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7例

2011-03-31李健宇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小隐受区腓肠

李健宇,何 强,徐 麒,王 喆

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17例小腿下端、踝关节周围及足踝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2~65岁,平均39.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砸伤5例,机械绞伤3例,溃疡1例。缺损部位:踝关节周围10例,足背6例,足底1例。其中伴骨与肌腱外露11例。术中切取皮瓣6cm×5cm~14cm×7cm,蒂长5~11cm。

2 治疗

2.1 皮瓣设计 轴线是腘窝中点与外踝、跟腱间中点连线,轴点在外踝尖上5~6cm处,亦可用多普勒探测定位[1]。根据受区大小,切取皮瓣长宽各加1~2cm。皮瓣切取:切开皮瓣内外缘皮肤、皮下组织,达深筋膜下,最后切开蒂部皮肤,显露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保护外踝上5~6cm处从外踝周围发出的皮神经支血管,保留蒂部约3~4cm宽的膜蒂,结扎小隐静脉的近端,游离皮瓣成岛状。皮瓣尽管有文献报道[2]最大可达30cm×18cm,但笔者认为一般不宜过大,以保证皮瓣的成活。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术后保持皮瓣松弛位小腿石膏固定,10天后拆除。

2.2 手术方法 腰麻、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半仰卧位。在不驱血的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受区彻底清创,设计皮瓣。切取皮瓣时从近端向远端在深筋膜下逆行分离,分离时将深筋膜与皮肤随时缝合,以保证其血供。掀起皮瓣后看到神经血管走行,近端尽量将两条腓肠神经全部纳入皮瓣,如切取皮瓣较小则保留较粗的内侧支。远端以小隐静脉为导向逐渐解剖至外踝上的轴点,皮瓣保留3~4cm宽的筋膜蒂并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包含在内。足踝部可采取皮下隧道或者明道转移。皮瓣与受区无张力缝合,加大针距并置引流条。缝合后检查皮瓣血运,如血运不佳应检查其原因并纠正。供区皮肤多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移植打包加压覆盖。

2.3 术后处理 抬高患肢,保暖,固定,观察血运。应用解痉、止痛、抗凝、扩血管及抗生素药物。避免压迫远端蒂部,避免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如出现皮瓣水肿、瘀血,可采取蒂部按摩、拆除部分缝线及应用脱水剂等方法。术后2天内拆除引流条,7~10天拆除供区加压包,14天拆线。

3 结果 术后17例皮瓣平均随访1年,15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过换药后创面愈合,骨、肌腱外露均达到良好的覆盖。皮瓣外形、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讨 论

足踝部软组织少、血供差,故外伤后极易发生肌腱、骨质、关节外露或者感染。皮瓣的优点: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知名血管;其皮瓣质地优良,皮肤细腻,术后外观佳;且不需要吻合血管,成活率高,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不足之处:切取皮瓣的小腿后侧感觉障碍,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术后皮瓣较臃肿。

注意事项:(1)皮瓣缺血可采用以下方法避免:术中操作轻柔,避免扭曲、挤压;缝合时避免张力过大,拉开针距;彻底止血和术后引流;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2)腓动脉存在变异,术前可行多普勒定位;(3)受区彻底清创;(4)切取皮瓣时从近端向远端分离,避免损伤皮瓣的血管蒂;(5)皮瓣保留3~4cm宽的筋膜蒂并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包含在内,对皮瓣的成活至关重要。

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知名血管、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苏洪青,高风梅,张玉宝,等.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06,9(4):331-333.

[2]郑继会,任翠梅,苑娜,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948-2949.

猜你喜欢

小隐受区腓肠
双侧腓肠神经变异1例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小隐在蒙特利尔
山水世家 小隐生活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体会
隐藏在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