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在及影响通货膨胀的研究
2011-03-24朱明涛
朱明涛
菲利普斯曲线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提出。他研究了英国1861—1957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关系,得到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负相关的关系。后来一些经济学家(Samuelson and Solow)又有通货膨胀代替了货币工资的变动,从而得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负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迅速成为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它表明了政策制定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率组合。本文拟对中国近30年来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采用附加预期和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模型做一个实证检验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存在,进而分析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中,我们把预期引入其中,因而得到基于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已经由西方学者给出了实证,政府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面临取舍,在降低失业率的同时,可能会增加通胀的压力。然而,在我国由于失业率统计的不完全,只有城镇登记的失业率,在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失业未统计在内。因而,从失业率与通胀之间关系做实证就面临这困难。考虑到奥肯定律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利用产出缺口即实际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差来代替失业率是可以实现的,具体推导如下:
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形式的描述,附加预期的方程式如下:=-(1)
其中, 表示t时期通货膨胀率,表示t时期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表示t时期的实际失业率, 表示t时期的自然失业率, 是表示反映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的参数。负号表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负向相关。即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其中, 表示t时期表示实际经济产出,表示潜在经济产出, 反映经济增长周期性失业的参数。负号表示产出缺口和失业率的负向相关。由(1)和(2)式可得:
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变量说明及计算。在该模型中涉及到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通货膨胀预期是对通货膨胀的估计值,受人们行为较大的影响。这里我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确定采用静态预期,设定通货膨胀的预期等于上一期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我们用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表示。为此必须求出潜在经济增长率,本文采用HP滤波的方法,估计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图1:经济增增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及统计局公报
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根据以上得到的数据及相关变量处理结果,利用附加预期和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得到通货膨胀与上一期的通货膨胀(即为通货膨胀的预期)、产出缺口(g-)存在线性关系,可建立如下线性模型: (g-)+
代表通货膨胀,代表上期通货膨胀,g-代表产出缺口,代表随机扰动项。
应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由此得出通货膨胀和预期和产出缺口的模型为:
该模型的经济含义为:自发性通货膨胀为1.12%,这是由于经济增长而自发引起的;上期通货膨胀对本期通货膨胀的影响惯性为78.85%,即人们预期本期通货膨胀会在上期通胀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产出缺口对通胀的影响比例为1.049,即实际经济增长率每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增加1.049%。
模型的拟合优度0.603,即通胀的变化可以用回归模型来解释的部分为60.3%;F值为20.519,由于n=30,k=2,n-k-1=27;F0.05(2,27)=3.35,显然F=20.519》3.35,即能以95%的置信度认为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通过实证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尤其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还是较显著的,模型显示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之间表现为正向相关关系。
一是统计上显示产出缺口能够较大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即实际经济增长率每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增加1.049%,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经济过热时期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原因。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上一期通货膨胀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当期的通货膨胀,即我国通货膨胀有较强的惯性。
虽然拟合优度只有0.603,不是太高,但F值为20.519表示了整个模型的影响是显著的,因而在只考虑当前变量的该模型是符合实际的。( 作者供职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