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可持续设计人才培养刍议
2011-04-01何辉
何 辉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构建“两型社会”试验区,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湖南和长株潭地区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是设计艺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
一、两型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
当前各设计强国的优秀设计大多是建立在新技术和成功的商业运作基础上的,实践证明,现代工商业是推动设计发展最重要的动力,而商业是逐利的,因此,设计也一直是刺激人们潜在欲望、塑造不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操纵者,所以设计师也被指责为助长消费主义,加剧资源消耗,破坏自然环境的凶手,是不良企业牟取暴利的帮凶。这种指责也促使设计界及教育界对设计师所担当的社会角色进行不断的反思。“可持续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正是这种反思的具体表现。
可持续设计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设计界对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及不断寻求变革的实践历程。与之相应,可持续设计的理念经历了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可持续设计三个交替发展的阶段,包括3R(Reduce,Recycle,Reuse)理念,即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产品及零部件能方便地分类回收、可再生循环和重新利用,采用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方法,注重从系统出发来探讨设计结果对其所处环境产生的长期影响,并着力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强调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可持续设计不是反消费、反商业,而是提倡适度的、合理的消费模式。在两型社会形态下,设计师于当今社会所扮演的角色被不断拓宽,设计师不仅关注产品和环境的营造,而且肩负着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设计,更加注重对人的生存方式、生态环境以及生命意义的关注。
两型社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设计方面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力求寻找能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精神与良好实践能力,能胜任可持续设计的专门人才。相应于两型社会需求的变化,作为培养未来设计师的设计教育也应及时作出调整,以顺应两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可持续设计人才的培养
为培养能胜任两型社会设计需求的设计人才,应配合政府对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规划,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增添充实可持续设计的教学内容,并开设可持续设计专题课来系统进行教学。重点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首先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观念。观念是推动设计的主要力量和依据。尽管两型社会得到国家政治指导层面的高度重视,然而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从决策者到设计者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足,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缺乏现实的紧迫感,遇到问题“环境”常会轻易让位于“发展”,“理想”总是屈从于“市场”,因为缺乏对社会负责的设计观念,当前定位于消费文化的产品服务设计观念仍占据主导,认为设计就是追求美观、追求奢华、追求时尚的观念大有市场,设计审美取向偏移,以多、以大、以奢为美,这与国家政策、特别是两型社会的内涵是背道而驰的。除了需要国家政策导向和法规限制外,更须包括设计者在内的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提升文化综合责任,重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而未来设计师更应捍卫理想,身体力行,实施并传播可持续设计观念。因此,在设计教育的整个培养过程,包括基础课到专业课、理论课到实践课的各个环节都要融入可持续设计教育理念,还应通过一些针对性训练课题的分析,在设计课程中逐步帮助学生明晰并建立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建立坚定理念的基础上,也必须在可持续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层面上取得突破。两型社会只是一个蓝图,具体落实到可持续设计上还须在观念、技术、经济、人文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并付诸实践,要创造性地把握设计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并非易事。因此,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面对这些难题。
三、培养可持续设计人才教学模式的探讨
怎样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呢?我们提出如下教学模式。
一是解决方案式的整合教学模式。解决方案是设计艺术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服务的要求与目标清晰,通常需要跨专业的技术组合,以解决具体的某一项问题(如绿色包装的某个问题),也是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要的最佳方法。在服务两型社会的目标下,于整个设计作业过程中始终把握可持续设计的系统观,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共同协作一起来解决某一设计主题,并积极参加相关设计竞赛。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强化专业能力的深度,又兼顾了解决方法的广度。同时因为其有很强的前瞻性,既具有实验特征,又不脱离实际,一但解决方案成熟,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还能产生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是创建动态的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与专业相对应的实践基地,这样能部分解决实践问题,但每一个实践基地都有其固定的个体差异而不具备普遍性,实践基地往往容易局限在具体的技术领域,同时,一些设于企业的实践基地难免为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因此对于实践基地的选择与模式的设计应是互动的、动态的,也要避免将可持续设计变成无实质设计的商业炒作。要互动是因为实践的双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各自的主导性,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开展几个方面的创新探索。包括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实践模式以及设计需求方与实践方都感兴趣的主题互动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些模式可保持教学理念的主导性。
[参考文献]
[1]孔凡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245-246.
[2]陈雨.可持续设计的回顾与批评[A].绿色之辨:2010绿色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66-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