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论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问题
——以近年三届文科本科生的论文辅导为例

2011-04-01赵心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开题毕业论文本科生

赵心宪

(重庆教育学院,重庆,400067)

毕业论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问题
——以近年三届文科本科生的论文辅导为例

赵心宪

(重庆教育学院,重庆,400067)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不是不言自明的,因为涉及本科专业能力培养内在规律的基本认识和毕业论文文体形式掌握的深层内涵,仅仅“写中练”“练中写”,满足于纯粹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实际提高。本文认为,毕业论文真正端正的写作态度,是建立在全面而较专业地认识毕业论文写作训练核心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关时间的全面理解、毕业论文的文体形式要求和语言形式要求等。

毕业论文;时间;文体形式;语言形式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对于文科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因为关系到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学生的写作态度基本上是端正的。然而,通过对2004、2005、2006三届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十余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辅导经过的资料整理,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真正端正的写作态度,是建立在全面而较专业地认识毕业论文写作训练核心问题的基础之上的。认识到位才可能实践到位,特别是当下无端否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形式、肆意歪曲毕业论文达标要求的种种见解在各高校甚嚣尘上的时候,找准毕业论文写作训练的核心问题,并给予学习者能够接受的合理阐释,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一、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简要说明

北师大文学院的资深教授刘锡庆是国内《写作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毕业论文曾有专文《怎样写作毕业论文》谈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程序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结业时对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一项终结考核。是校方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而全面的检验,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创造性。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水平的一次自检和治学能力的一次自测,成为以往研习到日后治学的中介[1]。

(一)关于“高等教育结业时的终结考核”意义的理解

现在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安排,同学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基本上都是怎样去写,所以,多围绕着“选题”向老师们提问题。

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忠告不是先找到一个题目,好动手去“写”,而是先“学”,先了解,为什么有毕业论文写作的安排,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非写不可的重要价值。做事情,有良好的动机才可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思考得越透彻,收获会越大,任务也可能完成得好一些。

毕业论文的特别要求可以一下子看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质的区别,有知识方面的,更有能力方面的。具体说,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写作毕业论文可以全面客观地展示出来,是否达到本科生的学科专业水平,很直观。这就是刘锡庆老师“高等教育结业时的终结考核”说法的主要意思。

(二)毕业论文“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创造性”的基本认识

学校方面检验学生的角度,赋予毕业论文特别功能:

首先是综合性。合格的本科生是能够适应服务社会对个人知识、能力的基本选择要求的。知识当然是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当然是学科专业能力。本科四年的学习,所有课程的考核合格之外,再加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后者的综合性就体现出来了,即综合地展示本科生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接受水平。主要特点在于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展示:通过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且主要通过学术论文的语言运用形式展示。

其次是全面性。

(1)从主要立足于学习知识,转向主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其全面性的最重要特点。学习知识,相对而言教师主导;运用知识要得到最好效果,解决问题,学生才是主导者。老师越俎代庖只能是学科专业教育的失败。

(2)而更重要的是,主动去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从图书馆、校园网络、师资等等一并在内。

(3)学生学科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全面展示:从读书,思考问题,到书面表达,缺一不可。

第三是创造性。

现在最时髦的一个用语之一就是“创新”。创造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之优秀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毕业论文写作能够客观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应用过程中。

(三)学生“学业水平的自检、治学能力的自测”的说明

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而言,有不可忽视的特殊功能,能够自检自己的学业水平,自测个人的治学能力。“学业水平”指的学科专业水平,“治学能力”则是本科生初具的专业研究能力。“治学”,就是研究学问,研究比较专门化的学术问题。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所具有的“中介”作用,在于承前启后,将本科四年的学习与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学习链接起来,体现学科专业终身学习的规律特征。

总之,刘锡庆老师从学校管理和学生自己两个角度分析,把毕业论文的写作意义阐述得清清楚楚。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关时间的全面理解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要求

“毕业论文”四个字,就本科四年最后一个学习程序的要求来说,应该理解为本科学习过程中最后一个不容轻视的重要环节,有基本的时间要求,换言之,必须具有符合毕业论文写作规律的时间长度的保证。

