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泉县开辟贫水区旱作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2011-04-01纪永丽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1期
关键词:旱作蓄水水土保持

纪永丽,宫 俭,韩 军

(拜泉县水务局,黑龙江 拜泉 164700)

黑龙江省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没有湖泊,水资源匮乏,属西部旱作区之一。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加快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着力建设“三大水库”——工程水库、生物水库和土壤水库,努力开辟贫水区旱作农业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实现了生态——经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建设“三大水库”发展旱作农业战略的提出

拜泉县在垦植初期,曾经土质肥沃,生态条件优越。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淡溥,盲目的掠夺式的毁林毁草开荒愈演愈烈,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干旱、风沙、洪涝、霜冻、冰雹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治理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5.05万hm2,占幅员面积的97.4%。到70年代末,全县的森林覆被率已下降为3.7%,黑土层厚度已由原来的1 m下降到2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8%下降到3%。全县每年跑水1亿m3,跑肥11.9万t,跑土1 400万t。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了生态性贫困,全县粮食亩产不足百斤,人均收入不足百元,整个县域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从此进入了全国贫困县行列。

1986年以来,拜泉县委、县政府提出运用水土保持工程、植物、耕作等综合措施,建设“三大水库”发展旱作农业,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演替进程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2 建设“三大水库”发展旱作农业的实施

2.1 抓工程措施,兴修“工程水库”

控制旱地农业环境的工程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工程。水土资源既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又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办法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治坡、治沟和蓄水工程。

1)因害设防保水

根据拜泉县地貌特征,对全县4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因地施治,因害设防。在东南丘陵区,从整体出发,从上到下布设三道防线,形成梯级综合防护体系:第一道防线是坡顶工程防护体系,在坡顶岗脊栽松“戴帽”,林缘与耕地接壤处开挖截流沟,控制坡水下泄;第二道防线是田间工程防护体系,即等高垄作兴修梯田,蓄水保墒,就地渗透;第三道防线是沟道工程防护体系,沟头修跌水、沟底修谷坊或塘坝,沟边和沟坡削坡插柳、栽松或杨,育林封沟,顺水保土。在北部漫岗区,以改造坡耕地为主,依据坡度差异分别采取调整垅向、修坡式或水平梯田、种植以笤条为主的植物防冲带等措施,保水固土。在西南风蚀区,以营造农防林为主,凭借“绿色屏障”阻挡风沙,减少水分蒸发。在双阳河等3条河流沿岸沼泽低洼易涝区,实行退耕还林、还湖、还牧,具备条件的走旱改水、以稻治涝的路子,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2)兴修水利工程蓄水

拜泉县十年九春旱,为增加抗旱水源,大力兴修工程水库。1999年以来,全县大力实施了以增加水源为目的的“百库千塘万眼井”工程,目前全县水库总量已由原来的22座增加到138座,池塘总量达到1 352处,蓄水总量近2.4亿m3。

2.2 抓生物措施,建造“生物水库”

林草不但是宝贵的植物资源,也是一种气候资源,种草植树,不仅可以发展畜牧业,增加肥源,培肥地力,达到粮食增产,更重要的是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拜泉县把森林看作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注重发挥其“削洪峰、缓径流、保水土、抗变异”的作用,举全县之力,狠抓植树造林。同时将水土保持林、防护林、经济林综合开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实现了“岗脊栽松、埂种笤条、坡地栽果、洼地插柳、农田、村屯上杨柳”的格局。根据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将全县划分四大区域:南部重点是笤条基地,东部重点是松树基地,北部重点是柳条基地,西部重点是桑、果基地,从而构筑了以水保林、农防林、经济林为主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基本骨架,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调控体系,一个庞大的植物水库已经建立。拜泉县属黑龙江省西部旱区之一,在植物水库的调节下,比其它干旱县年降雨多100~200 mm。

2.3 抓农业耕作措施,构造“土壤水库”

截至2009年底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3.93万hm2,其中修梯田、调整垅向各6.67万hm2,通过深松整地,加深土壤耕层,不断打破犁底层、熟化低层土,构造有利于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的耕层结构。特别是近几年来,不断扩大伏、秋整地面积,变伏、秋翻为春墒,使天上水得到充分利用,耕暄后的耕地垅平面增大6%~20%,早春地温升高1~3℃,耕层土壤容重减少了0.1~0.2 g/cm3,孔隙度增加3%~8%,含水量增加2%~4%,做到了春旱秋抗,春时秋抢。除此,增施粪肥,培肥地力,增强了土壤渗透能力,使之形成了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2.4 抓节水措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旱作农业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节水农业之路。在大抓蓄水、保水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大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实施大面积保护地栽培,发展点灌、微灌、喷灌等节流措施,在节水上大做文章。通过对现有水源的充分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战略中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提高了重复利用率,开辟了贫水区旱作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3 建设“三大水库”在旱作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拜泉县境内有双阳河、通肯河和润津河3条河流,通肯河和润津河属于过境河,开发利用难度大,双阳河又是季节性河流,河水丰枯随降雨而变化。拜泉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8亿m3,其中地下水2.01亿m3,地表水1.66亿m3,客水0.11亿m3,每公顷耕地平均占有量129 m3,人均占有水量842 m3,与全省人均占有量2 290 m3相差悬殊,水土资源极不平衡。“工程水库”建立后,充分发挥“百库千塘万眼井”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蓄住了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开发地下水,为全县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水土保持工程更是充分发挥了保水、保土、保肥作用,“生物水库”的建立,既增加了空中补源,又控制了水土流失。据测定,空气湿度较治理前提高10%~14%,风速降低58%,连续十多年没有出现“风剥地”现象。“土壤水库”的建立,土壤的渗透及蓄水保墒能力大大提高,使治理后的坡耕地减少径流78%,泥沙流失量减少88%,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三大水库”的建立,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再生资源的培植与开发利用相协调。生态环境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

猜你喜欢

旱作蓄水水土保持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水土保持
形成蓄水对彩色透水沥青路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