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技术资讯
2011-04-01
西北电网加快与新疆电网750 kV联网步伐
2010年5月20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西北—新疆750 kV联网工程协调会议,国家电网公司在△疆央企中第一个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新疆座谈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西北—新疆750 kV联网工程建设步伐,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
实现西北与新疆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今年电网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建设西北750 kV统一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对新疆联网工程高度重视,刘振亚总经理在年初工作会议和二季度工作会议上,就联网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西北—新疆750 kV联网工程从甘肃750 kV永登变到新疆750 kV乌鲁木齐北变电站共“7站6线”,双回线路里程1 780 km,变电容量1 290万kV·h,是西北电网发展历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线路最长、投资最多、环境最复杂的一项输变电工程,对西北五省(区)电网实现750 kV同步同压联网,满足新疆、甘肃煤电、风电开发和送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来源:新疆电力公司)
甘肃风电智能控制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2010年5月12日,由甘肃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甘肃电网大型风电有功智能控制系统成功上网运行,经过试运行测算,截至4月底,甘肃电网风电总发电量达到6.164 6亿kW·h,这表明甘肃在风电技术应用方面又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
酒泉地区处在我省最西端,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用电负荷水平低,随着风电快速发展,电网建设、改造步伐相对滞后,电网稳定水平低、外送能力有限,风电送出受限情况一直存在。2010年10月份,甘肃省电力公司确定立项研发电网大型风电有功智能控制系统,经过将近半年的艰苦攻关,该系统研制成功并于2010年3月12日上线运行。
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检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控制策略正确,增发电效果明显,河西风电发电量平均提高了14%,还创下了单日河西风电出力和风电发电量的历史新高。同时,由于风电预测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瓜州、玉门地区风电能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风电的综合利用效率。
(信息来源:兰州日报)
我国成功掌握核级泵机械密封技术
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压水堆核电站核二、三泵机械密封样机前不久通过鉴定,标志着该技术已成功被我国掌握。
本次通过鉴定的样机为二代加压水堆核电站核二、三级泵用机械密封样机,是国内首台同类产品的机械密封样机。核电站中的泵类产品属于关键设备,而机械密封作为核级泵上与水力模型、轴承并列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国内不能自主制造,在建电站的核级泵机械密封全部依赖国外进口。
密封件属于易损耗品,按照一个百万kW核电站的设计寿命周期40年计算,用于密封件方面的市场就将超过20亿元。到2020年,我国建成和在建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kW,密封件市场总量将超过2 000亿元。样机的研制成功满足了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
我国容量最大的330 kV变压器试制成功
我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容量最大的330 kV级变压器日前在合肥试制成功。
该产品是天威保变为白俄罗斯明斯克5号热电站1×399.6 MW级燃气蒸汽联合机组配套承制的SFP-520 MV·A/330 kV主变压器,也是目前国内变压器行业出口330 kV级变压器产品中单台容量最大的一台。该产品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天威保变的设计、制造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来源:新华社 )
国家电网成功研制世界首套光伏电站移动检测平台
近日,由国家电网所属国网电科院研发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电站移动检测平台顺利完成现场试验,标志着该平台研制成功,国家电网公司已具备光伏电站并网性能移动检测能力,将为我国光伏发电检测认证体系的完善提供重大技术支撑,并为分析各种类型的光伏电站并网对电网影响以及客观评价光伏电站并网特性提供试验检测手段,进一步促进我国光伏发电并网研究能力快速提升。
本次试验在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屋顶60 Kwp光伏电站进行,试验内容包括光伏电站的电能质量、功率特性、电压/频率异常(扰动)性能、防孤岛保护特性以及通用技术等关键指标,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光伏电站并网性能现场测试试验。
(信息来源:国资委网站)
意大利博洛尼亚将推太阳能单轨列车系统
意大利建筑师Iosa Ghini Associati为意大利博洛尼亚设计了一个被称为能量带(Energy Belt)的太阳能单轨列车系统,能快速将博洛尼亚主要火车站的乘客运送到机场。该运输路线全长5 084 m,由一条单轨铁路组成,仅设Lazzaretto一个中转站。单轨铁路旁有一段走道,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旅客逃生通道。
能量带的南面配备有太阳能光电池板,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北面采用透明玻璃板设计,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有孔的钢制密封层由专门定制的金属骨条制成,在这种孔状结构中可以种植各种植物,因此在站台周围的墙壁上就会形成许许多多立体的花园,将车站与外界隔离开来,并保护车站内部不受空气污染物的侵害。同时,各种植物的覆盖效果可使站台表面的结构不会过热,改善了站内的微气候特征,并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落叶植物在夏天为站台带来阴凉,冬天形成自然的防风林并保存热量。
这种单轨系统有着直接、便利、快捷多方面的优点,因而许多旅客都考虑使用该系统而放弃自行开车到机场。
(信息来源:网易探索)
国内首个车站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
2010年5月20日,从湖北省政府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获悉,由该集团投资在武广高铁武汉火车站站房屋顶和雨棚上建设的光伏发电站,当日正式并网发电。这是国内首个大型光伏与车站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项目。
该项目年均发电201.1万kW·h,每年可相应地减少燃煤所造成的SO222 t,氮氧化合物10 t,烟尘180 t,减少CO2排放2 900 t。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低碳世博启示未来城市节能减排
在全球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紧跟当前趋势,提出低碳世博口号。放眼整个世博园,无处不存在“低碳”的印迹。从太阳能、风能的大规模应用,到LED的集中示范,从专家学者的解读到论坛网友的热议,都足以促人不断去思索“低碳”二字。
园区变身“低碳城”。放眼世博园,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未来馆(原南市电厂)四座标志性建筑上,太阳能电池板的总装机容量达4.68 MW,年均发电可达406万kW·h,减排CO2总量逾3 400 t。在风力发电方面,世博会的风力发电量也是北京奥运会风力发电量的2倍。
展馆变身“低碳馆”。“低碳”元素在偌大的世博园内俯仰皆是,整个世博园区就是一座“低碳城”。而这座“低碳城”也成为了各国展现其前沿低碳技术和发展理念的“大秀台”。
随着四川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6月份全面建成投运,每年将为上海新增350亿kW·h西南水电,减排CO22 600万t。也就是说,“后世博”时代,上海的一半用电量将来自清洁能源,成为全球使用绿色电力最多的城市。
(信息来源:慧聪电子网)
陕西省规模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将在安康建成
陕西省安康市近年大力发展生态型绿色循环经济,并将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迄今为止陕西省规模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982万元,年发电量350万kW·h。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中新网记者近日跟随陕西“循环经济新跨越”采访团,在安康一路行来,印象最深的就是此间无所不在的生态型绿色循环经济。在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种猪生产为主业的养殖企业,2009年销售生猪38 760头,其中种猪23 256头。年粪便产生量约为25 000 t,污水48 000 t。为了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他们本着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对此做出了有益探索。
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大型沼气发电项目的初步设计,将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开始发电,这是陕西省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内首次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测试在吉林省顺利完成
由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的国内首次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测试工作于2010年5月17日在吉林省长岭县国电双龙风电场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己具备国际级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测试能力。
作为清洁能源的风力发电在我国,特别是吉林省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历时近三个月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测试过程中,吉林电科院和中国电科院的科研人员对被测风机在小功率输出和大功率输出两种工况下发生电网三相短路和相间短路两种故障情况下,不同电压跌落深度时的风机低电压穿越特性进行了近百次的测试。
通过全面开展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可以在满足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增加风电接纳容量,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电网公司在促进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战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