普通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是一年,这是按照本科生初学学术论文写作一般平均需要的时间确定的。如果理解毕业论文写作就是“写”论文,把上述内涵简单化,就有“毕业论文三个月”的说法,这个误解会严重影响毕业论文写作应该达到的学科专业训练效果,后患无穷。

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大四,大三是创作论选修课,大二是读书报告(评论写作为中心),大一是基础写作(散文为主)。就是说,写作课连续开四年,不中断;每年重心不同,到大四,安排毕业论文,学生不感到突兀,只是写作经验新的补充和扩展。美国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工学院同样重视写作课程的开设,只是偏重学术论文的标准写作训练,本科期间同样没有中断相关的写作课程教学。

中外著名学府的上述做法,说明毕业论文写作不能孤立地看待。理论思维能力是本科生学科专业基本能力体现的核心,可以说,是用时间“堆”出来的,没有时间的保证,这个能力不可能具备。

(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正确认识

联系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具体长度就比较“具体”了。

《开题报告》第一部分,要求写出“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指的是论文选题方向涉及到的主要资料,相关资讯。选什么样的题目(论题)首先有一个“方向”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题方向,就有文学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方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等);教学法方向(教材教法、教学论等)的区别。

而大的“方向”所属,又有具体一些的“方向”。如“中国当代文学方向”,又有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社团流派、文学理论批评论争、作家作品等“方向”的选择。而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方向”,又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的“方向”的不同。如下图(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鲁迅小说

鲁迅《伤逝》的主题

从大的研究方向的确立,到具体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所谓“研究背景”才会逐渐呈现出来。就上图的例子,“研究背景”涉及到的资料首先就具体包括有关鲁迅《伤逝》的研究文章,有不同时段的,也有不同研究者的。《开题报告》第一部分就要求写作者掌握相关的资料情况,并能概括归纳其主要观点和思路。

要掌握相关的资料,就要使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资讯、书店等等可以查找资料的所在,广泛地搜寻。

《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是“研究背景”比较熟悉之后,进一步明确自己要讨论的问题之后所确认的。

从“研究背景”的熟悉到“研究目的”的确认,态度端正、方法得当之外,关键是时间的保证。2004、2005、2006三个年级毕业论文写作经验来看,较好完成这个程序的时间(即通过《开题报告》的时间)少则三个月,多达半年以上。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时间?

简言之,因为学习需要时间。

首先需要学习《开题报告》要求,共有四个部分,都有特别的含义。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前面已有解释。第二部分研究内容,相当于论文提纲;第三部分研究方法,理论要求分量最重。学术论文第一讲究资料,第二就讲究方法。“方法”的准确理解,就是“理论方法”。一堆资料(现象),散乱无序,想搞清楚来龙去脉,就需要理论方法提供思路。方法与资料同等重要。第四部分关涉研究资料。规定中文资料30条,外文资料10条,其实是一个不得不硬性规定的形式要求。

其次,选题有关的资料(包括著作、文章)必须用足够的时间阅读、学习。前三届毕业论文的教训之一,就是资料阅读(学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消化不够,资料很丰富,却不晓得如何使用。

再次,解读资料理论方法的学习更需要足够的时间作为保证。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的运用越自觉越好。要达到这个理论方法自觉应用的要求,理论学习的时间更长一些。往往与有关著作的直接阅读有关,以自学为主,经验不足是一方面,学习习惯上也不很顺路,只有多花时间才有效果。

第四,研究内容的明确与论文提纲的形成是相互相成的关系,时间是保证。

总之,毕业论文写作,首先不是动手写,而是先学习《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重新得到一种“规范写作”的经验,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养成论文写作的“学术习惯”,可能获得好成绩。

另外,道理上讲,论文写作就是本科生作文能力的实际表现。一般而言,作文能力的养成,“小学启蒙、中学关键、大学致用”(刘锡庆)。本科毕业论文经验终身受用。因为应试的中学教育,作文能力的“关键”形成期走了过场,现在补这个关键期的课,额外花费的时间加起来,就更花时间了,这个因素也应充分估计在内。

