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后发优势的内蒙古贫困旗县发展分析

2011-03-23李瑞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8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内蒙古经济

潘 斌 李瑞华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经济发展模式也进入到了一个转型的新阶段。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作为西部省份,摆脱贫困是内蒙古贫困旗县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但是,作为贫困旗县由于其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结构、发展层次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内蒙古贫困旗县要实现摆脱贫困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调整原有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整合原有的发展机制,寻求发展路径的转型,最终实现脱贫致富这一目标。

一、后发优势理论

自从美国经济学家格申克龙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论后,对后发优势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虽然后发优势理论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后发优势依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综合研究各位学者的不同角度和观点,其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技术、资本、劳动、结构和制度等五个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后起国家或者地区由于可以直接吸取先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从而降低了创新技术的开发成本,而且在同等资源、技术成本条件下,可以通过更好的利用外来资本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利用国家或地区的先行且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经验扶持下,节约制度创新成本和时间,并改变其自身的二元发展结构,最终实现赶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目标和愿望。

二、内蒙古贫困旗县经济落后的原因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01个旗(县、市、区),其中有60个为贫困旗县。在这个60个贫困旗县中又因贫困程度不同而划分为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和29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共大约涉及全区1444.70万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60.71%。虽然近两年有个别旗县(如准格尔旗、和林县等)通过努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内蒙古贫困旗县涉及人口多、地域广,导致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纵观内蒙古贫困旗县不难发现其经济落后的基本原因和受制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因素。地处老、少、边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同时自然地理环境也相对恶劣,因此缺乏哺育工业的环境和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影响。甚至有些地区由于不具备基本的生存环境,导致这些地区长期且持续落后。

2.历史因素。贫困旗县多以农牧业为主体,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布局多为资源指向型,长期落后使得这些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缺乏延伸,不能形成产业化经营,导致经济结构单一,缺乏自身的主导产业,从而产业结构长期失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3.基础设施因素。内蒙古贫困旗县多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呈现出交通闭塞、通信不便、水电供应不足、区域建设落后等现象。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4.思想观念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贫困旗县最大的差距是等、靠、要现状思想严重,发展意识不强,这直接导致很多发展机遇的丧失和干群思想中经济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缺失。由此,更加拉大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5.资金因素。内蒙古大多数贫困旗县普遍反映发展资金短缺。从筹资渠道看,当地政府所需的发展启动资金及周转资金较少,大部分资金都要来源于国家和省级政府的支持,而这种支持也仅仅实现了“输血功能”,无法达到其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后发优势对内蒙古贫困旗县经济增长的作用

内蒙古贫困旗县的后发优势包括五个层面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些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通常来说,间接作用需要很多其他条件加以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否则将制约后发优势对经济增长的整体的作用发挥。

(一)直接作用

后发优势对内蒙古贫困旗县的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内蒙古贫困旗县的劳动力闲赋比例较大,劳动要素价格较低,可以通过大量投入来增加产出;第二,内蒙古贫困旗县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成功率来推动技术变迁,进而增加产出;第三,内蒙古贫困旗县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降低升级过程中的成本,进而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产出。

(二)间接作用

1.资本上的后发优势和间接作用。近年来,尤其是国家实施继续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内蒙古带来了近百亿资本,这也将有益的推动内蒙古贫困旗县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起步发展。当这些旗县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促使它们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方向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2.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和间接作用。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已经使用的先进生产和发展技术相对于内蒙古贫困旗县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内蒙古贫困旗县不需要再次投入巨大的资源来重新研究和开发这些业已成熟的科学技术,只需通过技术模仿或技术引进,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成功率实现技术变迁,促进经济增长。

3.人力上的后发优势和间接作用。内蒙古贫困旗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这种优势既是比较优势,又是后发优势。这样就可以吸引很多优秀企业进入内蒙古贫困旗县进行直接投资,并导入其先进的管理知识和人才理念,从而为当地创造人力资本。随着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内蒙古贫困旗县高级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而间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4.制度上的后发优势和间接作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战略和的进一步倾斜的各项政策,为内蒙古贫困旗县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再一次发展的良好契机。随着内蒙古在硬件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管道、水电、信息、科技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以及在软件上的生态补偿、扶贫救济和惠农政策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内蒙古贫困旗县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机制体制的保障;同时通过吸收先发地区的管理经验,拓宽发展思维与创新能力,引导物资、资金、信息、人才等要素汇聚。创新性地实现发展可能的优势产业,完成扩散转化效应。

总之,由于“贫困-贫困”、“富裕-富裕”的纳克思循环或路径依赖的普遍存在,内蒙古贫困旗县显然不能依托原有的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来求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后发优势的作用下,内蒙古贫困旗县必然要摆脱以往所用的发展模式,采用一种在借鉴和吸收基础上的可持续、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即利用后发优势合理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打造“经济洼地”;同时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等,通过这种发展路径的转换,借助发达地区的反哺力量,打破非均衡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摆脱贫困。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内蒙古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爱在内蒙古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