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借鉴研究
2011-03-31马紫微
张 昕 马紫微
(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7)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借鉴研究
张 昕 马紫微
(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7)
通过对创意产业内涵的界定,梳理现阶段我国创意产业现状,借鉴国际典型创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以期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找出我国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议,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国际借鉴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创意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为主导传播方式的文化艺术与经济集聚的新兴产业;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与升华的产物,尤其是在新思维的影响下,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相交融、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兴产业。
一、我国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各省对创意产业十分重视,把促进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到了重要位置,较为突出的北京、深圳、湖北、江苏等地区,都已经初步建立了其创意产业的品牌与特色。北京按功能划分了几大创意产业园区,包括在繁华街区设立艺术家展示区、建设京城百工坊,形成了国内最具特色的工艺品、美术品研发基地;深圳作为我国的窗口城市,根据其国际化影响力和资源特点,先后举办了“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读书月”等品牌创意活动;湖北省则利用其突出的人文、地理优势精心打造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创意品牌,如以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三峡文化、三国文化、武汉环东湖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文化;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以楚天都市报、知音期刊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文化等。
(一)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创意产业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是要靠政府政策支持的,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府对于创意产业十分关注,采取了一定的积极措施,推动和扶持创意产业,包括前瞻战略规划定位、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法律法规制度、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样的投资融资渠道等等。全国不少省市都纷纷提出建设“文化都市”,并制订了详尽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此外,有关创意产业的高峰论坛和交流平台也逐渐兴起。
(二)创意企业和创意个体成为了创意产业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将社会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与自身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品,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为企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逐步成为了创意产业中的主角。同时,越来越多的创意个体凭借着个人经验、悟性和灵感,将创新思想转化为创意产品。这不仅为创意个体的才华和成果提供了施展空间,也为丰富市场产品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行销渠道。
(三)多种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随着金融机构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创意产业,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局面已经逐步形成。例如,2007年10月31日,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在中资银行中首家推出创意产业中小企业版权保证贷款,贷款额最高为3 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为3年;北京银行从2007年起每年为创意企业设立5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同时为贷款申请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这些都为创意企业融资、资金运转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创意企业除了利用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一融资手段外,有些地区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政府专项基金等资本运作形式来融资。
(四)我国发达省、市逐步实行创意产业宏观发展战略
目前,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些发达的省、市相继制订并出台了省市一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北京市为例,提出要在现有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借助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在未来的几年里,通过加大改革和创新步伐,把北京建成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全国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全国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制作中心、全国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全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等,从而使北京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2008—2010年间,创意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7%上升至9%,到2012年,这一比重将达到12%,使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二、我国现阶段发展创意产业新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源泉,高新技术、政府政策支持和传播平台都是为创意服务的。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然依靠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通过模仿、代理、加工外贸商品等手段获取收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真正有创新意义的商品研究。同时,技术的相对落后、企业创意人才和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的缺乏,也使企业的创意无法实现,更难以形成创意产业。特别是在通讯、信息、汽车等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弱点更加明显。
(二)发展区域不均衡化
随着创意产业浪潮卷入我国,北京、江苏、深圳、浙江、湖北等省市都大力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纷纷把传媒、旅游、娱乐、动画、软件开发等产业作为未来几年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但是,由于受到产业基础、经济实力、消费水平和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创意企业少之又少,更难形成创意产业,使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区域不均衡,地域差距明显。
(三)创意企业规模小,缺乏规范和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的创意企业,多以小企业为主,个性化特征明显。但是在政府大力推进创意产业、提供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仍有很多创意企业缺乏规范。利用创意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方便渠道去搞制造业、批发业、加工业、房地产等,导致了创意产业企业有名无实;创意特色不鲜明的后果,也使政府的宏观政策难以发挥作用。其次,在我国的创意产业管理层面,各地区的管理部门比较混乱,当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涉及财务局、税务局、企业管理部门等诸多单位时,因为没有良好的协调机制而阻碍了资金融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再次,创意企业集聚能力薄弱,企业间合作、校企合作的协同效应没有很好地发挥,特别是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中介公司等支撑机构的合作不紧密,没有资源共享和培养大局的观念,更不利于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
(四)法律支撑体系尚未完善
创意是无形的,在其产生、传播过程中极易被模仿,原创性极易丧失,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相比我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把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目前《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13部主要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共同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针对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够系统且相对滞后、管理部门分散、诉讼程序琐碎等。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为原始创意提供产权保护,反而阻碍了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三、国际典型创意产业发展借鉴
(一)创意产业兴起时间早,合理界定创意产业体系
