借用法有关的释义基本形式及其变体

通过借用法获取的核心词跟修饰语组合后,形成以动词加修饰语为主导的释义基本形式;跟论元组合后,形成以动词加论元为主导的释义基本形式。在词典释义原则,即简约、可替代性和充分必要原则[1]的指导之下,基本形式按释义的需要由简单向复杂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大同小异的形式变体。

1.以动词加修饰语为主导的释义基本形式及其变体

这类释义形式在释义时先选用一个跟被释义词在语义上有某种关系的词语,如同义近义词、意义相关的词,再配上动词修饰成分。如释义成功,则释义工作完成,形成释义的基本形式;如释义不十分成功,就再补上动词的论元——及物动词补上关系对象(形式变体1)、不及物动词补上施动者(形式变体2);如仍嫌说解不清,则再加上原因(形式变体3)或目的(形式变体4、5)。这样,释义的形式就从一个基本模式衍生出一系列的形式变体。如:

基本形式[2]例子 动词性质 相当于符氏模式

修+v 网 及物动词 一

形式变体

(1)修+v+对 拔 及物动词 二

(2)施+修+v 坠 不及物动词 三

(3)原+施+修+v 煞气 不及物动词 五

(4)目+施+修+v 摇头 不及物动词 六

(5)目+修+v 捋 及物动词 六

2.以动词加论元为主导的基本释义形式及其变体

这类释义形式是利用动词加论元为主导的释义方式。其系列变体的衍生过程跟前者相若。先选取一个跟被释义词在语义上有某种语义关系的词语为核心词,然后增补论元进行释义。解释及物动词时补充关系对象,形成动词和论元组合的释义基本形式。如不能说明词义,就再加上施动者(形式变体1),或原因(形式变体2),或目的(形式变体4)。解释不及物动词时,由于没有关系对象,单凭补充施动者又不能说明白事情,所以直接补充施动者和原因(形式变体3)以说明词义。

基本形式 例子 动词性质 相当于符氏模式

V+对 拂拭 及物动词 二

形式变体

(1)施+v+对 泊 及物动词 三

(2)原+v+对 调查 及物动词 五

(3)原+施+v 筛糠 不及物动词 五

(4)目+v+对 追求 及物动词 六

(二)与分析法有关的基本形式及其变体

通过分析法获取核心词的说解语句,其表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连动方式表述,语句特点是包含两个或以上的动词;一种是以“使…+动词”表述,语句特点是变换了描写说明的角度。

1.以连动形式表述的基本形式及其变体

有的动作行为是由几个动作组合而成的。以连动方式释义,就是把被释义词所包含的动作分别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说明,形成基本形式。在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加上目的,就形成其形式变体。

基本形式 例子 相当于符氏模式

v1+v2 撑 四

形式变体

目+v1+v2 谢幕 六

2.以“使…+动词”形式表达

这是一种以变换描写说明角度为基础的释义方式。释义者从同一件事情的另一个视角,以“使…+动词”的语言形式对动作行为进行描写,形成基本形式。在这个基础上,补充目的,就形成其形式变体。

基本形式 例子 相当于符氏模式

使+对+v+事 安放 二

形式变体

目+使+对+v+事 拉拢 六

一般释义程序造就了以动词和修饰语为主导的释义基本形式、以动词和论元为主导的基本形式、以连动形式表达的基本形式和以“使…+动词”的语言形式表达的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在词典释义原则的指导下,又各自衍生出不同的形式变体,发展成符氏所描述的六种释义模式。因此,我们说符氏所说的六种释义模式是遵循一般释义程序和词典释义原则的结果,换句话说,释义时,必须提及的词义内容决定了说解语句的表现形式。释义时,只要按照一般释义程序和词典释义原则,释义结果自然是符氏所说的六种模式中的一种。

