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中不利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因素控制

2011-04-01段晓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媒介家庭儿童

段晓璇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家庭中不利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因素控制

段晓璇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家庭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最初场所,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中的不利因素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家庭中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家庭;不利因素;儿童成长;控制

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就是家庭,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学习和成长,家庭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儿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和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时期。家庭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将着重论述家庭中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以及探讨如何来控制这些因素。

一、家庭中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

(一)电子媒介侵入

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里阐述了一个颇具独创性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1]显然,电子媒介模糊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使得成人世界的秘密不再神秘,成人固有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而且由于界限的模糊,还造成了人格的扭曲和变异,使得儿童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儿童,而成为“小成人”的代名词。

家庭是儿童接触电子媒介的主要场所,在电子媒介日益盛行的今天,家庭的结构和权威正在日益受到威胁。首先,在电子媒介这一新型媒介环境里,家长的信息控制权空前削弱,家长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很显然,媒介已经削弱了家庭在塑造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情感发展上的作用。”[2]其次,在电子媒介的作用下,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减少,从而导致家庭教育能力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城市化趋势的不可逆转、邻里关系的消逝迫使儿童只能与电视为伴,或者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而导致“电视孤独症”或者染上网瘾。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的调查显示,城市青少年中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但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青少年人数是 2005 年、2007 年的近两倍。[3]

(二)过度教育

家庭过度教育,是指家长在不适当的教养态度影响下而形成的、超过子女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方式。[4]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家长们迫切感受到知识与人才的重要性,而不得不提前为孩子的未来打算。加之独生子女的数量急剧增多,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中心和重心,父母在其身上寄托厚望,过分关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输不起”,从而导致过度教育成为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度教育会使孩子产生各种身心问题。例如,学习上过度教育容易增加孩子的压力,久而久之使其产生“厌学”情绪;生活上过度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培养,同时也会阻碍其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三)父亲角色缺失

时代发展到今天,“男主外,女主内”仍作为多数夫妻的分工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父亲更多地承担家庭的经济重担,教育孩子的重任则落在了母亲的身上。而国外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根据多年的研究强调指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心智发展、意志、社交、社会适应和性别角色行为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所以,如果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会给儿童带来个性发展的不完善,儿童会更多地依赖母亲,养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四)人生观教育扭曲

古语云:“君子不言利”,然而与这一论述相悖的是,在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现象:考试成绩全部在90分以上,给买高档玩具;如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名,奖励1000块钱等等。这种以物质刺激作为孩子教育手段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常态。然而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因为物质刺激的实行,极有可能让孩子脱离正常的竞争氛围而堕入为奖励而竞争,为物质而努力的怪圈。而且,对孩子而言,当他们在衣服、玩具等物质攀比中获得认同和尊重时,一种自以为是、傲慢不羁、拜金倾向的性格就已经播下了种子。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又怎么可能健康?

(五)不良的家庭氛围

1.不良的家庭情感心理氛围

情感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的情感、情绪、谈吐、教养作风等。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夫妇的和睦关系是成功地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夫妻间的互尊互助是具有伟大教育力量的道德财富。”两位大家都十分准确地阐述了良好情感氛围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情感融洽与否对儿童的个性心理、思想品质、学习效能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不良的家庭道德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道德教育的活教材。道德氛围是隐性的,但它的影响却是显性的,它直接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举止之中。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其“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身教重于言传。道德观念对问世不久的儿童来说是模糊的,他们不懂得什么是道德规范,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他们的行为更多来自本能的需要和模仿。而他们的模仿行为更多来自于平时父母的言行举止,这是一种无法刻意修饰的道德氛围。

二、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因素控制

“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6]以上列举的众多对儿童成长的不利因素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可以预见并且能够控制的。

(一)切实加强父母在儿童电子媒介接触中的监督和引导

对当今中国儿童来说,电子媒介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需要,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他们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父母作为儿童的首要监护人,更应该以强烈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

