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芋艿生产研究进展
2011-04-01孙志栋张仁杰马建芳李共国陈惠云俞静芬
孙志栋 ,张仁杰 ,马建芳 ,李共国 ,陈惠云 ,俞静芬
(1.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浙江宁波,315040;2.奉化市农技推广总站;3.浙江万里学院)
奉化芋艿生产研究进展
孙志栋1,张仁杰2,马建芳2,李共国3,陈惠云1,俞静芬1
(1.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浙江宁波,315040;2.奉化市农技推广总站;3.浙江万里学院)
介绍了宁波市传统优势农产品奉化芋艿的起源、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综述了奉化芋艿栽培技术包括间套作方式、促早栽培、平衡施肥、克服连作障碍等技术问题,并简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及生产前景。
奉化芋艿;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生产前景
奉化芋艿是宁波市传统优势农产品,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特色农产品,浙江省常年种植面积1 000 hm2,产量约2.5万t,产值5 000万元左右;2000年种植面积超过2 000 hm2,其中奉化芋艿头栽培面积达到1 000 hm2,产值超过6 000万元。因奉化市特殊的地域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营养丰富、品质佳、风味独特的芋艿头,一直来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名声响彻海内外,连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视察奉化时品尝过奉化芋艿头后也称赞说:“荔浦的芋头不错,奉化的芋艿头更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不仅仅指的是见多识广,更是奉化芋艿声名远扬的佐证。栽培历史悠久的奉化芋艿,在各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芋艿头产品、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参展芋艿头产品多次获得省级乃至国家级优质农产品金奖、银奖。更为可喜的是,1996年奉化市获得了“中国芋艿头之乡”殊誉,2004年奉化芋艿头获得了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为奉化芋艿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 奉化芋艿品种的起源、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1.1 起源
芋,中文名芋艿,毛芋等,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tt, 英 文 名 称 taro, 是 天 南 星 科(Araceae) 芋属(Colocasia Schott)的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湿生植物,地下球茎既可粮菜兼用、也可药用,在全球蔬菜消费量中居第14位[1]。原产于中国、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沼泽地区,在我国已有2 000多a的栽培历史[2]。
据1773年修的《奉化县志》记载,宋时奉化已有芋艿栽培,当时芋艿又名“岷紫”。以此推算,奉化种植芋艿至少已有700多a历史。大约500多a前的明代中叶,魁芋类大芋艿从浙南一带传入奉化,经过奉化多年培育,形成了品质更佳的奉化红芋艿。由于该芋主食芋头,故又名奉化芋艿头[3]。
由于奉化芋艿名气响亮,近年来被各地广泛引种和栽培,诸如鄞州区(原鄞县)鄞江镇于1995年从奉化引入了奉化乌脚芋艿[4,5],安徽阜阳2003年从奉化萧王庙引进奉化芋艿头[6]。
1.2 分类
奉化芋艿有水芋和旱芋两大生态类型。水芋类有红梗水芋和绿梗水芋2个品种,旱芋类有奉化大芋艿、乌梗芋、青梗芋、香梗芋和姜芋等5个品种。按球茎的分蘖习性来分类,奉化大芋艿和水芋品种属魁芋类型,其余品种均属多子芋类型[7]。罗秉伦将奉化芋艿也划分为水芋和旱芋两类,水芋种于水田,有青茎、赤茎两种;旱芋种于旱地,也可种于水田,品种有乌脚箕、黄粉箕、红芋艿、香粳芋艿等[8]。在这些品种中,栽培面积和规模最大的当数奉化大芋艿和乌梗芋。
奉化大芋艿又称奉化芋艿头、大芋艿等,是奉化芋艿中的魁首,也是奉化当地生产芋艿头的主要栽培品种。主要分布在奉化的肖镇 (今萧王庙镇)、大桥、溪口、舒家和尚桥(今西坞镇)等乡镇,但以肖镇的芋艿头最有名[8]。随着行政区域的拆、扩、并,现今奉化芋艿头主要分布在萧王庙街道、锦屏街道、江口街道、西坞街道、溪口镇、尚田镇等地。奉化大芋艿母芋个大,近圆形,单个质量达1.5 kg,最大达3.0 kg,每株着生子芋15个左右,孙芋和曾孙芋不多,单株母芋产量超过单株产量50%以上,品质特性主要表现为个大皮薄,肉粉无筋,糯滑可口,其中肉粉无筋和糯滑可口是区别于其他魁芋品种的主要特点。因母芋淀粉含量高,香味浓,味道鲜美,耐贮藏运输,适宜加工成速冻芋片出口。其缺点是母芋产量低,一般667 m2产量仅1 500 kg左右,生育期长达200余d。
