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校长与人民满意的校长辨
2011-04-01汪适中
■汪适中
教育家型校长与人民满意的校长辨
■汪适中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教育家办学”,“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此语一出,激起不小的波澜。近几年,因党的十七大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命题,于是乎“人民满意的校长”的提法也就应运而生,且不断见诸报端、政府文件,也不断被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借用。这很自然引发一个思考:“教育家型校长”是否就是“人民满意的校长”,或者反过来也成立,还是旨趣各异,互为橘枳。作者以为,观念上的厘清很有必要。
一、教育家型校长的本质特征
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校长职业由来已久,但是能在教育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肯定是那些有教育理想的人。道理很简单,没有理想就不可能有追求,没有追求绝不可能成“家”。教育家型校长的理想着眼于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属于大理想、大抱负,而不是短期的功利。陶行知先生为了在中国推行大众化教育,毅然辞去东南大学教务长一职。他要用“募集100万基金,征集100万同志,倡导100万学校,改造100万乡村”的行动去改造积愚积贫积病的旧农村。这一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背后,是陶行知炽热的平民主义情怀和教育救国的伟大理想。
有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办学思想。对于什么是教育,如何办教育;什么是学校,如何建设学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样一些事关宏旨的教育命题,教育家型校长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如孔子提出教育应当“有教无类”,恐怕这是人类最早的有关教育公平的论述了,是孔子对人类教育史的巨大思想贡献。当前,教育公平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亟待化解的社会问题,重温或者重申“有教无类”,仍然具有启蒙的意义。再看蔡元培之于北大,“大学独立”、“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便是一面旗帜,无异于宣言:大学就得这么办。
有非同一般的教育实践经历。不去努力实现的理想是幻想,没有经过实践校验的思想也只是空谷回音。作为教育家型校长,思想性固然有其光辉的一面,艰苦卓绝的教育实践经历往往更让人肃然起敬。作为教育家型校长,除了“思想力”特强以外,实践的能力也应该是非同一般的。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公民的诞生”,教育足迹甚至没有离开帕夫雷什中学。中国现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刘京海几十年辛勤耕耘在上海闸北八中这所“薄弱学校”不依不舍,树立起以独特办学思路和扎实有效工作改变一所薄弱学校的典范。
有相当的办学成就和影响。教育家型校长的成就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教育思想的成就,教育改革的成就,人才培养的成就等等。如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在那个时代就是了不起的人才培养的成就了。又如张伯苓,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凭藉对现代教育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从零开始,从搬砖搬瓦建校舍开始,所开创的南开业绩至今尚为人们津津乐道。上述教育家型校长尽管所处时代不同,办学条件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卓越的教育成就,广泛的社会影响,醇厚的人格魅力。
二、“人民满意的校长”不能等同于“教育家型校长”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最先将“理性”(rationality)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工具理性要求通过实践的途径来确认手段的有效与否,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实现人的某种功利服务。由于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基本还未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升学率”依然是初、高中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第一追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工具理性驱使校长们尽最大可能集中好的教育资源(生源、优秀师资、设施设备等)为学生升学服务,或者为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升学服务。的确,一些学校因天时地利独厚或教育政策的倾斜等等因素,加上校长的超强胆识和卓越能力,学校得以不断做大做强。高的“升学率”被老百姓认可、追捧,学校声誉鹊起,校长也就荣膺“人民满意的校长”称号。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上述“人民满意的校长”是当之无愧的,是合理的。但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人民满意的校长”不能和“教育家型校长”划等号。
第一,“教育家型校长”着眼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因而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哪怕一时不为人“满意”,甚至无果而终(譬如20世纪早期晏阳初等创办的农民学校),但他们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所体现的理性价值却是穿越时空的,甚至是永恒的。“人民满意的校长”仅仅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由于在提升某些教育服务指标方面表现出色(如升学率的提升、办学条件的改善等),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这种认可与满意在很大程度上跟环境有关,跟眼前功利的达成有关,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大众的理性认同。一旦教育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如招生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教育均衡化改革等等),恐怕“满意”的内涵就要重新界定了。
第二,“教育家型校长”多是身后评价,历史客观性较为明显。教育家型校长大多是教育改革家,敢于坚持真理、教育主张鲜明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就难免有逆势而为甚至拂当权者面子的举动,所以生前可能不太被看好,几上几下或者挂冠而去的事也是常有的。这一点也是和当下“人民满意的校长”有着很大区别的。由此看来,“教育家型校长”与“人民满意的校长”不具有同一性。笔者以为,只要具备了前文所述教育家型校长的本质特征,一位校长才可以称作教育家校长,无论他(她)当下是不是“人民满意的校长”。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教科研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