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法安徽茶(二)
2011-03-22刘和发
刘和发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
千年茶法安徽茶(二)
刘和发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
2 榷茶贡茶(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赵宋刚立国三年,太祖赵匡胤,诏于京(开封),建(福建建瓯)、汉(湖北汉阳)、蕲口(湖北蕲春)置榷货务,垄断茶、盐、香、药,禁私买茶,商人贩茶,须向京师纳钱买引票,凭票至榷货务取茶。榷茶制在唐代晚期即试行,遭到朝野反对,仅试行两个月而夭折。宋代三百年则一以贯之,但榷法不断变动。初实行也受到反对,乾德三年,苏晓任淮南转运使,尽榷舒州(潜山、太湖等)、庐州(庐江、舒城、巢湖等)、蕲州、黄州、寿州(六安、霍山等)茶货,设十四场,“一萌一蘖,尽搜其利,岁衍百余万缗(注:一缗一千文),淮俗苦之”。后苏晓溺亡。“淮民比屋相贺”。(宋·释文莹《玉壶清话》)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又设江南榷茶场,删定禁茶条例,立等科罪。凡卖假茶一斤,杖一百;二十斤以上弃市(在闹市斩首,并暴尸于市);主吏盗卖官茶获钱三贯(注:一贯一千文)以上者,黥面(肉刑,用刀刺额或颊并涂墨)送阙下(逐出官衙);结伙贩私茶拒捕者,皆处死。
太平兴国二年,是北宋王朝建立和完善榷茶制最下功夫的一年:制订严厉的禁茶条例,立等科罪;设六榷货务,十三山场;委派官员实施。在随后的三百年(宋亡于1279年),虽有数十次废立、解禁、变法,但榷制敛财却是一项基本国策。
六榷货务,是在乾德二年赵匡胤设立京师、建州、汉阳、蕲口四榷货务基础上扩大的,增设江陵府(湖北江陵)、真州(江苏仪征,此处在宋代是东南水运冲要,为江淮、两浙、荆湖等路发运使的驻地,其繁盛过于扬州),海州(江苏连云港)、汉阳军(湖北)、无为军(安徽)、蕲州之蕲口(湖北浠水)。六榷货务均置于长江两岸。六榷货务分别集纳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宋代安徽南部属浙西)之茶货,川、陕不在其内。据沈括(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梦溪笔谈》(1093年前后)记述:“国朝六榷货务,十三山场都卖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祖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仟四十七贯一十(文)”,其中六榷货务,以嘉佑六年(1061年)计,抛占茶573.6余万斤,获钱196.46余万贯。其中:
江陵(即荆南府):集湖南潭、鼎、澧州、湖北归、峡州和荆南府片、散茶87.53余万斤,卖出得钱31.51余万贯。
汉阳:集鄂州(湖北)片茶23.83余万斤,卖出得钱21.83余万贯。
蕲州蕲口:集潭(湖南)、建州、兴国军片茶50万斤,卖出得钱35.98余万贯。
无为(今安徽无为县):集潭、筠、袁、池、饶、建、歙、江、洪州、南康、兴国军片、散茶84.23余万斤,卖出得钱34.86余万贯。
真州:集潭(湖南)、袁、饶、筠、江、洪、南康、临江、兴国(江西)、池、歙(安徽)片、散茶285.62余万斤,卖出得钱51.4余万贯。
海州:集睦、湖、杭、越、衢、温、婺、台(浙江)、常、明(江苏)、歙(安徽)片、散茶42.45余万斤,卖出得钱30.87余万贯。
上述仅是嘉佑六年,六榷货务卖茶的朝廷所得。
十三场设于皖、鄂、豫三省结合部的大别山区的舒、庐、寿、蕲、黄、光州。
其中:
河南光州光山场,买进茶30.72余万斤,卖出得利1.24余万贯(除去本钱,以下同);
子安场,买茶22.83余万斤,卖出得钱1.36余万贯;
商城场,买茶40.05余万斤,卖出得钱2.77余万贯;
安徽寿州麻埠场买茶33.18余万斤,卖出得钱3.48余万贯;
霍山场买茶55.23余万斤,卖出得钱3.55余万贯;
开顺场买茶26.9余万斤,卖出得钱1.71余万贯;
庐州王同场买茶29.73余万斤,卖出得钱1.43余万贯;
舒州罗源场买茶18.5余万斤,卖出得钱1.04余万贯;
太湖场买茶82.93余万斤,卖出得钱3.69余万贯;
湖北黄州麻城场买茶28.42余万斤,卖出得钱1.25余万贯;
