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大名著中对茶运用频率的差别及《三国演义》中的茶
2011-03-31赵国栋于转利刘华
赵国栋 于转利 刘华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六号 西藏民族学院科研处 712082)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均有对茶的运用。《西游记》共100回,其中有61回提到了茶,出现频率为61%;《红楼梦》共120回,其中有98回提到了茶,出现频率为81.7%;《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有13回提到茶,出现频率为10.8%;《水浒传》(徐健顺缩编编本)共30回(《水浒传》原本中仅仅出现了1次对茶的描述),其中有11回提到茶,出现频率为 36.7%。
茶在不同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差别较大,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书中所描述的时代构成茶在书中被运用的大背景。《红楼梦》是以清朝从鼎盛逐渐走向衰落为时代背景的,当时茶已经在社会各个阶层广为普及;《西游记》是以唐朝贞观之治为时代背景,当时茶及茶文化已经逐步向长江以北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逐步增加;《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地为长江流域及以南,当时茶与茶文化在长江流域已经开始传播,但社会认知程度和社会普及程度仍十分有限。《水浒传》是以宋朝社会为时代背景,当时茶与茶文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社会饮茶之风较为盛行,但按时代背景与其它三部著作相比较,《水浒传》对茶的运用有悖于时代背景的要求,主要原于第二个原因。第二、书中描写的互动特征、人物角色是左右茶在书中被运用情况的重要因素。《红楼梦》以描写京城望族的宅院内生活为主,尤其以女性为主要描写群体。《西游记》以唐朝为时代背景,以师徒一路西行、克服种种魔难,到西方极乐世界获取真经为线索,通篇都存在着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互动”描写(人与神、人与妖、神与神、神与妖等等),而且这些互动都存在着一种“佛”的礼仪性(西方极乐为佛的世界,以如来佛、观音为代表的神佛执掌着天地间的秩序),鉴于茶与佛间的紧密相关性,茶被较为广泛的运用也属自然。《三国演义》描写的东汉末年,茶很贵重,日常生活的互动中对茶的运用较少,同时茶文化尚处于初级状态。《水浒传》描写的社会角色主要是民间的草莽英雄,行为方式以“大酒大肉”、“性格豪爽”为特征,这与宋朝流行的“点茶法”要求背道而驰(点茶要求较高的技巧、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三国演义》涉及到的茶类主要有一种。第89回中有:“童子又引众军到万安溪中沐浴。隐者于庵中进柏子茶、松花菜,以待孔明。”此处“柏子茶”到底为一种什么茶,并未具体指明。我们也未从现有的史料中发现此茶制作方法的记载。
书中涉及到的请人喝茶的说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待茶”,第27回有:“普净请关公方丈待茶。”这里的“待茶”是喝茶的意思。第二种是“献茶”,第27回又有:“关公曰:‘二位夫人在车上,可先献茶。’”38回又有:“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这里的“献茶”是请喝茶的意思。第三种是“奉茶”,第69回有:“棉拂袖而起,适从者奉茶至,便将茶泼于地上。”这里的“奉茶”是上茶的意思。第四种是“进茶”,第89回有“隐者于庵中进柏子茶、松花菜,以待孔明。”这里“进茶”与“献茶”、“奉茶”是同样的内涵,指上茶和请人喝茶之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明朝时语言学在茶文化方面的发展情况。书中也体现了茶与礼间的某种内在关系,以茶为纽带的互动绝大多数是以茶为礼的一种行为。如27回中有:“普净请关公方丈待茶。关公曰:‘二位夫人在车上,可先献茶。’普净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后请关公人方丈。”关公让先奉茶给“夫人”不但体现了献茶所代表的一种重要礼仪,而且也表明现实社会中的尊卑关系是牢不可破的。
另外书中有意强调了用茶与谈事之间的先后顺序。第38回有:“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第39回有:“孔明允诺,来至公子宅前下马,人见公子。公子邀人后堂。茶罢,琦曰:……”第52回有:“讲礼毕,分宾主而坐。茶罢,肃曰:……”可见,人际关际的一般原则为:相见--施礼--上茶--茶罢--谈要处理的事情。这种关系以几个政权间、重要人物间的互动为主要情境。所以,书中多数对茶的运用多局限在政治与军事关系中,缺失了社会生活世界中的必要构成。
书中也有一处提到了“以茶泼地”,第69回写道:“祎拂袖而起,适从者奉茶至,便将茶泼于地上。晃佯惊曰:‘德伟故人,何薄情也?’”这是耿纪与韦晃试探金祎后,金祎的反应。把茶泼于地上,即意味着敌意的产生,此时韦晃说这是一种“薄情”行为。可见,茶与酒在使用过程中是有着一定关联的,除了在祭奠时,是不允许把茶和酒随意泼于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