1.儿童看电视应当适度,应在父母的监督之下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在孩子们看电视的这段时间里,家长要仔细选择电视节目,要避开暴力、色情等不适宜镜头。时间上也要适度。2~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周要有两天停看电视,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天最多看一个小时,11岁的儿童可以看两个小时,同时,由于他们的判断力逐渐成熟,可以允许他们自己选择部分节目,但电视机的位置不应放在孩子的房间内,而且父母应尽可能和孩子一块看节目,因为父母的参与,孩子们的看法、态度,甚至社交方面的暗示,都会因父母的反应而形成,而父母也有机会对其中某些干扰的信息与孩子进行讨论和解释,并增进亲社会或教育性的内容。

2.要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简单、粗暴的制止是没有用的,也是没有效果的。父母的明智之举在于保持一个理性、客观的网络教育的心态,并帮助孩子形成科学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作为父母,要尽量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孩子一起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引导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同时,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同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倾向,及时正确解决。对于家长而言,必要的时候,监视孩子的互联网应用、用密码保护不让孩子看有害的内容及用软件阻断含色情资料的联系也是可以做到的。

(二)更新或澄清教育观念,培养独立自主的儿童

1.父母应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地理解“成才”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不唯成才,但求成人”。父母应树立“成才必先成人”的观念,要认识到培养子女成才是成功,成人同样也是成功。现在很多家长在自觉不自觉中对孩子的教育“过度”,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成才”与“成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未真正理解,往往重智力培养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独立人格教育等,这未免本末倒置,后患无穷。

2.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培养独立、自主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教育不能在今天预支明天的需要,必须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特有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特殊性。”父母应该首先摒弃“孩子是私有财产”的错误观念,尊重儿童的独立性,还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给他们自由地沟通社会生活、应付生活的机会和权利,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用自己的手做事,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在社会中磨练,真正获得独立的本领。在家庭中,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孩子关爱的同时更要提出严格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自尊心、独立性,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可以有意识的创造机会教给孩子一些方式方法,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

(三)提高父亲角色参与

父亲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这是改善父亲角色参与的前提条件。可参考以下几点:尽可能参加家长会;多角度多途径了解孩子,如从孩子的社会交往对象、从孩子的情绪变化、从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以及通过书本、专家讲座等途径了解孩子的特点、规律;主动与母亲配合,协同教育孩子;做孩子的玩伴,让孩子愉快地、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影响。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儿童心灵关怀

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古有名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作为孩子生活中最直接的榜样,生活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因此,首先需要父母自身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标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时刻关注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适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支持,而这种鼓励和支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心灵上的关怀。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长应积极为儿童创立一个良好的情感心理、文化、民主、道德的家庭氛围。首先,夫妻之间应互敬互爱,相互理解,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责,努力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其次,父母应时刻注重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素养。道德氛围的营造是难以量化操作的,但却是最容易做到的。因此,只有家长在言行中起到了楷模的作用.在教育方法上运用科学得当,才能最终收获良好道德氛围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1][2] (美)波兹曼(Postman,N.).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4.299.

[3] 我 国 青 少 年 网 瘾 群 体 比 例 为 14.1%.http: //www.chinadaily.com.cn /zgrbjx /2010-02 /03 /content_9417438.htm.

[4]刘秀丽,盖笑松,王海英.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 [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5]孙永明.中国当代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8,(01).

[6]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7.

[责任编辑 闵 敏]

Controlling the factors unfavorable for a child’s famil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UAN Xiao-xuan
(Education Colleg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Family is the first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a child’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first class” of life.Unfavorable family factors are likely to produce negative influence on a child's growth.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mily factors unfavorable for a child’s growth,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ontrolling countermeasures.

family; unfavorable factor; child's growth; control

G610

A

1008-6390(2011)01-0151-03

2010-09-26

段晓璇(1983-),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媒介家庭儿童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家庭“煮”夫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