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思考
2011-04-01雷欢
雷 欢
(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陕西 西安 710003)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南北狭长,地势总特点为南北高而中间低,由北向南可划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三个自然地理区域。秦岭山脉横贯本省中部,使陕西南、北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差异较大的气候环境,秦岭以北属黄河流域,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条件较差;秦岭以南属长江流域,为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水资源条件良好。
陕西省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1.10亿m3,其中陕北黄土高原28.40亿 m3,占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17.6%;关中盆地53.40亿m3,占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33.2%;陕南秦巴山地79.30亿m3,占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49.2%。
1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陕西省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历史悠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部门的需水量不断增长,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地下水的开采量相应增加。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机电井16.87万眼,配套机电井14.86万眼,地下水资源年开采量33.5亿 m3,占全省总供水量的 42.5%。由表1可知,全省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53.722亿m3,最大开采量为37.81亿m3,占可开采量的70.4%。关中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占到可开采量的82.6%。可见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开采的重点在关中地区,其开发利用程度明显高于陕南、陕北。
陕西省属水资源短缺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45亿m3,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 239.72 m3,占全国平均的56.4%,同时由于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更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状况。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水质好、分布广、供水延续时间长、且具有可恢复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最可靠的供水水源。1995年是陕西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年,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583条河流中400余条干枯,持续一月之久,渭河、北洛河、汉江等主要江河也近乎断流。在抗旱斗争中,全省各地出现了打井热,当年全省共新打机井1.1万余眼,修复机井0.3万余眼,致使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增加。当年全省地下水开采量为37.81亿 m3,占全年总用水量 82.48亿 m3的45.84%。其中关中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为31.94亿m3,占全省地下水开采量的84.47%,占关中盆地总用水量52.58亿m3的60.75%。可见地下水资源对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自1976年全面展开,并成立了省、市、县(区)三级业务管理机构,迄今为止,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地下水监测工作愈来愈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地下水监测工作得到稳定发展。目前监测系统已覆盖全省十一个市(区)65个县(区),共有各类监测井2 000余眼,控制面积4.08万 km2。截止2010年底,已公开发布《地下水通报》32期,《水资源公报》28期,刊印《地下水监测资料年鉴》8本,约400万个原始监测数据和分析数据。地下水监测资料及研究成果在全省水利建设规划、抗旱除涝、治沙防碱、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近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各级地下水监测机构班子健全、领导有力;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项工作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监测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加快;队伍稳定,专业素质明显提高;监测资料分析和成果应用力度加大,地下水文服务领域得到拓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地下水监测事业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从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需求出发,我省地下水监测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地下水监测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地下水监测经费长期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监测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发展前景步履维艰。
(2)监测井网布局不尽合理。由于受建网时“农业水利”思想的影响,地下水监测井网基本上布设在广大农村地区,在城镇和工业水源地地区,监测井很少甚至空白。而这些地区恰恰是目前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地区。
(3)监测井网老化失修,毁坏严重。地下水监测专用井少,建设标准低,受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目前监测井老化失修、损毁淤积严重,严重影响到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监测设备陈旧,技术手段落后。地下水监测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相对落后。监测资料的采集和信息传输基本通过人工完成,时效性差,信息化程度不高。
(5)监测项目不全,资料使用价值降低。除坚持开展水位(埋深)监测外,至今没有开展水质、水量监测。监测项目不全,导致监测资料使用价值降低。
3 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 加强地下水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本身需求
地下水是地球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它除参与自然界水的循环外,还发挥着维持地质体生态平衡或维持生命系统平衡的作用,过量开采往往会破坏这种平衡,出现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据统计,目前陕西省地下水超采区共有12处,总面积594.54 km2,其中严重超采区 7 处,面积 308.87 km2,一般超采区5处,面积285.67 km2,主要分布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市。
为防止因地下水超采而出现的诸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重或再度出现,必须对地下水资源加以科学管理,使其达到采补平衡,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地下水监测作为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应当得到加强和重视。加强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本身需求。
3.2 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幅度提高,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社会经济发展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给地下水监测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由于水资源匮乏,且地区分布不均,必须进行跨流域性的南水北调而引起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关中一些城市因地下水超采而出现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一些灌区因地表水、地下水调度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产生了土壤盐滋化问题;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广大农村大范围使用农药、化肥以及未经处理随意堆放的工业、生活垃圾而引起的城区、重要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饮水安全以及抗旱救灾等问题。上述问题都是我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点、热点问题,也是新时期陕西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职责、使命所在。
加强地下水科学管理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采地下水,实现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但这些工作的开展,其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地下水监测。因此,必须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4 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思考
当前,全省地下水监测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2007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再次强调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站网的统一规划和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核心是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水资源管理也将纳入各级政府评估考核体系,为制度实施提供刚性手段。让“三条红线”硬起来,成为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4.1 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共识
要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继续加大地下水事业的宣传力度,让市民和全社会了解地下水有关知识,逐步树立节水、惜水的良好习惯;争取各方重视和支持,认真履行各级决策部门的参谋作用。同时建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下达任务时,要把地下水监测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使各级政府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形成共识。
4.2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经费问题是地下水监测工作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地下水监测被动应付的局面,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把资金投入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科目,做到专款专用。
4.3 加强机构建设,强化业务管理
目前具有省、市、县三级地下水业务管理机构,这为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机构保障。针对目前机构不稳定,业务和人员变动频繁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稳定队伍,强化业务管理,促进地下水监测工作健康发展。
4.4 加快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力度,完善地下水监测功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加快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力度,加大地下水监测专用井建设和旧井改造修复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高监测设备质量,不断完善地下水监测功能。按照全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规划,根据监测对象的实际需要,安排好水位、水质及水量监测,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实现全面监测。要积极争取基建投入,分期分批建设和改造地下水监测站网,完善地下水监测功能。
4.5 加大地下水监测信息测报系统建设,提高监测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彻底改变目前落后的人工测报的现状,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地下水管理监测的客观需要,必须走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的路子,大力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大地下水监测信息自动化测报系统建设,实现由人工监测向自动监测的转变,实现实时监测,提高地下水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对一些涉水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4.6 积极开展地下水专题研究,加快监测资料的分析应用和成果转化
开展地下水专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监测工作由监测、测报向分析、研究及预测、预报的转变,不断提高监测研究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拓展监测工作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5 结论
地下水监测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和全社会的支持。同时从资源水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地下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重视和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2009.
[2]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水利统计资料.2000~2008.
[3]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水资源公报.2000~2009.
[4]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沿渭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与保护方案.2005.
[5]陕西省地下水工作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评价.1986.
[6]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研究成果报告.2003~2009.
[7]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规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