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1-03-31陈历清陈辉球唐常青

茶叶通讯 2011年2期
关键词:茶园茶叶企业

陈历清 陈辉球 唐常青

(湖南安化县农业局·安化·413508)

安化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管辖23个乡镇,人口近百万。境内山青水秀,云雾缭绕,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茶树生长。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该茶路成为了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品饮、购买、收藏安化黑茶正在成为世人的共识,本文介绍了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与进一步发展对策,供大家探讨。

1 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

1.1 茶园基地面积稳步增长

安化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茶园面积曾达1.73万hm2,进入九十年代后茶叶市场长期陷入低谷,毁茶、抛荒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茶园投产面积不足0.4万hm2。近年来,随着黑茶产业的升温,全县茶园基地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安化现有茶园面积已达1万hm2,茶园投产面积0.8万hm2以上。

1.2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安化茶业协会先后注册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三个证明(集体)商标,以及“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花砖、花卷”等6个保护商标,2010年,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化黑茶”证明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安化黑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的材料已上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进展非常顺利。在省农业厅、省茶业协会、省茶叶学会组织的“湖南十大茶品牌”推选活动中,“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和白沙溪茶厂的企业商标品牌“白沙溪”成功推选为“湖南十大茶品牌”。白沙溪·安化黑茶作为湘茶的杰出代表成功入选“世博十大名茶”,进驻联合国馆、湖南馆展出,还有久扬茶业、永泰福茶号的茶产品相继进入世博园。县政府指定可耐尔公司为上海世博会特制的“万两安化黑茶世博砖”在湖南馆展出,并且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夕以278万元的天价成功拍卖,安化黑茶惊艳世博,在茶业界产生了轰动效应。第16届广州亚运会,安化赠送的“安化黑茶·亚运砖”和“安化千两茶”由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媒体村永久珍藏。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安化黑茶”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化黑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品牌影响力直追“云南普洱”,了解和接受安化黑茶的国内外消费者越来越多,过去以边销和收藏为主的安化黑茶销售市场现在逐渐转向大众化消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更是赞誉:“近年来,安化黑茶在全国茶叶行业中异军突起,饮誉全国,成为湘茶方阵中的一支劲旅”。

1.3 市场份额有序扩张,产量产值稳步上升

近年来,安化黑茶企业在稳定西北边销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内销市场,已成功进入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长沙等大中型城市,还远销蒙古、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首届黑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全县茶叶企业呈现产销两旺,销售量成倍增长,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2006年,“安化黑茶”刚开始内销的时候,在广州的芳村、长沙的高桥等茶市很少有“安化黑茶”。通过几年的宣传和推介,目前在广州的芳村、北京的马连道、东莞的华南茶叶市场(全县有9家企业入驻)、上海的天山茶城、长沙的高桥等专业茶叶市场到处都有数量不少的安化黑茶专卖店,白沙溪茶厂、安化茶厂、久扬茶业、华莱生物科技、高家山茶厂、安化怡清源茶业、国津茶业、晋丰厚茶行等企业的营销网络已伸向全国各地。因此,2010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在2005年5800 t的基础上增加到了23000 t,生产、加工、营销综合产值在2005年0.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了15.8亿元。2010年安化茶产业的产量与综合产值的构成情况如下:黑茶产量20350 t、产值133080万元,绿茶产量2120吨、产值20830万元,红茶产量530 t、产值4090万元。

1.4 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正在完善

“安化黑茶”标准体系由12个标准构成,现已完成《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及《茯砖茶》、《花砖茶》、《黑砖茶》、《湘尖茶》等5个标准的制定和《安化黑茶千两茶》的修订工作,已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湖南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现正在开展《安化黑茶感官审评方法》、《安化黑茶加工通用技术条件》、《安化黑茶栽培技术规范》、《安化黑毛茶加工技术规程》、《安化黑毛茶等级》、《安化黑茶贮藏运输通用技术条件》等6个标准的编制、发布工作。上述12个标准制定后,安化黑茶将成为国内首个制定系列标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1.5 开发了茶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茶旅一体化