乌梗芋,又叫乌脚鸡芋艿、乌脚箕,也是奉化芋艿主栽品种之一。属多子芋类型,子芋、孙芋、曾孙芋重叠着生,每株多达40余个,芋子外观大而圆整,顶芽白色,肉质细滑,一般芋子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适于加工成速冻芋子出口。
1.3 生物学特性
芋艿为多年生草本,作一年生作物栽培,春季种植小球茎,9~10月收获。地下有卵形至长椭圆形的块茎,褐色,具纤毛。叶基生,常4~6片簇生,新叶抽生老叶枯死,总叶片数10片以上;叶片盾形,叶身阔大,质厚,卵状广椭圆形,长40~60 cm,全缘,带波状,先端短而锐尖,基部耳形,耳片钝头,仅末端圆,叶面绿色,平滑,具防水性;叶柄肉质,长而肥厚,绿色或淡绿紫色,基部呈鞘状。花茎1~4枚,自叶鞘基部抽出,各生1内穗花序,依次开放,长约30 cm,佛焰苞长约20 cm,淡黄色。肉穗花序在苞内呈椭圆形,短于佛焰米苞,具短附属体;上部生多数黄色雄花,占花穗的1/2,下部生绿色雌花,约占花穗的1/4,中性花位于中部,亦占花穗的1/4。花期8~9月。
2 奉化芋艿栽培技术
对奉化芋艿栽培技术已有较多研究报道[7,9~14],而且早在1999年,宁波奉化市根据多年的实践积累,摸索出奉化芋艿头的土地条件、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和综合防治、有机化栽培等一整套优质高产技术,制订了地方栽培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并由奉化市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宁波鄞州区鄞江镇引进奉化芋艿品种后也作了一些试验观察和研究[4,5,15];安徽阜阳引进奉化芋艿后则作了一些生物学特性观测和栽培技术研究[6],并相应地制订了一些栽培技术规程[16]。
芋艿栽培可采用灵活多样的间作方式,诸如宁波宁海县在常年采用芋艿—晚稻种植模式基础上,探索了芋艿套种草莓—晚稻种植新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17];江苏启东则采用青蚕豆间作芋艿高效种植模式[18]。
芋艿还可采用促早栽培。浙江平阳县2003年进行了地方品种平阳白梗芋大棚栽培促早熟高效生产试验,大棚栽培生育期152 d,比双膜栽培(CK)172 d提早20 d,虽说产量略有下降,但由于上市早、价格高、销路好,经济效益反而比CK增加一倍[19]。江苏海门市芋艿生产采用大棚设施栽培,选用早熟高产的香沙芋艿,质地细腻,甘香可口,易酥不烂,通过几年探索形成了一套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
平衡施肥是芋艿优质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浙江省农科院和绍兴市农技推广总站2002-2003年连续2 a进行了早熟芋艿平衡施肥试验[21]。获得早熟芋艿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为:N 448.5 kg/hm2,P2O552.5 kg/hm2,K2O 180~270 kg/hm2,N∶P2O5∶K2O 为 1∶0.12∶(0.40~0.60),并建议施用有机复合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获得更高产量和效益。通过2 a试验,平衡施肥处理获得25~30 t/hm2产量,吸收N 134~149 kg/hm2,P2O536 kg/hm2,K2O 160~185 kg/hm2,N∶P2O5∶K2O 为 1∶(0.24~0.27)∶(1.19~1.24), 与试验 中OPT(全化肥、最佳)及OPT有机复肥(有机复肥、最佳)处理的施肥量相比,磷钾肥用量基本与吸收量接近,氮肥施用量明显高于吸收量。研究结果与宋春凤等[22]对芋艿氮磷钾吸收规律研究中提出的1∶0.28∶1.1相近。与施肥量相比,氮肥用量高于吸收量1倍以上,似乎表明氮肥施用量过大,但试验结果表明,减少氮肥用量,则不能达到高产,可能早熟芋艿对供氮量的要求较高,但氮肥当季利用率偏低。
奉化市农技总站1999年在奉化萧王庙镇前葛村作了奉化芋艿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有机肥和N、P、K情况下,施用硫酸钾比施用氯化钾有显著增产作用,但母芋产量和品质两者间差异不大;有机肥结合N、P、K施用比纯化肥(NPK)处理有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作用。影响芋艿产量和营养结构的主要因素首先是钾肥,它能极显著增加芋艿总产量和母芋产量,提高母芋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明显改善母芋品质;其次是施用有机肥料,它能显著增加芋艿产量,提高芋艿品质。影响芋艿头食用品质的主要肥料因素也首先是钾肥,其次是有机肥,因为不施钾肥处理的芋艿肉质粗糙,有较多红筋,煮不熟现象明显,不施有机肥处理肉质较粗,有红筋,有煮不熟现象[23]。
