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益肝肾、养血舒筋法治疗跟痛症85例

2011-04-01李绍军

当代医学 2011年32期
关键词:痛症骨刺补益

李绍军

跟痛症(Painful heel syndrome)是足跟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部包括跟后、跟跖、跟内和跟外侧急、慢性疼痛。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2∶1,特别是男性肥胖者及运动员。跟痛症的病因病机繁多且较复杂,在临床方面主要由跖腱膜炎、伤或退行性变导致的足跟脂肪垫萎缩、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跟骨刺、神经卡压等原因引起。笔者于2008年10月年~2011年5月采用补益肝肾、养血舒筋法治疗跟痛症8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60名患者),男性43名,女性17名;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1岁;双足发病25名,单足发病35名。

1.2 诊断标准[1]

1.2.1 无明显急性损伤史。

1.2.2 足跟部疼痛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绝大多数无静息痛;少数患者灼性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晨起下床或久坐起立时足跟不敢着地,缓慢行走后好转,但负重较多时,疼痛明显加重。

1.2.3 体检时局部无红肿,在足跟部或跟部内侧结节处有一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可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囊。

1.2.4 X线片示骨刺可有可无。

1.2.5 化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1.2.6 排除骨性关节炎、骨结核、骨肿瘤、骨髓炎等引起跟痛的病症。

1.3 治疗方法[2]

1.3.1 口服中药汤剂,日1剂,连服2周。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舒筋、通络止痛。

处方:熟地黄50克、鸡血藤30克、骨碎补30克、淫羊藿15克、山萸肉15克、当归15克、川萆15克、生黄芪30克、紫丹参20克、白芍20克、延胡索15克、制香附15克、炙甘草7.5克。

1.3.2 外用:熏洗2号泡足,足跟紧贴药袋,凉则加热,持续1小时以上,每日2次。处方:透骨草250克、威灵仙250克、急性子25克、乌梅25克、生山楂500克、伸筋草15克、防风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骨碎补15克、红花15克、白芷15克、白芥子15克、皂角15克、麻黄15克、炙马钱子15克。制成粗末装袋,每袋100克。用前将药袋放入水盆浸泡1小时,然后加热熬开,于患处先熏后洗,每次持续1小时以上,每日1次。每袋可用2日。连用2周。

2 疗效观察[3]

2.1 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行走自如,随访1个月以上无复发。

2.2 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劳累时仍觉疼痛,休息后症状消失或1个月后复发。

2.3 好转 经治疗后症状减轻,但行走时尚有少许疼痛。

2.4 无效 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 结果

本组85例,治愈25例(29.41%);显效31例(36.47%);有效47例(55.29%);无效2例(2.35%)。有效率97.65%。

4 讨论

跟痛症多为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衰少,筋骨失养;或久行久立,造成足底部皮肤、皮下脂肪、跖筋膜负担过重,引起劳损或退变所致。亦有因跟骨骨刺发生于跟骨底面结节前缘,使跖筋膜和足趾短肌在跟骨结节附着处受累,牵拉骨刺,发生慢性炎症反应而致疼痛。目前,西医对跟痛症的治疗主要为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和类固醇类激素药痛点封闭,但疗效欠佳且副作用大。中医对跟痛症的治疗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熏洗、中药跟痛垫、按摩、推拿等。这些方法都是以补肾温督、活络通痹、除湿止痛为治则,以改善足跟骨及其脂肪垫、跟骨滑囊的血液循环,增加血供,促进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组织细胞恢复为治疗目的[4]。

本研究应用熏洗法,可因药液温度作用使患部的皮肤血管扩张,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使药物吸收,从而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水肿吸收,使粘连僵硬的组织变软,达到治疗的目的[5]。本病病机为肝肾俱虚,筋骨失养,髓虚不能养骨,血少不能荣筋,加之日常久立工作,积累劳损并骨刺为患,为本病的本,痛乃本病的标,故此,治本才能达标。

此外,治疗本病应辨证施治,各种不同教科书上的方法虽不少,但较单纯,分类简单、笼统,临床具体治疗指导性不强,针对性差,很难具体运用,且有些方法不实用,收效也不大[6]。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精髓就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把患者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症状只是疾病在人体的某一部位的反应,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等理论来进行辩证分析,审症求因,辨出证候,指导正确施治,同时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之效果。本文论述的跟痛症,症状是标,病因是本,症状易消,病因难解,只注重局部表象,不注重机体内在病因,虽获一时之效,亦难达长久之功[7]。而笔者进行针对肝肾亏虚型跟痛症采用补益肝肾、养血舒筋法治疗,针对性强,方法明确,效果理想。

[1]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骧,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6-378.

[2]刘柏龄.天池伤科刘柏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11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4.

[4]唐传其.陆强益,梁燕芳,等.中医药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0,32(2):305.

[5]殷立荣.火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2651.

[6]寇全春,陈勇.中西医结合分型论治跟痛症[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62.

[7]周明杰.浅谈标本兼治治疗中老年人跟痛症[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165.

猜你喜欢

痛症骨刺补益
王培民教授辨治跟痛症经验浅析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跟痛症的研究概述
“骨刺”听起来很吓人
浑身骨刺的肯龙
肯龙的凶悍骨刺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泡脚加点药,跟痛症拜拜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