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老外”讲中国人的故事

2011-03-28兰佩瑾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老外生活

■兰佩瑾

给“老外”讲中国人的故事

■兰佩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作为对外出版工作者,我们经常会思考怎样以一种受欢迎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

海外受众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别于中国受众,他们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自然有别于国内受众。这就要求对外出版内容必须从各种角度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用他们易懂的语言,以他们认同的价值观为切入点,贴近他们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中国古老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引人入胜的景点、快速发展的经济……这些都是外国读者感兴趣的,也是我们常常向他们介绍的。但是,在这些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中国人的故事。因为,人物的命运和经历能触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海外受众能够从人物的故事中挖掘社会的更广泛的信息。所以,给“老外”讲中国人的故事这一话题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我们将之做精、做细,就能收到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一.讲普通、真实的中国人的故事——引起共鸣

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不再是宣传时代。以往,我们往往倾向于报道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如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但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虽然很多人物并未做出光荣的事迹,其中有许多人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甚至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们喜欢读这些人的故事。谢里尔·詹姆斯曾说过:“我喜欢表现普通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怎样做出反应。”

如果我们的外宣书中经常宣传一些大英雄,他们不苟言笑、抱病工作、不念亲情……这样做非但不能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不解和反感。因此,在选择人物时,要体现普通人的视角,也许某些人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的生活体现了自己的个性,有许多让读者关注的与众不同的价值点。这样的人物必定受西方读者欢迎。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生存观,以及中国人勤劳善良、和善友好的本性。因此,对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普通民众生活的记录,其中所展示的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血有肉,真实感人,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焦波的摄影集《俺爹俺娘》就是对一对最普通的农村老人的影像记录,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片段。那些黑白照片虽然摄入的只是短暂的20多年间一个瞬间情景,但它们都是记录历史的老照片,非常真实可信。他们所呈现的人在生活里的全部面貌,以及那生活本身的边边角角,有大家特别熟悉的成分,他们和读者共处于最贴近的现实中。于是,读者的心境就会渐渐地被一种格外温暖而又厚实的情愫所氤氲,心中会产生出种种思想的絮片——关于亲情的,关于“孝”的,关于民俗的、民生的,关于历史的,关于中国农民过去和现在命运的变化的,关于他们的儿女怎么样成为与他们不同的人的过程,以及为什么与他们不同了,而却那么感人,那么深爱他们的原因,等等。这部作品给予读者的,不是一般艺术摄影那一种单纯的审美享受,它是直接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农村发展中剪辑下来的作品,是直接将中国农民心性展示给国内外读者的作品。所以,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生命的最后说“谢谢”》讲述的也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中一个身患绝症的坚强儿子和一个伟大父亲的故事。在湖南长沙溁湾镇的望月湖小区,黄舸和父亲黄小勇相依为命。黄舸得了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这种病在医学上是不治之症,患者的心脏最终会因为肌肉完全丧失运动机能而停止跳动,一般都活不过18岁。12年前,做父亲的放弃了事业,只为能亲自照顾身患绝症的残疾儿子,做他的“全职保姆”。在一贫如洗的情况下,他们为生活寻找动力,父亲每年帮助儿子实现一个愿望:骑着三轮车,载着轮椅上的儿子,用三年时间,走遍中国80多个城市,只为向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而未曾谋面的好心人当面说声“谢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一个历尽沧桑的父亲,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他们是最普通的人,却展现着最伟大的爱,书中每一个故事和每一张图片,都能够让读者看到人世间最美好的一面,引起读者心灵的触动。

而《走进100个院士的家》这本书,所刻画的群体虽然是中国的100位科技精英,但讲述的却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故事。这本书是众多媒体记者走进中国100个院士家中的实地采访记录,作者们以这种真切、平实的记录,传达出院士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展现这一高科技群体的人格魅力。书中图片展现的不是呆板的肖像,而是灵动、幽默、人情化的院士生活的真实写照;记者笔头描述的也不是院士复杂的科学研究过程,而是对趣事、逸闻、故事化的院士成才之路的生动描写。100名院士,虽然专业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老老实实做学问、兢兢业业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都是那么相同。这些,也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讲不同时期、环境的中国人的故事——看到发展

中国的发展反映在很多方面: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等。但所有发展都会最终落脚到一点——中国人生活的变迁。所以,从人物的角度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最能打动外国读者的传播方式。那么,如何通过人物来反映这种发展呢?这就要求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中国人的故事,通过这种跨时空的讲述,通过一个一个鲜活的个案,汇聚成整个中国社会在某个时间段内发展的全貌。

在《回首已是百年》这本书中,一位名叫叶景吕的人,62年来,每年到照相馆给自己留存一张肖像照片,战乱离合都没能中断他的坚持。一个普通人,用这样独特的方式,记录了生命个体在大历史中的流逝过程。这些记录跨越清末、民国和毛泽东时代的共和国,62张肖像,62年岁月,叶景吕的个人影像超过一个甲子的时光,他留下的是一串平凡人生的不凡剪影。身体形象的流变,人生心境的流变,中国的流变,世界的流变,在刻印于62个时间点的62幅影像中,仿若触手可及。这本书以图像的形式,真切生动地反映了真实的中国人和真实的中国事,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信息含量大,视觉感强,外国读者当然叫好。

《我这60年——一个北京平民的生活绘本》是一本原汁原味的北京生活的手绘本。作者关庚是一个在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大家庭里长大的普通老者,是北京城貌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以一个亲历者的平民身份来细察世情百俗,通过300余幅手绘图和短文,生动有趣地描述了自己的童年、家庭、求学和婚恋、工作等故事,同时旁触北京的百样风俗、人物、自然景观及人文建筑等方面的变迁。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北京生活变迁的点点滴滴。

与《回首已是百年》和《我这60年——一个北京平民的生活绘本》从一个人物的角度讲述故事不同,《30年,30人》一书选取的则是30年中30个中国人的故事。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作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个选题,这本书选取中国有代表性的30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通过讲述他们在这30年中的生活经历,多角度展现30年中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总结这本书,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立意有特点。这本书立足于描绘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以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领域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背景,从个人生活的细节来观察变化。这样读者更能体会改革带来的成果或实惠,也更能理解当初这一决策的发起者和推动者的深远考虑。第二,视角有广度。这本书选择的30个人,既有最先尝试改革开放的袁庚同志以及为改革理论贡献才智的江平教授,也有因改革开放以后才兴起并且现在仍然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的民营企业家,更有许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第三,内容有价值。如果只是一个人的故事,那就很难体现30年里发生的种种变化,但30个人累加起来,就能折射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从最初的高考制度恢复、知识青年返城、冤假错案平反、农村承包制的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直到最近几年发生的农村医疗改革、基层民主自治、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等,这些决策和举措究竟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全书并没有多加评论,而是用真实的记录给读者作了回答。30个人的30年,可以说这是一部真实生动的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讲述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中国人的故事,还可以采用系列书的形式。从2008年开始,外文出版社每年编辑出版一本《我们中国人》,根据当年和上一年度中国社会的突出热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记录他们方方面面的故事,折射中国社会在那一年的发展状况,立体、形象地展现一个变化发展的现代中国。这个系列图书的价值在于,单看一本,能看到当年中国社会的概貌;整合系列,能看到中国社会一年一年的发展。加上内容新颖,故事生动,所以,深受外国读者喜欢。

“一切都要回到人的立场上”,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这句话就已成为人文主义潮流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共同情感。所以,在对外出版领域,挖掘人物类图书的价值,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猜你喜欢

老外生活
老外中国游
吃饺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老外识字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老外”眼中的美国
I’m 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