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博物馆,现世的尴尬
2011-04-01林华
林华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中国民办博物馆已经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10年后可能会超过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近年来民营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但民营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民营博物馆在经历了开业时的人声鼎沸后,大多要面对如何维持生计的问题……
民营博物馆悄然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经济利益的多样化,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反映在博物馆方面的变化,就是民营博物馆的兴起。中国民营博物馆的兴办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上海、浙江等地,出现了一些个人办的博物馆,一般称为民营博物馆。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即把民营博物馆列入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所谓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而民营博物馆正是这样的社会组织。
正是得益于国家有关民营博物馆政策的放开,加之国内民间收藏热持续升温,中国民营博物馆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博物馆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996年,马未都创建了以展出中国古代瓷器和家具为主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这是中国依法正式注册的第一座民营博物馆。1999年,陈丽华斥巨资建造了中国紫檀博物馆。2004年,房地产开发商樊建川以个人名义,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征地500亩,投资2亿多元,兴建了“建川博物馆聚落”。
2007年初,建川博物馆聚落中,三寸金莲馆试运行:同时,单馆数量开到了8个。目前该聚落共有展品700多万件,展出总面积为5万平方米,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数量已达到57件。无论从规模、收藏品质量、建筑外观设计还是市场运营状况来看。建川博物馆聚落都可能是中国较成功的民营博物馆之一。
民营博物馆热潮逐渐升温,表达着创办者不同的文化主张,同时也以各自的方式为现代社会保留着一份传统记忆。
在山西平遥,号称“明清街”的数百米长的街边就汇集了二、三十家反映明清时期商贾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民营博物馆。在北京,除了马未都,陈丽华等人的民营博物馆,人们还可以在“胡同张老北京民间艺术馆”找到老北京的民间游戏,在“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看到皮影戏形象……不少几乎绝迹的文物,或已经消失了的民间文化现象,竟然是在民营博物馆里得到保护和展现,这的确令人欣慰。
据2009年度的统计,中国国内经过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已达328个,分布于除广西、西藏、新疆以外的28个省份,占全国博物馆数量的近11%。目前各地民营博物馆收藏内容包括历史文物、书画作品、古典家具、奇石铜雕、动物标本等,许多馆藏内容都是国有博物馆没有涉及的。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文化市场的蓬勃兴起重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标准和对历史记忆的珍惜,文物收藏与流通市场的繁荣是私人博物馆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称,各地民营博物馆主要有两种建馆形式。一种是依托企业投资或者建馆者有其他产业支撑。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华茂美术博物馆,就是由当地的华茂集团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的,其设备设施、馆藏规模、收藏特色和展示条件等,目前都属国内一流。另一种是收藏爱好者自办博物馆,用于陈列展示自己多年的收藏品,其建设费用一般都由办馆人自己承担。
民营博物馆的设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的蓬勃兴起,重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标准和对历史记忆的珍惜,这些社会需求为私人收藏支起了广阔舞台,也培养出一批民间收藏大家。因此,文物收藏与流通市场的繁荣是民营博物馆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关专家表示,博物馆的民间化以及民营博物馆迅猛发展的倾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因。一是个人文化消费的动力。由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文化消费能力日渐增强,一些以家庭或者以个人为单位的私人收藏室浮出水面。二是政策的扶持效应出现。很多地方政府看到了在“文物保护”方面民间的巨大动能,于是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一定收藏的个人建立私人专题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遭遇危机
虽然发展迅猛,但民营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博物馆经营和收藏品合法性两大方面存在一定隐忧。
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大,回报小,经营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很多民营博物馆在经历了开业时的人声鼎沸后,大多要面对如何维持生计的问题。据称,建设博物馆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运营费用,而这对于许多民间办馆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宁波市紫林坊博物馆馆长陈明伟表示,自己的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设费用达2200万元。2008年9月开馆后,聘用了9名工作人员,每年包括安保,水电、卫生等运行费用达70万元,而近两年的门票收入折算下来也就50万元左右。如果不是自己还开办有一些企业,可以用企业的盈利进行补贴,很难使博物馆建设和运营起来。
而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陕西民间人士王勇超花费3亿多元建设的。里面陈列着王勇超奔走20多年收集3万多件民俗珍品,形同一个特大的关中民俗风情博览园。据了解,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2009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但博物院的经济效益却无法支持自身的运营和发展。2009年博物院门票收入约1000万元,但人员工资、水电费、维修费等基本开支就达1500多万元。为了保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王勇超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已达到5000多万元。