我县充分利用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和“万里茶路”的起点等独特的地理、历史优势,强力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旅游的融合。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出版了《安化黑茶》等专著,编排了《安化黑茶》专场歌剧,谱写了《安化黑茶》歌曲。二是加强了茶文化旅游硬件建设,着手重建黄沙坪古茶市、修复洞市老街、开发茶马古道等,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人“游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每年接待游客78万人次以上,茶文化旅游收入达5亿元,出现了茶业经济与茶文化旅游双赢的发展局面。

2 安化黑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丰产茶园少,基地茶农效益低

安化现有茶园面积虽有1万多hm2,但标准化茶园很少,丰产茶园所占的比例小,这些茶园大都建于计划经济时代,茶树老化,管理粗放,产量低,且茶园基地分散、规模化水平低,培管成本相对较高,加上安化茶叶大多使用人工采摘,导致茶农效益低和茶叶企业收购成本提高。

2.2 品牌影响力小,知名度不高

安化黑茶作为公用品牌,其管理和营销难度很大。较为突出的是,在品牌营销上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带动,安化县茶叶企业已注册品牌多达62个,县内品牌众多,各自为政,品牌资源还未得到有效整合,品牌的凝聚力不强。安化黑茶与普洱茶、铁观音、龙井茶等茶品牌相比,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十分有限。

2.3 市场开拓不够,销售数量少

目前,随着普洱茶的降温,国内茶叶市场正逐步由盲目跟风向理性消费转变,杂牌小厂隐退市场,茶叶市场重新洗牌,这既是茶叶加工企业应对市场的一次考验,也是壮大自身的一次契机。安化黑茶企业抓住机遇,大打安化黑茶的“健康”牌,虽然在巩固西北边销市场的基础上开拓了一部分内销市场,但安化黑茶在全国乃至湖南省的市场份额还很低。

2.4 市场管理缺失,清洁化生产水平低

目前,安化县黑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黑茶生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漏洞,产品质量检测、品牌保护和维权工作相对滞后,一些产品的标准和行业规范亟待完善。有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卫生条件差,好原料生产不出好产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黑茶市场的逐步升温,“三无”家庭式小作坊纷纷涌现,企业恶性竞争加剧。

2.5 黑茶企业的规模不大,现代产业模式还未真正形成

安化黑茶加工企业虽有50多家,但有规模、上档次的龙头标杆企业目前还很少,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改制经营的探索或起始阶段,生产规模小,“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产业模式远未真正形成,真正做大做强、带动一方产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不懈努力的过程。

2.6 政策扶持力度偏小,企业很难壮大

近几年来,虽然省、市、县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安化黑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但由于安化属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自有财力严重不足,支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茶叶基地建设,而对市场开拓、品牌打造、企业提质改造、技术技能培训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偏小,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改和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2.7 人才缺乏,制约了黑茶产业的发展

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一缺营销人才,难以有效地拓展市场;二缺科技人才,科研开发能力弱,难以不断开发出优势产品或使产品升级换代;三缺企业策划人才,企业基础管理薄弱,难以提升。

2.8 部门服务欠佳,企业的生产经营缺乏宽松环境

茶农和企业对安化县委、县政府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都十分满意,但是有大部分的茶叶企业对行政职能管理部门的服务不很满意,纷纷反映“指导少,处罚多,服务少,收费多”,有的部门重复检查,重复抽样,办证时不按规定收费,验证时随意搭车收费等现象时有发生。

3 安化黑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根据安化黑茶产业现状,围绕夯实基础、统一品牌、加大宣传、提升品质、做大加工、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工作目标,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3.1 科学布局,加快高效茶园和标准化基地建设

