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用气体标准亟须完善
2011-04-01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最近十年来,苏丹红、孔雀石、注水肉、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三聚氰胺、皮革奶......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固然与厂商一味逐利、信息不对称、市场缺陷等因素直接有关,但行业无序、标准失范、监管不力更是公认的深层次原因,疲软的监管,无异于是对不法奸商的纵容。纵观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整个监管体系似乎并未洞悉社会变迁,表现迟钝,依然没有摆脱温饱时代的思维和模式,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监管思维、手段,并没有“升级换代”、与时俱进,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变化。
那么对于我们气体行业来说,食品行业使用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及其他食品气体现状是怎样的?
一、食品添加剂 液体二氧化碳标准发展
二氧化碳是较为广泛的气体食品添加剂,其内在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碳酸饮料和食品保鲜等领域对食品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GB 1917—1980《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发酵法)》(控制指标有:二氧化碳含量,酸度,油迹,嗅和味),GB 10621—1989《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石灰窑法和合成氨法)》(控制指标有:二氧化碳含量,水分,亚硫酸,亚硝酸,一氧化碳,硫化氢,磷化氢及有机还原物,油分,酸度,气味),GB 1917—1994《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发酵法)》(控制指标有:二氧化碳含量,游离水,醇度,气味,酸度,油分),直到GB 10621—2006《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控制指标由7项扩充到22项,其中对人体有害杂质指标完全与“国际饮料学会(ISBT)”接轨,使通过食用饮料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各类有害物质按此要求进行控制。
二、其他食用气体
食用气体,主要用作饮料气体、包装气体(如面包、肉类等包装)、保鲜气体(如控制蔬菜、水果储存气氛)和加工气体(如食品冷冻、速冻)。
三、目前使用现状
我国的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分段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土地生产的环节,质检部门负责生产环节,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则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综合协调相关重大事故的职责又在卫生部门。
这种“各管一摊”的监管机制,形成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缺失。
1.食品级二氧化碳
我国食用气体方面,也不尽所以然。虽说食品级二氧化碳作为食品添加剂,其标准经过几次修订,已与国家接轨;而且其生产也需经过认证,从而保证其生产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品质。
但由于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均为富含二氧化碳的工业排放气回收、净化而成的,因此,原料的变化而后续未及时跟踪,就会直接导致生产的液体二氧化碳品质变化。本人从6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及在食品级二氧化碳生产企业现场了解到:目前,我国食品级二氧化碳生产企业大都未安装原料气在线监测分析,这样一般会带来工艺调整的滞后。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企业之一,其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要求和控制之严格,可算是世界第一。据介绍:他们每年要求二氧化碳伙伴每年送化学工业气体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析原料气、每季度/半年送样分析产品,2010年送样了80次。这次都是要派人到现场监督取样的;另外,可口可乐亚太分析中心每年至可口可乐装瓶厂贮罐抽样,进行全分析。2010年抽样了14次,今年装瓶厂每个贮罐都要抽样,应该达到70~80次。即使可口可乐这样关键用户,也会发现不合格的供应。如其2011年一季度对供应商评分中有近20%不及格、近50%的为合格,只有30%多一点供应商为优良。可见,食品级二氧化碳生产品质不可忽视。
另外,食品级二氧化碳贮运设备的混用,以及包装物处理不好,均会带来使用时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品质的下降。本人从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了解的证实了这点:如不少企业运输食品级二氧化碳、工业二氧化碳的罐车未完全分开,这样带来使用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品质下降。
同时,由于“各管一摊”,我国目前仅仅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生产企业进行认证,而未对分装企业,乃至使用者进行认证。由于未对分装企业进行认证,致使目前街头商店中使用的瓶装二氧化碳,据不完全调查,超过80%以上为工业二氧化碳;同时,部分小规模饮料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也使用工业二氧化碳替代食品级二氧化碳,这样通过碳酸饮料进入百姓体内,严重危害百姓的身体健康。
2.其他食用气体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使之处于失管之势。
四、解决措施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成堆,民怨沸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尽快厘清各监管执法部门的责任,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可以探索按行业分类来监管,让行业协会来协助监管,增加食品监管的科学性、专业性,这样才能控制好生产过程。
1.食品级二氧化碳
可口可乐公司从2009年开始推动认可的二氧化碳供应商配备总硫、总烃、苯、水分等在线分析仪,且将其作为新供应商加入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求二氧化碳伙伴获得食品安全FSSC 22000认证,并要求于今年年底前获得。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对食品级二氧化碳,可以参考医用氧GMP认证,进行食品级二氧化碳的认证,使整个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贮运、分装、使用,全部处于监管之下,从而保证广大百姓身体健康。
2.其他食用气体
应在借鉴欧美法规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家法规标准情况,尽快推出食用气体标准,使广大食用气体用户使用食用气体时有依据。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适时将这些食用气体纳入监管,使整个食用气体的生产过程、贮运、分装、使用,全部处于监管之下,从而保证广大百姓身体健康。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将于今年年底推出食用气体基本要求的协会标准,也欢迎有志于发展、完善我国食用气体体系的企业、专家与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一起为发展我国食用气体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