芋艿连作障碍问题研究报道极少。武汉市蔬菜研究所于1997-1999年研究了连作对芋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连作对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母芋质量、子芋平均质量、子孙芋总质量、芋总质量等方面,连作后各性状值逐年减少,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单株子芋和孙芋总质量的影响较小,但连作后,单株子芋和孙芋总质量仍呈减少趋势;对单株子芋和孙芋的数量的影响不稳定,且差异不显著,子孙芋产量平均每年减少27.7%,总产量平均每年减少33.5%;连作第1年产量就受严重影响。2 a后,其商品性大大降低[24]。
奉化农技总站与浙江大学合作,于2007年探讨了芋艿残体降解物对土壤养分、芋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供试土壤取自奉化市萧王庙镇塘湾村,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培泥沙田)。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添加芋艿残体处理与对照(不添加芋艿残体)相比,芋艿株高和叶面积都有所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和土壤pH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添加芋艿残体可以提高芋艿产量15.4%~23.2%,也可提高芋艿品质,其中VC含量提高3.6%,淀粉含量提高8.4%,粗脂肪含量提高20.0%。添加芋艿残体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芋艿生长,提高球茎产量和品质,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芋艿残体有可能不是产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25]。
3 生产前景
芋艿生产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连作障碍。虽说与水稻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连作障碍问题,但受可耕作面积制约,同时由于种植业趋于区域化、专业化,作为优势经济作物的芋艿重茬栽培较为普遍,连作障碍问题及与之伴随的土壤变劣、病毒病加重、芋艿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的现象日益突出。其相应对策是一方面通过增施有机肥或活性肥及平衡施肥,来减轻连作障碍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芋艿茎尖脱毒培养可减少病毒病为害,提高产量和品质[26];但是脱毒芋的增产潜力可保持多少代,栽培上应怎样充分发挥脱毒芋的增产潜力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次是市场消化问题。奉化芋艿的产业还比较薄弱,目前奉化芋艿的加工主要还是以鲜剥、鲜切以及辅以速冻等的初加工为主,加工企业多限于原料初加工(包括出口),芋艿深加工企业缺乏。奉化芋艿作为国内国际名牌产品,其相应的加工产品种类、花色太少,特别是上档次、具亮点、有特色的深加工产品缺乏。因此,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芋艿新产品,创新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展芋艿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将是做大做强奉化芋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奉化芋艿是宁波市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之一。据浙江农科院中心化验室测定,奉化芋艿头(母芋)的主要成分为:淀粉46.04%,其中直链淀粉8.64%,粗脂肪1.14%,粗纤维2.49%,粗蛋白14.1%,氨基酸总量11.2%。另据中国水稻所谷物化学分析室分析,奉化芋艿头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11种氨基酸含量超过0.5%。此外,据研究,芋头干物质中还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B1和B2、维生素D、花青甙、过氧化氢酶[27,28]。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芋头蛋白质含量为荸荠的1倍多,维生素C含量比冬笋高3倍。
芋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好的疗效,是生理碱性食物,在全球蔬菜消费量中居第14位,被推为功能食品[29]。鉴于奉化芋艿蕴含的丰富营养保健成分,赋予其较高的商品经济价值,结合奉化溪口的旅游资源和宁波港的区位优势,若把奉化芋艿的栽培生产、加工保鲜以及市场开拓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前景广阔,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乃至生态效益。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319-326.