从2008年3月开始,国有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满足了更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对民营博物馆无异于釜底抽薪。
新疆和田玉博物馆收藏了自春秋战国时期至上个世纪的玉器共3000多件。但是,很多观众一听说门票30元一张,往往扭头就走。据新疆和田玉博物馆馆长介绍,国有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给和田玉博物馆带来了一定冲击,但目前新疆和田玉博物馆门票免费条件还不成熟,今后会尝试在重要节假日免费开放。
对于大多数民营博物馆来说,要想靠门票收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都不太现实,而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没有国家财政拨款的民营博物馆无疑处境更加艰难。在门票收入锐减的同时,观众的大量流失更让民营博物馆经营者担忧。由于参观人数太少,不少珍贵文物只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位民营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虽然国家现在十分重视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各地政府也不定期地对民营博物馆进行补贴,但由于民办博物馆一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政府部门也没有固定的扶持资金,使得许多民营博物馆在门票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靠办馆人自己贴钱来维持运转,出现运营困难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经营难以为继之外,另一个困扰民营博物馆的难题,就是收藏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问题。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
表示,《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物收藏家要办民营博物馆就面临一些问题,展示品中如果有文物,到底是属于国家还是收藏者本人目前无法律法规加以界定。
另一方面,民营博物馆展示的文物按规定必须在文物部门进行登记,这些文物是否能够全部说清楚来源,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对民营博物馆藏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把关、审核不严,就可能给一些人利用民营博物馆为幌子进行非法买卖和征集文物、甚至将非法文物“洗白”的机会;同时,如果一些民营博物馆借机将赝品文物用于展出,也是对观众的欺骗和不尊重。
民营博物馆出路何在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补充,民营博物馆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投资,另一方面扩大了民众文化活动场所,提高民众文化思想意识素养,使藏宝于民向服务社会发展。按照目前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今后还将出现更多形式的民营博物馆。可以说,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它将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国家给予民营博物馆合法地位,并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和帮助,目的就是引导民营博物馆对国有博物馆形成有益补充,让健康的文化观念得以延伸。
要办好民营博物馆,关键在于能把“死文物”盘活。但一些民营博物馆的经营者对宣传十分低调。各地文化局负责人也很忌讳将博物馆与“经营”二字相提并论,并强调民营博物馆是“非营利性”,只能管理,不能经营。
国际博物馆协会明确规定了博物馆的属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属于永久性社会公共机构:主要功能是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然而,近年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非营利性”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解释:非营利并不意味着不营利,营利可以作为手段来实现非营利的目的。因此,民营博物馆要想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是要通过经营实体赢利来支持博物馆的运转;二是要依靠社会资助为博物馆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三是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
当然,关键是民营博物馆对自己的长远规划要有明确认识,民营博物馆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拓宽办展思路,走专题化、精品化,特色化路线,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身。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民营博物馆可以采取灵活的门票制度。除此之外,通过国内外巡回展出、馆际交流、与学校挂钩,争取稳定的观众源等方法,也可以带来收入。
今天,民营博物馆出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仅在于经营管理本身,同时也有赖于社会土壤的改良。专家认为,管理部门不能仅仅把民营博物馆当作收藏文物的机构,还要把它当成一个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机构、社会公共财富的收藏机构,在资金方面提供切实的支持,在专业上给予必要的引导。
另外,由于中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博物馆法,民营博物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隐忧:对于民营博物馆的馆名核定,规模,藏品数量与质量的核定、社会地位、经营管理、为公众服务的方式、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应该享有的权利及受保护的内容、资金的来源与补充、馆主变迁及继承等均无法可依。而民营博物馆的良性发展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制约和保护,为了加强管理民间收藏,保护先进力量,抑制不法行为,中国应该尽快制定颁布国家博物馆法。
对于民营博物馆滥而不精的状况,也有专家提出,应给民营博物馆设立一定的门槛,以保证民营博物馆“优生优育”。相信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被淘汰的一定是那些不具备规模效益,不够专业水准的博物馆,而能够留存于世的一定是符合文化发展方向,适于藏宝于民的私人博物馆。在这过程中,不排除会出现民营博物馆与民营博物馆之间竞争,组合,再竞争,再组合的一个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