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的柔性管理
2011-04-01刘拴女
刘拴女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论高校教师的柔性管理
刘拴女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近年来,伴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发展,柔性管理思想也开始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从高校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融入柔性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更好地将柔性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建议与思考。
柔性管理;高校;教师管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校教师既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家学者,又是国家民族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整个教育发展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融入柔性管理的方法,加强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和研究,是当前高校及其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柔性管理与高校教师
(一)柔性管理概述
柔性管理(flexible administration)源于现代组织理论,是相对于“以规章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rigid administration)而言的,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所提出来的。刚性管理是依靠组织职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直至惩处、强迫等手段进行的程式化管理。[1]柔性管理是在尊重人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认同感,把组织的目标与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内在的驱动性、协作的灵活性、激励的有效性和效果的滞后性上。[2]与刚性管理相比较,柔性管理的理论精髓在于以人为中心,灵活柔软,应变能力强。
(二)高校教师的特殊性
1.“术业有专攻”,自主创新意识较强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术业有专攻”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他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自主完成教学科研任务,除了授课和参加必要的公益活动外,其他的工作时间都可以自主安排。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有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对于自主发展空间的要求比较高。
2.成就动机较强,需求层次较高
高校教师大部分知识层次比较高,非常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往往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3]同时,高校教师往往对待事物具有非常客观的态度,在对于成就的追求上,非常注重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追求,更注重领导的尊重、同行的认可及社会的接受。因此,成就动机较强,更加重视精神层次的追求。
3.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结果难以衡量
高校教师的劳动过程非常难以监控,因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活动,而这些思维过程是无时无刻的,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同时,对高校教师劳动结果的衡量是管理中的又一难题,它不好量化,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可能体现在所培养出的学生身上,这也是高校教师劳动价值的一种体现;也可能体现在他自己的科研成果之中,而这些科研成果的贡献不是一时就可以体现出来的。
二、高校教师管理的发展趋势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希望,没有一流的教师,就难于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新时期高校办学和管理都强调“以人为本”,将柔性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高校教师队伍管理中,这是高校教师管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柔性管理与“以人为本”具有一致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看作是最高价值的,非常注重人的发展。柔性管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真诚交流和情感激励来将管理的目标、外在的规定进行内化,进而激发出一种内在的力量去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柔性管理的这些本质特征与“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柔性管理必然成为现代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理念的价值选择。
(二)柔性管理有利于高校师生的精神塑造
柔性管理是高校培养良好精神风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旷日持久的。柔性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以人为本,进行“自我完善”,在人的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最终使人在思想和行动上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由不自觉转为自觉,最终使学生的觉悟不断提高,内在素质不断增强,思想境界日趋完美。所以,高校必须重视教师的精神塑造,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促进学生整个精神风貌的塑造。
(三)柔性管理更适应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
柔性管理更适于不易量化和对创新要求较高的高校教师管理。当高校教师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就成为了优势动机。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了用柔性管理更能激发高校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自觉性和创造精神,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的。柔性管理的秘诀是尊重,制度的核心是真爱。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的柔性管理,更适应于高校教师这个知识型人才的特殊群体。
三、高校教师管理中的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并非对刚性管理的否定,而是对其的完善,是在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和思想的升华,最终达到刚柔并济。[4]
(一)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柔性管理理念
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5]制度制定的目的在于爱护人、规范人。高校管理工作采用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的方式去管理教师,应该强化学术管理的权力,突出教师的地位,即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管理过程中要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既要适度,又要适情,既不能过于放宽,也不能无所限制;同时,注重个人差异,灵活变通。
(二)建立柔性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激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作为一个高端知识群体,对他们而言,薪酬并不仅仅包括工资、奖金等,事实上,还有更多的如自身价值实现、尊重和社会认可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高校教师柔性化激励机制,一方面必须要保证高校教师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激励,如给予一些荣誉称号等,也可以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挑战性等对其进行激励。因此,通过制定一套适应性强、能够迅速变化、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从而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个适应个体需求和发展的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更多的成果。
(三)完善量化与非量化的柔性考核体系
当前,高校教师的考核多数注重教师工作的量化,但是,过细的量化考核忽视了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即从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滞后性、劳动创造性来看,其局限性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在高校教师的考核体系中,首先,在量化考核过程中,不能只看看结果,也要注重过程,要让教师在这种考核结果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自己;其次,在量化管理的指标制定中应体现出教师的理解和宽容。[6]如“每月可以请假 2-3 次”等,还如结婚、产假等应该给予特殊考虑;再次,高校教师考核应该考虑到教师工作时间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难以用比例推算。
(四)建立柔性的培训机制:灵活有效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培训是有计划改进员工素质与能力的工作。[7]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高校教师更是如此。但是每个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又是不同的。因此,必须为高校教师建立一套有利于学习、发展,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柔性培训机制。具体来说,柔性培训机制应该具备培训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和动态性,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应该与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相联系,与他们的长远发展相联系。
[1]段成芳.浅议高校教学管理的柔性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50.
[2]宁晓昕.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7.
[3]陶青芝,成云,肖婷.高校教师柔性管理模式建构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67.
[4]邹红.论新经济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86.
[5]郑勇.柔性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与行动[J].江苏高教,2006,(1):86-87.
[6]袁小平.从对峙到融通——教师管理范式的现代转向[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22—223.
[7]秦志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06.
[责任编辑 闵 敏]
Flexibl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LIU Shuan-nü
(Education Colleg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people-oriented” concept in recent years, the thought of flexible management has also begun to penetrate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Proceeding from the particular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flexible management into teacher management process and forwards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bout it.
flexibl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G472.3
A
1008-6390(2011)01-0108-03
2010-07-01
刘拴女(1986-),女,陕西府谷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