[2]杜红梅,黄丹枫.芋艿脱毒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02(6):19-20.
[3]陈明昌,陆鸿年,陈炯斐,等.绿色保健食品奉化红芋艿头[J].宁波农业科技,2005,(2):16.
[4]唐明光,姚立君,肖浩永.奉化乌脚芋艿[J].中国蔬菜,2001(4):51.
[5]唐明光,姚立君,肖浩永.奉化乌脚芋艿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1(3):32.
[6]朱玉灵.奉化芋艿引种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114-115.
[7]印敏.奉化芋艿类型及品种栽培要点[J].中国蔬菜,1991(1):36-38.
[8]罗秉伦.奉化大芋艿[J].宁波农业科技,1990(2):30-32.
[9]印敏.奉化大芋艿[J].长江蔬菜,1989(3):24,28.
[10]项中坚,吕鹏飞.奉化芋艿头不同茬口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浙江农业科学,1992(4):186-188.
[11]罗秉伦.奉化红芋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5(6):14.
[12]张华丰,张贤朝,王珍儿,等.奉化早熟旱芋艿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41.
[13]郎进宝,王飞军,蒋永泰.奉化红芋艿的适宜条件与栽培技术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12):181-182.
[14]宋承申,马建芳,毛跃进.奉化芋艿头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2):90.
[15]庄如祥,周国定.乌脚芋艿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8):16-17.
[16]朱玉灵.奉化芋艿栽培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07(6):33.
[17]叶天峰,叶良友.芋艿/草莓-晚稻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9(10):25.
[18]陈永卫.青蚕豆间作芋艿高效种植模式[J].上海蔬菜,2007(2):62-63.
[19]陈亲凯,吴学荣.大棚芋艿早熟高效栽培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4(6): 55-55.
[20]王银元.芋艿大棚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12):12-12.
[21]范浩定,姜丽娜,符建荣.早熟芋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土壤肥料,2006(1):34-36,37.
[22]宋春凤,徐坤.芋对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403-406.
[23]唐建海,张仁杰,马建芳,等.施肥对芋艿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1(3):30-31,35.
[24]黄新芳,柯卫东,刘玉平,等.连作对芋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1(4):33-34.
[25]邵雪玲,吴良欢,林钊沐,等.芋艿残体降解物对芋艿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8,20(6):480-483.
[26]潘晓,何伯伟,陈敏智,等.芋艿病毒病及其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06(6):30-31.
[27]李雅臣,李德玉,吴寿金.芋头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5,26(10):555.
[28]李雅臣,李德玉,吴寿金.芋头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草药,1996,27(2):78.
[29]宋春凤,徐坤.芋的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4(3):58-61.
Progress on Production of Fenghua Taro
SUN Zhidong1,ZHANG Renjie2,MA Jianfang2,LI Gongguo3,CHEN Huiyun1,YU Jingfen1
(1.Agrotechny Bureau,Ningb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ingbo 315040;2.Fenghu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3.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The origin,class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nghua Taro,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raditional advantages in Ningbo were introduced.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intercropping method,promote early cultivation,balanced fertilization and obstacle of continuous cropping to overcome were reviewed.And the main problems,strategy and production prospects were analyzed.
Fenghua Taro;Cultivar;Characteristic;Cultivation techniques;Production prospects
10.3865/j.issn.1001-3547.2011.12.003
宁波市农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2009C10001)
孙志栋(1962-),男,通信作者,高级农艺师,从事生物技术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电话:0574-87933027,
E-mail:zdsun.cn@163.com
201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