蕲州洗马场买茶40万斤,卖出得钱2.63余万贯;
王祺场买茶18.23余万斤,卖出得钱1.19余万贯;
石桥场买茶55万斤,卖出得钱3.68余万贯。
十三山场共买茶479万金,卖茶获利29.02万贯。今安徽境内的舒州罗源(潜山)、太湖、庐州王同,寿州麻埠(金寨)、开顺(金寨)、霍山六场共买茶244.47万斤,占总量的50.95%;卖茶获利14.9万贯,占卖茶钱总额的51.34%。
以上是嘉佑六年(1061年)十三场的进出账。六务十三场进账各年丰歉不一,岁入不常,嘉佑元年(1056年)44.5余万贯,嘉佑二年(1057年)10.69余万贯,嘉佑三年(1058年)54.2余万贯,嘉佑四年(1059年)68.4余万贯,这一年解禁通商。
宋初规定官给园户本钱,以发展茶叶,茶叶则全交官府买卖。天圣(公元1023~1032年)时,停止官给本钱,任商人与园户自相交易,由商人向官府纳息钱(纳税)。嘉佑时(公元1056~1063年),改向园户收租,向商人征税,双向取利。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又恢复榷茶,天下茶又尽归官府买卖。
公元1111年(政和元年),蔡京当权,欲尽笼天下钱实中都,乃创引法,即在汴京(开封)置都茶场,但不存茶货,印卖茶引票,商人纳钱“请引”,园户买茶,到合同场秤发,岁入竟达400余万缗。
蔡京,福建仙游人,在北宋末期,历任开封府尹,户部尚书,右仆射,最后爬到太师的高位。他节节攀升的看家本领就是实行酷政,加重剥削,排除异己,是北宋末期国人皆曰可杀的“六贼之首”,金兵攻宋时,率全家南逃,暴死于长沙。蔡京虽死,其法不绝,建炎以后南宋一朝,“不改其法”。
宋受金人进攻,迁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年号建炎,茶法不变,岁入激增,绍兴末年(1162年),东南十路六十一州二百四十二县,岁产茶1059余万斤,其中宁国府,徽州、池州、太平州、广德军及饶州、信州、南康军产茶375.9余万斤,占五分之一。淮西庐州、舒州、安丰等(今金寨、寿县南)和蕲州1.9余万斤。淮西向是茶叶主产区,北宋十三山场,嘉佑六年总产达479余万斤,此时仅1.9万斤进账,其因,一是越淮走私于金人,一是金人亦于其境设场与宋人开展了以物易物的交易,宋人以十三场茶、药易金人毛、皮、参、茸。
宋南渡以后榷茶依蔡京之法,更加严禁私买私卖,专设都茶场,除北宋沿江六榷务外,1128年(建炎二年)在扬州,1129年(建炎三年)在江宁,1133年(绍兴三年)在镇江和吉州(今江西吉安),1135年(绍兴五年)在临安增设榷货务都茶场,均置于中央都司之下总领。绍兴五年(1135年)岁收茶盐香利钱609万缗,六年陡增至1300余万缗,加之边境不用兵,金兵暂停攻击,此时临安呈现出一片歌舞升平景象,“错把杭州当汴州”,当权者一高兴,“许推赏”,这一“推赏”,各都茶场更加卖力,朝廷收入不断攀升,国库更加充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年入2066万缗;三十二年(1162年)年入2165万缗。乾道三年(1167年)颁诏年入“以二千四万缗为额”。(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南宋时期,茶分四类:
产于江东南者为江茶,以草茶即散茶为主;产于福建者为建茶,皆饼茶;产于川陕者为蜀茶,贮边易马;产于夔州(长江三峡地区)为夔州茶,北宋不榷,任民自由买卖,不许出境,南宋榷而利少,随亦归茶马司贮以易马。
江茶,“最为上品”,“其茶行于东南诸路,士大夫贵之”。其时徽州(北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产二百十万斤,宁国府(今安徽宁国、宣州、郎溪、广德等)产一百十二万斤。还有隆兴(今江西南昌、奉贤、修水一带),临安(今浙江杭州、桐庐、富阳一带),严州(今浙江建德、淳安等地)、潭州(今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益阳、浏阳、湘乡、醴陵等地),总产约一千四百多万斤。安徽徽州、宁国府总产322万斤,占江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宋代榷、税茶三百年,在宋亡(1279年)之前两年,学者、官至端明殿学士魏了翁作《邛州先茶记》曰:“先王之时,山泽之利与民共之,饮食之物无征也。自齐人赋盐、汉武榷酒、唐德宗税茶……潜夺民产矣,其端即启,其祸无穷。……蔡京之引法,王府又附益之(王代蔡执政,大肆搜刮,以饱私囊,为以蔡为首的六贼之一,百姓怒而杀之)。……至崇宁(1102年)以后,岁入之息,骤至二百万缗”。南渡后,“茶法尚(蔡)京(王)府之旧,国虽赖以济,民亦因是而穷。”