那么,释义模式能否用作词义研究工具?能否利用释义模式来检查词典释义,比较同义近义词的意义,说明普通话、方言词词义的异同,以及说明词义的发展,应视该释义形式的构成是否科学而定。科学的释义形式,指的是说解语句中核心词的选用是具科学性的。理论上,核心词跟被释义词在词义上不存在交叉现象的情况下,有关的说解语句就有科学的释义基础,有作为词义分析、比较工具的条件,反之则不然。换句话说,核心词跟被释词意义相关的适合作分析、比较的工具,而核心词跟被释词意义相同、相近的则不适合。

三、核心词意义分析

(一)核心词意义相关的适合作分析、比较的工具

意义相关的词语指的是语义上有包孕关系的词语和词义相对独立的词语。意义相关的词语由于词义内容不存在交叉现象,避免了说解语句跟被释义词在词义上发生冲突或矛盾,符合作为词义分析、比较的基本条件。

1.语义上有包孕关系的词语

有两类核心词在语义上具有包孕关系:一种是跟被释义词有上下位词关系的。如[3]:

吞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

咽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

→吞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

“吞”是“咽”的下位词。“吞”的词义包孕着“咽”的词义。

另一种是从被释义词所表述的组合动作中分解出来的动作。如:

撑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撑”包含了两个动作:一是抵住河底,二是船行进。“抵住”和“行进”都是“撑”这个动作行为的一部分,三者含有另类的上下位词关系。

跟被释义词属上下位词关系或另类的上下位词关系的词语,词义上跟被释义词没有交叉,避免了说解语句跟被释义词发生语义矛盾和冲突的情况。

2.词义相对独立的词语

相对包孕关系来说,通过变换描写说明角度而获得的核心词,其词义跟被释义词的词义关系是比较独立的。如:

制造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

“成为”是“制造”的结果,两者之间意义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果关系)。跟存在包孕关系的核心词一样,词义相对独立的核心词,也避免了说解语句跟被释义词发生语义矛盾和冲突的可能。

(二)核心词意义相同相近的不适合作分析工具

同义近义词在内容上存在着交叉的现象,在用其释义时,补充了被释义词的区别特征,却没能剔除两者差异的部分,说解语句的意思因而变得含糊。如:

搔用指甲挠。

挠(用手指)轻轻地抓。

抓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搔用指甲(用手指)轻轻地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套用对“抓”的解释说明“挠”,再套用对“挠”的解释来说明“搔”时可以发现:在展示“搔”的区别性特征的同时,“挠”和“抓”的区别性特征也被保留下来,使得“搔”的词义变得含糊不清。

从理论的层面上看,核心词跟被释义词意义相关时,其词义跟被释义词的词义没有矛盾或冲突,因此,具有这类核心词的释义形式就具有科学释义的基础,适合用来作为词义分析、比较的工具。相反,由同义近义关系构成的说解语句,核心词的词义跟被释义词的词义存在某些矛盾或冲突,因此,具有这类核心词的释义形式就不具备科学释义的基础,不适合用来作为词义分析、比较的工具。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释义模式是一般释义程序和词典释义原则指导下的释义结果,不是人为的产物。释义的时候,只要依据一般释义程序和释义原则处理,自然能得出符氏所说的六种释义模式结构的其中一种。第二,不是所有的释义模式都适合用作词义分析、比较的工具。只有当核心词跟被释义词在词义上没有交叉的情况下,有关的释义形式才符合作为词义分析、比较工具的条件。

附 注

[1]就是说,用最少的、能表述被释义词内容重点特征的语词,在显示原词语法功能特征的情况下说明被释义词的词义。

[2]标记说明:修=修饰词,v=动词,对=关系对象,施=施动者,原=原因,目=目的,事=关系事项。

[3]如无特殊说明,本文释义均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解正明.词义研究与语文词典释义.辞书研究,2002(3).

4.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杨金华.现代语文词典应拒绝同义相训.辞书研究,2003(6).

6.章宜华.自然语言的心理表征与词典释义.现代外语,1998(3).

7.章宜华等.词典释义研究的沿革与发展趋向.现代外语,2000(4).

8.章宜华.原型释义问题探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 刘宁静)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变体词义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字意与词义
中国传统文学的换形变体——论“诗化小说”的兴起与传承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