把从初稿到三稿的修改时间等同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是对毕业论文写作规律不甚了解犯的错。只有尊重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才有专业训练的实际收获,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毕业论文文体形式要求和语言形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文体形式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文体形式与理性认识的一般逻辑过程是对应的。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结论)理性思考问题的“三大步”外化,就是毕业论文的三段论说文体形式。

《开题报告》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清楚、明确了,研究过程有了清醒的思路,研究方法适用,研究资料够用,就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准确提出论文的基本观点,以进一步修正论题而形成毕业论文的标题。所以,这个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有利于逻辑思维形式化,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

应该说,这个逻辑理性思维过程能说清楚好像很容易,而实际上,按照这个形式要求,习惯地去做,就非常困难,因为这个逻辑思考习惯的养成与形式运用得用几年的时间才能“习得”。这是规律。前面说到的哈弗、普林斯顿大学之所以如此重视学术论文的标准形式训练,就因为上述原因。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论文格式的习得要时间,论文书面语的习得同样需要时间的保证。而后者我们本科生的不足更明显一些。

(二)毕业论文语言形式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语言要求,与母语的汉语运用规律有关,跟基础教育阶段的母语能力分不开。现代学者有如下明确的意见:

汉语作文的本质是娴熟地运用书面语言 (汉字),去妙微精深地表情达意。

汉语作文历经识字关以后,大体经过一个由言(口语)到文(文字)的不断转换过程。用文写,比用话说,要简、雅、达得多。作文之难就难在这里,有三阶段:

(1)小学阶段,由“言”带“文”,以“言”为主(“语”的时期);

(2)初中阶段,“言”“文”并重,由“言”到“文”(“言”“文”过渡期);

(3)高中阶段,“言”转为“文”,以“文”为主(“文”的时期)[2]。

先“语”(语言)后“文”(文字)是一个规律,虽然“言”里原本就有着“文”的因子;“文”里也保留着大量生动、精炼的“言”的成分,分而道之,目的在于说明问题。而“文”的完成,有些人是到了大学阶段甚至工作之后。

我们本科生“文”的完成正是难点之一,原因主要在于高考导向的应试教育训练,轻视了高中阶段母语能力水平的“文”的要求。

毕业论文写作难,有了材料、形成了观点,而书面语运用去表达、阐述观点的时候,作文“文”的经验不足,使本科生们下笔成“文”普遍感到困难。

写作有基本功要求:

宽泛一点说,包括作文的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文字通顺等等均涵盖在内。但窄一点说,其核心是指文字运用的基本功,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语句合乎规范;

其二文字书写正确;

其三行款格式讲究;

其四标点符号无误。

后三条是“文”的形式要求的三方面,与写作者文字运用的习惯分不开,没有长期严格的训练一般做不到。如韩愈所说:“文从字顺各识职”,其实最不容易做好。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还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阐述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有关问题的解释,依据的是2004、2005、2006三届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宏观着眼,关于毕业论文指导还可以深入浅出论说更细致具体一些,当另文选题继续探讨。

[1] 刘锡庆.怎样写作毕业论文[A].写作丛谈[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刘锡庆.返璞归真 从头儿生——语文,怎么改?[J].北京师范大学附校学报,2002,(2).

[责任编辑 文 川]

Basic problems in dissertation writing——In the perspective of dissertation coaching of the liberal arts undergraduates 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

ZHAO Xin-xian
(Literature and Media Department, Chonqing Education College, Chongqing 400067,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an undergraduate’s dissertation writing is very great, because the work involves the basic recognition of intern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mastering stylistic form of the dissertation.However, it is not favorable to the elevation of writing quality only to “practice in writing” and “write in practice”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pure experience.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ight writing attitud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entirely and professionally recognizing the core problem of dissertation writing, including the three basic problems of its importance, overall comprehension of the time of the writing process, the requirement of stylistic and language forms.

dissertation;time;stylistic form;language form

G642.477

A

1008-6390(2011)01-0127-04

2010-09-13

赵心宪(1948-),男,重庆市人,重庆教育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教授,重庆巴渝文化·名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诗学与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开题毕业论文本科生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