1997年,英国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为国家制定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战略。到了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指那些从个体的创造性、个体技艺和才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将创意产业分为建筑、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设计、电视与广播等13个类别。相对英国而言,美国采用的是以“版权产业”为主的分类方法,将创意产业进行分类,确定了版权产业的分类,包括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版权产业,来适应各国之间创意产业比较分析的需求。
(二)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而创意产业也已逐渐成为了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以伦敦为例,在2003年发布的《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介绍,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年产值已达到250~290亿英镑,占伦敦GDP总产值的15%,从业人员能达到52.5万元,发展速度已经成为伦敦发展最快的产业。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创业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制造业的4倍以上。从2010年的国际市场规模来看,游戏、动画、软件开发、音乐、影视等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远远高于造船、半导体、家电等传播制造业。有专家预测,2015年,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
(三)企业组织集团化
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浪潮,创意产业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创意产业企业的组织集团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以媒体市场为例,全球有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世界95%的传媒市场,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市场。如美国时代华纳拥有原美国在线的2 000万网络用户和原时代华纳的1 300万有线电视用户,是全球利用电脑多媒体平台和网络通讯手段提供交互式信息娱乐内容的媒体巨人。迪士尼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将其经营的重点从主题公园转移到电影和电视业,从而成为了一个复合巨头。
(四)产业发展呈国际化趋势
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创意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的重大意义,因此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逐步呈现出以更突出的创意、更高的国际标准为前提,以伦敦、纽约等发达的国际都市为载体,以提高国家经济、文化等区域竞争力为目的,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趋势。从全球的角度看,英美等发达国家利用创意产业发展的势头迅猛,对于自身和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中指出,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而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世界文化产品贸易额已从1990年的1 39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57亿美元。
对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现状的研究表明,我国创意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发展经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创意创新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
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一)利用政府提供宏观优惠政策,鼓励本土创新
政府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应以省、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为单位,提出创意产业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人文、地理等优势,合理规划发展方向,在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文化特色,创建创意城市品牌,从而为全省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基础,促进创意产业的形成。对于那些创意产业基础薄弱的区域,要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充分体现出其核心竞争力。其次,为创意产业提供适当的扶持政策,以服务创意产业发展为宗旨,由政府拨款设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创意产业企业、项目和个人实行减税、贴息等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再次,要降低进入创意市场的门槛,鼓励民间和外资进入创意产业,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如企业投入、证券融资、银行贷款、民间捐助等,为创意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外,要鼓励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引导其向个性化、扁平化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创意产品开发和创意人才培养
企业应结合创意产品周期短的特点,及时抓住创意实现和产品研发的契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调整自身的运营方式,运用网络等媒介,形成自身的创意产品特色,共同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和宣传手段,开发自己的创意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自己的创意品牌。另一方面,实行创意产品差异化战略,以文化创意为导向、以新科技为依托,为消费者提供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以高校、研究所和学术界为依托,利用其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培养。同时,还可以选拔优秀的创意人才到创意产业经验相对丰富的地区进行进修、观摩和深造,努力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创意人才、管理人才,造就一批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大师队伍,使之成为创意企业的中坚力量。
(三)建立基于产业链条下的创意产业联盟
创意产业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创意产业联盟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弱及资源有限的弱点。产业联盟将在同一产业链条下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中介单位等主体聚集在一起,广泛应用所掌握的技术,资源共享,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中间实行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整合、共享资源,分工协作,实现创意产业的整体提升,促进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
(四)完善管理体制和法律保护体系
创意产业职能部门的清晰划分,是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现阶段规范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创意产业需要在融合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进行专业化分工,隶属于专业职能部门,避免了管理混乱、发展不合理等弊端,营造出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同时,完善创意产业的法律支撑和保护体系也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创业产业企业以中小型为主,面对侵权等非法行为,缺乏维权和反抗能力。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现行我国已知识产权保护法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对创意产业的不同行业,如网络行业、软件行业、动画行业等,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保护。此外,企业也应通过相应的科研机构,引进保护网络加密和安全技术,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1]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J].社会观察,2005(2):22~23.
[2]Howkins.The Creative Economic: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London:Allen Lane,2001:150.
[3]邬凌云,江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80 ~82.
[4]2007-2008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66~373.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China
Zhang Xin,Ma Ziwei
(Harbi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7)
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aning of creative industries,combing current status of creative industries,drawing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ypical idea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itiatives in order to find out creative industries on the way of comparativ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roblems,then raises specific proposals,initiates the better idea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creative industries,creative economy,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J114
A
1672-3805(2011)06-0060-04
2011-05-20
张昕(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