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中的工作职责定位与素质能力要求

2011-03-31黄发友方德汕

关键词:突发事件高校学生辅导员

黄发友 方德汕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中的工作职责定位与素质能力要求

黄发友 方德汕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作为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管理者和维护者,在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中,辅导员必须明晰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起因,明确应当承担的政治引导、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心理疏导以及安全教育等职责,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分类指导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等素质。

高校辅导员;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工作职责;素质能力

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以及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日渐增加,给高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因此,明晰突发事件起因,明确突发事件预防中的职责,提高预防突发事件能力,既是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学校、社会安全稳定大局的紧迫任务。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其起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等原因,在短时间内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危及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并对学校教学、工作、生活秩序乃至社会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个体或群体性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种类,按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类、治安类、公共安全事故类和个体类等;按产生的直接诱因划分,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因素类、重大事件因素类、管理因素类、意外事件因素类、人际关系因素类、人为因素类等;按危害结果划分,可分为:人身及精神损害型、财产损害型、秩序损害型、综合损害型等。

引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有:(1)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地下宗教组织等的煽动、诱惑,虽然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愿望和爱国热情,但是他们有时在对国内外热点问题上没有采取正确的表达方式。这就容易引发政治类突发事件。大学生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容易冲动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问题,他们既急于表达爱国热情、伸张正义,但又缺乏冷静,易于冲动,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这类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游行、示威、静坐、罢餐、罢课等大规模群体性抗议活动。(2)学生间、师生间和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产生的各种纠纷是引发治安类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这类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群体性打架、斗殴、滋事和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等的违法犯罪行为,如2003年2月25日,清华大学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农园餐厅先后发生爆炸,致9人受轻伤案。(3)饮食卫生、教学和生活设施安全问题是引发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这类学生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食物中毒、意外伤害死亡等安全事故,如2010年10月12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龙山中学发生围墙倒塌事故,致5死9伤。(4)少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感情问题、生活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法制观念问题等是引发个体类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自残、自杀和残害他人等行为,如云南大学的马嘉爵杀人案件。(5)在不可抗拒因素方面的火灾、地震灾害、洪涝灾害、战争和传染性疾病等引发的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致使4名女生情急跳楼死亡;还有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以及2009年发生的甲流疫情等。(6)学校管理不善出现的教学事故、后勤管理和学生管理等问题,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等原因而引发的学生突发事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内部管理和服务改革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存在办学条件与招生宣传不完全吻合现象;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频发;学生住宿条件、伙食状况有待改善等。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不满,在失衡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就可能挑起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如2006年6月,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因毕业证书问题,引发数千名学生游行抗议,并演变成打、砸、抢事件。

大学生突发事件在诱因上的偶然性和时间上的突发性,往往让高校始料不及或难以事先防范,结果也往往是极具破坏性,轻则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重则影响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挠乱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稳定。虽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但把事前预防的日常工作做实做细,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其发生,即使未能阻止其发生,也能使其损失降至最低。正如古人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中的职责定位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面最广、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他们情况最为了解,是学生突发事件预防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起因分析,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

(一)政治引导

政治引导主要是辅导员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和批评的方式,通过目标导向、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和自主导向,把大学生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政治方向上来。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是政治上最敏感的区域之一,是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行分化、西化策略的首选目标之一,因而必须在政治思想和行为上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以免在道路选择、价值选择和方向选择中出现错误,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前,避免立场选择错误。例如:在“六四风波”中,就是少部分大学生因为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没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走上错误的政治方向,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给学校、社会、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相反,在2008年“藏独”事件和外国反华势力阻挠奥运火炬传递事件中,大学生特别是中国在外留学生坚持正确的立场,实事求是地、合法地反映诉求,伸张正义,不仅未给当地造成危害,反而获得社会的好评,并维护了祖国安全和尊严。

(二)思想教育

“因思想、情绪、感情上的问题引发的学生突发事件,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来解决。”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指辅导员通过教育、管理以及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受挫折能力,形成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和维护学校安定稳定的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关注安全、维护安全的思想习惯和掌握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思想方法。具体地说,思想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反映,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就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的人生观,反映时代特点与要求的新观念和爱护生命的生命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习惯或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生活上表现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和作风就是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养成时刻警惕安全事故发生,关心学校、他人和自身安全,自觉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居安思危的习惯和作风。此外,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还要时常引导、教育大学生与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作斗争,警惕形形色色的思想毒瘤侵害。

(三)日常管理

加强日常管理是减少或避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辅导员通过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宿舍管理和校园舆论管理等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全面掌握大学生学习、思想、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等动态信息,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解决。制度建设主要包括预防制度、应急制度、责任制度、事件处理制度以及安全教育制度等的建设,并确保这些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和执行。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等。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发挥健康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熏陶功能,引领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想,减少他们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误导和干扰,从而减少引发校园突发事件的思想因素。再者是辅导员要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摸清情况,掌握实情,提出对策,疏导排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例如,宿舍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学间存在什么样的矛盾,个体上有无心理障碍等等,辅导员都可以通过事先掌握这些情况及时予以解决,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指根据心理学客观规律,对患者阻塞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它主要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本质和特点,并授以战胜心理疾病的方法,激励心理疾病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促进心理疾病患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使其减轻、缓解甚至消除症状,同时,心理疏导能帮助患者认清心理疾病的产生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巩固疗效。不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就是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发生的,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如思想困惑、情感困惑、家庭困惑、人际交往困惑等。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情感爆发或精神崩溃,进而造成不良后果。同样,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也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如果辅导员对他们遇到的这些问题都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使之建立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这些引导和帮助将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将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如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就业指导以及恋爱和交往指导,还包括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等。

