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创建互求的氛围推动互动的发展
2011-03-31于娜
于 娜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如何在教学中创建互求的氛围推动互动的发展
于 娜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在教学中,从师生间的互求关系入手,创建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推动教学互动的发展,从而探索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互求;互动;
“互通有无,获取认可,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根本的目的所在。师生间尤为注重这种交流。现如今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定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而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认知、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
一、互求与互动的关系
所谓“互求”是指交流双方对彼此的一个期待,期望从对方那里获取自己现所没有的信息、知识、技能等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交流双方本着一种渴求的态度自然会使彼此做出更大的努力,创建更好的条件进行沟通,由此互动便产生了。
“师”为何求,“生”为何求?我们将分析两者的所需所求,从而为建立理想的互动关系奠定基础。
我认为,教师“所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如何实现。这种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创新,促进教学的发展
对于教育来说,教师的价值在于不断追问教育教学的本源性问题,探讨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著书立说,创造性地教学,不断开发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树立响亮的教育品牌;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输送新鲜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去启发或唤醒更多的同行,共同纠正教育中的异化和偏差,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二)传道授业,答疑解惑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价值在于能对学生的学习做适时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不是渐渐厌恶学习;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不断为其拨开眼前的迷雾,使学生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地迎接各种挑战;能用自己得体的言行为学生的道德成长树立一个榜样。
那么,学生“所求”的是对知识、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
所谓学生,以学为生,获取知识便是学生的一项首要任务。教育使命之一就是促成学生的知识不断增长,使学生养成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和态度。学生知识的获得有多种途径,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他传学习方式;二是自获学习方式。他传方式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经过教师传授,学生依靠记忆而获取知识,或者经过反复强化而形成机械记忆。这种方式是基础阶段主要的学习形式。自获方式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取知识的思维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是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自获方式有体验、试错、观察、阅读等学习形式,阅读则是自获知识的主要形式;当然,自获方式也可以在教师的传授中经过理解、思考、碰撞而产生。在有些情况下,带有教师指导的自获方式效果会更好。
由此,两者的互求关系便产生了共鸣。教师通过教学使自己腹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量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实现了自我价值,教师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学生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这一载体最大限度地获取了所需的信息,并丰富了人格,他们也获得了情感与认知上的满足,两者达到了一种和谐。
二、创建理想的互动氛围
认识到“师”与“生”的所需所求。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建立起一种更为理想的互动关系,并通过互动式教学,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与不断创新
在新知识经济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综合化、开放化,多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领域改革的需要作出选择,完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在终身学习与实践中拓展视野、扩充信息、增长知识。同时,教师的劳动是最具创造特征的劳动,面对信息时代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播活动,并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简单复制过程,而是对学科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课堂教学方式、手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是教师教学魅力的折射。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创一种崭新的教学风格,且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同时,从他全部的教学实践和言论中,可以分明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同时,教材本身也从来是只能传递正确的有结论的事实,没有形成结论或还有争论的开放性的问题从不在教材中露面。因此,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融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教师首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引路人。其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是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产生变化,体现在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不能放弃一个学生,强调对学生的帮助、引导及与其合作。
(四)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老师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播种”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知识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将激活的知识的种子在一种情感氛围下,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里,实现学生生命活力与教师生命活力的“对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探索。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更大限度地体现师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基于“互求”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创立互动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郭爽.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应用互动教学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128~129.
On Creating a Positive Teaching Atmosphere in the Clas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Yu Na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analysing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we try to create a positive atmosphere in the cla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Exploring a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mutual relationship,interactive teaching
G642.0
A
1672-3805(2011)06-0088-02
2011-05-10
于娜(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