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平湿疣1例

2011-03-30郑和义刘秀荣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扁平皮试梅毒

米 霞,郑和义,刘秀荣

扁平湿疣1例

A case of condyloma latum

米 霞,郑和义,刘秀荣

扁平湿疣;青霉素;皮试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主因肛周皮疹6天,于2010年6月13日就诊。患者6天前无意中发现肛周有一扁平肿块,无明显痒痛等自觉症状,其母检查后认为该皮损与旁边的“痔疮”不同。于当地医院行梅毒血清学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滴度不详)。拟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G治疗,因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故来我科进一步诊治。患者否认外阴或体表其他部位曾经出现过破溃或硬结。病程中无发热、关节痛,无头痛等神经精神症状。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既往史:患“外痔”10余年。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献血史。有固定性伴侣,对方从未发现异常皮疹。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胸膝位肛周约9点处可见一大小约1.5cm ×1.0cm的隆起性扁平斑块,右下方可见一1.0cm× 0.2cm斑块,略高出皮面,界限清楚,表面糜烂潮湿,覆盖有黄白色薄膜,质中;肛门口可见两个皮色肿物,分别为蚕豆和黄豆大小,触之柔软(图1)。体表其他部位皮肤未发现皮疹。辅助检查:TPPA(+),RPR l:32(+)。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诊断:①二期梅毒;②外痔。患者青霉素皮试呈阴性反应,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w,共3次。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皮疹逐渐消退,复查RPR1∶4。仍在随访中。

图1 扁平湿疣患者皮损

讨论

梅毒根据病情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期,但是病程可重叠或缺如,25%患者否认曾发生过一期梅毒[1]。Farhi等[2]在对284例梅毒患者进行的队列研究中发现,77%的患者曾发生过生殖器硬下疳。本例患者未曾发生过硬下疳,以肛周扁平湿疣为首发表现,属于缺乏一期梅毒临床表现的病例。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可出现皮肤、粘膜、骨、眼、神经系统等部位的损害,但是大多数患者都以弥漫性或多发性损害为主,86%患者的二期梅毒表现为弥漫性的皮疹[2]。而本病例二期梅毒的表现仅为肛周的扁平湿疣。由于皮疹数量少,部位较隐秘,无自觉症状,且附近有外痔,扁平湿疣容易被患者忽视,具有一定的隐蔽传播可能性。因此,加强宣教,扩大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查范围,告知有不洁性生活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查体并作梅毒血清学检查,特别是婚前和孕前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人们对二线抗生素治疗梅毒的疗效进行了评价,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Hook等[3]认为阿奇霉素治疗梅毒同苄星青霉素一样有效,而Zhou等[4]通过分析上海132例早期梅毒治疗失败的患者,得出阿奇霉素治疗梅毒作用有限的结论。实际上,人们已经发现了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耐药的梅毒螺旋体菌株[5]。其它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四环素等的疗效亦存在争议[6,7]。目前,长效青霉素是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各个阶段梅毒的抗生素。

苄星青霉素G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便宜等其他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点。然而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医疗机构对于使用长效青霉素的态度非常谨慎。皮试时一旦发现注射部位皮肤轻微发红,多数会判定为青霉素过敏,导致患者不得不使用替代抗生素或到其他医院就诊,贻误治疗时机,造成额外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实际上,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读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过敏皮疹形态的不同认知会导致不同结果。为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我科进行青霉素皮试时,通常在皮试部位的附近皮肤内注射与皮试药物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以此作为标准对照,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假阳性。本病例在当地医院青霉素皮试判定为阳性,而在我科用标准对照的方法发现青霉素皮试为阴性反应。接下来的治疗证明,患者对苄星青霉素G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1] 赵辩.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20.

[2] Farhi D, Zizi N, Grange P, et al.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syphilis in a venereal disease centre in Paris, France. A cohort study of 284 consecutive cases over the period 2000-2007 [J], Eur J Dermatol, 2009, 19(5):484-489.

[3] Hook EW 3rd, Behets F, Van Damme K, et al. A phase III equivalence trial of azithromycin versus benzathine penicillin for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J]. J Infect Dis, 2010, 201(11):1729-1735.

[4] Zhou P, Li K, Lu H, et al. Azithromycin treatment failure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patients in shanghai [J]. Sex Transm Dis, 2010, 37(11):726-729.

[5] Lola V. Stamm. Global Challeng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treponema pallidum[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0, 54(2):583-589.

[6] Wong T, Singh AE, De P. Primary syphilis: serological treatment response to doxycycline/tetracycline versus benzathine penicillin [J]. Am J Med, 2008, 121(10):903-908.

[7] Goorney B, Leahy M. Relapse of early syphilis on first line treatment [J]. Int J STD AIDS, 2002, 13(10):722-723.

R759.1

B

1674-1293(2011)01-0054-02

2010-08-09

2010-09-17)

(本文编辑 祝贺)

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米霞,郑和义,刘秀荣)

米霞,女,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性传播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E-mail: mixia501@163.com

郑和义,E-mail: zhenghy62@yahoo.com.cn

猜你喜欢

扁平皮试梅毒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熔体直纺238 dtex/228f细旦扁平涤纶POY生产技术
仅趾间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