在茶叶生产上要以优质高效为目标,配合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的标准化茶园创建活动,下大力气搞好高效茶园和标准化基地建设。一是加快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建设,保证茶园基地建设所需的良种茶苗供应。二是通过整合基地,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村民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合理流转土地,采取集体开发、大户承包、企业订单收购的联合开发方式,发展集中连片的标准化丰产示范茶园基地。三是加快老茶园的换种改植与低产茶园的改造力度。提高茶叶生产总量和基地生产效益。四是在管理上强化茶叶生产中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实行源头控制,推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加快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园基地的建设与认证。通过上述措施,在柘溪库区、资江沿岸、茶马古道风景区、二广高速和S308沿线新建标准化茶园基地面积0.67万hm2,力争到2015年茶园基地面积达到2万hm2。

3.2 齐心协力,统一打造并提升“安化黑茶”品牌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安化黑茶”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县各级涉茶部门、企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把“安化黑茶”打造成湖南省乃至全国的著名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二是定期举办安化黑茶文化节、博览会、品茶会等活动,扩大安化黑茶的影响。三是利用电视、报刊、杂志及户外广告等形式,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四是以“安化黑茶”品牌形象组团参加国内上规模、有影响的茶事茶文化活动。五是加快“中国黑茶之乡”和“安化黑茶”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以及老茶号、老茶行、老品牌的注册等。

3.3 强化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

一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采用引进与自培途径,尽快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黑茶营销队伍。二是全力拓展内销市场。探索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等营销新路子,适应现代消费人群的需求。鼓励相关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逐步完善安化黑茶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全面实施“五个一千”工程,即:安化茶叶进入全国1000家连锁超市、1000家三星级宾馆,培训1000名营销经理和1000名茶艺师,新建1000个安化黑茶专卖店。真正建立起以产地市场为中心、大中城市销售为重点、网上市场为补充,辐射全国,远销海外的市场网络。三是巩固拓展边销市场。安化黑茶在西北市场有几百年的历史,曾有“无安化二字不买”的信誉,西北边销茶市场是固定的永久的大市场,各边销茶定点企业要在原料、加工、质量、营销、宣传等方面下足功夫,切实加大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巩固安化黑茶在西北市场原有的声誉和边销市场。

3.4 规范行业管理,强化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安全

一是完善安化黑茶标准体系,确保市场声誉。完成安化黑茶12个标准的制订、发布、实施,建立茶叶质量评审制度,加大市场准入和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和茶农严格按标准生产,提高清洁化生产水平,确保安化黑茶的良好品质。二是加大品牌保护体系的力度,维护授权企业的利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适时组织开展打击未授权许可经营安化黑茶的行为,保护商标权并整顿规范安化黑茶茶叶包装,加强安化黑茶品质的监管,维护安化黑茶的品牌声誉。三是对于证照齐全的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应及时指导并加强质量与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证照不齐全或无证生产的“三无”家庭式小作坊,职能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查处,确保安化黑茶生产的质量安全。

3.5 培植和壮大黑茶企业规模,实现生产模式现代化

针对当前安化茶产业品牌和企业多、乱、杂的问题,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产业模式和“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尽快制订安化黑茶的整合方案。一是整合品牌,统一推介“安化黑茶”品牌。二是整合企业,通过市场运作方式,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采取兼并、收购、控股、重组等方式,成立黑茶加工集团,走集团化道路。三是从现有规模企业中培育滋生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四是注入高新科技,实现黑茶企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6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黑茶产业的发展

为促进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茶产业的领导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已出台的《安化县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2008~2017年)》,根据安化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支持政策,结合实施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契机,继续捆绑支农项目和支农资金,综合运用以奖代投、财政贴息的办法,对茶叶新建基地、良种苗圃、茶园改造、企业改制、技术培训、购置机械和新办企业等给予适当鼓励和重点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

3.7 加大科技创新与新成果转化的力度,实现黑茶产业的腾飞

一是建立安化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一支国内领先的科研创新团队,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建立安化黑茶质量监控与生物防治预测预警站。三是走产学科、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把茶叶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

3.8 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

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正确处理市场管理和行政服务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公开办证、验证程序和收费标准,提高办事效率。改变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后处罚、轻事前指导的传统工作模式,积极主动上门服务,把问题处理在初始状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猜你喜欢

茶园茶叶企业
《茶叶通讯》简介
企业
企业
企业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