(五)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要提高大学生对预防突发事件能力的必要性认识和提高他们必要的紧急避险技术水平。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当着眼于:一是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安全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二是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在安全事件中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责任意识。三是从教育内容来看,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国家安全、学校安全及个人安全等的教育,以及网络安全和心理安全的教育,并组织落实、切实做好普及预防突发事件的技能训练,如消防安全演练、紧急救护训练等等。四是加强日常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他们面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2)事物本来的性质。(3)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这里“素质”主要是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条件。而“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即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中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判断能力、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分类指导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等。

(一)政治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是人们分析、决断的能力,是人类认识过程中把个别的、零碎的感性直观印象和经验进行综合整理,构成科学知识的能力。政治判断能力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事件的性质、方向、立场的分析和决断能力。“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而,辅导员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引导特别是在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过程中,要求具有正确的政治判断力,能正确判断事件的性质和方向,引导大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采取正确的行动措施,阻遏事态的恶性发展,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

(二)沟通能力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过程。沟通能力是信息传递主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具备的交换信息的能力。它是沟通者所必须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主观条件。信息沟通是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有效预防、尽量避免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或使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与能力,也要求辅导员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信息沟通对于预防学生突发事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些学生突发事件正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沟通而导致的事件势态恶化,影响范围扩大,损失增大。沟通效率与层次高低取决于人的技术知识深度、知识修养广度、沟通方式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人生价值取向、情商优劣等条件。辅导员必须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分清沟通目的、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掌握沟通语言、沟通艺术及公关能力,与学生、上级进行良好的沟通。

(三)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就是信息的识别、收集、加工、储存及处理的能力。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的搜集、传输、加工和储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中,信息收集就是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原始动态信息的获取,及时发现可能会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在不同管理主体或部门之间以及客体之间的传递,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形式的变换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内容的处理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有的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还需留做事后的参考和保留,这就是信息储存。通过信息储存,我们既可以揭示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重复使用。在辅导员及时、有效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过程中,信息的搜集、核实等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掌握必要的信息管理知识与技术,具备必要的信息识别能力和洞察力,善于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细节,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处理。

(四)分类指导能力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进行的划分,是揭示属性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分类指导则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属性的事件或问题,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加以指引和辅导。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思想政治问题、心理问题、学习困难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经济困难问题、家庭因素问题、就业问题以及自然事件问题等。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归因归类,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按照不同的方法和原则进行不同的指导、解决。例如,针对学习困难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习障碍,表现为认知、注意、情绪情感、意志力等方面的障碍,辅导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互助小组、邀请任课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举办学术讲座和读书会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学习适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变消极自我观念,端正专业思想,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开发自我潜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而对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则需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此类问题,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坚持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情境控制原则,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与同学交往以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并且尽量避免与他人争执,不要经常批评、抱怨他人,而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和自我批评,以维护好与他人的关系。

(五)危机管理能力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应具备积极预防和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即危机管理能力。所谓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是指为了应对学生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使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应对的措施。它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管理和爆发后的应急善后管理两大部分,细分为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四个阶段。而危机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危机预见力、事态洞察能力、局势控制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危机预见力是发现危机在爆发之前出现的某些征兆,预测危机是否或何时爆发,并建立危机警戒线,判断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风险性,并做好预防措施的能力。事态洞察能力即通过了解事件的起因、目的以及参与者的心态,判断事件的性质,推断事件发展阶段、趋势与结果,以及适时调整处理方法的能力。局势控制能力是事件发生后通过与学生进行坦诚地交流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地做解释,开展说服和宣传教育工作等,消除对抗心理,稳定情绪,孤立、分化组织策划者,把事件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破坏力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的能力。危机公关能力是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的能力。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2006-7-23.

[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2.

[3]宫志峰.关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11.

[4]张凯,张一飞.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93 ~94.

[5]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

[6]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J].求是,2008(4):9~13.

[7]谢怀建,魏巍.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元分析与妥善处置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2):131~135.

[8]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8.

[9]百度百科.心理疏导[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623119.htm.

[10]彭学君,李志祥,李彭城.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理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21.

Responsibilities Positioning and Quality-ability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Students’Emergency Prevention

Huang Fayou,Fang Deshan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108)

Counselors ,as the important managers and defenders for the campus stability,must clarify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 emergencies,ascertain responsibilities which they should bear,such as the political guidance,ideological education,daily management,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safety education duties etc,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olitical judgement,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classified guidance and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students’emergency prevention.

college counselor,student emergencies,prevention,responsibilities,quality and ability

G641

A

1672-3805(2011)06-00043-05

2011-08-08

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JA10065S);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0年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编号:LX2010012);2009年福州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立项项目

黄发友(1970-),男,福建南平人,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高校学生辅导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突发事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