这是宋代茶法酷政为害的总结。
赋贡之制,古已有之。“赋,上之所求于下;贡,下所纳于上”。赋,即赋税,税天下所有之物。贡,修贡天下珍稀,以享天子。
贡茶,是献于宫廷的极品茶,品名各个朝代不一,唐前蜀茶蒙顶称贵,唐代湖常顾渚紫笋受宠,宋代建茶龙凤团则独尊。北苑茶,是福建贡茶中的极品,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8年),仁宗赵炅遣使于建安北苑造龙凤团茶入贡,至道间(995~997年),又添石乳。
名人名茶,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一旦被名人获得,诗词歌赋一齐上,抬出深山,走上社会,因“士大夫贵之”,名重一方,乃至步入皇室。天柱峰茶,生于深山崖壑之中,野树草莽之间,却被唐武宗宰相李德裕“宠幸”而进内廷,经管宫廷膳饮的杨华赞其“甘香芳美”,直至二百多年后的宋代仍声扬寰宇。鸦山茶,是以芽横铺饼面压制而成的,故曰“鸦山横纹茶”,唐代即已闻名,至宋代诗人梅尧臣对家乡鸦山茶赞颂有加,他说:“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尽管顾渚茶、蒙顶茶、建溪茶、日铸茶、双井茶,吴人与越人,各个相斗夸,还是鸦山茶“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与梅尧臣同朝亦为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人们熟知其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其实他对家乡江西吉水的双井茶却情有独钟,他有《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茶生先百草。……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致使双井茶也脱俗而出。日铸茶,产绍兴日铸山,本不见经传,南宋诗人陆游十分珍爱家乡茶,“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陆游自家乡乘船去四川赴任,囊中还带着日铸茶,船至西陵峡蛤蟆溪,得溪中水煮茶,泉边今还镌刻有如上诗句。日铸茶于是名噪四方。唐宋名茶大多与士人、名人沾了边,名人效应古已有之。名茶大多成为贡茶,进了宫廷的名茶,不一定是天子或重臣品饮的,唐天子及其重臣只饮阳羡茶,宋天子及其重臣只饮北苑茶。成百上千种名茶争相入贡,宫廷尽纳之,除满足中央庞大机构官吏饮用外,还可以入市出售,而入贡的茶,其商品价值亦随之提高,亦如今之品牌效应。
宋代贡茶有多少种,南宋胡仔说:“天下产茶者,将七十郡半,每岁入贡,皆以社前(立春前五日),火前(清明前)为名”。(《苕溪渔隐丛话》)
“七十郡半”分布在哪里?产些什么茶?北宋水部员外郎,曾任舒州刺史,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为后世留下了长达二百卷的《太平寰宇记》,记述全国产茶地区:剑南西道的彭州、眉州、邛州、蜀州、简州、雅州(蒙顶茶即在雅州名山县的蒙山)。剑南东道的绵州(其西昌、昌明、神泉,茶甚佳)、泸州。江南东道的苏州(长洲、洞庭山出美茶,岁为入贡)、常州、杭州、湖州(崖石林薄之中,多产茶茗,以充岁贡)、睦州、越州、衢州、台州、处州、福州、南剑州、建州、漳州、汀州。江南西道的宣州(宁国鸦山出茶,尤为时贵,太平上泾下泾、广德土产茶),歙州、池州、筠州、饶州、虔州、袁州、吉州、抚州、江州、鄂州、岳州、潭州、衡州、涪州、夷州、播州、思州。淮南道的扬州(禅智寺茶甘香,味如蒙顶)、和州、舒州(开火茶、即清明后采制。怀宁多智山茶,每年皆采制入贡)、庐州(新开火茶)、蕲州(蕲水县北深川为造贡茶之所)、黄州、渝州、巴州、荆州、峡州、归州。岭南道的封州、邕州、容州。
凡五道五十三州,皆出茶,加上陕西、甘肃、云南一些产茶州,“天下产茶七十郡半”之说是可信的。今安徽境内宋代产茶的有宣州、歙州、池州、舒州、庐州,与现代茶区分布是一致的。(未完待续)
S571.1
A
1006-5768(2011)04-0147-03
2011-03-22